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东晋南朝为何频繁改朝换代?
东晋南朝的改朝换代很纷乱,本文脉络清晰的叙述了一遍,并且分析了东晋南朝军事制度与改朝换代的关系,读着会很清爽。请输入标题bcdef本文欢迎转载。北府兵打破朝局平衡南朝练出的第一强兵(至少在战斗力方面),当数所谓“北府兵”。376年,执掌东晋朝政的权臣谢安任用亲族谢玄统领长江以北之军……更多
明朝开国元勋常遇春的传奇人生与军事才能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国皇帝大多拥有较为出众的军事才能,例如刘秀、赵匡胤等,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更是雄才大略,军事能力出众。然而,朱元璋的军事才华很容易被他的政治成就所掩盖,所以,若论和朱元璋同时代的人物,谁是最出色的军事家,徐达、常遇春二人,则榜上有名。近代历史学吴晗家曾说过……更多
薛崇简:身处太平公主与李隆基斗争的漩涡
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下令赐死姑姑太平公主及其儿子们,然而太平公主次子薛崇简却获得了出人意料的幸存,并被赐姓“李”享受皇室待遇。这一历史事件涉及复杂的宫廷政治和权谋,反映了当时朝堂的动荡和复杂。李隆基又为何要狠心置亲姑姑于死地呢?姑侄联手扳倒皇后一党太平公主生性贪婪……更多
唐朝英雄论钦陵一生的兴衰轨迹
在晚年的孤独与绝望中,论钦陵有没有后悔当年的决定?他曾横扫沙场,战无不胜,却最终输给了宫廷政治的算计。当他意识到大势已去,决心以死明志时,他的内心是否还怀有一线希望,想要反击命运的无奈打击?我们不得而知,历史未曾留下这位杰出统帅心中真实的情感。但通过追溯他的一生……更多
安禄山之死,权谋背后的父子相残与野心博弈
前言安禄山,唐朝末年的叛逆之主,他的一生充满了血与火、权谋与背叛。然而,他的死亡却显得更加离奇而令人匪夷所思。在一夜沉睡的宁静中,安禄山竟然成为了阉人刀下的牺牲品。这个引人入胜的标题中,死前大喊的家贼之叫更是令人不禁为之侧目。安禄山的死与其说是一场刺杀,不如说是一场巧妙而阴险的谋略……更多
白圭:从神童到内阁首辅的传奇人生
前言明嘉靖四年农历正月初一,在湖北荆州府郊外一个叫张原的小村子里,有户姓张的农家迎来了第一个孩子的降生。这是张家老夫妇的首胎晚辈,让他们欣喜不已。小婴儿刚出生时就泣不成声,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灵动有神,看上去聪明伶俐。诞生之初就被寄予厚望孩子的曾祖父欢天喜地地给他取名“白圭”……更多
献妻求荣,张全义的仕途与道德沦丧
一、前言唐末五代,天下大乱,群雄割据,谋逐江山。在这乱世中,没有哪一位帝王不渴望稳固自己的江山社稷,因此对手下臣子极为猜忌。有些臣子即使功高震主,也难逃一死。想要在这乱世中生存,就只能不择手段讨好自己的主君。在这乱世中,有一位名叫张全义的臣子,为了自己的仕途……更多
古代妾室的特权:免于‘诛九族’刑罚
前言古代社会实行重男轻女、一夫多妻的封建婚姻制度。皇帝更是后宫佳丽三千,除正宫皇后外,还有数不清的嫔妃、贵妃。达官贵人家中,妻妾成群也是常见的景象。这其中,皇后地位最高,其次是嫔妃贵妃,再次是妾室。妾室的地位仅比下人高出一等,她们必须对正室和男主人百依百顺。一旦犯错……更多
曹参从囚犯到上将军,再到宰相的传奇人生
沛县,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却因一段历史,催生出四杰。刘邦、萧何、樊哙、曹参,四人本是寒门,却在缘分的牵引下结下不解之缘,最终皆成大器。一串缘分,造就沛县四杰刘邦与曹参最初相识于监狱,一为典狱官,一为囚犯,却因几番切磋成了知己。曹参原本是尔虞我诈之辈,进了监狱后日日沉默寡言……更多
本文转自:大同日报大同与山东在民族融合方面的呼应——访大同长城学者刘志尧本报记者 崔莉英为加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近日,大同市委统战部组织我市专家学者赴山东泰安、曲阜、青州、淄博、济南等地考察调研,本次考察活动也丰富了专家学者们的思想认知。长城学者刘志尧认为……更多
朱见深:从危机中拯救明朝的英明皇帝
大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朝代,它经历了276年的发展历程,共有16位皇帝。在这16位皇帝当中,明宪宗朱见深无疑是最杰出的一位,他内修外攻,使大明王朝在他手中达到鼎盛时期,为大明国祚续命了160多年。然而,在后来的历史书写中,朱见深却常常被满清统治者抹黑……更多
佛教:从印度起源到亚洲传播的千年文化印记
佛教诞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汉明帝在公元68年建造了第一座寺院—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着1900多年历史。佛教的起源与释迦牟尼的生平释迦牟尼的生平佛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多
明朝晚期的社会矛盾与政治动荡
在由蒙古人的进攻和倭寇的袭击引起警觉之后,一种使人感到相对安定的局面,随着外来危险的淡化而形成了。以隆庆年号(1567~1573年)的名称掌权的皇帝,是一位开明的君主,颇为关注社会公正和改革。在他执政期间,开始执行的政策一直持续到万历年间的初期,这些政策包括压缩宫廷开支……更多
田豫:三国时期的智勇之将与忠诚之臣
东汉末年乃至三国时期,为了增加自己的筹码,壮大自己的实力,各政治集团打响了一场又一场的人才争夺战,像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曹操写《短歌行》又写《求贤令》,不过“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的格局让人才们就像水一样丝滑,倏忽之间就从东流到了西,这里要说的就是田豫从刘备那里“滑”到曹操那里的故事……更多
明朝刘聚的军事生涯
刘聚是明王朝中期的一个将领,出生在直隶大名府清丰县,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清丰县人。他从小就孤苦伶仃的,靠着在朝廷担任御马监太监的刘永诚才将其抚养长大。在正统六年的时候,英宗皇帝朱祁镇发起第一次南征麓川王国,刘聚也以副将的身份跟着定西伯蒋贵、兵部尚书王骥等人一起过去征讨……更多
揭秘张献忠的死亡之谜
摘要:明末农民大起义,涌现了数十支大大小小的起义队伍,其中能和李自成相提并论就是张献忠了,那么这位纵横大半个中国,还登基成为大西朝皇帝的草莽枭雄最后是怎么死的?明末农民大起义,涌现了数十支大大小小的起义队伍,其中能和李自成相提并论就是张献忠了,那么这位纵横大半个中国……更多
曹操一计收获一支重要队伍,只听他一人派遣
曹操是三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征讨各方军阀势力。但是,天下纷乱之初,曹操也是非常艰难的。他假借靠近想伺机刺杀董卓,后刺杀失败,四处躲藏。因为不服从汉朝的统治,一度将刘家汉室的神坛损坏,成为朝廷通缉的要犯……更多
勾践20年精心筹备灭吴,终报国仇家恨
“卧薪尝胆”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公元前494年吴越之战中,吴国大胜,越王勾践不但战败,还被迫到吴国作奴隶,忍辱负重得以放回,此后睡稻草、尝苦胆以磨砺心智,历经20年终于一举灭吴。很多人看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坚强意志,却不知道他为了灭吴,也采取了许多措施……更多
他是元太祖时期的大将军,竟是汉族人
百年前蒙古军队横穿欧亚,除了军队勇猛之外,还多亏了一批有勇有谋的将士参谋,史天泽便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位将军。一开始史天泽他的的父亲听闻蒙古军队南下讨伐,便带着邻里乡亲一齐向蒙君投降,当时的将军看到史天泽的父亲还算明事理就让他管理这一代降服的各族人氏。史天泽之所以之后能成为元太祖手下首屈一指的大将军……更多
萧授:明朝中期的镇边名将与稳定之柱
萧授是明朝前中期的一个将领,出生在华容,以千户的身份跟着朱棣一起参与了靖难之役,积累战功来到了都指挥同知。永乐十六年被提拔为右军都督佥事,以总兵官的身份镇守湖广、贵州等地。到了宣德元年时,镇远邛水一带出现了贼寇作乱,指挥祝贵前去招抚,结果惨被杀害。于是乎,萧授便直接派遣都指挥张名击败斩杀了他们……更多
东汉与唐朝分裂背后的原因
给世人留下印象较深的朝代并不是很多,但是强汉和盛唐均成为例外,这两个朝代的存在,有效的促进中国发展,只是在后续这两个朝代均面临着相同的结果。在王朝崩溃后,就被各股力量瓜分,令整个天下陷入到四分五裂的状态当中。就如唐朝末期,朝廷内部已经是处于破败不堪的状态,而外界但凡拥有兵权之人……更多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的英雄与唐朝的守护者
郭子仪(697年-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人。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寿州刺史郭敬之的儿子。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后,授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收复两京有功……更多
小人物的大影响,许攸与朱序改变历史进程
读历史的时候,人们的关注点总在那些英雄人物或者一世枭雄上,觉得他们创造了时势。可是其实历史上也有很多偶然,尤其是一些平时完全不会让人注意的小人物,看起来人微言轻,无足轻重,却有可能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成为了改变平衡的那个关键砝码。说起汉末群雄,人们都会想起曹操……更多
僧格林沁之死,张皮绠的无意之举与清朝廷的疯狂报复
清朝末年,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软弱无能,清军屡战屡败,根本无法抵御西方列强的进攻,只能一味地签署不平等条约,把自己的领土拱手让人,通过压榨百姓来满足西方国家越来越大的胃口。西方发动的战争让中国硝烟四起民不聊生,而清政府的不作为更是让民众对其失去了信心……更多
朱棣第五次北征的结果
永乐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424年的正月份,蒙古鞑靼部又再一次大军进犯边关,对于山西、大同、开平等多个地方进行侵犯,忍无可忍的朱棣赶紧组织了第五次北伐,调集山西、山东、河南、陕西、辽东5都司的兵马都北京和宣府待命。到了同年四月三日的时候,北征正式开始,朱棣任命安远侯柳升和遂安伯陈英率领中军……更多
曹操麾下的青州兵是如何消失的?
曹操的“青州兵”话题,一直以来,在网上就被夸张,被误读。一些人夸夸而谈,说青州兵人数众多,对曹操创业帮助巨大云云。其实这些观点,根本就是无根之木。首先,“青州兵”只是曹操的一支军队而已,曹操麾下的军队也绝对不是只有这一支,也绝对不是靠这一支军队。例如青州兵加入时……更多
本文转自:黄石日报○ 冷月说来惭愧,在黄石定居了30多年,我这还是第二次登西塞山。依稀记得,第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因为一场被逼的婚事,在双方父母确定见面的那日,我逃出家门,乘四路车从上窑一直沿江向东南而行,在终点站下车后,住到西塞山脚下的同学芳家。那时……更多
赵边骑: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骑兵特种部队
公元前326年,刚从父亲赵肃侯手中接手赵国的赵雍(即后来的赵武灵王),望着眼前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陷入了沉思。此时的赵国,西边有虎视眈眈的秦国,东边有强悍的齐国,北边有东胡、林胡、楼烦这些游牧民族国家,南边则是韩国和魏国,而它的腹地,还有一个被称为战国第八雄的中山国……更多
郭侃:蒙古大将与东天神将的传奇人生
在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一位历史原型的英雄,他的名字叫郭靖。然而,我们或许并不知道,他的历史原型是唐代的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他就是攻克巴格达,饮马地中海的唯一汉人,被誉为“东天神将”的蒙古大将——郭侃。郭侃的家族背景可谓显赫,祖父是郭宝玉,名声远播……更多
朱棣迁都北京决策:巩固皇位、抗击外患与促进经济交流
历史上朱棣是个极具有争议的皇帝,他的皇位来的并不光彩,打着"遵奉祖制"的旗号发动靖难之役,但实质上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他割据反叛,用最残暴的方式清理建文帝文人集团。然而朱棣从小尚武,也是朱元璋众多儿子里能力最强,野心最大者。自他即位,励精图治,国富民强……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惊艳法国!折纸《五马渡》,“奔腾”凡尔赛
黄晓娴。折纸作品《五马渡》。 折纸作品《拿破仑》。以鼓楼绿雕孔雀为原型的一对吉祥孔雀。 折纸作品《龙踏沧浪》。□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鲁舒婷日前
2025-07-16 08:22:00
抗战中的太原:宁死不屈的游击战士王四锁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文中提到的收条。(资料图片) 侵华日寇真残狂,“三光”政策祸民殃。游击战士王四锁,拋头洒血庙门旁
2025-07-16 08:26: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魏拯民:为救人民于水火而斗争
在松花江畔、在白山黑水间,魏拯民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魏拯民是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原名关有维
2025-07-16 13:57:00
义务守陵二十二载,临沂九旬老人践诺言
22年,7000多个日夜,足以让青丝染尽霜雪,从壮年步入耄耋。在临沂市兰陵县大仲村镇陡沟庄村,90岁的村民李振江,却将这漫长的岁月
2025-07-16 16:27:00
山河铭记丨抗日英烈储蓄谋:隐蔽战线上的“红色长城”
大皖新闻讯 巍巍大别山,滔滔江淮水。80年前,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曾走出一位令日寇胆寒、让百姓传颂的抗日英雄——储蓄谋
2025-07-16 17:38:00
读方志 行贵州|镇远留书:王阳明对贵州旧友和弟子的深情告别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其曾筑室故乡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和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中国四大儒家”
2025-07-16 17:58:00
“鏖兵齐鲁 功昭山河——许世友战山东”讲座将在烟台图书馆开讲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7月16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为深入挖掘展示烟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彰显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07-16 18:09:00
合肥83岁退休教师历时8年研究解读《增广贤文》 希望为传统智慧注入时代新解
大皖新闻讯 “一生爱学习,永远有追求,这是我的初心。”因从小爱读书,热爱传统文化,合肥83岁退休教师张宗贵潜心研究蕴含前人智慧的《增广贤文》一书
2025-07-16 18:13:00
血色丰碑丨杨靖宇智取大荒沟
提起杨靖宇将军大家都不陌生至今他的故事仍旧广为流传1936年秋杨靖宇率领抗联第一军军部直属部队在桓仁、宽甸一带活动期间曾与刚刚改编为抗联第一军直属第十一独立师的左子元部联合行动于
2025-07-15 21:35: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青山埋忠骨,热血照千秋
在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有这样一片山脉——春天杜鹃花红如霞,秋天枫叶红似火;最为奇特的是,在阳光照射下,山顶石砬子呈现出红色
2025-07-15 11:33:00
山河铭记|一封家书寻找安葬地后续:被收编一二九师,随军前往晋冀鲁豫
大皖新闻讯 “为救国工作誓死,为救国奋斗到底,希大人不必盼望。”7月9日,大皖新闻报道了六安籍烈士杜立成的一封家书,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2025-07-15 15:01:00
钱江观潮丨汪帆:匠心修古籍
今年五月,浙江图书馆启动浙图文澜阁本《四库全书》修复工作,让传承数百年的珍贵典籍重焕生机。今天的《钱江观潮》,一同走近古籍修复师汪帆
2025-07-15 15:47: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红光故事永留磐石大地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由杨靖宇作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2025-07-15 12:36:00
沈正志:一句承诺,四十余年坚守,三代人接力
文化传承的脉动,从来不只在博物馆里静态展示,更在民间生生不息。在第二十届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发布活动上,一支“文保小分队”格外醒目——69岁的基层老文保员沈正志身着白衬衫
2025-07-15 07:06:00
大常村活捉日本兵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身着缴获日本鬼子军服的八路军武工队队长王立岗。(资料图片)1942年春,日伪军在晋中平川地区多次开展所谓的“治安强化”运动
2025-07-15 0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