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揭秘康熙帝的后宫风云
康熙的继承人众多,为清朝皇帝的继承人树立了榜样。就继承人的数量而言,没有其他皇帝能够超越他。在这个庞大的后裔群体的背后,是众多宫嫔的辛勤努力。这种巨大的规模在康熙景陵上得到了体现。除了安葬康熙之外,还安葬了他的四位皇后、一位贵妃和四十八位妃子。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更多
懿芳公主和亲:唐朝外交史上的悲歌与抗争
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在长安登基称帝,开创了唐朝的历史。与其他朝代不同,唐朝的建立过程相当独特。通常,其他朝代会先统一世界,击败所有竞争对手,然后正式称帝。而唐高祖李渊在对付竞争对手的同时却敢于大胆建国称帝,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勇气和底气。唐朝建立后,经过唐高祖李渊……更多
才情与德行:唐代四大诗人背后的双面人生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标志性的王朝,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最文明的王朝。其世界影响力也是中国古代朝代中最大的。然而,繁荣的背后,也有少数诗人。虽然他们的作品非常优秀,但是他们的人品却不值得称赞。这四位诗人分别是宋之问、崔浩、元稹、李绅。宋之文:才华横溢,品行不良宋之问是唐代著名诗人……更多
揭秘清朝:统治背后的血腥屠杀
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无数的朝代更迭,而每一次朝代更迭中受苦最深的都是老百姓。原因是,每次改朝换代,接替的王朝都必须屠杀前朝无数臣民,以巩固自己的统治。纵观整个中国历史,谁能想到哪个朝代杀人最多呢?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但谁能想到会是清朝呢?清朝为了巩固统治,为了改朝换代……更多
揭秘叔孙通:从乱世漂泊到辅佐汉室,实现自我价值的非凡历程
前言:你是否想过,一个儒生是如何在乱世中生存下来,并最终在那个英雄辈出的乱世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他经历了多少磨难,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那个秦亡韩兴的时代,天下大乱。四海之中,群雄并起,诸侯分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野心,但我是唯一占主导地位的人。此时,出身名门的儒生通叔孙走上了漂泊之路……更多
张鲁的选择:弃刘投曹背后的历史与人性考量
公元184年,“天已死,黄天立,年甲子,天下盛”的口号在东汉各地流传。那时的人们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他们听到这样的口号时,自然会认为自己很愚蠢。东汉朝廷已经走到了末期。因太平道信徒均系黄巾,故又称黄巾军。起义爆发一个月内,席卷全国七州、二十八县。黄巾军一路上势不可挡……更多
揭秘和珅:贪婪而不失原则
相信很多人都应该知道,古代的皇帝权力很大,也是最富有的。因此,如果有皇帝做靠山,那么荣华富贵就会到来。然而,想要讨好皇帝也很难。毕竟,皇帝是多疑的。它很重。如果不小心撞到了马腿,就有可能丢掉性命。清朝时期,谁是最有权势的阿谀奉承者?肯定是和珅。此人不但才华横溢……更多
霍去病:独特军事才能成就草原传奇
在古代,草原民族与中原汉族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为了争夺生存资源,他们经常互相争斗。由于生活环境的原因,草原人民几乎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他们以狩猎为生,练就了强健的体格和战斗能力。因此,他们在与中原的战斗中总是取得胜利。许多朝代都惧怕草原民族,不断赐金以防止草原民族被入侵……更多
苏秦与燕昭王:战国联盟下的权谋风云
我是唐迪,一名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畅谈古今,探讨世界大势。君子一生只为学习、交友!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齐、燕之战,是燕国的奇耻大辱。因此,燕昭王在赵国的帮助下即位后,“卑己身,高薪招贤人”,决心报屈辱。他采纳了郭威的建议,尊郭威为师,“构筑金台……更多
中国官服制度:等级与权力的象征
介绍:官服制度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人类的服装,无论怎样,其识别身份的功能几乎与人类文明不谋而合。同时,在周公礼法统治的影响下,服饰制度开始变得更加宗法化、等级化。无论从造型、色彩还是装饰上,很多都是等级地位的象征和提醒人们礼仪行为的符号……更多
揭秘春秋时期宋国牵线的“弭兵运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联军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军,成功取得胜利。周朝取代了商朝的统治。但这并不意味着商朝灭亡了。这或许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因为我们通常习惯通过“改朝换代”的历史叙事逻辑来理解历史,而这种逻辑是在统一王朝秦朝之后才逐渐形成的。在秦朝之前,“中国”更多的是一个文化和地理概念……更多
王朝更迭下的国号传承:为何商朝后继无人?
简介:夏商周时期,每当有新的朝代诞生时,国名往往与前朝没有太大变化,国名仍会包含前朝的国号。比如大夏、西夏、户夏、东周、西周。这看起来就像一场接力赛。国名万古长存,世代相传。可以想见,这其中一定是有原因的。那个时期,王朝更迭多次,但商朝却没有后继者。如果这个谜团不解开……更多
本文转自:襄阳日报方莉在全国范围内,不仅襄阳有岘山,浙江湖州、东阳等地也有岘山。为何说只有襄阳的岘山才是文化名山?孟浩然登临岘山,写下这首千古名诗的背景又是什么?西晋立国之初,羊祜以都督荆州诸军事的身份出镇南夏,驻地所在,就是晋、吴争持的前沿——襄阳。镇守襄阳期间……更多
“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本报独家报道《追寻“隐秘而伟大”》引起反响“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左宪民在端详南京解放前夕母亲的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邹伟 祝东秀 摄本报讯(记者 邹伟 祝东秀) 本报4月22日独家推出的长篇通讯《整理研究3年,从154万张南京解放前夕户籍卡中确认842位中共地下党员——追寻“隐秘而伟大”》引起广泛反响……更多
《康熙的红票》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康熙的红票》孙立天 著 商务印书馆2019年北京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出现了一张康熙皇帝1716年发去欧洲的谕令,内容是寻找他派去罗马多年而杳无音信的洋钦差。这份谕令呈朱红色,历史上又称“红票”。因正史中没有记载,红票的来历一直成谜。康熙为何会派西洋传教士做钦差……更多
藏书家周晶:一辈子与书打交道,曾将上百册精品藏书捐赠给图书馆
杜春娜 济南报道周晶在藏书界赫赫有名。他一生藏书上万册,被有当代“国内第一藏书家”之称的韦力先生称为山东著名藏书家,且评价其藏品“兼具学者之藏书及藏书家之藏书两种特点”。但与一般藏书家不同,他从来不参加各种拍卖会,失去了很多“致富”的机会。他爱书如命,却又舍得将自己的藏书精品捐献给了山东省图书馆……更多
古典文献学专家杜泽逊:故纸堆里写就精彩人生
杜春娜 济南报道今年61岁的杜泽逊先生,是山东大学文学院讲席教授、《文史哲》编辑部主编兼主任,古典文献学专家。自1987年第一次参与重大项目《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开始,从事古籍整理已经37年,成绩斐然,堪称国内业界翘楚。有人说,古籍整理好比地质队的野外勘探,是一个枯燥的工作……更多
本文转自:邢台日报不一样的辛弃疾马虎明说起辛弃疾,大家的第一印象一定是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充满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收复山河的豪情;一定是倾诉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一定是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情感的“豪放”……今天我通过辛弃疾的一首词——《青玉案·元夕》……更多
本文转自:山西晚报临猗举行研学交流活动学者齐聚弘扬猗顿文化助推产业发展山西晚报讯(记者胡增春)4月20日、21日,围绕弘扬猗顿文化,助推产业发展这一主题,临猗县举行研学交流活动。来自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畜牧业协会、山西省社科院、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西晋商基金会的学者和临猗当地的文化……更多
本文转自:黄石日报黄石煤炭矿务局副县级离休干部路子明同志,因病于2024年4月21日23时14分逝世,享年96岁。路子明同志系河南省内黄县人,1942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路子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24年4月24日上午8时30分在黄石市殡仪馆举行。黄石煤炭矿务局20……更多
本文转自:驻马店日报□ 赵新春狄仁杰(公元630年~700年),字怀英,号祁溪,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是唐朝著名宰相。他最为人知的是善于断案,因电视剧《狄仁杰断案》而家喻户晓。唐代的豫州属河南道,下辖汝阳、城阳、真阳、新息、褒信、上蔡、平舆、新蔡、朗山、吴房……更多
流淌在注释中的文脉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党云峰▲ 文中提到的部分书籍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文脉的重要载体。在历史进程中,随着语言、文字、习俗等的变化,很多古籍如果没有前人的注释,后人就看不懂,或者出现误读。通过一代代学人的注释,既保存了古籍,又拉近了后人与古籍的距离……更多
新书《战斗在敌人的心脏》出版 揭秘真实谍战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60万字、500余幅图片,集中展示100位中共南京地下党员的户籍档案和人物小传新书《战斗在敌人的心脏》出版 揭秘真实谍战昨天,新书《战斗在敌人的心脏——解放战争时期南京户籍档案整理研究(一)》发布,图为市民阅读新书。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邹伟 祝东秀 通讯员 李蕾4月22日……更多
460余件展品再现伟大地下斗争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南京地下党员户籍档案史料展开展460余件展品再现伟大地下斗争▲“家庭党支部”成员的户籍卡和使用的绘图仪。 ▲市民正在参观展览。 ▲市民在观看展出的中共南京地下党员的户籍卡档案。 本组图片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本报讯(记者 祝东秀) 4月22日……更多
以读书为乐  与好书为友
本文转自:兵团日报4月16日,在四师可克达拉市融媒体中心,赵爽利用午休时间阅读书籍。侯雨彤 摄●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赵爽于我而言,书是一位知己,陪伴着我,不让我虚度光阴;书还是一位良师,教导着我,让我受益匪浅。一直以来,是书伴随我成长,充实着我的生活。记得上中学那会……更多
在150多万份南京民国户籍卡档案中 搜寻出842名中共地下党员的战斗轨迹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陈修良化名“程兰如”的户籍卡▲展览一角 在150多万份户籍卡档案以及其他相关档案中,全面搜寻中共南京地下党员的人生轨迹,力争以一个全新的视角,还原他们在敌人心脏地带秘密战斗的岁月。 由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市档案馆联合编纂的党史书籍《战斗在敌人的心脏——解放战争时期南京户籍档案整理研究(一)》新书发布会……更多
石建农同志生平
本文转自:郴州日报郴州市政协原副主席石建农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4月22日0时26分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逝世,享年79岁。石建农同志1945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吉首市,苗族,1965年7月参加工作,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历任:桂阳县社教总团社教队员……更多
金枝玉叶水晶印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荣宪公主水晶印 通高5.1厘米 印边长2.3厘米乌尔衮南征北战,旗内政务由荣宪公主掌管,签印为水晶印。 水晶印为狮钮,方柱形,印文“荣宪公主之章”篆字,现收藏于内蒙古博物院。精彩讲解扫码阅读 □本报记者 高玉璞 通讯员 马颖 荣宪公主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女儿……更多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马颖清代,今天的赤峰大部分地区属昭乌达盟,这里是多民族聚集地。清朝廷为了更有效地统治该地区,采取了公主下嫁的联姻政策,利用婚姻的纽带缔结以血缘为基础的政治联盟。其中,满蒙联姻是清朝“南不封王,北不断亲”“分封以制其力”“崇释以制其生”三大国策之一……更多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春,在沙俄的暗中怂恿和支持下,噶尔丹率军向南进入了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抵达乌兰布通,“觅山林深堑,倚险结营”,布阵于山上林内,用上万头骆驼环山摆成一条防线,称为“驼城”。乌兰布通距离京城不远,可长驱直入北京……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7月14日,飞虎队中尉穆蔼仁的后人穆言灵和学生陈世明来到位于三山人文纪念园的抗日志士墙,祭奠曾不远万里支援中国的穆蔼仁。
2025-07-14 19:07:00
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7月12日,“这是英雄的祖国”诗歌诵读会在石家庄举行
2025-07-14 08:39:00
【有理有句】中国碗装中国粮,中国粮托举中国梦
主创:王舒娴 詹蔷 李砚青统筹:程华东 陈俊旺 伍佳佳【责任编辑:王舒娴】
2025-07-14 10:29:00
悬崖上的史诗——遵义海龙屯
在遵义高坪镇的龙岩山巅,屹立着一座见证了历史风云变幻的古老城堡——海龙屯。海龙屯作为宋、元、明时期西南播州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存
2025-07-14 10:47:00
大众网记者 侯畅 济宁报道7月13日,济宁市兖州区举行篮球运动与发展顾问聘任仪式。顾问团首先来到豫州路小学,参观指导学校篮球运动教学开展情况并观摩学生训练课程
2025-07-13 15:19:00
非遗瑰宝——松花石砚
在吉林长白山脚下,松花江流域的沃土中,孕育着一种独特的瑰宝 —— 松花石。长白山松花石,又称长白山松花玉、长白山松花江石
2025-07-12 23:19:00
山河铭记丨烈士长眠异乡87载 我们想找到他的亲人
大皖新闻讯 在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司令部旧址院内,一座名为“抗日阵亡五烈士”的碑巍然屹立,碑上铭刻有一名安徽籍烈士的简短生平
2025-07-12 23:37:00
因“山路险峻,马为之而倒”而得名的倒马关,与紫荆关、居庸关并称为长城“内三关”。88年前,八路军出师华北敌后第一战,就在这里打响
2025-07-12 08:05:00
穿越时空的贵州抗战印记 | 独山深河桥抗战遗址:从贵州抗战第一桥到红色教育新地标
独山深河桥抗战遗址简介:深河桥位于独山县城北面约9公里处,是一座始建于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的单孔石桥。桥高16.35米
2025-07-12 00:33: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通讯员考薇沈玉云1405年至1433年,中国航海家郑和率庞大船队从南京出发,七下西洋和平造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5-07-11 14:13:00
文脉添新辉!王有金先生珍贵藏品无偿捐赠宁津县档案馆
近日,宁津县档案馆迎来了一份沉甸甸的文化厚礼。宁津县文艺界知名人士王有金先生,怀着对家乡的赤诚与对历史的敬畏,将个人珍藏多年的数件珍贵藏品无偿捐赠予宁津县档案馆
2025-07-11 16:19:00
父辈的抗战丨97岁老兵李法真:铁血传奇 赤子情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1943年,刚入伍的李法真被“三连问”:“能吃苦吗?敢开枪不?敢打敌人吗?”15岁李法真回答得铿锵有力
2025-07-11 16:50:00
百年湖光映征程:青年学子探寻红色湖畔的信仰密码
2025年7月2日至8日,巢湖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暑期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吴远军的带领下,先后走进环巢湖区域的南山烈士陵园
2025-07-11 17:07:00
一杯四特酒,盛满赣鄱大地四千年酿酒史诗
置身江西宜春樟树市博物馆,透过青铜斝(jiǎ)上纤毫毕现的饕餮纹,仿佛看到了四千年前贵族宴饮的觥筹交错。回到自家烟火寻常的餐桌上
2025-07-11 17: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