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后废帝刘昱之死:一场繁华的悲剧
元徽五年,公元477年,七月七日。皇宫之中,皇帝刘昱喝得酩酊大醉,虽然被一旁的侍从搀扶着,却仍然免不了左摇右晃。皇帝临睡之前,曾经望着浩瀚的星空怔怔出神,他酒性大发,拉起身边一位叫做杨玉夫的侍从,恶狠狠地说了这么一句话:朕就寝之后,你要一刻不停地望着星空,若发现牛郎织女在天上搭起鹊桥相会……更多
那些古代小说中,让人信以为真的虚构人物
导语:平铺直叙的小说无法吸引读者,要想故事生动有趣,小说中就得有矛盾冲突,冲突带有戏剧性,更能引人入胜。古代小说为了制造矛盾,创造了许多虚构人物,流传千年后,人们都以为古代小说中的人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你知道谁是虚构人物吗?一、穆桂英北宋年间,辽国萧太后掌权……更多
刘备与诸葛亮的复杂关系:互相倚重却暗藏猜疑
据史书记载,刘备曾用“如鱼得水”形容过他和诸葛亮的关系,而他们的君臣际遇也一直为后人所称羡,但事实果真如刘备所言吗?其实不然,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可以用15个字来形容,就是:相交而不相知,倚重却不乏猜疑。在遇见诸葛亮之前,刘备先后依附吕布、曹操、袁绍等人,虽苦苦挣扎……更多
郧阳区:“周末剧场”龙韵村开演 传统戏曲连连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李安清 通讯员 章龙洋)9月8日晚,由郧阳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郧阳区民俗展演中心承办的传统戏曲周末剧场在郧阳区柳陂镇龙韵村开演,首日演出戏曲《柜中缘》让群众在家门口过足“戏瘾”。 当晚,村民们从四面八方赶到活动现场观看演出。演出的剧目是由郧阳民俗展演中心排演的传统戏剧《柜中缘》……更多
近日,热门短片《逃出大英博物馆》完结,一盏玉壶出逃寻乡的故事在让无数网友扼腕的同时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中国海外流失文物的关注。据统计,大英博物馆里来自中国的文物高达23000多件,从商周的青铜器、唐宋的瓷器到明清的金玉制品,几乎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其中敦煌文书的遗失更是让陈寅恪先生在莫高窟前留下“敦煌者……更多
清代武举人马乾六及弟子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本文转自:宝鸡日报清代武举人马乾六及弟子尊师爱生教学相长本报记者麻雪在渭滨区博物馆保存着一通距今200多年的“德教碑”,它记录了清代乾隆年间宝鸡“武职教师”马乾六培养多名优秀学生的故事。这通德教碑是马乾六的学生为纪念他所立,传递出了尊师重教风尚。 记者在渭滨区博物馆看到……更多
关于北新关,《城纪》在2020年5月15日推出过《北新关,消失的胜迹》,另外,在其他一些讲述运河的篇章中,对北新关也多有提及。今天我们再一次将视线停留在这一遗址上,是因为一个人,一个明代的行者。“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很多人熟悉苏东坡的这名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更多
书刊·阅读·文化:近现代大众读物的编写、出版和影响
中国近现代出版史的研究方兴未艾,近年来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史料运用更加多元,与多个学科交叉融合,思想文化史视角下的考察愈发深入。2023年9月2日-3日,“近现代大众读物的编写、出版和影响”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与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联合主办……更多
成都:秋天到了,跟着考古专家去遗址现场City Walk吧
今(8)日,记者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成都考古中心将于9月14日起陆续推出“2023成都考古社教特别版”活动,带观众从考古遗址走到考古中心,在古今重叠的现代城市所保留的古代城市遗痕中,探寻成都历史发展的见证。据悉,第一场活动将于9月12日10:00在“成都考古”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预约公告推文……更多
本文转自:铜陵日报我的家乡在郊区陈瑶湖镇,那里有座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暑假期间,爸爸妈妈带我来到这里参观,接受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来到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映入眼帘的是外墙上一幅军人乘船在水上作战的画面,描述林维先登船及陈瑶湖之战的情形……更多
溪口将军庙
本文转自:三明日报将军庙●林成勇 文/图建宁城区溪口码头旁的溪口后山上有一座将军庙,建于1929年。祖母当年曾背着1928年出生的孩子——我的父亲参与建庙劳动。将军庙是迁居建宁的闽清籍人自发筹建的。建宁闽清籍人这样口口相传:明末君主昏庸无道,狼烟四起,天灾人祸……更多
丛良弼:打破“洋火”垄断的“火柴大王”
本文转自:学习时报荆晓燕 中国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火柴工业丛良弼(1868—1945年),号庭梦,山东蓬莱人,山东火柴工业创始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企业家、慈善家。他曾先后在济南、济宁、青岛等地设厂,创办振业火柴公司,经营规模居国内各火柴厂之冠。他善于市场经营、勇于技术革新……更多
吕蒙之死: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与历史真相
吕蒙跟关羽一样,死在了自己的巅峰期。我们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里面讲述的吕蒙死于关羽魂魄附体,在孙权为吕蒙准备的庆功宴上,吕蒙突然神情失常,大声吼道“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当追吕贼之魂,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话音刚落,只见吕蒙七窍流血倒地而亡。对于这个说话……更多
范蠡:从越国臣子到商业传奇
古代史上,出现了无数的经商奇才,比如说人们熟悉的胡雪岩,作为晚清时期的首富,胡雪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白手起家的胡雪岩是非常厉害的,单单从资助王有龄来说,胡雪岩都是非常有魄力的,当时的胡雪岩给了王有龄五百两。无论是对胡雪岩还是对王有龄来说,五百两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更多
古代的避暑奇招:杨玉环的夏日清凉秘诀
唐代都是以肥为美,胖女人更怕热,那么杨玉环那么胖,到了夏天是如何避暑的呢?在古代每当步入夏天的时候,寻常百姓人家坐在树荫下摇着扇子,就是最好的纳凉方式。而扇子又分很多种,最普通的应该就是蒲扇了,条件好一点的就是折扇,斯文一点的就在扇子上画点东西、写点字,千金小姐更讲究一些……更多
杨广的伪装术:从太子到皇帝的之路
隋朝短短38年昙花一现,主要“归功”于杨广的不恤民力:三征高丽换来了表面上的臣服,却掏空自己的元气。巡幸江都(江苏扬州)所乘之船上下四层,共用挽船民夫8万余人,修京杭大运河虽贯通南北,却也是建立在老百姓的尸山上。前后为杨广好大喜功付出生命代价的老百姓保守统计有640万……更多
探寻匈奴婚俗的起源,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背后原因
匈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族群,他们盘踞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并且通过不断兼并和侵占,使自己的力量不断壮大,甚至曾一度可以和中原政权抗衡。可以说从先秦时期开始,匈奴就不断和中原王朝发生矛盾和冲突,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战争也有和平共处的经历。作为北方地区的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更多
古代冷宫:嫔妃们的噩梦之地
在古代,皇宫的后宫可以说是女子最多的地方,也是很多女子想要飞黄腾达的地方,可是有一个地方时左右女子最为忌惮的,那就是冷宫。我们经常可以从电视剧中了解到,某些嫔妃因为做错事或者是触犯了皇上就会被打进冷宫,而进入冷宫的妃子也就在绝望中度过下半生。妃子被打进冷宫就会被任由太监做这些事……更多
明亡的根源:士人阶层的财富转移与政府危机
到了崇祯末年,把崇祯皇帝从宝座上揪下来,换成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加朱元璋搞个参谋长联席会议,恐怕也是无用。没办法,大明王朝已是沉屙缠身,病入骨髓,病毒扩散,开刀也没用,为什么?没钱!没钱就没军费,没军费就没人打仗,士气一溃千里,换成玉皇大帝也没用。皇帝很穷,百姓很穷……更多
苏麻喇姑的抉择: 爱情与忠诚的矛盾
苏麻喇姑一生有两个重要男人,她和伍次友的感情很纯粹。要是委身于康熙,注定一辈子要与他人分享,拒绝不是不爱,更不愿意过后宫中尔虞我诈的生活,对于苏麻喇姑宁枯守青灯,也要保留自己完美爱情的坚守。《康熙王朝》中,伍次友是康熙幼年的老师,苏麻喇姑因为有一次遇见伍次友……更多
古代房产交易:从西周到唐朝的演进
1、西周在公元前919年农历三月份,一个叫矩伯的人分两次把一千三百亩土地抵押给一个叫裘卫的人,换来了价值一百串贝壳的几件奢侈品,包括两块玉,一件鹿皮披肩,一条带花的围裙。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宗不动产交易。2、汉朝 汉朝时,陕西汉中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相当于现在的一线城市……更多
魏延之死的真相是什么?他在蜀汉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魏延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人物。作为蜀汉名将,魏延是很有能力的。有受刘备青睐,力压张飞镇戍汉中的经历;有“阳溪之战”这样带有含金量的北伐的胜利;在诸葛亮北伐时充当排头兵的角色。结果诸葛亮刚一去世,魏延死于杨仪、马岱之手,被安排上反叛的罪名。《三国演义》中更是将魏延塑造成脑后有反骨……更多
姜维一计害三贤,最后却便宜了司马昭
公元263年,魏国名将邓艾趁着魏军主帅钟会与蜀军主帅姜维在剑阁对峙,偷渡阴平,灭亡了蜀汉。如果换做是其他人的话,这个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不过,姜维是诸葛武侯的继承者,不能称之为“其他人”。姜维听到邓艾逼近成都、诸葛瞻战死的消息,又听说后主要投奔孙吴或逃往南中……更多
大名故事多
本文转自:新华每日电讯明清大名府古城墙。受访者供图本报记者王文华“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是邓丽君的故乡。在这里,常听人提起这首歌。邓家祖上是明代迁到大名的。当时,大名是个大城。大名的故事可以从春秋时期讲起,在唐宋达到高潮。出场人物有狄仁杰……更多
一杯薄酒敬于公
本文转自:新华每日电讯▲郯城县人民政府所立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汉于公墓”碑。 韩浩月摄韩浩月夏日的一个傍晚,车停在一处新建工厂的两扇大铁门前,看门老人疑惑地看过来,开车的朋友乔闪老兄下车过去打招呼,他与看门人似曾相识,在简单交流几句之后,看门人明白了我们的意图……更多
研究重庆的一种方式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杨宇振重庆是一个具有独特气韵的城市。它坐落在世界罕见的平行谷岭之间,在日夜奔腾不息的两条大河之间;它北接甘陕,南下云贵,西可抵青藏,东则顺着长江直下两湖和江南地区;它人口密集,商船密布,长期以来是中国内陆和四川盆地里最重要的城,担任了地区转运枢纽的职能……更多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清咸丰元年(1851年),李鼎和笔庄最早在上海开设。清同治元年(1862年),苏州擅制狼毫水笔的老周虎臣笔庄来沪开设分店。同治九年(1870年),安徽屯镇胡开文笔墨庄在河南路90号开设。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毛载元笔庄在永兴街(今溪口路)开设……更多
本文转自:大同日报西汉时期“白登之围”后的民族融合栗培林在古都大同明长城旁的马铺山上,有一处古战场遗址,即“白登之战”遗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93年,大同市人民政府在此矗立一座“汉阙式”碑亭,碑文详细记述了“白登之围”两军对垒奋战的情景。“白登之围”之后实行的胡汉和亲政策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意义重大……更多
刘娥与宋真宗的爱情传奇:相知相守,共创盛世
在中国历史上,有能力、有名气的女人有很多,像西汉时的吕后、李唐时期的武则天、满清晚期的慈禧太后等等。但是要说到励志的话,北宋时期的这个皇后绝对名列前茅,她经历了两次婚姻,二婚后还当上了皇后,先后辅佐了两任皇帝,却在历史上寂寂无名,很多人都没有听过她的名字。她就是宋真宗的皇后刘娥……更多
女宫:皇宫中的女性官员与她们的悲惨命运
亲临皇帝,下场依旧凄惨。这些女人入宫不做妃子,更不做宫女。她们的职位比嫔妃低级却又高过于宫女。她们的职位叫女宫。女宫和嫔妃、宫女还是具有相同点的,那就是随叫随到的特点。皇帝一声令下,她们就要马上到位。说到底都是为皇帝服务、伺候的人。唯一不同的是,女宫除了在皇宫里伺候服务于皇帝之外……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奇袭集义村敌据点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在集义青纱帐里的游击队员(资料图片)。 集义村原属徐沟县管辖,位于县城东10华里处。早在唐代天宝年间
2025-07-08 07:04:00
“老八路”抗战史料入藏南京王云生前曾在南京工作十余年,获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南报网讯(记者余梦迪)7月3日,“老八路”、军旅剧作家王云生前留存的珍贵抗战史料
2025-07-08 07:51:00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方志大讲堂”再谈郑和:让航海精神融入城市血脉□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祝东秀2025年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
2025-07-08 07:51:00
厦门桂林两地党媒联动——今天我们为英雄寻根寻亲
1933年2月5日, 厦门大学师生欢送易元勋、李治年、秦贤行等人北上抗日时的合影。1933年2月5日, 厦门大学师生欢送易元勋
2025-07-08 07:56:00
陈绍先,1920年出生,贵州省兴义市人。1920年,陈绍先出生在兴义县(现兴义市)泥凼乡岩凹一个贫农家庭,童年时,生母早逝
2025-07-08 01:50: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青砖镌烽火 均郧房县委旧址的红色记忆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叶旭升 王逸雯 通讯员 任紫薇)中原突围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以迎击国民党军发动全面内战的首战壮举
2025-07-07 19:55:00
战地寻踪 | 五处遗存传承平北抗战烽火
这里是怀柔地区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的诞生地,至今仍旧保留着抗战中的5处革命旧址,这里传颂着一段段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头道梁村
2025-07-07 14:06:00
战地寻踪 | 人民第一堡垒焕新红色记忆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一曲旋律激昂、朗朗上口的《地道战》,唤起多少人对抗战岁月的回忆
2025-07-07 14:37:00
大皖新闻讯 今天是7月7日,全体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拉开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无数中华儿女共赴国难
2025-07-07 14:52:00
安次区图书馆:开展国防教育研学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河北新闻网讯(刘杰、刘建斌)“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中国人从此奋起进行全民族抗战……”7月6日上午
2025-07-07 17:54:00
华南细菌战重要铁证!“波第8604部队”完整名册首现国内
7月7日,在广东省档案馆,一份来自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的“波第8604部队”名册经由日本学者松野诚也捐赠首次完整出现在国内
2025-07-07 18:32:00
习语|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
88年前的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温总书记这番话,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
2025-07-07 08:44:00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徐光耀)准备把我珍藏了80多年的给父亲的一封信,捐献给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2025-07-07 08:59:00
@小伢儿 来演绎心中的济公故事
虎跑公园推出“探寻济公传说,传承非遗之光”小小非遗传承人活动游本昌老先生捐建的石刻济公传奇故事朱辉为孩子们做讲解 “鞋儿破
2025-07-07 09:14:00
好山东|曲阜到四海文庙,东夏侯石雕石刻千年技艺的“世代传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易雪 通讯员 孔雅玮 曹楠在中华大地上,一座座文庙不仅是祭祀孔子、传承儒学的圣地,更是各类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2025-07-07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