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王猛为何不愿跟随王猛南下辅佐东晋?
官至丞相,追谥武侯。如果要从后世选一个人比肩诸葛孔明者,非王猛莫属。诸葛亮逝于公元234年,王猛生于公元325年,虽相隔91年,却有颇多相似之处。前者生活于汉末乱世,后者生活在“五胡乱华”这个更加动荡惨烈的时代。前者早年隐居南阳隆中,以观天下,后者避世西岳华山……更多
《封神演义》中的帝辛为什么没有成功?
当下网络上,为帝辛(商纣王)翻案的声音非常多。很多人认为,帝辛是一个被史官们“黑化”的人。帝辛本身并没有那么糟糕,但是经过史官,以及儒家学者们的渲染,帝辛就变成了一位彻头彻尾的昏君,同时也变成了一位“亡国之君”的代表人物。(商纣王帝辛)那么,帝辛是不是这样的人呢……更多
《伤寒病论》和《金匮要略》是否属于科学?
早在东汉末年及三国初年,张仲景就已经写出了在中医历史上具有重要贡献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从理论到实践,尤其是在实际操作层面的配方上,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张仲景也因此被称为“医圣”。(张仲景)东汉末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2000年,但是直到现在……更多
秦始皇王翦的“舍”与“得”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有两个人真正称得上是秦始皇的左膀右臂。其中一个是文臣,一个是武将。这个文臣就是李斯,这个武将就是王翦。显然李斯和王翦结局是不一样的,王翦得以善终,而李斯最终被赵高给害死,而且死得非常惨。那么,同样是秦始皇最信任的两个人,他们的结局为什么这么不一样呢……更多
东方红1号为什么能成功回收?
50年前,随着《东方红》气势磅礴的乐曲声在太空响起,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它不仅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发射卫星能力的国家,令全世界对当时贫穷落后的中国刮目相看;更为可贵的是,由于该卫星各项参数优秀,时至今日都仍然在轨。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更多
李叔同的人生历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首令人潸然泪下的《送别》,原本以为是首古词,直到长大后才知道,它是民国著名音乐家李叔同的杰作。诗人、画家、戏剧表演家、音乐家,这些哪一个拿出来,都显得特别才华横溢的头衔,却全浓缩在李叔同这位民国尘世公子……更多
历史上的扶苏,究竟能不能救活秦朝?
扶苏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焦点人物。说他是焦点人物,因为扶苏与整个大秦帝国的命运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后世的很多历史评论者都认为,秦朝灭国的原因,是因为没有选择扶苏,而选择了胡亥。如果选择扶苏为继位者,秦朝断不会那么快就灭亡。(扶苏剧照)那么这句话是真的吗?因为历史是不能选择的……更多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源源早上6点,徐九根准时出发,来到村西横溪河边的纪念碑前,打开不锈钢栅栏门,走进约4平方米的水泥台。他轻握扫帚,随着唰唰声响起,落叶一一被归集,随后他又拿出抹布,抹去碑身上的灰尘、污渍……1943年,年仅39岁的邓仲铭在抗日战争中为人民献出生命……更多
本文转自:烟台日报□张铁鹰龙口市东江街道崔家村南的“崔家口子”,过去很有名,它是“招黄县道所经”。有一天,我问原崔家小学的退休教师崔兆禹,“崔家口子”好不好走,他说方便时带我去走一趟。今年,我专程去崔家,请崔老师带我上山,走走“崔家口子”。崔兆禹老师年近八旬……更多
窦婴的遗诏是真的还是假的?
汉武帝是历史上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不过他的一生,都伴随着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其政治斗争的惨烈程度,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君王能达到。其中,窦婴和田蚡之间的争夺,就是汉武帝前期朝廷政治斗争的一个高潮。窦婴和田蚡两个大臣在争斗的时候,田蚡陷害窦婴的好朋友,同时也是窦婴政治团队成员的灌夫……更多
古代的“八府巡按”究竟是什么官职?
在经典戏曲小说中,主人公蒙冤受屈,若想实现惊天大逆转,必有两个神操作:要么冒死上京告御状,要么八府巡按下凡尘。星爷的经典喜剧片《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驰饰演的候补知县包龙星,为了帮助蒙冤的秦小莲,经过无限努力,被皇帝任命为八府巡按,智斗方唐镜,压服刑部尚书和水师提督……更多
邯郸和邢台,都拥有3500多年建城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亦多历史厚重之城,邯郸、邢台便属此列。后起之秀省会石家庄,也只能自称后生晚辈了。邯郸和邢台,都拥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三千年来,邯郸“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邢台“城址未变,建制未断”。我们不妨叩开这两座千年之城……更多
《史记》李斯和韩非的法家思想思路更清晰,获得秦王的重用
李斯在自己人生最辉煌的时候,满朝文武都来巴结讨好他。《史记》中曾有这样一段话,记载了李斯的辉煌:“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庭车骑以千数。”意思就是说,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守卫;李斯的所有儿子……更多
本文转自:河北日报老家,段段温情张明雪过黄河,走太行,往北直奔京城。故乡是农村,偎依在冀中平原的怀抱里,方圆几十里的村落与街市,紧紧抱成了一团儿。四方百姓的脾气与品性,早已融入其中了。老家临河,河水晃荡着明艳的金光,把土产梆子腔都晃散了。什么叫“黄鹤楼吹玉笛声声不断……更多
■ 李慧孔子在拜别老子20年后,开始了惊人的长途跋涉。他在外面行走了整整14年,从55岁一直走到68岁。这14年的行走,有一些学生陪着,他沿途讲的话,被学生们记下来了。他很想让当时各个诸侯邦国的统治者听这些话,但他们不听,却被后来人听到了,也被世界上很多人听到了……更多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崇明曾有“救命墩”施敏■施敏在崇明西沙国家湿地公园景观平台西南侧和观鸟平台西北侧,各有一个占地200平方米、高5米的夯土堆,上面建有休闲亭台,既可以登高观鸟、远眺江景,还可以避免潮水侵袭。这两个高起的土堆是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崇明知县王纬下旨修建的避潮墩地质遗址……更多
为什么秦国将士在战场上不怕死亡?
秦国对国内的老百姓实行残酷的统治,这不是从秦朝统一以后才开始的,而是从商鞅变法的时候就开始了。商鞅采用法家的学说,制定了非常严酷的政策,对国内老百姓进行残暴的统治。这一点,甚至后来在商鞅自己的身上都得到了体现,同时他也尝到了自己制定的严酷统治的苦果。(商鞅剧照)秦惠文王上台以后……更多
抗日战争时期,薛岳为何只坚守了4天?
八年抗战期间,曾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日名将,薛岳便是其中一位。他凭借自创的“天炉战法”,三次粉碎了日军占领长沙的企图,为当时被动挨打的中国,赢得了少有的抗日连胜佳绩。(薛岳)抗战结束后,气数已尽的国民政府在撤离大陆前,将死守海南岛的重任交给了战神薛岳,希望能保住这座海岛……更多
她是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士嘉书院开学典礼,被称为居里夫人
2018年,高晓松受邀参加了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士嘉书院的开学典礼。他之所以能得到邀请,这和他的外祖母有着莫大的关系。为什么这样说呢?(陆士嘉旧照)原来,建立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元老就是高晓松的外祖母陆士嘉,她不光是中国空气动力学专业的奠基人,而且她还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更多
明明是同一个项羽,为何前后有这么大的区别?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一副著名的对联里,写到了项羽,认为项羽是一个“有志”的人。“有志”就是有理想,有追求,有精神气,是一个“励志青年”。项羽也确实当得起这个称号。当年秦朝的军队由章邯带领,消灭了陈胜……更多
郭敬明《小时代》大量抄袭事件,为何还要向庄羽道歉?
就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凌晨,80后作家和导演郭敬明在微博上发文,对于十几年前,其作品《梦里花落知多少》大量抄袭《圈里圈外》的事实,向女作家庄羽道歉,对一直以来不承认错误的行为表示后悔。同时还愿将《梦里花落知多少》所获得的所有版税及收入……更多
秦国为什么要吞并周天子?
秦国吞并了周天子的王畿之地,灭掉了周朝。不管怎么说?周朝是当时的“天下共主”,秦国敢于吞并周朝,那么他当时是用什么向天下人交代的呢?有人可能会说,根本就不用交代,因为秦国的拳头很大,他只要用这个大拳头就能解决问题。谁要是敢不服,敢出来说三道四,那么秦国的大拳头……更多
□霍俊明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印发《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通过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等文化实践活动,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社会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更好地熟悉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广泛深入地领悟中华思想理念、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更多
第二次长沙保卫战,为何两天就失守一次?
抗战全面爆发后,由于中日两国国力上的差距,日本在战争之初占据着较大优势。从淞沪会战开始,不断向中原腹地推进。但随着战线的拉长,国共两党敌后抵抗力量的兴起,日本的兵力很快捉襟见肘。虽然正面战场战斗不断,但再也无法继续扩大占领区,只能在长沙至武汉一线与中国军队转入相持阶段……更多
秦灭六国的时候,周郝王为什么两手空空?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周郝王在被秦王废为庶人之前,他早已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已经是一个“租房客”了。(周郝王剧照)周郝王成为一个“租房客”,这个不是周郝王自己造成的,是在100多年前的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周郝王的六世祖)就几乎已经造成了。当时周考王是杀掉他的哥哥当了周天子的……更多
《史记》中的王贲是怎么回事?
秦朝统一天下以后,为秦朝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的王翦、王贲父子,突然就没有任何历史记载了,就像空气消散在空中一样,看不到一点踪影了。那么秦朝初年如此重要的两个人物,他们究竟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整个秦朝都没有他们的声音了呢?还有,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也没有看见他们站出来……更多
孙殿英盗挖乾隆和慈禧的“玉琀”
翻开那些盗墓小说,但凡开棺取宝,尸体的嘴,盗墓贼是决计不会放过的,这是什么道理?五千年中华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丧葬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古语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先人辞世,其礼仪规范是有一套完整体系的。(曾侯乙嘴里的玉琀)逝者口中之物,俗称“压舌”,又称“玉琀”……更多
我的几位书法老师
文|王庆利余学书,始受先伯父衍河公影响。伯父毕业于山东泰安红门师范,后辗转莱芜、宁阳、汶上等地,教书育人,垂范乡里。其少时受名师杜伯奇先生(曾为莱芜师范校长)指授,学习书法,尤擅柳体,颇得瘦硬之致。乡里红白喜事,笔墨多仰其才,以善书闻名,实余学书启蒙。伯父身材伟岸……更多
苏轼徐州抗洪的启示
文|郑学富北宋熙宁十年四月,苏轼赴徐州任太守。上任不久,便遇到洪水围城,苏轼率领军民奋力抗洪,城池安然无恙,百姓生命财产得以保全。细阅史料,苏轼抗洪举措,值得今人借鉴。徐州地处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诸水的下游,黄河和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东南有骆马湖,西北有微山湖……更多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毛新如王绶青是我的夫君,他是2021年9月24日过世的。他说:“我不该走,我不能走,我还应为国家写点东西,我还应为人民做点事情。”我和绶青相濡以沫、休戚与共度过60个艰难而甜蜜的春秋。他是卫辉人,家里很穷。他六岁习字,投师于严厉的李时庵先生……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惊艳法国!折纸《五马渡》,“奔腾”凡尔赛
黄晓娴。折纸作品《五马渡》。 折纸作品《拿破仑》。以鼓楼绿雕孔雀为原型的一对吉祥孔雀。 折纸作品《龙踏沧浪》。□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鲁舒婷日前
2025-07-16 08:22:00
抗战中的太原:宁死不屈的游击战士王四锁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文中提到的收条。(资料图片) 侵华日寇真残狂,“三光”政策祸民殃。游击战士王四锁,拋头洒血庙门旁
2025-07-16 08:26: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魏拯民:为救人民于水火而斗争
在松花江畔、在白山黑水间,魏拯民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魏拯民是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原名关有维
2025-07-16 13:57:00
义务守陵二十二载,临沂九旬老人践诺言
22年,7000多个日夜,足以让青丝染尽霜雪,从壮年步入耄耋。在临沂市兰陵县大仲村镇陡沟庄村,90岁的村民李振江,却将这漫长的岁月
2025-07-16 16:27:00
山河铭记丨抗日英烈储蓄谋:隐蔽战线上的“红色长城”
大皖新闻讯 巍巍大别山,滔滔江淮水。80年前,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曾走出一位令日寇胆寒、让百姓传颂的抗日英雄——储蓄谋
2025-07-16 17:38:00
读方志 行贵州|镇远留书:王阳明对贵州旧友和弟子的深情告别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其曾筑室故乡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和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中国四大儒家”
2025-07-16 17:58:00
“鏖兵齐鲁 功昭山河——许世友战山东”讲座将在烟台图书馆开讲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7月16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为深入挖掘展示烟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彰显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07-16 18:09:00
合肥83岁退休教师历时8年研究解读《增广贤文》 希望为传统智慧注入时代新解
大皖新闻讯 “一生爱学习,永远有追求,这是我的初心。”因从小爱读书,热爱传统文化,合肥83岁退休教师张宗贵潜心研究蕴含前人智慧的《增广贤文》一书
2025-07-16 18:13:00
血色丰碑丨杨靖宇智取大荒沟
提起杨靖宇将军大家都不陌生至今他的故事仍旧广为流传1936年秋杨靖宇率领抗联第一军军部直属部队在桓仁、宽甸一带活动期间曾与刚刚改编为抗联第一军直属第十一独立师的左子元部联合行动于
2025-07-15 21:35: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青山埋忠骨,热血照千秋
在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有这样一片山脉——春天杜鹃花红如霞,秋天枫叶红似火;最为奇特的是,在阳光照射下,山顶石砬子呈现出红色
2025-07-15 11:33:00
山河铭记|一封家书寻找安葬地后续:被收编一二九师,随军前往晋冀鲁豫
大皖新闻讯 “为救国工作誓死,为救国奋斗到底,希大人不必盼望。”7月9日,大皖新闻报道了六安籍烈士杜立成的一封家书,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2025-07-15 15:01:00
钱江观潮丨汪帆:匠心修古籍
今年五月,浙江图书馆启动浙图文澜阁本《四库全书》修复工作,让传承数百年的珍贵典籍重焕生机。今天的《钱江观潮》,一同走近古籍修复师汪帆
2025-07-15 15:47: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红光故事永留磐石大地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由杨靖宇作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2025-07-15 12:36:00
沈正志:一句承诺,四十余年坚守,三代人接力
文化传承的脉动,从来不只在博物馆里静态展示,更在民间生生不息。在第二十届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发布活动上,一支“文保小分队”格外醒目——69岁的基层老文保员沈正志身着白衬衫
2025-07-15 07:06:00
大常村活捉日本兵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身着缴获日本鬼子军服的八路军武工队队长王立岗。(资料图片)1942年春,日伪军在晋中平川地区多次开展所谓的“治安强化”运动
2025-07-15 0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