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危素:元末明初的史学巨匠与文人典范,一生编撰4部史书
公元前108年,汉朝太史令司马谈去世,汉武帝任命他的儿子司马迁接任太史令一职,司马迁“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成为中国史书中的典范,此后,从《史记》,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明史》,合计24部纪传体通史,被史学界称为“二十四史”……更多
细数古代皇帝的不长寿的原因
古代的皇帝肯定是个高危职业。在我国封建历史上,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炮火声中宣布退位止,经历了2132年。封建王朝皇帝总数一共494人。据史料统计,有60%的帝王都活不到40岁,最短命的皇帝甚至不满一周岁(东汉殇帝刘隆)……更多
西晋的统治时间为何很短暂?
晋朝虽说是大一统的朝代,但是后人谈起司马氏的晋朝的时候,都将其排除在外,存在感低到没边,除了西晋短暂的统一之外,后面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不仅再次让中原大地陷入战火之中,还让异族开始南下中原,东晋只能衣冠南渡靠着世家大族维系自己的统治,可以说司马氏的晋朝烂到大家都不愿意理睬的地步……更多
御瓷归来(图)
1月9日,市民在江西省博物馆参观“御瓷归来”主题特展。此次展览联合故宫博物院等七家文博单位,展出御瓷精品文物180件(套),其中122件(套)来自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御瓷600年间首次大规模集中回到江西展出。展览分为“何以御窑”“博采众长”“惟精惟一”“海纳百川”以及尾声“生生不息”五部分……更多
爱上潍坊之文化篇⑥|陈介祺:金石学界的“山斗”
编者按:走遍千山万水,还是家乡最美。我们生在潍坊、长在潍坊、扎根在潍坊,这里的山水有灵性,城市有底蕴,街巷有故事,生活有烟火,一草一木让我们心欢,一砖一瓦让我们心安。即日起,大众网潍坊推出《爱上潍坊》系列报道,观美景、品生活、探街角,共同寻找爱上潍坊的N个理由……更多
燕昭王是如何笼络人才令燕国变强大的
战国时期,燕国大多数时间是打酱油的,尤其是在燕王哙的时候,还听信奸臣子之的游说,他效仿唐尧、虞舜时的做法,把自己的君位禅让给了大臣子之,结果国人不服,因为你不做君主,就意味着那些跟着你混的人,也会因此失去很多,有的人甚至因为和子之关系的问题,被杀头灭族的人,也比比皆是……更多
本文转自:保定日报□浩 渺我们家是个特定称谓,专指我小时候的家。而在一家七口中,母亲对我的影响尤为重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母亲壮年的时候。母亲中等偏高个头,面容和善。那时村里人刚刚看过豫剧电影《朝阳沟》,一致认为母亲很像剧中的“栓保娘”。我琢磨了一下,也觉得很像……更多
英布造反与迅速失败的背后原因
在秦末楚汉之季,英布是表现最突出的将领之一。在刘邦最艰难的时候,认为一般人“无足以计天下事”,如果能找到厉害的人,他愿意“捐关已东等弃之”(关东全部拿出来封赏)。张良指出了三个人:韩信、英布、彭越。并指出:搞定这三个人,“楚可破也”!后来,此三人果然立下大功……更多
南明富豪丁魁楚,从财力堪比沈万三到一朝破落户
南明有两个富得流油的人,夸张一点说,财力堪比沈万三,但他们的命运都颇为相似,惨遭灭门。一是海盗出身发家的郑芝龙,郑芝龙这个曾经的东南亚海上霸主,在南明与大清的最终抉择中,他背叛了隆武帝,携家眷投清,却因儿子郑成功坚持抗清所累,在北京被满门抄斩。另外一个便是今儿咱要聊的—南明首辅丁魁楚……更多
2023年河北六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1月12日,2023年河北六大考古新发现正式揭晓。1月12日河北省2023年考古成果交流会经国内考古领域权威专家综合评选“2023年河北六大考古新发现”正式揭晓2023年河北六大考古新发现名单阳原新庙庄遗址尚义四台遗址宣化郑家沟遗址及周边红山文化时期积石冢群武安赵窑遗址涞水富位遗址临漳邺城遗址东魏北齐宫城区考古发现2023年……更多
古邺遗韵 文脉绵长 ——邺城博物馆探访
图为2023年12月28日拍摄的邺城博物馆。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摄“邺城历史悠久,‘西门豹治邺’‘铜雀春深锁二乔’等广为人知的历史典故便出自这里。”2023年12月28日,记者前往邯郸市临漳县探访邺城博物馆,讲解员姜赛飞介绍,博物馆外形仿照的便是邺南城朱明门……更多
鲁雨亭烈士亲属捐献纪念物品
本文转自:新乡日报本报讯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书武 文/图)1月10日,著名抗日英雄鲁雨亭烈士亲属、市委外宣办原主任翟力实向我市中共党史实物史料陈列馆荣誉馆长赵冰捐献与烈士相关的纪念物品(如图)。翟力实此次捐献的物品包括3幅照片、《拂晓报》鲁雨亭烈士纪念专版复印件……更多
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为什么会迅速衰落
宗法制的衰落与另一大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分封制!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慢慢引发井田制和授田制的更迭。以血缘为纽带联系的宗法制慢慢延展出的嫡长子继承制和血缘基础被法家和兵家击溃后,传统西周礼仪规范所约束的周礼被强权所取代。(当宋襄公的君子之行被天下诸侯取笑的时候……更多
赵构身体强壮却无子嗣的原因揭秘
在中国生男生女是件特别慎重的时期,受古代封建思想的影响导致人们都重生男而忽视女性。古代皇帝生儿子就更加慎重了,因为如果生的是男孩,那么母凭子贵自然地位就会水涨船高。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王朝不断的更替,而皇帝也是数不胜数,这么多的皇帝一般长寿的皇帝都是子嗣特别多……更多
曹操做错的三件事,让曹魏因此走向衰弱
严正声明:本文素材来自《三国曹操传》一书,反对转载,拒绝伪史,保证没有任何政治联想!不论英雄还是普通老百姓,都会有做错事的时候,均有人生懊恼之时,有些也许早已烟消云散,有些则会成为烙印,伴随一生,至死也不能释怀。在三国名人榜中,曹操大名扬天下,然而,如此丰功伟绩之人……更多
历史上除了杨贵妃爱吃荔枝,这位位皇帝也爱吃
在过去,交通不便,进贡荔枝非常不容易。唐代为中国的盛世,疆域辽阔,水路有运河,陆路有驿路,就是唐代的高速公路,但即使这样从四川和岭南运输荔枝也不容易,《唐国史补》上是这么说的:“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甚至提议将整棵树砍下来……更多
明朝低薪官员赚取外快的方式与技巧
有明一朝276年,俸禄和待遇是历史上偏低的。比如在明朝七品县令的年俸禄为大米60石,折算成白银也不过为45两,一品首辅的俸禄也不过为1044石大米,折换成白银才区区800多两,而且朝廷由于财政困难还经常拖欠。在一些实权部门比如六部以及地方的巡抚、知府等还有一些灰色收入……更多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英武,却仅有2子善终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这个人,其实还是有很多人对他非常熟悉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的家事。我们知道其实他的家族是非常显赫的,因为他的曾祖父也就是李虎那是当时西魏时期的八柱国之一。后来还做了太尉,他的爷爷,当时担任了安州的总管、同时也担任当时的柱国大将军;他的老爹是李渊……更多
糜芳的背叛,蜀汉由盛转衰的关键
中国古代战争频发,中国的地图被一个个地方割据势力划分开来,他们在地方都是雄霸天下,但是基本上每一个地方割据势力都不满现状,想要统一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秦、齐、燕、赵、韩、魏、楚七雄争霸,最终秦始皇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后来以刘邦和项羽为首领的楚汉争霸,最终以汉高祖刘邦的获胜为结束……更多
西晋第一美男潘安:才华与美貌背后的悲剧人生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萨迪为人处世之道绝非是一蹴而就的肆意妄为,日常生活中每一件细致毫厘的小事都可能成为日后自己遭受苦难之时的真实写照。没有谁的人生从不历经坎坷低迷,只是往日自己的所做作为和对待他人的态度都将真实反映在个人的结局之中……更多
凌烟阁功臣张亮的悲惨结局
大唐武德九年,这个时候的李世民跟太子李建成得到矛盾已经日趋严重了,已经达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双方都在做着自己的准备,这个时候,李世民安排了一个心腹手下,前往山东,秘密联络山东豪杰,以应对时局变化。这个将领叫张亮,也是我们今天的主角,能被派往山东,可以说是心腹了……更多
揭秘李世民十四个儿子的结局
唐太宗李世民有14个儿子,分别是:李承乾、李宽、李恪、李泰、李佑、李愔、李恽、李贞、李治、李慎、李嚣、李简、李福、李明。李世民这10几个儿子,除了李治外结局都不太好。要说最优秀和最像李世民的非吴王李恪和魏王李泰。嫡长子李承乾李承乾出生于619年,生母是长孙皇后……更多
他为皇帝打下大半土地,皇帝却看他越来越不顺眼杀了他
我们知道,古代要想能够推翻上一个皇帝的统治,让自己来当皇帝,是必须要有会打仗和有智谋的人来协助自己。陈胜、吴广虽然是第一支农民起义军团,但是他们没有深刻理解这个道理,他们失败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也没有明白这个道理,最后竟然连范增都赶走了,所以他也在乌江自刎身亡了……更多
介子推之死:晋文公政治权谋下的牺牲品
齐桓公在失去霸主地位之后,晋国的晋献公抓住了机会,进行了快速的扩张。在快速扩张之后,晋献公遇到了一个很艰难的问题,那就是立储问题。晋献公有四位公子,申生、重耳、夷吾与奚齐。晋献公由于与正妻没有孩子,所以齐姜作为在正妻之后的第一个妾,生下的第一个孩子申生,就应该享有继承权……更多
朱英燿弑父,明朝第一个被当街斩首的宗室
前言: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九月十七日,北京西城西四牌楼前的刑场上,跪着一名身份特殊的罪犯。随着监斩官一声令下,刽子手手起刀落,紧接着一颗血淋淋的首级就挂在了一根高高的木杆上。围观百姓中不乏消息灵通之人,很快大家就知道了这位受刑人的身份:大明楚王世子朱英燿……更多
古代中国针对女性的残忍刑罚:虎豹嬉春
中国刑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经历了多个朝代和时期的变化。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的刑罚主要以五刑为主,包括墨、劓、剕(刖)、宫、大辟等。其中,“墨”是指将犯人的面部涂上墨汁;“劓”是指割掉犯人的鼻子;“剕(刖)”是指砍断犯人的脚趾;“宫”是指剥夺犯人做为男子的权利……更多
张仪的智谋:破解五国合纵瓦解联盟
公元前328年,诸侯结盟,组团对抗强大的秦国。他们的抱团取暖,让秦惠文王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秦国的好日子到头了!怎么办? 秦惠王给出重赏!求破解之道!客卿张仪看到了机会,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攻打魏国!因为魏国叫嚣最凶。枪打出头鸟……更多
楚庄王的智慧:用实力与策略征服宋国
楚国恩威并施公元前617年,楚国恩威并用拉拢郑国,陈国,蔡国作为自己的小弟,进而威慑宋国,并打算发兵攻打宋国。宋国看楚国来势汹汹,且知道宋国没有多少胜算,于是放弃抵抗。主动迎接楚穆王到宋国境内的孟诸田猎,宋昭公还亲自带队充当围猎驱兽的虞人。玩了一天的楚穆王很爽……更多
揭秘春秋战国时期的衣食住行与交通
春秋战国时期,衣食住行和社会等级制度密切相连,是尊卑贵贱等级的重要标志。服饰。周代形成的冠服制度到战国时期基本没有改变。关于衣服的材料,贵族主要用丝织品,普通民家用生麻,"布衣"为庶人与贫困者代称。饮食。春秋时期饮食已分为两个部分。饮主要指喝水,食指谷类做的各种饭食……更多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仪文化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冠礼。冠礼仪完毕后,由宾为冠者取"字"。取字以后,名只用于自称,别人不能直呼其名而只能以字称呼,以示尊重。婚礼。春秋战国婚姻形式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体,但贵族多妻妾成群,故有多种婚姻形式存在……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非遗瑰宝——松花石砚
在吉林长白山脚下,松花江流域的沃土中,孕育着一种独特的瑰宝 —— 松花石。长白山松花石,又称长白山松花玉、长白山松花江石
2025-07-12 23:19:00
山河铭记丨烈士长眠异乡87载 我们想找到他的亲人
大皖新闻讯 在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司令部旧址院内,一座名为“抗日阵亡五烈士”的碑巍然屹立,碑上铭刻有一名安徽籍烈士的简短生平
2025-07-12 23:37:00
因“山路险峻,马为之而倒”而得名的倒马关,与紫荆关、居庸关并称为长城“内三关”。88年前,八路军出师华北敌后第一战,就在这里打响
2025-07-12 08:05:00
穿越时空的贵州抗战印记 | 独山深河桥抗战遗址:从贵州抗战第一桥到红色教育新地标
独山深河桥抗战遗址简介:深河桥位于独山县城北面约9公里处,是一座始建于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的单孔石桥。桥高16.35米
2025-07-12 00:33: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通讯员考薇沈玉云1405年至1433年,中国航海家郑和率庞大船队从南京出发,七下西洋和平造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5-07-11 14:13:00
文脉添新辉!王有金先生珍贵藏品无偿捐赠宁津县档案馆
近日,宁津县档案馆迎来了一份沉甸甸的文化厚礼。宁津县文艺界知名人士王有金先生,怀着对家乡的赤诚与对历史的敬畏,将个人珍藏多年的数件珍贵藏品无偿捐赠予宁津县档案馆
2025-07-11 16:19:00
父辈的抗战丨97岁老兵李法真:铁血传奇 赤子情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1943年,刚入伍的李法真被“三连问”:“能吃苦吗?敢开枪不?敢打敌人吗?”15岁李法真回答得铿锵有力
2025-07-11 16:50:00
百年湖光映征程:青年学子探寻红色湖畔的信仰密码
2025年7月2日至8日,巢湖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暑期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吴远军的带领下,先后走进环巢湖区域的南山烈士陵园
2025-07-11 17:07:00
一杯四特酒,盛满赣鄱大地四千年酿酒史诗
置身江西宜春樟树市博物馆,透过青铜斝(jiǎ)上纤毫毕现的饕餮纹,仿佛看到了四千年前贵族宴饮的觥筹交错。回到自家烟火寻常的餐桌上
2025-07-11 17:28: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嬛嬛,这个盖罐,朕在吉林给你找个同款
电视剧《甄嬛传》中,有一个五彩盖罐似乎是宫里的标配,甄嬛、果郡王、端妃的住处都有。万万没想到,吉林省博物院里也“标配”了一个
2025-07-11 19:18:00
抗战中的太原:为保守秘密 28名八路军战士壮烈牺牲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二○一○年,郭家庄村民郭文则指认掩埋三支队烈士的地方(资料图片)。这是一个十分伤感、让人落泪的故事
2025-07-11 08:25:00
守护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 市民捐出母亲抗战遗物
年轻时身着军装的余绿波。余正风向厦门市档案馆捐赠的母亲余绿波的勋章。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 通讯员 刘莉丽 图/厦门市档案馆 提供)“在我母亲离开后
2025-07-11 08:26:00
橙友“vQbrPVOQ”向橙柿直通车反映:枯树湾巷和古河巷交叉口的石碑上,出现了一个错别字,“王守任是错误的,应为王守仁(即王阳明)”
2025-07-11 08:3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渊子崖保卫战:“抗日第一村”的誓死不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高松 邱明 赵彦辰“云山苍苍,沭水泱泱;烈士之风,山高水长。”时隔80多年,渊子崖抗日烈士纪念塔上的题词依然醒目
2025-07-11 12:52:00
南宋·玉带扣
杭州市富阳区博物馆馆藏文物如果不是因为考古发现,南宋时期的将军梁端礼,早已湮没在时间中。而2013年富阳新登梁端礼墓的挖掘
2025-07-11 10: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