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红楼梦:绛珠仙子报恩方式,为何如此特别?还泪报恩亏她想得出来
上回讲到神瑛侍者要下凡历劫,竟跑去“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的太虚幻境警幻仙子那里挂号,“此地无银三百两”让人啼笑皆非。如果绛珠仙子此时不在离恨天灌愁海上的太虚幻境,神瑛侍者会跑去警幻仙子那“挂号”么?“醉翁之意不在酒”,再没有比这更清楚的了。果然……更多
尤三姐的死并非浪女从良,她是否失身贾珍,一个“耻”字道破玄机
尤三姐和尤二姐两姐妹,双双自尽而死,结果却是完全不同。“觉大限吞生金自逝”,是说尤二姐明知没有生的希望,才吞金自尽“情小妹耻情归地府”,是说尤三姐知“耻”而死,自证清白。姐妹二人对待死的态度完全不同,也表明她们的品性不同。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更多
细说红楼梦:警幻仙子是个什么神仙,“警幻”又是什么意思?
上回说到神瑛侍者要下凡历劫,作为佛门弟子却跑去“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的警幻仙子处挂号。既说明他为情所恼,也证明他故意为之。果然警幻仙子随后就把下凡的消息告诉了绛珠仙子,引出下凡还泪的后事。☞细说红楼系列043,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第一回)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更多
刘姥姥拿钱回家为何没富起来?让巧姐嫁给板儿后,只能清贫度日
王熙凤的女儿巧姐能够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且排在李纨之前,着实让人惊讶。八十回前,巧姐未发一言,出场都是侧写,更还只是个孩童。即便到贾府抄家,她与林黛玉初来贾府的年纪也差不多,就只七八岁而已。她为什么能够位列金陵十二钗,且排名第十呢?没有办法,谁让她是贾家第五代唯一大小姐……更多
李纨虽年少守寡,有谁注意她有套衣服穿了两次,贾母都没资格穿?
上文解读巧姐判词,结合当时情况提到巧姐跟随刘姥姥是最好选择,只因贾家其他人当时自顾不暇。比如贾宝玉和薛宝钗夫妇与巧姐关系最近,最应该收养她。问题是巧姐被释放时,他们还没获得自由,就算自由了,一时间也无力让巧姐吃饱穿暖。比如李纨贾兰母子,同样要比巧姐释放更晚,他们孤儿寡母一度窘迫到“昨怜破袄寒”的境况……更多
贾琏前脚刚走,秦可卿随后就死,其中的豪门纠葛你看不懂
《红楼梦》里有很多看似无关紧要,实际却精心安排的情节和人物关系。比如贾琏和秦可卿,两人是叔叔和侄儿媳妇。从来没有交集,却被曹雪芹有意设计行成关联,背后大有深意。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第十三回)这日夜间,正和平儿灯下拥炉倦绣,早命浓薰绣被……更多
红楼梦:刘姥姥救巧姐有没有花钱?原文早有答案
巧姐的判词图画是“荒村野店,美人纺绩”,说明日后嫁给王板儿生活虽安稳,却并不富裕。侧面说明刘姥姥拿钱回家,并没有实质改变王家的生活,终究小人物翻身的成本太大,可能太小!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第五回)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更多
尤二姐垂死挣扎时,宝黛三春都选择冷眼旁观,突然就理解了薛宝钗
尤二姐的死很让人不平,都觉得很可怜。就一条生命的逝去而生怜悯,是人性的悲悯。但就尤二姐的作为和死局,不但不用怜悯,反要讲一句“咎由自取”。尤二姐这个人物,大量借鉴自《金瓶梅》中李瓶儿。外表柔顺,心性贪鄙恶毒。万死的结局全在于被欲望推动的贪婪,遇到惹不起的人和事……更多
贾宝玉肯定想不到,他送蒋玉菡的小礼物,竟成贾府抄家的最大罪状
贾宝玉受冯紫英邀请参加宴会,酒席上邂逅了天下第一伶人,“琪官”蒋玉菡。这段情节非常重要,具体要注意两点。不但关乎史湘云和袭人结局,更影响了所有人。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冯紫英这场宴会,重点在背后而不在明面上。一,云儿影射史湘云冯紫英设宴……更多
从鸳鸯庞大朋友圈,看晴雯被排挤的无解死局,人性丑陋被彻底暴露
《红楼梦》里没有偶然,全是必然。曹雪芹写任何情节都有线索牵引,直到结局揭开很多人还有没发现真相。比如晴雯之死,源于她“心比天高”,遭人妒忌排挤毁谤,被王夫人有预谋的撵走后,气病交加而死。原文对此预设了很多伏笔,但有一条线索最让人感叹唏嘘,就是鸳鸯当初对平儿提到的朋友圈……更多
纪念孔子诞辰2575年限量版孔子像荣耀发行
纪念孔子诞辰2575年传承千年智慧 限量版孔子像三件套荣耀发行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圣人的光芒穿越千年,至今依然熠熠生辉,他就是孔子。今年,我们迎来了孔子诞辰2575周年这一极具纪念意义的时刻。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更多
金溪县仰山学校举办2024年自重立礼节暨“尊师立贤礼”开智活动
近日,金溪县仰山学校举行“开笔启智正品行·礼润童心向未来”2024年自重立礼节暨“尊师立贤礼”开智活动。金溪县教体局副局长陈雪官、总督学周文胜、学校党支部书记黄国胜等领导以及一年级全体家长们,共同见证这庄严而温馨的时刻。此次活动分正衣冠、拜先儒、开智慧、明事理……更多
溥仪出逃时,将此物缝进长袍26年不离身,如今成“国宝中的国宝”!
溥仪不仅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而且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既是大清皇朝的终结,又是中华帝制的终结。——阎崇年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一生可谓是命途多舛、颠沛流离。他曾经做了伪满洲国的皇帝,颇有当汉奸的嫌疑,因此常受人指责。但同时,他从出生就受政治裹挟……更多
中元节什么时间祭祖?不能早,也不可晚,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要懂
导语:中元节是我国民间非常传统的一个节日,又叫鬼节、盂兰盆节等,主要是为了祭奠亡者的节日,从古至今,都流传着关于中元节的各种民间传说。甚至还有一句话:“七月半里晒衣裳,不然叫你坟头凉。”这句话也反映出了大家在中元节这天对鬼神的敬畏和恐惧,为了避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更多
印度人口世界第二,面积却不到中国的31%,为何很少建高楼大厦?
印方如今的人口数量达到了13.63亿位居世界第二,然而,拥有人口数量如此之多的印度面积却不到我国的31%。中国如今的人口数量为14多亿,领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可即便如此我们还存在着人口密度过大的问题,所以在中国非常流行高层建筑,这样的建筑可以很大程度节约土地……更多
火化时为何能听到“哭声”?工作人员:并非迷信,其实有科学依据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马克思主义向我们强调,一切唯心主义以及各种牛鬼蛇神都是虚伪的,我们应该坚信唯物主义以及具体问题和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一切问题。马克思主义是金科玉律,我们也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学习,但有的时候还是容易陷入误区。例如对于一些未知的事物……更多
墓主人称墓中“无分文”,请求放过,考古家:骗人,有一棺材黄金
众所皆知,中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封建社会,出在封建社会时代中的人们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其中中国古代的丧葬文化思想更是严重,古代不管是上至君臣,还是下至百姓,人们向来就有着“事死如生”的理念,在生前便把死后之事安排稳妥,从墓地选址到建造、寿衣和随葬品等……更多
90年代上海延安东路浦西入口,已经拆迁20几年,有人还记得吗?
那个时候隧道就两条车道,三天两头堵车,98年我家里搬到浦东打浦路老隧道附近,当时打浦路隧道也是两车道,也是经常堵车,那时候过隧道还收费,卢浦大桥还没造,一直熬到世博会时才造了复线通车,现在附近还有龙耀路隧道。图片中自然博物馆了,那时的上海自然博物馆太奇妙了,自然博物馆老馆经典……更多
龙涎香为何比黄金还贵?必须得是鲸鱼拉出来的,人工取出来会很臭
大自然总是充满了神秘,就像是一个让人探索不尽的宝库,总会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喜,就像龙涎香,作为一种高级香料,售价比黄金还昂贵,可说起来,最开始就是鲸鱼的排泄物。01奇怪的是,龙涎香必须让鲸鱼自然“产出”,闻起来才飘香四溢,可如果是人工强行“采取”,便是臭的……更多
《红楼梦》:贾雨村的名字细想惊心,最骇人的是他竟在葫芦庙里住
且说甄士隐看僧道去后才回头,就从隔壁葫芦庙走出了贾雨村。要说这贾雨村,可有意思。与甄士隐有着极深渊源。☞细说红楼系列059,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第一回)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更多
王熙凤的独特睡前习惯,专为讨贾琏的欢喜,现代女性却早已舍弃
古代豪门生活精细到何等程度?只看《红楼梦》贾家就知道。别看贾母说他们家“如今”只是中等人家。可荣国公府可是王朝第一等豪门,生活品享受也是第一等规矩,绝不比王爵逊色。贾家有很多令今人叹为观止的生活习气。比如王熙凤睡觉前的独特习惯,就算如今也高级,且再也不会有了……更多
贾雨村在家乡遭遇了什么变故,明明是举人老爷,却穷成那样?
上回讲到甄士隐的邻居葫芦庙里,住着一位来自胡州的穷儒贾雨村。这贾雨村的名字,尽管有“假语村言”代表势利小人的意思。却更有醉心名利,先兴后亡的禄蠹之“愚蠢”。结合后文智通寺门前的那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分明就是“智不通”,糊涂也。应了葫芦庙的糊涂之意……更多
夏金桂为什么发疯折腾?看懂她折腾的原因和目的,才知换你也得疯
夏金桂出场令人“讨厌”。她嫁给薛蟠成为薛家大奶奶,未来女主人,整个薛家都将是她的。却好日子不过,先辖制薛蟠,再荼毒香菱,甚至僭越不孝薛姨妈,将不轨企图蔓延至薛宝钗。夏金桂不但想在薛家称王称霸,还要将薛家众人都踩在鱼肉。体现出她的蛮横、邪恶一面。但以当时的社会伦理……更多
王熙凤为何一直很紧张?看懂她生存的残酷和凶险,才知换你更紧张
王熙凤的每一天都不快乐,甚至很紧张。她当家时,提防被下人欺骗,行酷政镇压。她为妻时,担心贾琏有外遇,行河东狮吼。她为媳时,奉承讨好费心思,行媚上瞒下。她为母时,慈母煎心恨无子,行杀妾戕子。如此王熙凤,在善与恶两念之间横跳,真正是殚精竭虑,身心俱疲。终究是虚耗了她有限的才能……更多
红楼梦:此人身份神秘让甄士隐紧张,出场一次给甄家带来灭顶之灾
话说甄士隐见到贾雨村从葫芦庙出来,也不问他是否营生,只邀请去书房一叙。贾雨村对甄士隐有所求,自不会拒绝欣然应约。谁想才聊没几句,就被一个客人的来访打断。☞细说红楼系列061,用最小篇幅,讲一讲《红楼梦》里的细事儿(第一回)方谈得三五句话,忽家人飞报:“严老爷来拜……更多
难怪贾宝玉宁可出家,也不与薛宝钗同房,林黛玉死前就注定的结局
上回解读了宝黛钗三人的姻缘曲子名叫[终身误],正应了“一见误终身”。三人的情缘纠葛,就是互相“误”了对方,终以悲剧收场。说完[终身误]之名,回头再讲曲子内容,就会发现是以贾宝玉的角度讲述他与黛玉之情,与宝钗之姻的始末。[终身误]无疑又是钗黛合一,概括出贾宝玉今生最重要的两段情缘……更多
看懂焦大骂谁,就知“爬灰”所指不是秦可卿,贾母听后都得坐不住
贾宝玉初会秦钟,肯定是秦可卿的有意安排。秦业当初嫁女儿入豪门,终于派上了用场。不想当天聚会过晚,秦钟夜里回家路远又没油水,小厮不爱去,就糊弄喝多的焦大去送。焦大年老无德却也不傻,早年更仗着功劳在贾府称王称霸惯了,最是谁也不怕的,便趁着酒劲儿骂了起来。我是君笺雅侃红楼……更多
老人拿画去拍卖,专家想用一万大洋买下,老人:少于八百万就免谈
我们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满清王朝。大家都知道,袁世凯偷了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后,他答应溥仪继续在紫禁城生活。按照规定的时间给了他一些钱,还派他去保护他的个人安全。但中国有句古话,人在屋檐下!后面的话大家也都知道,那就是不得不低头了。袁世凯虽然答应过按期给钱,可还不是看他的心情……更多
水净石坚———京华金石七人展在京举行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北京“冰社”成立103周年,9月16日,水净石坚———京华金石七人展在北京金石博物馆开幕。1921 年,易孺、罗振玉、丁佛言、寿石工、马衡、梅兰芳、尚小云等在北平发起成立金石组织“冰社”。社名出自《荀子》“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之句……更多
营造学社的173天
即使战火纷飞、颠沛流离,他们仍然把田野调查作为了解中国古建筑家底的方向《漫长的调查:重走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之路》 萧易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年8月汉阙是最早的地上建筑,更是史料。图为1939年中国营造学社一行在渠县沈府君阙测绘现场。 作者供图姿态优美的西桥横跨两岸……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许牛儿机智送军粮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人民群众给军队送粮食。(资料图片) 八路军游击队员王四锁奉命下山催粮,惨遭日本鬼子杀害,鬼子还将他的人头割下来挂在王郭村真武庙门口示众了3天(见《宁死不屈的游击战士王四锁》一文)
2025-07-17 07:10:00
惊艳法国!折纸《五马渡》,“奔腾”凡尔赛
黄晓娴。折纸作品《五马渡》。 折纸作品《拿破仑》。以鼓楼绿雕孔雀为原型的一对吉祥孔雀。 折纸作品《龙踏沧浪》。□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鲁舒婷日前
2025-07-16 08:22:00
抗战中的太原:宁死不屈的游击战士王四锁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文中提到的收条。(资料图片) 侵华日寇真残狂,“三光”政策祸民殃。游击战士王四锁,拋头洒血庙门旁
2025-07-16 08:26: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魏拯民:为救人民于水火而斗争
在松花江畔、在白山黑水间,魏拯民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魏拯民是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原名关有维
2025-07-16 13:57:00
义务守陵二十二载,临沂九旬老人践诺言
22年,7000多个日夜,足以让青丝染尽霜雪,从壮年步入耄耋。在临沂市兰陵县大仲村镇陡沟庄村,90岁的村民李振江,却将这漫长的岁月
2025-07-16 16:27:00
山河铭记丨抗日英烈储蓄谋:隐蔽战线上的“红色长城”
大皖新闻讯 巍巍大别山,滔滔江淮水。80年前,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曾走出一位令日寇胆寒、让百姓传颂的抗日英雄——储蓄谋
2025-07-16 17:38:00
读方志 行贵州|镇远留书:王阳明对贵州旧友和弟子的深情告别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其曾筑室故乡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和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中国四大儒家”
2025-07-16 17:58:00
“鏖兵齐鲁 功昭山河——许世友战山东”讲座将在烟台图书馆开讲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7月16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为深入挖掘展示烟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彰显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07-16 18:09:00
合肥83岁退休教师历时8年研究解读《增广贤文》 希望为传统智慧注入时代新解
大皖新闻讯 “一生爱学习,永远有追求,这是我的初心。”因从小爱读书,热爱传统文化,合肥83岁退休教师张宗贵潜心研究蕴含前人智慧的《增广贤文》一书
2025-07-16 18:13:00
血色丰碑丨杨靖宇智取大荒沟
提起杨靖宇将军大家都不陌生至今他的故事仍旧广为流传1936年秋杨靖宇率领抗联第一军军部直属部队在桓仁、宽甸一带活动期间曾与刚刚改编为抗联第一军直属第十一独立师的左子元部联合行动于
2025-07-15 21:35: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青山埋忠骨,热血照千秋
在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有这样一片山脉——春天杜鹃花红如霞,秋天枫叶红似火;最为奇特的是,在阳光照射下,山顶石砬子呈现出红色
2025-07-15 11:33:00
山河铭记|一封家书寻找安葬地后续:被收编一二九师,随军前往晋冀鲁豫
大皖新闻讯 “为救国工作誓死,为救国奋斗到底,希大人不必盼望。”7月9日,大皖新闻报道了六安籍烈士杜立成的一封家书,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2025-07-15 15:01:00
钱江观潮丨汪帆:匠心修古籍
今年五月,浙江图书馆启动浙图文澜阁本《四库全书》修复工作,让传承数百年的珍贵典籍重焕生机。今天的《钱江观潮》,一同走近古籍修复师汪帆
2025-07-15 15:47: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红光故事永留磐石大地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由杨靖宇作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2025-07-15 12:36:00
沈正志:一句承诺,四十余年坚守,三代人接力
文化传承的脉动,从来不只在博物馆里静态展示,更在民间生生不息。在第二十届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发布活动上,一支“文保小分队”格外醒目——69岁的基层老文保员沈正志身着白衬衫
2025-07-15 07: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