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明朝的纯爱战神:明孝宗朱祐樘
史上唯一一个一夫一妻制的天子。这是明孝宗朱祐樘在历史中,最大的一个闪光点。这个纯爱战士的形象让朱祐樘圈粉无数。然而在皇帝这个职业中,私德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李世民玄武门杀兄逼父,朱棣靖难之役逼走自己的亲侄子,但这都不影响他们在帝圈中的口碑。朱祐樘是一个好丈夫……更多
明武宗朱厚照:明史上口碑最两极分化的皇帝
史学界对正德帝的评价不一,有人认为正德帝虽荒淫无行,行径胡闹,不理国政,造成叛变日起,且自身壮年即因为逸乐而死。但是亦有人认为他颇能容忍大臣,不罪劝谏之人。君臣之间,相安无事,知错能改,诛灭奸佞。正德十四年6月,皇帝朱厚照刚从宣府溜达回来,正准备下江南的时候……更多
中国画到底是“写实”还是“写意”,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今天的话题是关于中国古代的绘画。当我们的文章中谈到古代兵器或者古代小说,有时会援引一些古画作为参考资料。然后就有人问,说为什么感觉中国古代的画和西方的画比起来,画的都不是那么写实呢?就比如说《千里江山图》。这是最著名的国画之一。似乎现实中没有这个颜色的山,现实中也很难找到对应的风景……更多
叶卡捷琳娜VS武则天,谁才是“女皇第一人”
叶卡捷琳娜大帝和武则天谁更厉害?我需要明确,“厉害”这个词的所指,我们这里比较的应该是两位女皇谁的政治手腕以及执政水平。毕竟,她们二位跟后宫之中勾心斗角的女人有着本质的不同。如果这一点没有异议的话,我们就来深入地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从男权社会中杀出来的女皇帝……更多
唐代的首位奸相,一生创造了三个成语,权势滔天却不得善终
还有人没看过《庆余年》吗?在《庆余年》中,有一位不惧皇子,甚至敢和庆帝叫板的奸相林若甫,人称林相。他是百官之首,门生故更遍布朝野。他权谋深沉,一手遮天。他的原型其实来自于唐朝著名的奸相李林甫。今天这篇文章,我们聊聊号称唐代第一奸相,李林甫的一生。李林甫,出自李唐宗室郇王房……更多
古人的智慧,唐代第一大城长安的水利工程
在没有自来水的古代,你知道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城市是如何解决用水问题的吗?那今天我们不妨以唐代的长安城为例,带大家了解一下古人的智慧。根据文献,古长安城的面积是84平方公里,东西宽为9,721米,南北的长为8,651米。整个长安的周长更是达到了36.7公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百万规模的城市……更多
如果把明末看成棋局,多尔衮是怎么做活了吴三桂
改朝换代之际,机会往往只留给大视野、敏感、能决断、行动快的领袖。清军能入主中原,就是凭着有多尔衮这样一个领导人才。当李自成夺占北京、明朝廷灭亡的消息传到大清国都盛京的时候,多尔衮接受范文程的建议,做出了趁机进军关内的决定。行动之前,范文程向多尔等决策层建议:“我非与明朝争……更多
正德皇帝朱厚照的一生,为什么会被明清两朝的文官一起抹黑?
明朝的天子中,名声最臭的一位皇帝,除了瓦刺留学生朱祁镇,就是明武宗朱厚照。武宗一朝其实并不太平,从刘瑾的阉党之乱,到两次藩王造反,与佞臣江斌之祸,以及几次农民起义,再到蒙古大军南下,一系列内忧外患的车轮战之后,再看千夫所指的昏君朱厚照,居然毫发无损,甚至,大明王朝也没有崩溃的迹象……更多
晚清的最后一块硬骨头:左宗棠
他是屈辱的晚清时代最后一块硬骨头。他主持收复了新疆166万平方公里土地。尽管中学史书上对他一笔带过,但随着深入了解那段历史的人越多,他的名字就越发光芒和耀眼。他就是左宗棠。1880年5月26日,一场猛烈的沙尘暴席卷河西走廊,但这并未阻挡一支军队向前挺进。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骑在马上……更多
一文说尽南北朝两大雄主:高欢和宇文泰
公元546年,一则传言不胫而走。据说东魏的实际统治者高欢,已经在玉璧城下中箭身亡。为此,西魏甚至编排了一首童谣,用以打击东魏的士气。作为童谣的主角,此时的高欢其实已经身患重疾,但为了稳定军心,高欢强撑病体在营中举行酒宴,为的就是向世人证明自己还活着。高欢命令手下大将解律金唱起了那首著名的歌谣……更多
武则天的纠结:皇位到底是给儿子还是侄子?
从公元690年改唐为周,到公元705年神龙政变,武周政权走过了15个春秋。由于皇位被女人占据且武则天年岁已高,所以武周政权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面临着一个巨大问题:由谁接班?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武周政权是没有太子的,只有皇嗣,也就是李旦,“嗣”,就是继承、继续的意思……更多
“上帝之鞭”:匈人帝国的崛起与消亡
在欧洲的历史中,罗马帝国如同神话般的存在。而在欧亚大陆深处,曾经出现了一股凶猛且神秘的力量,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挥舞着“上帝之鞭”,包围过“君士坦丁堡”,亦曾远征至高卢,又攻陷西罗马帝国首都,甚至间接导致了西罗马灭亡,但在短暂的强盛后,却又迅速消失在历史迷雾中……更多
刘备的“皇叔”身份到底是真是假
网上曾经有一个问题,笔者觉得挺有意思。刘备到底是不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呢?曾经有人一板一眼的说,拿中山靖王刘胜的DNA去做过比对,跟汉景帝刘启的DNA是对不上的。关于这条消息,笔者专门做过搜索,没有在官方的任何网站、任何书刊上查阅相关线索。可以说,这样重大的历史发现……更多
为什么史可法以死殉节,但依然是晚明的罪人
一个政权不得人心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当战争来临时,愿意投降的人数远远高于决心抵抗的人数。在380年前,清军只派出3万人南下,可仅仅过了半年,在破南京城门之前,清军人数已经暴增到了30万,形成了越打人越多的奇观。当清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时,全天下终于真切地意识到大明要完……更多
王安石和司马光,同是顶端文人为何成为了一生政敌?
司马光(1019年-1086年)是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政治家,编撰了《资治通鉴》。他主张温和改革,注重循序渐进和维护传统的儒家礼教。王安石(1021年-1086年)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推行了“熙宁变法”,试图通过一系列激进的改革措施来解决宋朝的财政和军事问题……更多
古代的“配享太庙”到底算多大的荣誉?
最近,一部电视剧《知否》的火爆,让太庙这个名词,逐渐的走入了大家的视野。在剧中,大娘子就对着自己的丈夫说:“我父亲配享太庙,你敢休我?”。看到这个剧情,很多人就开始奇怪了,配享太庙到底有什么魔力,让大娘子说出这么有底气的话来。什么样的大臣又能够配享太庙?或者说……更多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终于踏上取代曹魏的征途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是如何在一天之内控制洛阳。俗话说:尽人事听天命,做好自己能做的,其他的都交给上天。即便是玄武门之变,强如秦王李世民也不敢说自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除了司马师养的死士,司马懿根本就调动不了一兵一卒。这无疑是戎马半生的司马懿,一生所经历的最艰难的战斗……更多
曹爽明明有一战之力,为何投降司马懿得这么“爽”快?
昨天我们聊了司马懿带领司马家族在高平陵之变后的努力,今天,我们聊聊为何曹爽为不跟司马懿硬刚?而是选择了投降。司马懿发动的这场政变,在成功控制洛阳之后,也只能算是完成了第一步,因为主要的对手,大将军曹爽并不是待宰的羔羊。曹爽在得到消息之后就迅速组织人手,一边大量砍伐树木做鹿角布防……更多
司马懿最后两年,司马家族布局曹魏朝堂,称帝拼图还差最后一块
公元249年正月,司马懿趁着曹爽与魏帝曹芳到高平陵谒陵时发动政变,控制京城,史称高平陵之变。此后,司马懿成功夺权,取代曹爽,成为曹魏唯一的辅政大臣。朝中有不少老臣,他们支持司马懿扳倒曹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同样支持司马家自己登基。这两者之间性质完全不同。比如蒋济……更多
童贯:宋代因战功被封王的太监为何最后身首异处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因战功被封王的太监,但却打仗不行,坑皇上第一名。为了加官进爵,不惜花费百万钱财,买空城。他掌握兵权二十年,当需要他独当一面时,却临阵脱逃。在民间对童贯的印象相当恶劣,曾流传这样的歌谣:“打破筒(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为了跑得快……更多
汉武帝为什么要颁发“推恩令”,这真的是一个无解阳谋?
有人说,“推恩令”是一个无解的阳谋。其实这个逻辑顺序是被搞反了。笔者就拿高考举个例子。推恩令特别像高考生参加高考。但就答题这个环节来说,他只是中学学业的最后一步而已。你能够答成什么样子,靠的是你之前这几年的积累。同样,推恩令之所以能够被汉武帝给玩起来,他靠的也是西汉之前从太祖高皇帝刘邦开始连续四代统治者不断加强中央集权……更多
“春宵一刻值千金”其实说的不是洞房花烛,看了下半句你就明白了
春宵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周邦彦也有一首砚词写道:夜阑饮散春宵短。有了这些艳丽的铺垫,我们一看到春宵时,就会想到“春宵一刻值千金”,自然会联想到新婚之夜。实际上,要说这句诗本身,它还真不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就聊聊这个“春宵一刻值千金”1079年……更多
忍不了“清风不识字”的大清,为何对“大明湖”却不闻不问?
我们知道,济南有一个大明湖,很多朋友就讲了,清朝对于文字方面的管控那么严,怎么“大明湖”这个名字,不但带“明”还有“大明”,这么大逆不道的名字,为什么居然没被改掉?甚至,还基于乾隆13年弘历那首诗:大明岂是银河畔,何事居然架鹊桥。从而在民间衍生出了什么大清皇帝在大明湖跟人谈恋爱的狗血桥段……更多
经历了秦朝焚书,《尚书》到底怎么流传下来的?
历史上,有很多无名英雄,我们不知道的学者,千方百计把我们传世的古籍,通过各种方法传承下来。要是没有他们,大部分先秦的古籍,恐怕早已经不在人间了。经常有学习历史的朋友,有会有一个疑问,那我们国家3800年前就有了甲骨文。那么,这些古籍古书,到底是怎样流传到今天呢……更多
十朝元老-冯道,为什么说他是中国经典古籍传承的大功臣
我们知道,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但是隋文帝、隋炀帝父子,他们对传承古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天我要讲的人,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就是十朝元老-冯道。冯道在五代的时期,不管朝代如何更替,皇帝如何变化,他都继续做官。所以有些人就骂他,说他这个人怎么样,一点底线都没有……更多
不是给杨广翻案,但是二世而亡的隋和秦的终结原因确实不太一样
隋大业十四年(618),隋军发动兵变,在江都的行宫里杀死了皇帝杨广。自此,隋,这个结束了近三百年乱世,成为了继首次统一中国的秦之后,再次二世而亡的大一统王朝。在许多人眼中,秦与隋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长期乱世的终结者,都是新制度的开创者。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更多
永乐期间,六次监国的太子朱高炽是不是真的称得上“常务副皇帝”
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一生金戈铁马、威震朔漠的马上天子朱棣,在北征的归途中驾崩。次月,皇太子朱高炽在北京登基,并于次年改元洪熙。但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洪熙皇帝竟然在登基九个月后突然驾崩。他不足一年的在位时间,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多少波澜。但他在其父亲永乐皇帝时期曾数次监国的经历……更多
为什么说把明朝的灭亡归咎于吴三桂,非蠢即坏!
从历史上看,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东汉末年的魏蜀吴三国僵持了60年,经历整整两代人的斗争才分出高下。明朝灭亡以后同样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从北到南依次是多尔衮的大清、李自成的大顺和明朝残将组建的南明。但明末的剧本并不按套路来,李自成只当了42天皇帝便丢盔弃甲,落荒而逃……更多
同样是宦官参政,为什么明朝的宦官明显要比汉、唐破坏力更强?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时期,宦官的势力比较大。第一个是在东汉,第二个是在唐朝,第三个就是明朝。但是,明朝的宦官势力大,究其原因,和东汉和唐朝情况却不一样。东汉和唐朝之所以出现宦官专权,是因为国家机器出了问题,宦官崛起了。像东汉从汉和帝开始,连续后面几个皇帝都是年幼继位……更多
李善长到底为何被灭满门?失去信任的权臣,是最最危险的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李善长?毕竟李善长当时已经70多岁了。还有什么威胁?如果说70多岁的人没有威胁?当年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前,曹爽也是这么想的。这一个71岁的老头子,他能折腾起什么风浪呢?李善长当时获罪的原因,在《明史》中是这么写的:谓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举……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因“山路险峻,马为之而倒”而得名的倒马关,与紫荆关、居庸关并称为长城“内三关”。88年前,八路军出师华北敌后第一战,就在这里打响
2025-07-12 08:05:00
穿越时空的贵州抗战印记 | 独山深河桥抗战遗址:从贵州抗战第一桥到红色教育新地标
独山深河桥抗战遗址简介:深河桥位于独山县城北面约9公里处,是一座始建于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的单孔石桥。桥高16.35米
2025-07-12 00:33: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通讯员考薇沈玉云1405年至1433年,中国航海家郑和率庞大船队从南京出发,七下西洋和平造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5-07-11 14:13:00
文脉添新辉!王有金先生珍贵藏品无偿捐赠宁津县档案馆
近日,宁津县档案馆迎来了一份沉甸甸的文化厚礼。宁津县文艺界知名人士王有金先生,怀着对家乡的赤诚与对历史的敬畏,将个人珍藏多年的数件珍贵藏品无偿捐赠予宁津县档案馆
2025-07-11 16:19:00
父辈的抗战丨97岁老兵李法真:铁血传奇 赤子情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1943年,刚入伍的李法真被“三连问”:“能吃苦吗?敢开枪不?敢打敌人吗?”15岁李法真回答得铿锵有力
2025-07-11 16:50:00
百年湖光映征程:青年学子探寻红色湖畔的信仰密码
2025年7月2日至8日,巢湖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暑期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吴远军的带领下,先后走进环巢湖区域的南山烈士陵园
2025-07-11 17:07:00
一杯四特酒,盛满赣鄱大地四千年酿酒史诗
置身江西宜春樟树市博物馆,透过青铜斝(jiǎ)上纤毫毕现的饕餮纹,仿佛看到了四千年前贵族宴饮的觥筹交错。回到自家烟火寻常的餐桌上
2025-07-11 17:28: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嬛嬛,这个盖罐,朕在吉林给你找个同款
电视剧《甄嬛传》中,有一个五彩盖罐似乎是宫里的标配,甄嬛、果郡王、端妃的住处都有。万万没想到,吉林省博物院里也“标配”了一个
2025-07-11 19:18:00
抗战中的太原:为保守秘密 28名八路军战士壮烈牺牲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二○一○年,郭家庄村民郭文则指认掩埋三支队烈士的地方(资料图片)。这是一个十分伤感、让人落泪的故事
2025-07-11 08:25:00
守护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 市民捐出母亲抗战遗物
年轻时身着军装的余绿波。余正风向厦门市档案馆捐赠的母亲余绿波的勋章。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 通讯员 刘莉丽 图/厦门市档案馆 提供)“在我母亲离开后
2025-07-11 08:26:00
橙友“vQbrPVOQ”向橙柿直通车反映:枯树湾巷和古河巷交叉口的石碑上,出现了一个错别字,“王守任是错误的,应为王守仁(即王阳明)”
2025-07-11 08:3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渊子崖保卫战:“抗日第一村”的誓死不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高松 邱明 赵彦辰“云山苍苍,沭水泱泱;烈士之风,山高水长。”时隔80多年,渊子崖抗日烈士纪念塔上的题词依然醒目
2025-07-11 12:52:00
南宋·玉带扣
杭州市富阳区博物馆馆藏文物如果不是因为考古发现,南宋时期的将军梁端礼,早已湮没在时间中。而2013年富阳新登梁端礼墓的挖掘
2025-07-11 10:34:00
2012年,我在杭州工作生活,每到休息日便去西湖寻觅钱塘风雅,由此慢慢发掘许多与杭州有关的古代文人事迹。后来,我开始尝试根据他们留下的诗作
2025-07-11 11:04:00
由“成己”走向“成人”,尼山论坛儒学对话助推全球化共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宗智巍巍尼山,文脉悠长,圣贤遗风,泽其万方。7月10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重要平行论坛——“尼山儒学对话会”在孔子故里济宁曲阜圆满召开
2025-07-10 2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