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提到历史,人们往往会先想到历史人物,想到帝王将相,想到英雄人物,想到他们的丰功伟绩,想到他们的千秋霸业,但真正的历史远不止于此,其形式多样,甚至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大到古建筑遗迹、雕塑、画像砖石,小到一幅画、一张纸、一支笔,无不在向人们提醒着历史的存在。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多
江陵焚书被称为是南北朝文化的劫难,比秦始皇焚书还严重
说起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文化劫难,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秦始皇焚书。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史官非秦记皆烧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秦始皇焚书这件事虽然流传甚广,但远不及另外一场文化劫难,这就是南北朝时期的“江陵焚书”!那么“江陵焚书”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更多
王姓如此大的一个姓氏,为什么历史上却没有出现一个皇帝呢
导语:我国第一大姓是“王”,大家的交际圈里面总会有一个“王”姓。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王姓人口已经超过了一亿人。王姓的起源是上古八大姓之一姬姓,还有一小部分来自于另一个姓子姓。就是如此大的一个姓氏,为什么历史上却没有出现一个皇帝呢?王姓家族里面最接近皇帝的就是王莽……更多
辽国皇帝率领十万精兵亲征西夏,为何会被李元昊击败?
1038年,李元昊建立西夏政权,与北宋、辽国形成了鼎足之势。在这三个政权中,西夏的实力最小,可是在与其他两国交战时却屡占上风。元昊先后取得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的胜利,宋军被打得落花流水。之后西夏又与辽国开战,李元昊又取得了河曲之战的胜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更多
他是元朝中期最贤明的皇帝,本有机会实现中兴,最后却惨遭杀害
元朝、清朝都是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然而两个王朝的命运却截然不同。清朝与唐、明一样,延续了两百多年的统治,可是元朝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灭亡了。这主要是因为清朝的前期的统治者迅速汉化,沿用了明朝的制度,而元朝的统治者则一直没有汉化,更谈不上制度的建设。不过元朝还是有机会的……更多
雄才大略的杨坚,为何一生只娶一女人
杨坚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终结了西晋以来近300年的混乱局面,继秦始皇、汉高祖、晋武帝之后,第四次统一了中国。即位后的杨坚勤政廉洁,锐意进取。在经济、政治领域大胆改革,实施“三省六部制”;首创“科举制”;推行输籍法,第一次普查全国人口;实行“均田制”;大幅度降低税负……更多
哪个朝代是伤害中华文明的罪魁祸首
回顾中国近代史的时候,总有人会怪清朝,耽误了中华文明近300年,因为导致华人受国外列强窝囊气的,是满清的统治者。更有甚者将错误追溯到明朝皇帝身上,认为是多代明朝君主的昏庸和暴政,才使得满清有机可乘,拿到了政权,祸害了人民这么多年。朝代更替,本来是正常的历史进程……更多
刘裕北伐占领关中为何很快就丢掉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417年,东晋权臣刘裕灭掉后秦,他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进入长安,拜谒了汉高祖刘邦的陵寝,并且在未央宫大会群臣。此时关中大部分地区已经落入刘裕之手,然而他非但没有没保住这里,而且损兵折将、损失惨重,几乎将这次北伐的战果丧失殆尽,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更多
乾隆为何被称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帝
乾隆,为何被称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帝?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给他留下了太多挥霍的资本。只要乾隆不犯傻,安安稳稳的当个数十年无忧皇帝,根本不成问题。康熙死后,曾留下财产2716万两,雍正死后留下3453万两,那乾隆死后,国库中还剩下多少银两呢……更多
祖大寿两次投降满清,皇太极为何会屡次接受?
祖大寿,字复宇,辽东人,吴三桂的舅舅,明末清初重要的军事将领。他曾跟随袁崇焕参加了宁远保卫战、宁锦大捷等多次重大战役,表现神勇,为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崇祯三年(1630年),袁崇焕被陷害致死后,祖大寿力守大凌河宁远、锦州长达13年之久,成为明朝抗击清军的中流砥柱……更多
东晋北府军名将刘牢之打赢了淝水之战,但是结局却很悲惨是为何?
383年,前秦苻坚亲率大军征讨东晋,结果遭到惨败。在这个过程中,东晋北府军的名将刘牢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刘牢之作为晋军前锋,率领五千精兵,他在洛涧之战中击败了前秦大将梁成的五万大军,为淝水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然而,刘牢之的结局却很悲惨,他最终自缢而死,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更多
隋文帝杨坚为何不处决多次加害自己的杨瓒
公元581年,北周宣帝宇文赟刚去世才一年多,他的岳父北周的外戚隋王杨坚便按耐不住,在北周最后一位皇帝北周静帝的禅让下代周称帝建立了隋朝,杨坚是为隋文帝。此后隋文帝杨坚又举兵南下攻灭了陈朝,安抚了岭南后统一全国。自西晋以来历经了近三个世纪的分裂局面就此告一段落……更多
《续夷坚志》在中国小说史上为何有着重要地位
元好问在金亡前后所创作的。李正民先生就其《续夷坚志》说到:“此《夷坚志》虽续洪氏,而适当百二之会,灾变频仍,五行乖舛,有开必动,动关运会。非吊诡之卮言,实讥祥之外承。不贤识小,又何讥焉?”在肯定《续夷坚志》的文史价值的同时,也将其与《夷坚志》从本质上区别开来……更多
周朝爵位最低的诸侯国,只有数十里的面积,却延续了七百余年
周武王在灭掉商朝后,实行分封制,将王室子弟,开国功臣以及古代帝王的后裔封到天下各地,作为周朝的诸侯。在进行分封的时候,这些诸侯都是有爵位的,即公、侯、伯、子、男。在这些爵位中,公爵是最高的,比如宋国,而男爵是最低的,根据目前的资料显示,只有一个男爵的诸侯国,但它却延续了七百多年……更多
虚谷与塞尚棋逢对手
虚谷《白猫》近年来,当我们不断提出“新海派”时,需要再次连接起它的历史性,特别是对于以笔墨系统创新为核心的海上画派来说,随着史学方法的不断发展,其视角也会更加开阔。追问“何谓海派”,我们首先聚焦的是虚谷、任伯年、吴昌硕、蒲华这“清末海派四杰”,习惯上人们又将虚谷称为“晚清画苑第一家”……更多
唐宪宗二十万大军竟打不过一个藩镇,这场丢脸的败仗是怎么回事?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中期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开创了“元和中兴”的局面。不过,唐宪宗的中兴之路并不顺利,甚至一度颜面尽失。为了重振唐朝朝廷的权威,唐宪宗派出二十万大军去征讨一个藩镇,战争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可是却未见成效。那么,唐宪宗这场最丢脸的败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更多
宋仁宗嘉祐六年十一月十九日,苏轼往凤翔任签判,弟弟子由送他到郑州西门外,依依话别,苏轼寄诗一首,当中有言:登高回首坡垄隔,但见乌帽出复没。此句看似平平无奇,北宋末年的许顗却在其《彦周诗话》里高度评价。他说,《诗经》里“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更多
唐朝后期最精锐的军队,保住李唐江山的同时,沦为了宦官专权工具
唐玄宗统治后期,由于府兵制的崩溃以及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原有的禁军已经无法保障朝廷的安危。在这种情况下,一支来自边地的军队被调入京师,成为唐朝后期最精锐的军队。他们在保住了李唐江山的同时,还沦为宦官专权的工具。那么,这支影响着唐朝中后期历史的军队到底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更多
历史上真实的杨广是个昏君吗,一起来看看
杨广在继位之后,开始修建大运河,就是利用大部分的自然河道,隋唐的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营造了东都洛阳城,开拓了疆土也开通了丝绸之路,在教育制度上开创了科举,使用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三征了高句丽等一些功绩。杨广年少好学,喜欢诗文,所以文学成就很高还作了饮马长城窟等一些出名的作品……更多
盘点 “水浒传中”十分凄惨的女将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一直是比较低的,她们没有自我,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作为男人的附属品存在。宋朝可以说是迫害女性最厉害的年代,臭名昭著的“裹小脚”就是从北宋开始的。并且宋朝对女性真的太苛刻,哪怕是《水浒传》里,除了3位女将名声大噪以外,其他女性在他的笔下都是负面角色……更多
在清朝,这个姓氏的后人皇帝都不敢动
在皇帝统治国家的时候,生死问题皇帝都可以说了算,只要是哪里惹到了皇帝,他说让你死也就死了,没有什么反抗的余地,可是有些时候,有些人,虽然是犯了错误,可是皇帝却不能杀,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述一个这样的故事。在清朝的时候是满族执政,但是当时的汉族人也还是很多的。民族问题永远都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更多
此人堪称贤臣,解决了唐朝财政危机,但是名声却很差是为何?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不仅要对付凶悍的叛军,在财政上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如何解决财政问题,直接关系到平叛,关系唐朝的兴衰。在这种情况下,唐肃宗、唐代宗任用一位贤臣,此人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扭转了唐朝财政上的问题。然而,这位献贤臣在当时以及后世的名声却很差……更多
都说褒姒是红颜祸水,西周灭亡真的是褒姒引起的吗?
自古以来都说红颜祸水,大家对周幽王的宠妃褒姒应该不陌生,要说她是国家灭亡的罪魁祸首,其实有点冤枉她了。褒姒,西周末年人,老家是现在的陕西省汉中,说到她入宫受宠的来历,有几个版本的说法,但是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和妲己有点相似,据说公元前779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是举兵征伐襃国……更多
美貌冠天下的宣华夫人是什么结局
宣华夫人是南陈宣帝陈顼之女。588年,隋文帝派他第二个儿子杨广率军攻打后陈,最后攻破后陈都城建康(今南京),后陈亡。陈后主和三个姐妹都成了隋军俘虏,隋文帝杨坚把陈顼之女宣华夫人收入后宫为嫔妃,百般宠幸。宣华夫光艳动人,品冠南国。然而她命途多舛,在饱受失国之痛后……更多
作为俄罗斯罗曼洛夫王朝的帝十四位沙皇,他的生死都是故事,在位期间有很多谜团。因为击败拿破仑而号称欧洲救世主,拿破仑死后一度主宰欧洲局势,同时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是他教女。拒绝拿破仑的求婚,把妹妹嫁给德国奥尔登堡公爵。甚至怀孕,拿破仑入侵俄国,正是因为亚历山大拒绝了拿破仑的求婚而激怒了科西嘉的小狮子……更多
写了123封辞职信,皇上却不闻不问,气的宰相直接罢官而走
宰相这个官位,在古代封建社会可以说是做到了为官最高了,可是明朝有位宰相,写了123封辞职信,皇上却不闻不问,气的宰相直接罢官而走,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不得不说说,明朝历代的奇葩皇帝了,自朱元璋开始,就是一个充满了个性的皇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杀大臣而闻名,不论是小贪官还是开国元勋……更多
详细描写制作木乃伊的过程
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虽然相当重口,但却是其宗教仪式中严肃且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相信自己死后安稳,才能缓解活着时的恐慌。本文将会详细描写制作木乃伊的过程,胆小的朋友慎读。对哈普内塞布(Hapuneseb)来说,这是极其漫长的一天,但幸运的是剩下的工作已经不多了。最近的任务比平时多……更多
为啥刘备不怀疑张飞通曹呢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处都打成了一锅粥,当大势稳定下来后,形成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主的三方势力。其中曹操和刘备交手多次,且曹操有篡汉之心,而刘备以匡扶汉室为己任,所以说,曹操和刘备两人可谓是生死之敌!不过刘备的兄弟张飞,却娶了曹操的侄女做老婆,这就让人非常奇怪了……更多
聊聊关于“隋侯之珠”的文献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随国有一珍宝,名叫“隋侯之珠”,它与“和氏之璧”并称为春秋两大奇宝。这两大奇宝在春秋战国时期屡被提及,如:“卞和报璞”“完璧归赵”等历史故事,但是,自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被推翻以后,“隋侯之珠”与“和氏之璧”也随之消失,这是什么原因呢?历史上有很多关于“隋侯之珠”的文献记载……更多
这场战争让南朝损兵折将、损失惨重,以此奠定了北强南弱的格局
南朝指的是占据南方的宋、齐、梁、陈,北朝指的是北魏以及东魏、西魏和北齐、北周。南北朝时期,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势,在这个过程中,南北双方不断爆发战争,其中一场战争非常关键,结果南朝损兵折将、损失惨重,从而奠定了北强南弱的格局。那么,这场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许牛儿机智送军粮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人民群众给军队送粮食。(资料图片) 八路军游击队员王四锁奉命下山催粮,惨遭日本鬼子杀害,鬼子还将他的人头割下来挂在王郭村真武庙门口示众了3天(见《宁死不屈的游击战士王四锁》一文)
2025-07-17 07:10:00
惊艳法国!折纸《五马渡》,“奔腾”凡尔赛
黄晓娴。折纸作品《五马渡》。 折纸作品《拿破仑》。以鼓楼绿雕孔雀为原型的一对吉祥孔雀。 折纸作品《龙踏沧浪》。□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鲁舒婷日前
2025-07-16 08:22:00
抗战中的太原:宁死不屈的游击战士王四锁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文中提到的收条。(资料图片) 侵华日寇真残狂,“三光”政策祸民殃。游击战士王四锁,拋头洒血庙门旁
2025-07-16 08:26: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魏拯民:为救人民于水火而斗争
在松花江畔、在白山黑水间,魏拯民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魏拯民是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原名关有维
2025-07-16 13:57:00
义务守陵二十二载,临沂九旬老人践诺言
22年,7000多个日夜,足以让青丝染尽霜雪,从壮年步入耄耋。在临沂市兰陵县大仲村镇陡沟庄村,90岁的村民李振江,却将这漫长的岁月
2025-07-16 16:27:00
山河铭记丨抗日英烈储蓄谋:隐蔽战线上的“红色长城”
大皖新闻讯 巍巍大别山,滔滔江淮水。80年前,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曾走出一位令日寇胆寒、让百姓传颂的抗日英雄——储蓄谋
2025-07-16 17:38:00
读方志 行贵州|镇远留书:王阳明对贵州旧友和弟子的深情告别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其曾筑室故乡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和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中国四大儒家”
2025-07-16 17:58:00
“鏖兵齐鲁 功昭山河——许世友战山东”讲座将在烟台图书馆开讲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7月16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为深入挖掘展示烟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彰显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07-16 18:09:00
合肥83岁退休教师历时8年研究解读《增广贤文》 希望为传统智慧注入时代新解
大皖新闻讯 “一生爱学习,永远有追求,这是我的初心。”因从小爱读书,热爱传统文化,合肥83岁退休教师张宗贵潜心研究蕴含前人智慧的《增广贤文》一书
2025-07-16 18:13:00
血色丰碑丨杨靖宇智取大荒沟
提起杨靖宇将军大家都不陌生至今他的故事仍旧广为流传1936年秋杨靖宇率领抗联第一军军部直属部队在桓仁、宽甸一带活动期间曾与刚刚改编为抗联第一军直属第十一独立师的左子元部联合行动于
2025-07-15 21:35: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青山埋忠骨,热血照千秋
在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有这样一片山脉——春天杜鹃花红如霞,秋天枫叶红似火;最为奇特的是,在阳光照射下,山顶石砬子呈现出红色
2025-07-15 11:33:00
山河铭记|一封家书寻找安葬地后续:被收编一二九师,随军前往晋冀鲁豫
大皖新闻讯 “为救国工作誓死,为救国奋斗到底,希大人不必盼望。”7月9日,大皖新闻报道了六安籍烈士杜立成的一封家书,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2025-07-15 15:01:00
钱江观潮丨汪帆:匠心修古籍
今年五月,浙江图书馆启动浙图文澜阁本《四库全书》修复工作,让传承数百年的珍贵典籍重焕生机。今天的《钱江观潮》,一同走近古籍修复师汪帆
2025-07-15 15:47: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红光故事永留磐石大地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由杨靖宇作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2025-07-15 12:36:00
沈正志:一句承诺,四十余年坚守,三代人接力
文化传承的脉动,从来不只在博物馆里静态展示,更在民间生生不息。在第二十届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发布活动上,一支“文保小分队”格外醒目——69岁的基层老文保员沈正志身着白衬衫
2025-07-15 07: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