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黄齐生:一生探索教育救国教育兴邦的真理
“在山地贵州觉醒的过程中,一群敏锐的知识分子走在时代前列。他们不仅成贵州人中率先觉醒的代表,而且身体力行,不顾反动势力的威胁、压迫,利用各种可能的方式,在广大青年、学生、群众中宣传、散布民主与科学的理念,甚至直接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社会主义思想,鼓动贵州青年奋起前行……更多
烽火情缘!十堰九旬抗战老兵夫妇的传奇人生‌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蒋巍 朱江)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保持艰苦奋斗前行姿态,提振干事创业精神状态,推动全部工作向服务建成支点聚焦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6月22日起,十堰广播电视台推出新闻专栏《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更多
“桃李芬芳”老泉艺术研究院第四届高研班结业师生作品展即将举办
主办单位临沂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单位临沂市美术家协会临沂市文化馆老泉艺术研究院协办单位山东佳润新材料有限公司临沂冠宇防水工程有限公司展览时间2025年6月28日—7月6日开幕时间2025年6月28日上午10:00展览地点临沂市文化馆一楼展厅(临沂市北城新区文化中心B座)墨韵承新……更多
血色丰碑丨“战术奇才”曹亚范与他的抗日战歌
《巧设黑熊阵》的传奇《吹箫劝敌兵》的军魂在白山松水间回荡时人们总会想起那位在烽火中淬炼的战术奇才——曹亚范这位东北抗日联军将领用热血在这片黑土地上写就了一首悲壮的战歌1911年曹亚范生于北京贫苦人家 自幼被送进香山慈幼院1924年中国共产党在此建立地下组织少年曹亚范在红色思潮中觉醒革命火种自此悄然埋下1928年……更多
杭州日报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诸多学人加快对出土文物的求购、收藏与研究,为凝聚数千年中华文化、承载中华文脉的文物寻求一席安全之地而殚精竭虑、奔走呼号。“小校经阁”主人刘体智便是其中一位。刘体智(1879—1962),字晦之,晚号善斋老人,安徽庐江人,为晚清重臣四川总督刘秉璋第四子……更多
血色丰碑丨27岁的永恒丰碑!童长荣,白山松水间的未归人
他14岁投身革命27岁血染东北墓碑上的名字传颂了半个世纪他就是童长荣一颗过早陨落的星辰 书生投笔,从东京到白山松水的烈焰征程 1925年夏童长荣一行20多人漂洋过海,到达日本就读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预科第一高等学校祖国的危难灼烧着他的心他密切注视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阴……更多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长安的荔枝》中的十七娘 竟出现在延边博物馆?
身穿浅青大宝花锦披梳着唐天宝年间流行的高大半翻髻热播剧《长安的荔枝》中风华绝代的十七娘竟在延边博物馆的唐渤海三彩釉女侍俑身上找到了跨越时空的呼应十七娘蓬松如云的发髻,与女侍俑头顶的倭坠髻同样追求蓬松之美,彰显贵族审美。女侍俑面颊丰润、低胸襦衣配曳地长裙的造型……更多
四川剑阁杨村镇:千年非遗文物古柏藏在蜀道文化深处的宝藏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冯举 □ 张秋蓉 曾维强)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杨村镇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里,非遗、文物与古柏交相辉映,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画卷在眼前。这里,一砖一瓦、一器一物,背后都有着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画卷杨村镇地处四川剑阁东南……更多
瓷韵华裳⑤丨瓷韵“越”千年 衣袂织新章
编者按:中国以“瓷的国度”享誉全球,千年窑火淬炼出独特的东方韵味。如今,汉服在海外平台掀起文化热潮,成为Z世代与世界对话的新语言。当千年瓷韵邂逅华裳之美,会激发怎样的文化火花?自5月8日起,河南国际传播中心与大河网联合推出“瓷韵华裳”系列报道,邀请您一同领略“瓷”与“裳”交织下的东方美学……更多
为进一步做好档案文献遗产活化利用,加大珍贵档案传播力度,在第18个国际档案日到来之际,山东省档案馆联合市县档案馆、博物馆等单位制作19集系列微视频“山东记忆·珍档讲述”。从百年商埠风云到近代革命烽火,从世家密档珍藏到乡土变革新篇,从工业文明星火到城市肌理变迁……更多
“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色彩是文明的基因,亦是精神的注脚。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青年干部当以“三色”为墨,血脉里奔涌的信仰红、骨节中生长的奋斗青、心渊里沉淀的清廉白,在时代的宣纸上挥毫泼墨,奋力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青春答卷。以赤子之心淬炼信仰红。“石可破也……更多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抗战烽火中,80箱国宝秘藏贵州
【开栏的话】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贵州作为抗战大后方,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数十万儿女奔赴前线浴血奋战,社会各界团结一心支援抗战,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充分展现贵州人民抗战的英雄事迹……更多
我有“壑源茶” 你有“流霞雪”
《斗浆图》 宋 黑龙江省博物馆 藏“嗳——击拂点汤,分茶嘞!”“您瞧好,这是米芾过苕溪时,用的‘壑源茶’,昨日刚到的急脚递,碾作细末,轻尘散飞雪咯。”假想,此处正是五月的临安,暑气蒸郁,在小商贩们“来时瓦合,去时瓦解”的瓦舍,当一天的喧闹进入后半场,卖茶的几位小贩相对有了空闲……更多
6月16日14时20分,钱塘江流域兰溪站水位达到警戒水位28米,钱塘江发生今年第1场编号洪水。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胡则初至临安履新知州,也正值钱塘江潮信涌动之时。入目所见并非“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繁华,而是因水患流离失所的饥民。彼时钱塘江潮患频发,沿江堤岸残破不堪……更多
阅贵·阅多彩|顾久:在光荣与负疚中找寻更完整的贵州
6月19日,在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贵州展区《贵州文库》(二期)新书推介会上,省人大原副主任、《贵州文库》总纂顾久深入阐述了文库编纂工作的历程。顾久介绍,自2016年以来文库编纂工作稳步推进。一期工程已整理出版106种414册珍贵文献,此次推出的二期成果再添48种133册……更多
大众网通讯员 张伟 曹县报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句老祖宗留下的训诫,道破了家风与个人、家庭、社会的深层关联。对党员干部而言,家风不是私事,它既是个人品德和家庭和睦的“影子”,也是党风政风的“微缩景观”。唯有以“积善”之心筑牢家风根基,才能让好作风成为执政为民的底色……更多
汤国梨,字志莹,近代著名学者、革命家章太炎的夫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词家、书法家。她一生勤奋好学,诗词成就斐然,著有《影观诗稿》《影观词稿》等作品。6月21日(星期六)上午9:30,在长春市文庙博物馆明伦堂一楼报告厅举行的国学大讲堂,由吉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赵郁飞带来《毕竟豪情比怨多——“非典型贤妻”汤国梨》……更多
读方志 行贵州 | 与时间和解的契约
只此一卷,青绿千古。历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单就审美格调就领衔世界1000年。以石青石绿为基调,一位少年画师将千里江山磅礴于纸上,而经过宋徽宗严选的石青石绿恰是贵州山野间的基础配色。作为一个适宜等风来的小众景点,贵阳市花溪区镇山村自带莫兰迪时尚气息……更多
闽都近现代名人书法展在福州三坊七巷开展。展览共展出林则徐、沈葆桢、陈宝琛、严复等六十位名人的百余件书法佳作。 ……更多
郝庄有个地下运输站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谷峰给记者讲述郝庄地下运输站的故事。邓寅明 摄 “一座看似寻常的农家小院,一处鲜为人知的地窖,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印记。”翻看着收集来的老照片,山西省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军休干部、省作家协会会员谷峰思绪万千。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党员杨新正和妻子杨金凤在郝庄以种庄稼……更多
阅贵·阅多彩|张金奎:《明代卫所选簿校注》是研究明史无法绕过的基石
6月18日下午,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贵州展区举办了《屯堡文丛》历史文献书系首批成果《明代卫所选簿校注》(以下简称《校注》)新书发布会。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张金奎高度评价该书,称其为研究明史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权威性“准一手”史料。“区别于《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等大型汇编丛书……更多
以碑之铭|何以中国·千年一脉②以乐为声——八音和鸣中的和合之境
2025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丽江古城考察,总书记同当地居民和沿途游客亲切交流,他说,希望你们的生活幸福安康,就像纳西族的大姓“和”姓一样,和和美美。“和”,是刻在中华文明血脉里的密码——它是自然与人心的和弦,是跨越千年的东方和声。让我们沿着“和”的轨迹……更多
“中华文明起源系列——看•见殷商”展在京举办
参观者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观看展览。参观者拍摄鸮尊。参观者观看牛尊。参观者观看铜方斝。近日,“中华文明起源系列——看•见殷商”展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展期将持续至10月12日。展览汇集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博物院等全国28家文博单位的珍贵文物338件(套)……更多
长春,有新展啦
“礼”不仅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体系,更是人类社会发展长河中深沉而厚重的积淀。千百年来,“礼”之文明已经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日起,吉林省博物院4楼D区展厅将举行“宋韵千年 礼行天下”展览,邀请游客共同观看这段穿越千年的典雅宋韵。本次展览以“宋礼文化”为主题……更多
6月17日,在2025年廊坊经洽会智慧物流技术与装备展上,现代物流运输将延缓食物变质及提高转运速度方法用到极致,冷链物流实“鲜”自由!(摄制:苏沛霖 宁钰琪) ……更多
文艺评论 | 农耕时代的守望者 —— 张贤春长篇小说《双子座》序
《双子座》,是张贤春继《青龙坝》(又名《猪朝前拱》)、《鸡往后刨》之后,又一部反映贵州乌江流域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读完《双子座》,我希望找到一句话来概括这部小说的主要特色。沉思许久,我觉得,“农耕时代的守望者”,最能表达作者和作品的独特风格。这种独特风格,既表现在作者的写作手法上……更多
能读一辈子的生命之书,我选它
诞生于18世纪中期的《红楼梦》,迄今已流传二百余年。如同莎士比亚戏剧之于英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之于法国、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之于俄罗斯,《红楼梦》正是中国人的美学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入口——它所描摹的,正是“中国之心”。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即特别强调,本书既“无朝代年纪可考”……更多
造地雷—把日寇“挤”出根据地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晋绥八分区兵工厂工人安装手榴弹。(资料图片) 1943年夏的一天,一股日伪军畏手畏脚地在交城的山区里前行,路中、路侧、石头旁、耕地旁密布的地雷,让这场战斗成为“恐惧至极的神经战”。随着几颗地雷被踏响,顿时硝烟弥漫,血肉横飞。造地雷的人叫武斌……更多
【天眼问学】中国文学这些“第一”,你知道几个?
中国文学这些“第一”,你知道几个?贵州日报天眼新闻【天眼问学】栏目带你走进中国文学“第一”经典书籍。第一部词典:《尔雅》《尔雅》以雅正之言解释古汉语语词、方言词和各种名物,共分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天、释地等。它为后人研究古代词汇、名物制度……更多
站在交汇点上发展新文化
6月15日,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贾梦玮做客南京图书馆江苏作家作品馆,分享作品《南都》创作心路,与读者一起品味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南都》是一幅洋溢着人文关怀的精神画卷。贾梦玮以文学为载体,将南京的庭院幽深、往昔回响与哲思交织成网,引领读者触摸历史的温度,同时启发人们对当下与未来的思考……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非遗瑰宝——松花石砚
在吉林长白山脚下,松花江流域的沃土中,孕育着一种独特的瑰宝 —— 松花石。长白山松花石,又称长白山松花玉、长白山松花江石
2025-07-12 23:19:00
山河铭记丨烈士长眠异乡87载 我们想找到他的亲人
大皖新闻讯 在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司令部旧址院内,一座名为“抗日阵亡五烈士”的碑巍然屹立,碑上铭刻有一名安徽籍烈士的简短生平
2025-07-12 23:37:00
因“山路险峻,马为之而倒”而得名的倒马关,与紫荆关、居庸关并称为长城“内三关”。88年前,八路军出师华北敌后第一战,就在这里打响
2025-07-12 08:05:00
穿越时空的贵州抗战印记 | 独山深河桥抗战遗址:从贵州抗战第一桥到红色教育新地标
独山深河桥抗战遗址简介:深河桥位于独山县城北面约9公里处,是一座始建于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的单孔石桥。桥高16.35米
2025-07-12 00:33: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通讯员考薇沈玉云1405年至1433年,中国航海家郑和率庞大船队从南京出发,七下西洋和平造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5-07-11 14:13:00
文脉添新辉!王有金先生珍贵藏品无偿捐赠宁津县档案馆
近日,宁津县档案馆迎来了一份沉甸甸的文化厚礼。宁津县文艺界知名人士王有金先生,怀着对家乡的赤诚与对历史的敬畏,将个人珍藏多年的数件珍贵藏品无偿捐赠予宁津县档案馆
2025-07-11 16:19:00
父辈的抗战丨97岁老兵李法真:铁血传奇 赤子情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1943年,刚入伍的李法真被“三连问”:“能吃苦吗?敢开枪不?敢打敌人吗?”15岁李法真回答得铿锵有力
2025-07-11 16:50:00
百年湖光映征程:青年学子探寻红色湖畔的信仰密码
2025年7月2日至8日,巢湖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暑期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吴远军的带领下,先后走进环巢湖区域的南山烈士陵园
2025-07-11 17:07:00
一杯四特酒,盛满赣鄱大地四千年酿酒史诗
置身江西宜春樟树市博物馆,透过青铜斝(jiǎ)上纤毫毕现的饕餮纹,仿佛看到了四千年前贵族宴饮的觥筹交错。回到自家烟火寻常的餐桌上
2025-07-11 17:28: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嬛嬛,这个盖罐,朕在吉林给你找个同款
电视剧《甄嬛传》中,有一个五彩盖罐似乎是宫里的标配,甄嬛、果郡王、端妃的住处都有。万万没想到,吉林省博物院里也“标配”了一个
2025-07-11 19:18:00
抗战中的太原:为保守秘密 28名八路军战士壮烈牺牲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二○一○年,郭家庄村民郭文则指认掩埋三支队烈士的地方(资料图片)。这是一个十分伤感、让人落泪的故事
2025-07-11 08:25:00
守护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 市民捐出母亲抗战遗物
年轻时身着军装的余绿波。余正风向厦门市档案馆捐赠的母亲余绿波的勋章。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 通讯员 刘莉丽 图/厦门市档案馆 提供)“在我母亲离开后
2025-07-11 08:26:00
橙友“vQbrPVOQ”向橙柿直通车反映:枯树湾巷和古河巷交叉口的石碑上,出现了一个错别字,“王守任是错误的,应为王守仁(即王阳明)”
2025-07-11 08:3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渊子崖保卫战:“抗日第一村”的誓死不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高松 邱明 赵彦辰“云山苍苍,沭水泱泱;烈士之风,山高水长。”时隔80多年,渊子崖抗日烈士纪念塔上的题词依然醒目
2025-07-11 12:52:00
南宋·玉带扣
杭州市富阳区博物馆馆藏文物如果不是因为考古发现,南宋时期的将军梁端礼,早已湮没在时间中。而2013年富阳新登梁端礼墓的挖掘
2025-07-11 10: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