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青睐”会员走进剧场为人艺庆生 73岁北京人艺依然龙马风神 骆驼坦步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5-06-17 14:38: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青睐”会员走进剧场为人艺庆生 73岁北京人艺依然龙马风神 骆驼坦步

“青睐”会员走进剧场为人艺庆生 73岁北京人艺依然龙马风神 骆驼坦步

“青睐”会员走进剧场为人艺庆生 73岁北京人艺依然龙马风神 骆驼坦步

“青睐”会员走进剧场为人艺庆生 73岁北京人艺依然龙马风神 骆驼坦步

6月12日晚7点半,北京人艺四座剧场的钟声同时敲响——东方美学的历史大戏《张居正》在首都剧场、“最话剧的话剧”《洋麻将》在曹禺剧场、充满青春奇想的《哈姆雷特》在实验剧场、首次引入AI话题的《一日顶流》在人艺小剧场,同时拉开大幕……而此时,由谭宗尧、林连昆、吕中等第一代演员担纲的1988版当代经典《天下第一楼》也在线上开启了限时放映。北京人艺73周岁的生日,果然戏比天大、戏份十足。

当天下午2点,此次院庆日唯一一场线下活动《万家灯火》剧本朗读在菊隐剧场推出,20位《北京青年报》“青睐”会员走进剧场为人艺庆生。2002年,《万家灯火》首登人艺舞台,剧中宋丹丹那句“鞋小顶脚”的经典桥段至今还为观众所津津乐道,这部创下当年话剧票房纪录的作品也成了宋丹丹“演着过瘾”的舞台角色之一。此次由15位青年演员以剧本朗读的形式呈现,虽没有服装道具,只有简单的舞台调度,依然以扎实鲜活的文本与平民式幽默触摸历史,洞悉人心。

现场笔记之一戏剧电影是人艺的第一次

院庆日除了戏聚人艺,更少不了创作感悟的分享,今年剧目访谈沙龙的主题紧扣“科技赋能艺术、数字驱动传承”,高清戏剧电影、AI话题和LED首次应用,以及从文学直通舞台的集体创作路径等,都彰显着老院长曹禺亲笔为北京人艺写下的那八个字——龙马风神,骆驼坦步。

一段高清戏剧电影《哗变》的片花,写入了北京人艺的历史。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说:“戏剧电影是人艺的第一次,对话剧观众、对电影观众,戏剧电影《哗变》或许都是第一次,也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戏剧电影的开端。”据冯远征介绍,高清戏剧电影《哗变》摄制于2023年,与之前为复排提供参考,也为剧院留存资料的舞台纪录片相比,高清戏剧电影是用电影语汇完成拍摄的戏剧,除了在观众席带观众录制剧场效果外,还会将机器请上舞台,以近景特写甚至没有台词的演员的反应,来展示各种舞台细节,让观众在银幕前能够看到演员的微表情。而观众的视角也不仅仅是观众席,甚至有在台上的沉浸感,对艺术家而言,也能够更好地留住巅峰时期的表演。

如果说戏剧电影是世界流行的趋势,未来,戏剧电影或可随北京人艺国内外巡演一路同行。这几年,人艺陆续完成了《哗变》《茶馆》《正红旗下》的拍摄,“这三部作品都已经申请到了龙标(公映许可证),未来可以进入院线并在平台播出。而今年,人艺还要完成《张居正》的摄制,人艺的戏剧电影库正在陆续丰富中。除了在国内扩大人艺的影响力,更希望把戏剧电影传播到海外,用戏剧展示中国人的智慧。”冯远征表示。

现场笔记之二我们是在拍电影还是演话剧

细腻的微表情是戏剧电影的一大看点,但话剧表演为了直抵最后一排的观众,常常需要放大表演幅度,演员又该如何去平衡戏剧与电影的双重负载呢?

对此,冯远征说,“《哗变》拍摄时,演员就有这样的疑惑,是按照话剧的方式表演?还是按照电影的方式?在排练厅时,我们分别用两种形式进行了试验,后来我说还是用话剧形式。我对拍摄团队也提出了要尽量去展现话剧特质的要求,镜头不仅要带上观众,还要让看电影的人也能意识到这是在剧场。所以不怕灯光等舞台设备的穿帮,这种假定性可以暴露在观众面前,要让观众知道就这是一场戏剧,是发生在剧场里的,不要去规避属于戏剧的特质。”

英国国家剧院无疑是走在世界戏剧电影前沿的,但在参考借鉴的同时,冯远征也表示:中国的戏剧电影应该如何走,要一戏一格。“《哗变》的舞台样式是拍摄团队非常喜欢的,没有那么多调度,只有吴刚饰演的格林渥和王刚饰演的查理可以走动,其他人几乎都是坐着说台词,大多数时候靠摄影机的运动来捕捉演员的表演就够了。而《正红旗下》因为调度多,就需要镜头更丰富。马上要拍摄的《张居正》更是在前期和拍摄团队沟通时,我们就提出了如何把光影拍好的需求,舞台很空旷,给观众的想象空间很大,但如何在镜头里把这个想象空间展现出来,未来可能会是一个课题。”

从第一部戏剧电影开始,北京人艺便向世界一流水平看齐,并遵循严苛规律来拍摄。据冯远征透露,《正红旗下》光剪片子就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摄制团队也在不断探索,我每次见到他们都有点内疚,我们确实要求很高,但其实也只是想让自己先别留遗憾。”

现场笔记之三对于多媒体和LED的使用北京人艺远远晚于其他院团

对于“科技赋能”这个流行词汇,北京人艺一直秉持审慎的态度。至于AI是否能代替编剧和设计,冯远征称自己也试过用AI写剧本,“虽然非常严谨,但缺少人性和温度,AI画出来的人,并不生动,没有生命力,眼泪不是真实从眼眶中流出来的。”作为人艺这艘大船的掌舵人,冯远征清楚地知道,“创新首先要看清前路,创新可以披荆斩棘,但方向一定要对。还是曹禺先生的那句话:龙马风神、骆驼坦步,龙马风神就是往前走,骆驼坦步则是脚踏实地。在创新这条路上,人艺要做弄潮儿,但绝不能不知前路是什么。”

对于多年前就已经成为舞台常规套路的多媒体,北京人艺在舞台上的使用是从《杜甫》开始的,远远晚于其他院团。在冯远征看来,并不是用上了就不可或缺,“包括《正红旗下》《风雪夜归人》这样的作品都不适合,但像《张居正》,在场景转换时是需要的。但我们制作的画面追求了一种模糊感,因为多媒体只是帮助剧情推进,不能去抢演员的戏,科技只能是辅助,不能让戏剧赋能科技,要让科技赋能戏剧。”而眼下正在上演的小剧场话剧《一日顶流》,则是北京人艺第一次使用LED屏,而这也仅仅是出于剧情的需要。导演杨佳音说,“北京人艺一直希望能让戏剧回归戏剧,用戏剧的方式解决戏剧舞台上的表达。戏剧到今天,也在相关领域借了很多语汇,对于这部戏,影像在舞台上可能会更加直观,比如男演员说到直面黑洞时的那种恐惧,多媒体辅助的粒子感,在表现力的瞬间是加分的。人艺对于舞台科技的使用不能炫,要适可而止。”

现场笔记之四《正红旗下》老舍没写完人艺如何接续

去年,《正红旗下》完成了戏剧电影的拍摄,对于这部老舍先生未完成的作品,同时也是人艺此前未触及的剧作,人艺人的解读也是从文学出发,着重展现那种不同于胡同戏的北京味道。而拍摄戏剧电影也正是希望带着一种新京味儿走出北京,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在剧中饰演老舍先生的濮存昕说:“《正红旗下》是老舍先生怀着善意写的,写的是自己真实的所听所见。他所经历的是我们这个民族曾经非常苦难的一段历史,老舍先生的难在于他觉得自己写东西要有意义,可是又不知道意义在哪。民族存亡、列强欺辱、百姓民不聊生,但贵族生活又腐朽无聊,这种自省的力量是最真实也是极其痛苦的。要不要落在笔端,记录下来,留给历史?他的痛苦也正在于此,可以说心在流血。”于是,濮存昕将老舍先生的照片摆在化妆镜前,每晚演出前,也常常能看到他对着镜子仿佛说台词又仿佛自言自语的状态,“如何完成台上台下的自述,他的台词既是独白也是旁白。”

而作为导演的冯远征,在这部戏创作之初便提出,不希望这个戏的舞台是四合院,更不希望是真实的胡同。“我希望是北京,但是不一样的北京。改了四五稿之后,我提出想起小时候爬到平房的房顶,远眺时看到一层层的瓦,特别有北京的感觉。所以《正红旗下》的舞美设计应该既是北京的,又是现代的。打破舞台上的一种平面空间,但又能让人感受到大厦之将倾。人们生活在高处,不觉得自己处在一个危机时刻,但下面其实已经危险涌动了,这更象征着那段历史即将过去。”

现场笔记之五未经“剧本”直接把小说搬上舞台

同剧本九易其稿的《张居正》相比,正在人艺小剧场上演的新戏《一日顶流》的创作则完全不同,而这也是人艺第一次尝试从小说直通舞台的创作方式。

今年4月,小说刚刚出版,而人艺也一直在和作家石一枫接触,并寻找编剧来改编他的小说,但冯远征说,因为改编难度很大,所以他想到了自己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去德国学习时,就已经有的这种集体创作的方式。“大家拿着小说在排练厅里一点点梳理,在德国时我也参与过这样的创作,所以这次我鼓励剧组大胆尝试。其实人艺之前的《北街南院》《生·活》等作品中,已经浅尝过这样的创作路径。特别是《社区居委会》,体验生活后,很多发生在社区的生动故事,都被直接搬到了舞台上。”

既然有过这样的尝试,冯远征也相信人艺的主创有这样的创作力,于是,在排练厅直接磨剧本的创作团队组建了。

导演杨佳音带领演员以及各部门主创,音效甚至舞台监督都参与其中,场记则最后成了剧本的执笔。大家在一起,以既没有脱离小说本质,又把主创对生活的想象力和感知融入到了剧中。首场演出后,原作者石一枫看完后也惊叹于这种人艺速度。将创作过程形容为“痛并快乐着”的导演杨佳音,回忆那段创作时称,几乎是从第二周开始,我们都会有文本的更新。“拿到小说,我用了不到三周的时间,看了两遍,梳理出了我想讲述的一条故事线。原小说400多页,几十万字,要匹配到戏剧体量中,注定不是简单的事。所谓改编,有要改的部分,更要有编的部分,但无论如何改编,精神内核都不能变。我们用了7天的时间完成了从文学到舞台的一稿剧本,过程中有灵感枯竭的时候,有争执不下的时候,一幕很顺利,二幕往后就遇到了瓶颈。记得有一天很热,大家都非常躁动,几乎排不下去了,剧组就直接去北海划船。我们七个人租了两条船,在水面上荡起涟漪,拿着戏里没有弦的电吉他,边唱边聊,回到创作的原点,那一刻是自由和欢愉的。之后第二幕就出来了。”

一部戏的诞生注定不会一路坦途,6月1日得知剧中主演李珀脚受伤无法登台,此时距离6月6日的正式演出只有5天了,最终仗着对文本熟悉的“肥胆儿”,杨佳音顶了上去。一日顶流、五日顶上,73岁的北京人艺永远不缺故事……文/本报记者郭佳

摄影/本报记者柴程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17 17: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1957年版《骆驼祥子》再现首都剧场舞台
...大幕拉开,熟悉的人和车厂映入观众眼帘——1957年曾在北京人艺演出的《骆驼祥子》,被完整复刻到今天的首都剧场舞台上。7月18日,作为北京人艺“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的第二部作
2025-07-19 13:25:00
北京人艺走进人大校园,让“戏剧的力量”浸润学子之心
...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夏瑾)9月14日,北京人艺“戏剧的力量——北京人艺进人大”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本次活动是落实“‘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
2024-09-16 15:32:00
北京人艺2022级表演学员培训班结业仪式举行
...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4月17日电(记者 高凯)17日,北京人艺2022级表演学员培训班举办结业仪式,7位学员于当日获颁结业证书。据了解,北京人艺表演学员培训班是北京人艺
2024-04-17 22:46:00
中新网北京1月8日电 (记者 高凯)1月8日,北京人艺召开2025年演出剧目新闻发布会。回顾2024年全年的演出与活动,同时正式发布2025年全年演出计划。新排剧目方面,2025
2025-01-08 20:30:00
...-北京频道人民网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尹星云)1月8日,北京人艺召开2025年演出剧目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
2025-01-10 09:03:00
冯远征:观众的掌声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
1957年4月27日,北京人艺的《风雪夜归人》登上首都剧场,成为一代观众的戏剧记忆;2025年4月25日,作为北京人艺“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的开篇之作,《风雪夜归人》在首都剧场
2025-05-20 15:15:00
“他的作品永远留在舞台上”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北京人艺举办演出纪念于是之逝世十周年“他的作品永远留在舞台上”演员王刚(左)、濮存昕在舞台上怀念于是之。本报记者 方非摄本报讯(记者 李俐)2013年1月20日
2023-01-21 08:35:00
痛心!84岁著名导演顾威病逝,曾导《天下第一楼》,孙茜透露细节
12月12号晚,北京人艺传来悲痛消息,我国著名话剧导演顾威不幸因病去世,享年84岁。虽说这个年纪离世并不会让人感到特别伤心,但他的才艺以及对话剧的贡献真的很大,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
2024-12-13 03:19:00
84岁演员顾威去世,妻子曾演过“灭绝师太”,夫妻最后合影曝光
12月12日,演艺圈传来一则噩耗,北京人艺对外发布了一则讣告,悲痛告知著名导演、演员、艺术委员会顾问顾威因病于12月12日14时31分逝世,享年84岁。说到顾威的名字,很多年轻网
2024-12-13 02:29: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谱写隐蔽战线的青春之歌 原创音乐剧《音符密码》首演
9月3日,原创音乐剧《音符密码》在南京雨花剧院首演。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南报网讯(记者鲁舒婷)“就算我们的理想被冬雪覆盖
2025-09-04 07:40:00
南京晓庄学院迎新现场温情满满
校长送上生日惊喜,城市发来“录取通知书”南京晓庄学院迎新现场温情满满南报网讯(记者何洁姜静通讯员刘凯李荔慧)大一新生报到当天遇到自己的生日
2025-09-04 07:39:00
网友拉表!欧阳娜娜转发缺席评论区沦陷,周杰伦蔡依林也遭质问
9月3日,内娱全明星参与转发阅兵相关内容,台湾省艺人大面积缺席,引得网友直接拉表统计。随后,没有参与转发的欧阳娜娜、蔡依林
2025-09-04 02:12:00
大众网记者 刘陶然 菏泽报道
2025-09-03 21:01:00
岱岳区开元中学2025级新生军训盛大开启
鲁网9月3日讯暑气尚未在清晨的校园里蒸腾,而开元中学的操场上早已响起清脆的集结号。今天,开元中学2025级新生身着统一迷彩服
2025-09-03 17:45:00
如同身临其境,心潮澎湃!近400名烟台市民影院看九三阅兵直播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钟建军 杜晓丹9月3日上午,位于烟台黄渤海新区的中影国际影城(永旺梦乐城店)开展“此时此刻——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进影院活动”
2025-09-03 22:14:00
听经典金曲,上大师课!国家级艺术院团为烟台送来“音乐大礼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 王琳 通讯员 旅宣从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9月2日19:30,文化和旅游部老艺术家合唱团在烟台大剧院举办了“难忘的旋律——《经典歌曲》音乐会”
2025-09-03 17:12:00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魏春荣领衔 经典昆曲《牡丹亭》8月30日正乙祠再现
8月30日晚,北方昆曲剧院经典剧目《牡丹亭》在正乙祠戏楼圆满落幕。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北方昆曲剧院一级演员魏春荣
2025-09-03 17:16:00
福建惠安:第二届世界闽南语青年歌手大赛全球启幕
挖掘全球闽南好声音,唱响闽南文化新魅力。8月29日七夕夜,“海海人声・青春怒放”第二届世界闽南语青年歌手大赛在福建泉州惠安崇武古城惠女海韵休闲街区广场正式启动
2025-09-03 16:51:00
电影《营救飞虎》今日正式公映,以震撼视听揭开一段惊心动魄的奇迹营救。影片同步发布上映海报,海报以飞机残骸和战火废墟为背景
2025-09-03 15:15:00
胶东乳娘是抗战时期胶东根据地涌现的英雄母亲群体,她们在1942年中共胶东区党委组建胶东育儿所后,用血肉之躯和无私大爱哺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在日军残酷扫荡中创造了乳儿无一伤亡的
2025-09-03 15:47:00
他们以骨血搭起钢铁长城,我们以心跳丈量未来年轮。当硝烟褪尽,原野上绽放的并非玫瑰,是深埋土地里的星火,在万里山河里破土成春。摄制:大众网威海表演指导:韩刚演员:李晨杰
2025-09-03 15:52:00
济南平安金融中心以地标温度点亮CBD精英情感星图
「云端相恋·怦然心动」商务精英派对温情收官浪漫七夕之际,济南平安金融中心34F云端会客厅化身城市温情坐标。由济南中央商务区共建发展联盟指导
2025-09-03 16:32:00
四川巴中第二中学团委、少工委开展“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团日活动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冯举□冯建国)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
2025-09-03 15:45:00
山海有约,烟台有乐!2025烟台沙滩音乐季再度归来,幸福定档!
大众网记者 周密 烟台报道山海是舞台,音乐是告白。9月11日至9月14日,2025烟台沙滩音乐季正式官宣。这个初秋,和爱的人一起沉溺进烟台的幸福里吧
2025-09-03 16: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