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堕民究竟都是什么人?为何会受到这般不公平的待遇
如今我们提倡“人人平等”的观念,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读书识字,自由婚配的权利。但在中国历史上,却有这么一类特殊的人群,他们不能够上学,不能够种地,也不能够与其他平民通婚,这就意味着他们的一生都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这类人群究竟都是什么人?为何会受到这般不公平的待遇……更多
介绍一场改变大唐国运的饭局
公元878年,黄巢起义爆发,起义军席卷中原,从山东一路向南攻陷广州,并折返中原,一路杀进了大唐帝国的都城长安,唐僖宗被迫放弃长安,西逃蜀地。为了尽快平定黄巢义军,唐僖宗下诏天下藩镇自行募兵、各自为战,并规定谁从黄巢手中抢到的地盘,就归谁。此举一出,极大地调动了藩镇军阀的积极性……更多
刘邦个人能力为何不如刘秀,如何比较这两人?
整个楚汉战争的基本流程,就是刘邦趁项羽攻打齐国,以韩信为大将出兵关中,取得关中后刘邦联合诸侯,出兵袭取彭城,随后被项羽击败,诸侯联盟瓦解,刘邦退守荥阳,令韩信出兵河北、令彭越建立“敌后根据地”、策反英布,韩、彭、英三支力量壮大后,再会师统一交由韩信指挥,一战灭项羽……更多
从第三方角度分析一下“王莽篡汉”全过程
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在混战中,王莽被杀,尸体被砍成碎块,新王朝灭亡,立国15年。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政权转移,都要发生一次改朝换代型的全国性战争,各路野心家或英雄豪杰,各自掌握武力,互相争夺吞噬,人民死伤惨重,孤儿寡妇遍地。最后,只剩下一个胜利者,在累累白骨上建立自己的王朝……更多
浅析 东周“乱”,吴国崛起的原因
在东周第一阶段春秋时代的末尾,传统老牌霸权主义国家都暮气沉沉,齐国、秦国内乱频繁自不多提,连诸侯中的战斗机晋国和楚国也慢慢失去了国际事务的话语权。所谓东风压倒西风,就在“老角色”逐渐淡出国际舞台的同时,两个来自东南地区(大致在现在的江浙沪地区)新兴崛起的国家——吴国……更多
诸侯中的战斗机晋国,为何与战国时代擦肩而过
晋国,诸侯中的战斗机,牛逼了一个春秋,光当老大就一百多年(要知道现在牛逼哄哄的美利坚合众国也只不过做了70多年的老大),却死东周第一阶段的最后一分钟,与战国时代擦肩而过。话说就在越国的勾践攻陷姑苏城率领大军北上中原,并屡次击败晋国后,试图挑战晋国的传统霸权,就在晋国疲于应付之际勾践突然暴毙……更多
是什么让李自成丢了天下、吴三桂成了汉奸
事先声明我不想为吴三桂翻案,这位天字第一号大汉奸的帽子怕是谁也摘不掉的,我也没兴趣帮他摘。只是就当时形势分析一二。当时北京城破,他所效忠的老板挂了,老爹被李自成抓起来拷打(详情请参照“追赃助饷”),老婆被李自成的部将刘宗敏霸占,我想只要是个男人肯定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更多
中国历史上这个朝代发生起义439次,却无一成功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战争是在所难免的。每一个皇帝的帝王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保不准在某个角落就已经有人在密谋着如何把你从帝王之位上拉下来,像什么太监谋反,大臣谋反,甚至还有皇室骨肉相残等等。但是,有一个十分传奇的王朝,在那个王朝统治的时间段里,虽然不断有人起义造反……更多
馆陶公主以“媚道”陷害他人,女儿陈阿娇因“媚道”跌下后位
公元前130年,汉武帝听闻陈皇后宫中常有男子出入,两人甚至同卧一榻,怀疑她施以“媚道”,气得他要废后。谁知,他的丈母娘闻讯赶来,趾高气昂地说:“你最好别忘了,没有我,你怎么做的了皇帝!”汉武帝和陈皇后为后世留下了一个著名典故:金屋藏娇,遗憾的是,他们青梅竹马的爱情终是在历经岁月的揉搓后……更多
秦始皇为嬴姓赵氏,后来为何称其嬴政?
“秦始皇姓什么?”从“子从父姓”的传统来说,他姓“嬴”。《史记·秦本纪》云:“大费拜受,佐舜调训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伯翳,舜赐姓嬴氏。”“大费”是秦人的先祖。再往前追溯,帝颛顼的苗裔孙女脩,吞了天上飞的玄鸟落下的蛋,生了“大业”;“大业”娶了少典的女儿“女华”……更多
清朝宫廷中的绿头牌,有什么作用?
喜欢看清宫剧的人,对于绿头牌三个字都是非常熟悉的,这是皇帝挑选妃子侍寝的重要方式,有运气的成分,也有收买相关人员的成分在里面。比如经典的清宫剧《甄嬛传》中,我们经常看到有妃子的绿头牌被翻了之后,周围的人都会非常羡慕。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我们的眼中,其实绿头牌是皇帝为了获得更好的夫妻生活……更多
她从卖艺孤女到手握皇权的太后,还原历史上真实刘后
说到刘后,可能很多人脱口而出”狸猫换太子”,口口相传的版本加上历史传说绵延不绝,故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今天我们的主题就是这个被历史定义为”一代奸妃”的刘后。刘后名刘娥,从卖艺的孤女,到开创大宋皇朝女主临朝先河的皇后,在中国历代的长河中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更多
她是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后,培养出了大宋第一仁君
电视剧《开封府》中刘娥是北宋太后,心机颇深。起初,她是谋臣枢密使张德林安排在宫中的眼线,经过数十载深宫中的权欲浸泡,她的野心磨砺的日渐膨胀。宋真宗驾崩后,她直垂帘听政,将少年皇帝仁宗牢牢地在掌控在手中。历史上是咋记载刘娥的?刘娥(968年—1033年),章献明肃皇后……更多
大禹不单单会治水,还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禹,又叫文命,是黄帝的后代。他的父亲叫鲧,当帝尧在位时,因为发大洪水,淹没了良田人家,一片汪洋,人民非常忧愁。大禹治水帝尧就安排大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经过经九年的时间,大水仍然没有消退,鲧并没有完成治水的任务。这时舜代替天子管理国政,开始巡视四方诸侯的职守……更多
古代的髡刑具有侮辱性,朱元璋为何对亲儿子处以 髡刑?
洪武十九年(1386),大明王朝发生一件骇人事件。鲁王朱檀被处以髡刑,鲁王妃被凌迟处死。朱元璋为什么对亲儿子处以侮辱性承罚?事出有因。鲁王朱檀(1370一1390)是朱元璋第十子,母亲郭宁妃。朱朱檀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生在帝王家,出生一个月就被封为鲁王。在朱元璋众多儿子当中……更多
盘点中国历史上七大意想不到的巧合
历史有意想不到的巧合,回想一下有点毛骨悚然。1、韩、赵、魏三家分晋,魏、蜀、吴三家归晋朝。2、秦朝和隋朝有太多的相似,他们都是大统一,他们都是短命王朝,他们都是只有两个皇帝,他们都有创立新的制度,他们灭亡以后,都有出现了盛世王朝(汉唐)。3、宋朝和晋朝也有相似他们都是分为两宋和两晋……更多
刘备的“白毦精兵”不输其他精锐,为什么史料里几乎没有?
三国时期,曹操有自己的“虎豹骑”,蜀主刘备也不甘落后,建立了自己的精锐之兵——“白毦兵”,由永安都督陈到统领。“白毦”顾名思义,装束以鸟兽的羽毛作为标志的部队,在历史资料里对这支部队描述很少,能找到的就是诸葛亮给李严的书信里提到的:“兄嫌白帝兵非精炼。到所督……更多
如果没有三家分晋,晋国能统一中国吗?
完全有可能,而且希望极大。我们首先来看晋国如何避免“三家分晋”。这当然是极有可能的,或者说,只要智伯不作死,他已经走在和“田氏代齐”一样的“智氏代晋”的路上了。我们假设在公元前453年,大水淹了晋阳城的那个夜晚,赵无恤在绝望中派出的说客张孟谈没有成功接洽到韩虎和魏驹……更多
她是平民出身,却嫁入瑞典皇室,被骂红颜祸水,又被称为国宝
1973年9月15日,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驾崩,孙子卡尔·古斯塔夫松了口气。就因为他老人家一句话,卡尔偷偷摸摸干了好久“见不得光的事”。现在,他一驾鹤西去,卡尔终于能光明正大做这件事了。而这件事,恰恰跟平民女子西尔维娅有关。西尔维娅是德国、巴西两国交好的完美成果……更多
古代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为什么大家闺秀却都读书识字?
在现今古装影视作品中,不管是历史正剧还是古装言情剧、宫斗剧,“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频繁出现。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指古代女子不需要有什么才学智慧,只要遵从“三从四德”的行为规范,就是世人眼里的贤妻良母。但从正史中的记载来说,并非所有女子都没文化、没见识。历史上有蔡文姬……更多
本文转自:日照日报 周小桓近日,笔者在阅读《红楼梦》时读到这样一句话: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这句话对现实生活中“好好先生”的特点归纳可谓一针见血。所谓“好好先生”,顾名思义就是那些奉行谁也不招、谁也不惹的处世哲学的人。这些人听起来仿佛与世无争、本本分分……更多
本文转自:亳州晚报有一天晚上,财主和他的长工在树林里走着,突然迎面来了一只熊。财主刚叫喊了两声,就被钳子似的熊掌逮住了。熊把他紧紧地挟住,翻过来转过去,紧紧地压倒在地上,一心想挑个好地方下口。财主的性命眼看快完了,于是大声向他的长工斯杰潘求救。年轻有力的长工斯杰潘不顾生命危险……更多
【时代人物·杜大恺】不重复古人,不重复他人,不重复自己
主持人语:本期[时代人物]推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杜大恺。他艺术修养全面,且善于思考,在壁画、雕塑、设计等领域成就斐然。他曾参加过首都国际机场壁画、中央政府赠送香港特别行政区《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塑、北京中华世纪坛《中华千秋颂》壁画等创作活动。自20世纪90年代……更多
本文转自:羊城晚报□叶睿葆又是一年的正月初五,我再次来到这片田园。午后的阳光暖暖,山野的清风微寒。田园已荒芜,思念却如杂草疯长。每一次来到这里,我都能感受到源自这片田园深处的满满的正能量。正是眼前的这片田园,承载着祖父生前的涔涔汗水和绵绵希望,也承载着我的追思和感恩……更多
本文转自:襄阳日报襄阳日报社原党委副书记、副社长王化容同志(正县级),因病于2023年1月19日在襄阳逝世,享年80岁。王化容同志是湖北省宜城市人,1965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6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更多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刘良军有人说,每个落马官员的周围,都少不了处心积虑、别有用心之人。从不少人的忏悔书、事后言也能看出,其之所以一步错、步步错,多是交友方面出了问题,不知不觉就被“拉下了水”。进一步探究,其实那些所谓朋友也并非一开始就有把握拉下某某,相反无不以“笑纳”投石问路……更多
为什么神话故事中,牛头马面的地位比黑白无常高?
城隍庙中地位排行为文武判官、牛头马面、枷爷、锁爷、黑白无常,因此黑白无常也叫七爷、八爷。有次可见牛头马面的地位还是高于黑白无常的。据资料显示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时只有牛头,而中国民间讲究凡事成双、对称,于是就有了马面,马面也称为马面罗刹。后来据人查阅,在印度神话中被非发现马面是冥府差役一说……更多
本文转自:青海法治报有一个屠户,一天夜里喝醉酒回家后跟养女开了个玩笑,说他把养女卖给了别人。养女信以为真,深夜逃走。这时,屠户的街坊、一个赌棍窜进屠户家中,杀死了屠户,并取走了他身上的15贯钱。屠户的养女从家里逃出,路遇一名赶考的青年,于是两人同路而行。屠户被杀后……更多
本文转自:重庆晨报□黄应森相传两千多年前的巫溪万倾池(当时红池坝叫万倾池)有一个“圆梦天梯”,天梯的一部分是天然生成,另一部分则是当地居民用石头堆叠而成。天梯附近生活着一对男女,男的叫郑大,有三个弟弟妹妹。女的叫何花,长得十分漂亮,两人都是猎户。当时的万倾池山高林密……更多
蒙古汉将李璮,他用一场叛乱终结了蒙古汉化的进程
公元1251年,蒙哥登上了蒙古帝国的汗位。即位之后,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管理,蒙哥将漠南汉地的军政大权交给了二弟忽必烈。忽必烈考虑到中原农耕民族和蒙古游牧民族在生活方式上有着本质的差别,就想着用汉人的方法治理中原汉地。为学习汉家治国之道,忽必烈开府金莲川(内蒙古多伦县)……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惊艳法国!折纸《五马渡》,“奔腾”凡尔赛
黄晓娴。折纸作品《五马渡》。 折纸作品《拿破仑》。以鼓楼绿雕孔雀为原型的一对吉祥孔雀。 折纸作品《龙踏沧浪》。□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鲁舒婷日前
2025-07-16 08:22:00
抗战中的太原:宁死不屈的游击战士王四锁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文中提到的收条。(资料图片) 侵华日寇真残狂,“三光”政策祸民殃。游击战士王四锁,拋头洒血庙门旁
2025-07-16 08:26: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魏拯民:为救人民于水火而斗争
在松花江畔、在白山黑水间,魏拯民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魏拯民是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原名关有维
2025-07-16 13:57:00
义务守陵二十二载,临沂九旬老人践诺言
22年,7000多个日夜,足以让青丝染尽霜雪,从壮年步入耄耋。在临沂市兰陵县大仲村镇陡沟庄村,90岁的村民李振江,却将这漫长的岁月
2025-07-16 16:27:00
山河铭记丨抗日英烈储蓄谋:隐蔽战线上的“红色长城”
大皖新闻讯 巍巍大别山,滔滔江淮水。80年前,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曾走出一位令日寇胆寒、让百姓传颂的抗日英雄——储蓄谋
2025-07-16 17:38:00
读方志 行贵州|镇远留书:王阳明对贵州旧友和弟子的深情告别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其曾筑室故乡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和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中国四大儒家”
2025-07-16 17:58:00
“鏖兵齐鲁 功昭山河——许世友战山东”讲座将在烟台图书馆开讲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7月16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为深入挖掘展示烟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彰显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07-16 18:09:00
合肥83岁退休教师历时8年研究解读《增广贤文》 希望为传统智慧注入时代新解
大皖新闻讯 “一生爱学习,永远有追求,这是我的初心。”因从小爱读书,热爱传统文化,合肥83岁退休教师张宗贵潜心研究蕴含前人智慧的《增广贤文》一书
2025-07-16 18:13:00
血色丰碑丨杨靖宇智取大荒沟
提起杨靖宇将军大家都不陌生至今他的故事仍旧广为流传1936年秋杨靖宇率领抗联第一军军部直属部队在桓仁、宽甸一带活动期间曾与刚刚改编为抗联第一军直属第十一独立师的左子元部联合行动于
2025-07-15 21:35: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青山埋忠骨,热血照千秋
在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有这样一片山脉——春天杜鹃花红如霞,秋天枫叶红似火;最为奇特的是,在阳光照射下,山顶石砬子呈现出红色
2025-07-15 11:33:00
山河铭记|一封家书寻找安葬地后续:被收编一二九师,随军前往晋冀鲁豫
大皖新闻讯 “为救国工作誓死,为救国奋斗到底,希大人不必盼望。”7月9日,大皖新闻报道了六安籍烈士杜立成的一封家书,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2025-07-15 15:01:00
钱江观潮丨汪帆:匠心修古籍
今年五月,浙江图书馆启动浙图文澜阁本《四库全书》修复工作,让传承数百年的珍贵典籍重焕生机。今天的《钱江观潮》,一同走近古籍修复师汪帆
2025-07-15 15:47: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红光故事永留磐石大地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由杨靖宇作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2025-07-15 12:36:00
沈正志:一句承诺,四十余年坚守,三代人接力
文化传承的脉动,从来不只在博物馆里静态展示,更在民间生生不息。在第二十届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发布活动上,一支“文保小分队”格外醒目——69岁的基层老文保员沈正志身着白衬衫
2025-07-15 07:06:00
大常村活捉日本兵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身着缴获日本鬼子军服的八路军武工队队长王立岗。(资料图片)1942年春,日伪军在晋中平川地区多次开展所谓的“治安强化”运动
2025-07-15 0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