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说司马炎选错继承人,令中原陷入近两百年的混乱
相比于外患,内忧才是最可怕的。1,埋下祸患的分封藩王公元266年,西晋建立。等到公元280年吴国被灭,西晋结束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完成中华民族又一次的大一统。虽然西晋一统天下,但晋武帝司马炎的那颗心并没有放下来。因为司马家族的天下是依靠士族官僚得到的,士族就是西晋王朝维持统治的阶级基础……更多
探析江南士族们对于南朝将领及其军事实力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门阀政治是一种短暂存在的特殊政治形态,其主要影响的朝代为东晋以及之后的南朝诸国。在侯景之乱后,建康城中的士族几乎被屠戮殆尽,其余分散于各地的门第们也逐渐退出了政治舞台,南方中国的门阀政治才逐渐被中央集权所取代。之前人们对于门阀政治的探讨主要在于其对于君权的限制……更多
在隋唐时期的漫长历史中,英雄豪杰辈出,他们或因武功卓绝,或因智谋过人,成为一时的佳话。李元霸以其无匹的力量和英勇无畏成为天下第一高手,被人们传颂至今。但你知道吗,除了李元霸外,还有一位武功高强的英雄,他不论是武术还是力量,几乎都与李元霸不相上下,最后却惨死于乱箭之下……更多
慕容绍宗是如何在乱世中,一次次击败敌人,最后却英年早逝的
东魏名将慕容绍宗,不仅是慕容恪的后代,更是一个在战乱时期崭露头角的军事天才。他又是如何在乱世中,一次次击败敌人,最后却英年早逝的?公元501年,一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将领在辽宁义县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出生,他就是慕容绍宗。可能很多人对慕容这个姓氏都不陌生,毕竟从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慕容恪到金庸笔下的慕容复……更多
东晋古墓中的鹦鹉杯,有何特别之处
1965年,南京象山出土了一处六朝时期的古墓。经过专家根据古墓里的墓志铭等随葬品分析,专家确定了墓主的身份:东晋世家子弟王兴之。王兴之作为世家子弟,其陪葬品也格外丰富:墓穴里遍布着各种金银珠宝,以及朽坏的丝绸,其中有一个随葬品比较特殊:这是一个海螺,但是,却被人工加工过……更多
聊聊汉末三国晋初十大文武全才
汉末三国晋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混乱的一个时代,也是英雄人物辈出的时代,猛将如吕布、张飞,甘宁,典韦,谋士就更多了荀彧,郭嘉,鲁肃,法正等,当时要是文武双全的确是不多了,小编做了十大文武双全的排名以供大家参考,这里武不单单指的的是个人武力,而是统兵作战的能力……更多
聊聊存活1442年公司,从隋朝做到现在
全世界的企业成立的最初原因就是为了发展壮大,然后盈利赚钱。而一个企业想要稳定的发展下去,长久地获得收益,最重要的就是企业能在相关市场中站稳脚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越来越好,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存活下来,发展壮大。(金刚组的招牌)毫无疑问的是这是个无比艰难的过程……更多
科举制起源于什么时候
目前中国的初中、高中历史教材都认为科举制是隋炀帝杨广首创的。人教版的高中历史教材写到:“隋朝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而统编版的历史教材也没有改变以上的描述。中学历史教材的说法并非就是完全正确的……更多
为什么有俗语说“脏唐乱宋”呢?这其中有什么玄机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这个数量没有30个,也有24个。在这么的朝代里,其实真正实现统一的并没有几个,而能够称得上盛世的更是寥寥无几。但在人们的印象里,唐朝算是开创了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而宋朝的科技水平更是达到了顶峰,所以“唐宋”按理说都是比较强盛的,可为什么有俗语说“脏唐乱宋”呢……更多
西晋灭亡后,东晋在江东立国,然后刘宋代司马晋,萧齐代刘宋,萧梁代萧齐,陈代萧梁,最后亡于杨隋,天下一统。南方王朝中,陈朝与另外几个不同,为何以君主的姓为国号?557年(南朝梁敬帝太平二年、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年),陈霸先逼迫梁敬帝萧方智禅让帝位,代梁自立,国号陈……更多
谁从隋朝一直活到唐朝,142岁终老
有人说是孙思邈造就了妇幼保健院的存在,但我想孙思邈所带的来的并非单单妇幼保健院,他所留给后世的,是数不尽的财富,一直让中华大地上的儿女们沿用至今。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西魏大统七年(541年)……更多
李治废后王氏身为原配皇后,为啥斗不过武则天
公元655年,唐朝永徽六年。这一年,李治正式下诏,废了自己的原配皇后王氏,随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这次事件,后世称之为‘废王立武’事件。在唐朝历史上,废王立武事件,可以说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因为这件事不光意味着李治开始彻底掌握大权,同时也意味着,武则天开始逐渐掌权……更多
为何说玄武门之变,其实是李世民设下的死局
导语:唐太宗李世民是封建时期为数不多的英明君王之一,但是每一个人都有缺点,而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在政绩上颇有建树,可是对于亲情方面,始终是他的痛点。或许从他发动了玄武门事变之后,就已经注定了他会众叛亲离。在史书记载中,对于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事变并没有做过多的掩盖……更多
唐朝最富争议的女诗人是谁,写下一千古绝唱
唐朝的诗词文化达到了我国古代文学的巅峰在盛唐时期,由于没有动乱,百姓过着幸福的生活,安居乐业,在这种环境,古代文人更有闲情逸致创造诗词,其实在当时,写诗不仅时抒发情怀的一种途径,平常的打交道也离不开诗词。妇孺皆懂得创作,唐朝充满了诗词氛围,创作热情非常高,为今天的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更多
女帝武则天,为何临终要立无字碑
唐朝作为最为显赫的朝代之一,有着太多太多精彩的故事,大唐盛世是中华民族悠久前史中最为光辉的,在当时可谓是第一强国,而在唐朝更是出现了第一个也是仅有的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墓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的梁山上,修建于公元684年,历时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成,气势雄伟壮观……更多
唐朝造反率最高的职位是哪个,谁干怕谁反
开门见山:唐朝造反率最高的职业,是河东节度使。注意,河东、节度使,前者明确地理定位,后者明确职位,二者缺一不可。河东节度使设立的初衷,是用来防御北方侵袭势力,例如突厥,其统辖范围大致是今天的陕西太原西南部,兵力超过五万。但是凡是有利就有弊,大唐的河东节度使本欲成为朝廷一把利剑……更多
《建党往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研究》出版
本文转自: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近日,《建党往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研究》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围绕建党往事,讲述了建党先驱们主动放弃优越条件、历经艰险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心路历程,阐述了创建时只有几十个人的中国共产党从几百个政党和政治团体中脱颖而出、后来居上的历史进程……更多
聊城联合菏泽打造水浒旅游公路
谢晓丽聊城报道通讯员 王之荣7月10日,菏泽市交通运输局综合执法支队政委许和文一行6人来聊城市对接水浒旅游公路谋划推进情况,市交通运输局二级调研员朱子坤陪同调研。调研组在阳谷县交通运输局召开座谈会,对利用“水浒故里”文旅品牌,联合梁山、郓城、东平、阳谷、高唐五县联合打造水浒旅游公路,构建“快进漫游……更多
《香尘灭:宋词与宋人》 李让眉 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24年5月西湖,那是苏轼开始研究词腔的地方,是李清照终老不肯留一字的地方,是姜夔与意中人携手共行的岸,是吴文英夜中盼女郎相会的舟……《香尘灭:宋词与宋人》要和大家见面了。起初交稿时,书名尚叫《过水采蘋:宋代词家品述》……更多
留得庄名万口传
杭州金衙庄公园清人梁章钜在所撰《浪迹丛谈》中说:“杭城园林之胜,以金衙庄为最。”这座当年的一流庄园,如今已荡然无存,但是这处庄园的名称至今仍在,已成为当今杭城的一个知名地名。我在查阅有关金衙庄的相关史料时发现,该庄园在清代曾屡屡易手,新主人们曾不断为庄园改名换姓……更多
| 关注 |如果出差在外只带一本书,那就带上《史记》吧赵宗彪勤读书,善读书。他博览群书,又能由博返约,把每本书消化成自己的见识和学问。他研读《西游记》,著有《西游放谈》;在反复读过《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后,著有《三国笑谈》。在中国所有的文史经典中,宗彪对《史记》情有独钟……更多
“考古中国”重大发现!大运河考古最新成果发布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王珏7月12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浙江省绍兴市稽山中学遗址、江苏省盐城市沙井头相关盐业考古成果、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江苏省淮安市城市考古考古成果。其中,稽中遗址首次在绍兴古城内确认越国建筑的存在……更多
第二届南京高淳民间晒谱节成功举办
江南时报讯 7月11日,第二届南京高淳民间晒谱节在高淳区淳溪街道宝塔路商业街区的高淳家谱文化馆举办。活动中,高淳家谱文化馆对部分馆藏纸质家谱进行了出馆晾晒,同时,当地的演出团体和寺庙等也在现场对戏袍和经书等进行了晾晒。农历六月初六,在这一天,高淳老百姓有一项重要的活动……更多
■ 李霓坐落在毕节市黔西市素朴镇灵博山的古象祠,是今天中国唯一现存的象祠。象祠之所以声名大振,是因为一代巨儒王阳明脍炙人口的名篇《象祠记》。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心学集大成者。那么,王阳明为什么会写下《象祠记》?王阳明与象祠和毕节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更多
王久辛水车推着水碾。水碾碾着青竹青竹被碾成棉丝。棉丝一团一团是青黄色的。浸水成为黄汤搅。用竹竿使劲儿搅成浆是纸浆。师傅双手握着长方竹篦插进纸浆。一进一扬一扬一进再轻慢一提。竹篦上的水漏下留下纸浆沥干水后薄薄一层是湿的。是,很湿。很湿湿漉漉的。然后翻过来往桌案上轻轻一贴……更多
缙云丨张跃:“看”峨眉山
“看”峨眉山文/张跃都说“峨眉天下秀”。早想前去一游,但很惭愧,至今却无缘登临。杜甫当年尽管只是站在泰山脚下一望,也能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遐思和豪气。陆游只为了验证一下作诗人的感受,就千里迢迢“细雨骑驴过剑门”了。我不是诗人,没有到峨眉的机缘,又没有诗人们那种率性和豪气……更多
翼王兄长石祥祯,为何被被清军打死
1854年,石祥祯将“约战书”射进清军营垒,约“江南大营”第一名将张国梁出来单挑,不慎被打死。石祥祯匹夫之勇,并不明智,死得不值。石祥祯,翼王石达开的族兄,骁勇善战,号称“铁公鸡”。太平天国有一个特殊群体,叫做“国宗”,他们是“首义五王”的家人、族人。其中,韦俊……更多
刘子业夜晚去园林射箭,为何被部下处死
466年,夜深人静,废帝刘子业去园林射箭,被部下处死,年仅17岁,结束了他荒唐的一生,也见证了“南朝宋”皇室内斗的残酷。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充满权谋、斗争,而又缺乏信义的年代。自从司马家族发动高平陵事变夺权以来,“信义”就变得一文不值,“南朝宋”就是一个典型。“想当年金戈铁马……更多
唐朝4位帝王寻找46年,沈珍珠为何杳无音信
781年,唐德宗大哭:“如果能找到母亲,被骗一百次都可以”,下令释放高力士养女。沈珍珠的下落,困扰了唐朝4位帝王,花了46年时间,却杳无音信。741年,沈珍珠入宫,年仅12岁,被分配到东宫,成为广平王李俶(后改名李豫,是唐代宗)的侧妃。13岁时,沈珍珠生下儿子李适……更多
汉武帝点兵20万,灭了伊稚斜,但汉军没了远征能力
前118年,匈奴扣押汉使任敞,汉武帝大怒:“点兵20万,灭了伊稚斜”,却虚张声势而已。匈奴不服输,汉朝也没能力远征,双方转入相持。前119年,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两路同时获胜,斩首、俘虏匈奴总计12万余人,汉军威震朔漠,但匈奴实力尚存。漠北之战后,汉武帝让群臣讨论对匈奴政策……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奇袭集义村敌据点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在集义青纱帐里的游击队员(资料图片)。 集义村原属徐沟县管辖,位于县城东10华里处。早在唐代天宝年间
2025-07-08 07:04:00
“老八路”抗战史料入藏南京王云生前曾在南京工作十余年,获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南报网讯(记者余梦迪)7月3日,“老八路”、军旅剧作家王云生前留存的珍贵抗战史料
2025-07-08 07:51:00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方志大讲堂”再谈郑和:让航海精神融入城市血脉□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祝东秀2025年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
2025-07-08 07:51:00
厦门桂林两地党媒联动——今天我们为英雄寻根寻亲
1933年2月5日, 厦门大学师生欢送易元勋、李治年、秦贤行等人北上抗日时的合影。1933年2月5日, 厦门大学师生欢送易元勋
2025-07-08 07:56:00
陈绍先,1920年出生,贵州省兴义市人。1920年,陈绍先出生在兴义县(现兴义市)泥凼乡岩凹一个贫农家庭,童年时,生母早逝
2025-07-08 01:50: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青砖镌烽火 均郧房县委旧址的红色记忆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叶旭升 王逸雯 通讯员 任紫薇)中原突围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以迎击国民党军发动全面内战的首战壮举
2025-07-07 19:55:00
战地寻踪 | 五处遗存传承平北抗战烽火
这里是怀柔地区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的诞生地,至今仍旧保留着抗战中的5处革命旧址,这里传颂着一段段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头道梁村
2025-07-07 14:06:00
战地寻踪 | 人民第一堡垒焕新红色记忆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一曲旋律激昂、朗朗上口的《地道战》,唤起多少人对抗战岁月的回忆
2025-07-07 14:37:00
大皖新闻讯 今天是7月7日,全体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拉开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无数中华儿女共赴国难
2025-07-07 14:52:00
安次区图书馆:开展国防教育研学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河北新闻网讯(刘杰、刘建斌)“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中国人从此奋起进行全民族抗战……”7月6日上午
2025-07-07 17:54:00
华南细菌战重要铁证!“波第8604部队”完整名册首现国内
7月7日,在广东省档案馆,一份来自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的“波第8604部队”名册经由日本学者松野诚也捐赠首次完整出现在国内
2025-07-07 18:32:00
习语|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
88年前的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温总书记这番话,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
2025-07-07 08:44:00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徐光耀)准备把我珍藏了80多年的给父亲的一封信,捐献给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2025-07-07 08:59:00
@小伢儿 来演绎心中的济公故事
虎跑公园推出“探寻济公传说,传承非遗之光”小小非遗传承人活动游本昌老先生捐建的石刻济公传奇故事朱辉为孩子们做讲解 “鞋儿破
2025-07-07 09:14:00
好山东|曲阜到四海文庙,东夏侯石雕石刻千年技艺的“世代传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易雪 通讯员 孔雅玮 曹楠在中华大地上,一座座文庙不仅是祭祀孔子、传承儒学的圣地,更是各类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2025-07-07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