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史上最随意的农民起义,造反一阵又投降一阵,还把朝廷折腾亡了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农民起义,一般新朝代的建立,都是通过农民起义创立的,比如汉朝、明朝莫不如此,一个朝代到了末期,统治者不理政事,加上天灾人祸,百姓吃不饱饭的时候,造反的人就会起来了,历史上最混乱时期的农民起义,当属明朝末年时期。1627年开始,明末就开启了战乱模式……更多
此人堪称史上最牛快递哥:只因遗失公文,便亲手终结了一个王朝
其实,快递并非是什么新兴行业,早在数千年前,我国就已经有了类似的行业,不过当时不叫快递,而叫驿站,有陆驿、水驿及水陆三种,驿站内设有驿舍。明清时期驿站至少有1500多处,主要作用就是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同时也为长途跋涉的朝廷官员提供食宿、换马等服务。驿站的员工叫驿卒……更多
最冷血的皇帝,皇后救了自己一命,多年后,皇帝看着她被烧死
都说一日夫妻百日恩,是什么原因让明世宗呵退众人,眼睁睁的看着那个曾经被他呵护在心尖上的人;那个于宫杀之中救他于生死之间的人,被活生生的烧死在宫殿之中。继位为帝,享受无上荣耀的同时你也得为这个国家奉献出你的一切。古人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这对于一国之主来说更是关系江山位属的大事……更多
李世民创出一种职业,让现代女子却趋之若鹜
中国历史上有五百多位皇帝,真正能够青史留名的不多,集大成者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少数人,如果仔细读历史就会发现,历史上任何皇帝到了晚年,都会折腾出点新鲜花样,比如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汉武帝则把太子刘据逼死,同样作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他晚年也玩出一个花样,他开创了一项职业……更多
和亲政策是谁想出来的?
崛起于秦末的刘邦经过与项羽的四年楚汉之争,最终打败项羽平定天下,这个时候对刘邦而言有两个问题急需解决,一个是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所分封的异姓王,另外一个就是崛起于北方的匈奴。异姓王问题刘邦通过分化、瓦解、引诱、平定叛乱等手段,轻而易举的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崛起于北方的匈奴这时不断的骚扰边境……更多
他是宋神宗的第十一子,最后又是怎样竟当上了皇帝呢?
宋徽宗赵佶是宋神宗的第十一子,按常理是很难继承到皇位的。他年轻时曾出宫居住,培养出了各种风雅爱好和风流性格。就是这么风流的才子,最后又是怎样当上了皇帝呢?还原宋徽宗登基前的情况:宋哲宗驾崩,没有子嗣在世,而宋神宗的皇后向氏亦无子健在,导致东宫无主。宋代皇位出现过兄终弟及的情况……更多
吕雉在项羽手中能保命,这是为什么?三点原因
大家想想鸿门宴为什么项羽不直接一刀把刘邦给咔嚓了?当然,一方面来讲,项羽对刘邦心里有愧,毕竟刘邦夺了咸阳城,然后现在他过来要把刘邦给杀了,他心里过意不去。另外一方面,项羽是比较钦佩刘邦的,或者说,项羽这个人是比较佩服对手的。看看另外一个人章邯,项羽对于秦国人恨到什么地步……更多
你知道么?李世民的父母是通过比武招亲相识的,李渊两箭娶得美人
以前看古装剧经常看到比武招亲,或者抛绣球的,抛绣球的有没有我不知道,但是比武招亲的我还真找到一个,之所以史书上有记载,主要是这个人太有名了,男主角是唐高祖李渊,这位女主角还生了千古帝王李世民。这么个身份,史书不记载都不行。李渊靠箭术娶老婆窦氏出生的时候就很不同凡响……更多
玩弄权术的宋高宗宠信秦桧,冤杀岳飞,为何会在56岁时主动退位
“张家寨里没来由,使它花腿抬石头。二圣犹自救不得,行在盖起太平楼。”这首宋朝民谣,描述的是以宋高宗赵构为核心的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不思光复中原迎回二圣,一心满足现状,沉醉纸醉金迷中整日奢侈无度,醉生梦死的场景。宋朝发生"靖康之乱"以后,北宋朝廷得以幸免的皇室贵族和满朝文武追随康王赵构一起展开"建炎南渡"……更多
岳母剌字是历史上的真事吗?
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的事迹也广为流传,其中岳母刺字的故事口耳相传,更是深入人心,那么岳母刺字的故事是真的吗?虽然岳母刺字的故事与事实有悖,但是流传下来的故事,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与力量。岳飞出生于宋代,那么他的一切事迹的根源均要从他所处的时代来考虑。我们先来看他为什么会有刺字的举动……更多
曾经并立的两个大国,先后被一国灭,两个亡国之君在同地同时丧命
北宋的时候,北方有一个强大的王朝辽。这两个王朝并立存在,但是差一点,宋朝就在历史上无法诞生了。辽朝的建立要远远早于宋,在唐朝灭亡之前的几年就已经开始在中原王朝刷存在感了,在907年唐朝刚刚灭亡的时候,北方的耶律阿保机就称汗建立了契丹国,到了9年之后的916年……更多
凌烟阁功臣录——第十二功屈突通:屈降,则隋灭唐出
屈突通,在我们之前说到尉迟恭从单雄信手中救李世民的时候,就提到过他,那时屈突通及时带兵前来支援,击退王世充的骑兵,最后只有王世充一个人逃脱。屈突通此人的重要性,正如我们在标题中提到的那样,有了他的归降,方才给了隋军一个重大打击,也给唐军开了一个大门。屈突通镇守的是潼关……更多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为何士兵还都抢着上呢?
平时我们在看古代战争片的时候,都会发现挡在最前面的那一排士兵,都是第一排的士兵扛着梯子登城冲锋,而城墙上的守军则放箭、扔石头、倒火油拼死的抵抗。如此勇猛的不怕死,要知道冲在最前面的士兵在攻城时,那都是九死一生的,为何他们明知道危险还要往前冲呢?难道他们真的不怕死吗……更多
梁山好汉:宋江与武松,什么时候兄弟分道扬镳?
《水浒传》中,宋江初见武松,是在柴进庄上。宋江杀死了阎婆惜,躲进了柴进庄上。晚上宋江喝了酒,一脚踢翻了武松正在烤火的炭盆,若不是柴进及时出现,宋江差点挨了一顿打。经柴进介绍,武松才知道眼前这位就是他一直倾佩的好汉宋江,随即磕头赔罪。宋江也看出此人气度不凡,二人一见如故……更多
吴用是拆散卢俊义幸福家庭的罪魁祸首
卢俊义是梁山的第二号人物,看起来风光无限。其实不过是花瓶一盏,卢俊义这个二号人物,既不能对吴用发号施令,也难让李逵武松等俯首帖耳。卢俊义的威信很有限,说到底不过是宋江手下的一枚棋子。在宋江吴用手下,卢俊义根本没法快活起来,这个人其实是很憋屈的。不过卢俊义当年曾经很风光……更多
北宋名将折可适:宋夏战争,千里奔袭跨越冻土冰原杀上天都山
说起折可适,你可能还不知道是誰,折家祠湾你知道吧,我想岢岚人没一个不知道的。折家祠湾有座折家祠山,折家祠山就是折家的祖坟,这里安葬着从折德愿到折可适折家六代人,而折德愿的父亲就是唐末五代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折从阮。折从阮是五代后晋石敬瑭的将领,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更多
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只是傀儡吗?李渊才是大唐最大的阴谋家
说起大唐王朝似乎都绕不开唐太宗李世民,因为他的功绩太过耀眼,历史上把大部分功劳都归到了李世民名下,把其他的人都淡化了,比如营外大哭进谏劝进之类;最夸张的甚至说,晋阳起兵,都是李世民逼的李渊:这就稍微有点过。李世民肯定是李渊早期重要的意见提供者,关键时刻也做过许多决策……更多
武松到底有多牛?
武松是梁山好汉,当时人有言:马上林冲,马下武松。就是说在马上打仗,林冲号称天下独步,而在部下将中,武松肯定是天下独步。说武松是天下独步,功夫之王,主要是有以下情况决定的:其一,见招拆招,进退有余。在常规状态下,武松就是一个拳师,和别人打斗,端的是武艺高强。西门庆见来得凶……更多
吕雉为何一直想杀害韩信,韩信到底哪里得罪吕雉了?
准确的说韩信没有直接得罪过吕雉,吕雉想杀韩信不过是因为韩信功高震主。并且当时的异姓王陈豨造反,韩信想与其里应外合,从内部反叛出去。当时韩信命令家臣趁夜里可以假传圣旨赦免罪犯和奴隶,然后让这些罪犯一起去袭击吕后和太子。谁知被吕雉提前知晓,与萧何合谋在宫中设计杀死了韩信……更多
一生骁勇善战的冠军侯霍去病到底是怎么死的?
霍去病,西汉时期卫青的外甥,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出生并不高贵,是私生子,但是霍去病年少成名,是汉武帝时期最忠心的大将,也是当时最年轻的大将军,一生为国,只可惜是英年早逝。不过对于霍去病的死因历史上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也让这位千古忠将的死因成了一个谜。霍去病是西汉著名抗匈将领……更多
刘邦称高祖,朱元璋称太祖,终于分清高祖和太祖的区别了
谈到古代皇帝,最富传奇色彩的应该就是两个人,第一个是汉高祖刘邦,第二个就是朱元璋了,两个人都是苦出身,各自开辟了大汉王朝和大明王朝,称呼也分别为汉高祖和明太祖。可此时的问题来了,两个人同样都是开国帝王,为何称呼却不同呢?高祖和太祖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如果您想知道……更多
一辈子机关算尽,国舅爷长孙无忌到底落下个什么样的下场?
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开始对自己的政敌进行大面积的清洗,王皇后和萧淑妃惨死在酒缸里;褚遂良被贬到了越南,黯然死去;韩瑗和来济也都被贬到了远方,终生不得朝见。随着一个有一个的钉子被拔除,现在武则天看不顺眼的朝臣中,只剩下长孙无忌还傻乎乎地杵在那,而且位居太尉高位……更多
《清平乐》八大王赵元俨,敢在刘娥生前,说出宋仁宗的身世么?
正在热播的古装剧《清平乐》讲述的是宋仁宗的一生,为了抓住观众眼球,这部剧在第一集的前几个镜头就说八大王赵元俨告诉了皇帝宋仁宗太后刘娥并非他的亲生母亲,他的亲生母亲是李顺容。接着小皇帝宋仁宗跑到皇陵求见生母,又做了一系列的尝试,最终惹怒了刘娥。宋仁宗是经典故事“狸猫换太子”中被调换的孩子……更多
初唐名将侯君集,勾结太子谋反,李世民忍痛将其处死
唐太宗李世民让侯君集跟随李靖学习兵法,过了一段时间,侯君集却密奏李世民,称李靖要谋反,说李靖教兵法总是有所保留,讲到关键的地方就不讲了。李世民有些疑惑,便召李靖入宫,问李靖是怎么回事儿。李靖回道:“如今天下已经没有什么战事了,臣教给侯君集的兵法,足以让他抵御四夷……更多
大唐第一名将李靖,晚年受到李世民的猜忌,战战兢兢
唐朝名将如云,能征善战者有很多,比如李靖、苏定方、薛仁贵、王忠嗣、郭子仪、李光弼等等,在这么多的名将当中,论军事才能和功绩谁可以排在第一位呢?那必然是李靖。李靖的名气不如卫青和霍去病,但是他的功绩并不比卫霍差。李靖是隋末唐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谋略过人,征战数十年……更多
仁宗盛世帝师草菅人命,官家百般维护:文坛第一人出手为民伸冤
以“仁宗盛世”为主线的电视剧《清平乐》正在热播,很多人都说这部剧的主角宋仁宗是千古仁君,甚至说他治下的四十年,是整个封建社会最好的四十年。客观的说这种说法也有一定依据,但即便这段历史再好,也只是封建社会下的好,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当时的很多事都鲜血淋漓。并且这些事情旷世仁君宋仁宗都看到了……更多
老舍经典《四世同堂》郑州站,再现抗战风云下的家族史诗
满载北平厚重历史记忆,细腻刻画百姓生活点滴。生动重现抗战众生面貌,恢弘演绎浩荡京城史诗。老舍笔下经典《四世同堂》郑州站,11月9日河南省人民会堂震撼来袭!老舍经典《四世同堂》关于《四世同堂》老舍先生曾说:“我自己非常喜欢这部小说,因为它是我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更多
【画作赏析】余国城《戏楼春秋》,戏曲人物生动,艺术韵味悠长
秋风送爽,金叶满枝,而在这收获的季节里,画家余国城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笔触,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戏曲人物的写意画卷,仿佛带我们穿越回那繁华的戏楼,聆听历史的回响,感受艺术的魅力。余国城先生的画作,如同秋日里的一抹暖阳,温暖而明媚,照亮了我们的心灵世界。《戏楼春秋-精忠岳飞》120cmx160cm纸本设……更多
“诗之余”宋唯源书画作品展开幕
周千清 菏泽报道10月19日,由菏泽市文联、曹州书画院共同主办的“诗之余”宋唯源书画作品展在菏泽市曹州书画院开幕。开幕式现场,宋唯源向曹州书画院赠送作品,并受聘为“曹州书画院艺术委员会艺术指导”。据了解,宋唯源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美术教育家、诗人……更多
秦始皇的爷爷秦孝文王赢柱,为何继位3天后去世了,死因是什么?
秦朝时期,秦孝文王嬴柱成为秦始皇的爷爷,他的继位和短暂统治成为历史上的谜团。继位后仅三天,秦孝文王便离世,留下了许多猜测和疑问。秦孝文王继位的原因涉及到他的父亲秦昭襄王的长寿,影响了秦孝文王登基时的年龄。秦昭襄王在位56年,享年75岁,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血色丰碑丨杨靖宇智取大荒沟
提起杨靖宇将军大家都不陌生至今他的故事仍旧广为流传1936年秋杨靖宇率领抗联第一军军部直属部队在桓仁、宽甸一带活动期间曾与刚刚改编为抗联第一军直属第十一独立师的左子元部联合行动于
2025-07-15 21:35: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青山埋忠骨,热血照千秋
在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有这样一片山脉——春天杜鹃花红如霞,秋天枫叶红似火;最为奇特的是,在阳光照射下,山顶石砬子呈现出红色
2025-07-15 11:33:00
山河铭记|一封家书寻找安葬地后续:被收编一二九师,随军前往晋冀鲁豫
大皖新闻讯 “为救国工作誓死,为救国奋斗到底,希大人不必盼望。”7月9日,大皖新闻报道了六安籍烈士杜立成的一封家书,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2025-07-15 15:01:00
钱江观潮丨汪帆:匠心修古籍
今年五月,浙江图书馆启动浙图文澜阁本《四库全书》修复工作,让传承数百年的珍贵典籍重焕生机。今天的《钱江观潮》,一同走近古籍修复师汪帆
2025-07-15 15:47: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红光故事永留磐石大地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由杨靖宇作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2025-07-15 12:36:00
沈正志:一句承诺,四十余年坚守,三代人接力
文化传承的脉动,从来不只在博物馆里静态展示,更在民间生生不息。在第二十届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发布活动上,一支“文保小分队”格外醒目——69岁的基层老文保员沈正志身着白衬衫
2025-07-15 07:06:00
大常村活捉日本兵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身着缴获日本鬼子军服的八路军武工队队长王立岗。(资料图片)1942年春,日伪军在晋中平川地区多次开展所谓的“治安强化”运动
2025-07-15 07:31:00
范明公新著《范蠡·商道千秋》系列书籍问世,千年智慧重释商道
7月14日,著名传统文化学者范明公先生新著《范蠡·商道千秋》正式问世,该书以《史记·货殖列传》为核心,融合《计然策》《文子》精要
2025-07-14 14:45:00
王清州书法集|恣肆劲健的笔墨书风
《王清州书法集》是王清州先生十多年来书法艺术生涯的集中展现,由文物出版社于2025年1月正式出版。该书收录了王清州先生的书法代表作品105件
2025-07-14 14:45:00
刘铁飞《山神》获国际大赛“银肖像奖”
近日,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十一届国际肖像艺术大赛评选结果揭晓:刘铁飞最新作品《山神》获得该大赛“银肖像奖”。刘铁飞获奖证书 本次大赛部分获奖作品国际肖像艺术大赛目的是创立一个国际顶级的肖像艺术展览
2025-07-14 14:46:00
世界非遗的当代传承:尼泊尔唐卡在京开启文明互鉴
7月13日下午,“梵境绘世·千年唐卡”尼泊尔唐卡高端艺术鉴赏会在北京正大中心举办,来自文化界、教育界、艺术界、收藏界等各领域的相关人士齐聚一堂
2025-07-14 15:15:00
12岁离厦19岁时血战马尼拉 书写华侨抗战的英雄篇章
一个班10名华支战士的合影,半蹲在迫击炮旁的是刚升任班长的陈振佳。陈衍德教授 身着戎装的陈振佳在马尼拉前线。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龚小莞)在1945年马尼拉解放战役的关键时刻
2025-07-14 16:10:00
抗战烽火中的客籍名人 | 田汉:戏剧演出成为“流动的抗战火炬”
1944年,日军侵袭广西,在桂林的大部分文化界人士,撤往贵阳。著名剧作家、《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就是其中之一,他带领“四维儿童剧团”出桂林
2025-07-14 21:43:00
7月14日,飞虎队中尉穆蔼仁的后人穆言灵和学生陈世明来到位于三山人文纪念园的抗日志士墙,祭奠曾不远万里支援中国的穆蔼仁。
2025-07-14 1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