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拂晓报
案例——
张女士为了阻止上初二的女儿玩手机游戏,砸坏了两部手机。事情是这样的:张女士的女儿小云最近迷上了手机游戏,张女士念叨了很多次“注意劳逸结合,不能玩太久”,小云根本没听进去,而且越陷越深。
析因——
即时奖励带来的“成就感”
在纪录片《我们该玩电子游戏吗》中,心理学家马克·格里菲斯一针见血地指出,游戏最吸引人的,是里面的即时奖励设置。当下流行的手机游戏,被称为设计出来的“瘾”性产品,它们能准确抓住人性的弱点,满足人们最渴望的需要。其中吸引力最强的就是无法抵挡且无法预知的即时奖励,如装备、金币、血量等,每一次操作都有“赢”的可能,就算输了也能复活再战。这样的设计会极大激发玩家大脑的犒赏机制,从而使其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想要得到更多,进而变得欲罢不能。
当孩子习惯于这种动动手指就能得到的即时奖励后,也就再难忍受像知识学习、技能练习这样需要不断付出努力才有可能得到一点回报的行为,甚至还会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产生挫败感,继而开始逃避一切需要负责的行为。
虚拟社交带来的“归属感”
类似小云这样的孩子很多玩的都是在线竞技型游戏,在玩游戏的同时社交需求得到了满足。就算现实中胆小害羞的孩子,因为有了网络这层屏障,也能玩得开。玩游戏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在现实人际交往中的顾虑、孤独感和恐惧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被认可、被需要的团队归属感。因此,他们难免会沉浸其中,在虚拟世界中打开交际圈。
虚拟角色带来的“价值感”
十三四岁的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同时,也对新鲜、紧张、刺激的事物充满兴趣。在手机游戏中,孩子可以通过各种虚拟角色充当“英雄”“王者”“大侠”,叱咤风云,获得很多追随者,从而很好地掩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相对弱小、自卑的一面,不仅能满足自身追求完美的需要,还能让自己被看见、被认可。正因如此,一些孩子才更愿意在手机游戏中寻求价值感。
破局——
丰富现实生活 降低手游吸引力
有孩子感慨,手游比枯燥乏味的现实生活精彩不止一百倍。所以,家长首先要让孩子逐渐感受到现实生活的充实有趣,可以陪孩子出门逛街、去游乐场、爬山……一方面,家长要将孩子与游戏隔离开,给孩子的游戏瘾降降温;另一方面,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度过休闲时光,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并不一定要在手游里找,和家人在一起吃一顿饭、出门走走、痛快玩一个下午,也是很快乐的。
此外,在帮助孩子远离手机游戏的过程中,亲子沟通必不可少。父母可以在孩子脱离游戏环境的情况下,抓住时机,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聊聊天,主动了解孩子的需求,逐步修复亲子关系。
签订“用机协议” 培养孩子自控力
有的家长在孩子刚接触电子产品时就会规定使用时间并严格执行,孩子知道什么时间可以玩、玩多久,渐渐地,规则就会内化为习惯。随着自控力的提高,孩子便能“拿得起,放得下”,也就有能力从手游中脱身。
跟孩子签订“用机协议”,家长不妨参考一下《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当然,家长也不能照搬公约,要结合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孩子共同商议,一起拟定手机使用规则,形成“用机协议”。同时,双方最好给“用机协议”设定一个试用期。比如,试用两周后,双方可就相关条款进行再次协商、修订。在平等、友好的家庭氛围下,家长更容易激起孩子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动力,也能让孩子在自我认同的情境下长期保持自控力。
少指责多鼓励 让孩子体验成功
有研究表明,孩子之所以会沉迷手游,是因为玩游戏的过程会促进多巴胺的分泌,让人产生强烈的兴奋感。然而,多巴胺只是一种神经传导物,用于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多巴胺的分泌的确会让人产生高兴、幸福的感觉,但让孩子上瘾的并非只是多巴胺分泌带来的快乐。很多时候,孩子不断在手游中寻求快乐,是因为他们现实生活中并不快乐,甚至会感到焦虑。
因此,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不要一味地谈论学习,不要说起学习就指责孩子不上进、没有责任心,而是要多用“放大镜”找找孩子身上的优点,每天观察孩子有哪些好的行为表现,并及时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很在意他、很认可他。家长一点一点地激发孩子的成长动力,能促使孩子产生更多的成就感。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孩子既能积累应对挑战的勇气和经验,也会为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感到欣喜,从而逐渐摆脱手机游戏的诱惑。
■ 戴花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4 14: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