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早餐常备“三宝”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鸡蛋、牛奶和主食 ⊙卜庆萍 文/供图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也是最易被人忽视的一餐。早餐吃不对,不仅加速衰老,还可能会带来低血糖等问题。早餐是中式好还是西式好?选择西式或者中式早餐都没有什么大问题,但要注意油盐糖的添加量和食材的搭配是否合理。中式早餐在选餐上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更多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张宝娟看望慰问一线医务工作者向广大医务人员致以崇高敬意和新春祝福本报讯 (记者 邹平 张玉菁)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1月12日,市委书记张宝娟前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急救中心,看望慰问奋战一线的医务人员,并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向广大医务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和新春祝福……更多
“希望重返‘医’线与大家并肩作战”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连续“作战”十几天,35岁的他突发脑梗病倒在医务工作一线,漳州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詹大清——“希望重返‘医’线与大家并肩作战”詹大清在查看病人身体情况 “没事儿,我年轻,多干点顶得住。”自从2016年入职漳州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以来……更多
番茄红了日子甜
本文转自:云南日报新春走基层番茄红了日子甜勐炳村连片种植数千亩番茄。本报通讯员 李锐 摄番茄收购点工人在打包。 本报记者 李苏榕 摄正午时分,绿汁江畔,鲁江华夫妇正忙着采收番茄。鲁江华负责将采摘好的番茄从大棚里运到机耕路上,妻子装箱上车,孩子则在车前仔细检查着这一筐筐番茄……更多
本文转自:昆明日报春节返乡如何做好个人防护?昆明市疾控中心专家来支招本报讯 记者张晓莉报道 2023年春节将至,返乡、出游应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1月12日,记者采访了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传科科长毛志鹏。“春节期间,倡导群众避免前往疫情高流行地区探亲、旅游……更多
本文转自:杭州日报“阳了”会伤脑“变傻”?有既往疾病史的患者 要特别留心身体状况通讯员 王蕊 江晨 记者 柯静感染新冠病毒后,感到注意力变差;“阳康”之后,自己有点“变傻”……这段时间,“脑雾”一词曾冲上热搜,也有一些患者前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专家表示,对于出现注意力变差……更多
本文转自:辽宁日报本报记者 徐铁英“我来自农村,作为种植合作社的理事长,土地就是我调研履职的现场,就是我带领农民致富的战场。”省人大代表丁杰对记者说。2008年3月,丁杰成立辽中县益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十几年来,丁杰引进推广先进种植技术,购买各种蔬菜种植技术书刊600余种……更多
本文转自:辽宁日报李晓飞万莉本报记者狄文君数九寒冬,在铁岭市西丰县振兴镇宝海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栋栋数字化智能大棚格外引人注目。棚内,菇香四溢,沁人心脾,一个个菌棒整齐地排列在铁架上,菌棒上的香菇肥厚饱满,长势喜人。几名工人正在采摘、装篮,一派丰收的忙碌景象……更多
本文转自:商丘日报市农业农村局下发紧急通知:防范雨雪大风和降温天气 全力保障农业生产1月11日,市农业农村局下发《关于做好雨雪大风和降温天气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切实做好雨雪大风和强降温天气的防范应对工作,全力保障我市农业生产安全……更多
本文转自:商丘日报白楼乡汲取榜样力量 建设和美乡村1月11日,睢县白楼乡在该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召开“助力乡村振兴,共建和美白楼”2022年度“最美白楼人”表彰大会。此次表彰大会由睢县总工会和白楼乡政府主办,白楼乡工会、共青团白楼乡委员会协办。据了解,经村民自荐……更多
一块小小的尺糕 一份浓浓的年味
本文转自:南湖晚报扫一扫 看视频N丁思源摄 N晚报记者 王沁柠“除尘挂灯笼,蒸煮旧时光”。过去每到年底,嘉兴很多地方家家户户就开始制作尺糕。尺糕的清香伴着水蒸气弥漫在灯下,灶台火苗驱走了冬日的寒冷,刚出炉的尺糕是每个嘉兴人念念不忘的味道。“现在自己家里做得少了……更多
本文转自:来宾日报金秀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美丽乡村路 畅通好生活晚刊讯 (记者 谢雪忆)近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邮政局办公室、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联合印发《关于公布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名单的通知》……更多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乡土暖心的草垛□符纯荣在乡间,草垛是极为平凡的。它们貌相粗陋、性情缄默,要么待在屋檐下的阁楼,要么围拢屋前屋后的树木。你走一户人家,又走一户人家,总会看见许多将树干抱得紧紧的草垛,让你坚信,秋冬时节的村庄,原来也可以如此丰腴和温情。从一叶嫩生生的秧苗……更多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盐边县实施“一村一策”,村集体经济发展打开新局面让村集体都能“稳定造血”1月10日,盐边县格萨拉彝族乡支六河村鲟鱼养殖基地里,一排排鱼塘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成群的鲟鱼畅游其中,养殖基地负责人肖如民正忙着给鲟鱼投料喂食。2021年4月,支六河村在格萨拉彝族乡党委的指导下……更多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过新年廿三糯米饭■费国平 每年的腊月廿三,是请灶神的日子,这是一个特别隆重的日子,可以保佑来年主人家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因为有了送灶王爷的节日,也就拉开了过年的序幕,家家如此、年年如此。廿三前一夜,奶奶早就把她珍藏好的赤豆倒进水盆里浸润了……更多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三农’工作的篇幅长、分量足,还专门提到沙县小吃等富民产业走向全国。我是来自沙县农村的基层代表,备受鼓舞和启发。”作为新当选省人大代表,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昌松首次现场聆听报告,心情格外激动。俞邦村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村……更多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人们喜欢银杏树,大都因为它叶子完美的扇形形状,却很少有人能主动观察银杏叶的“旅程”,只要你留心观察,就能发现银杏叶的奇妙之处。去年国庆节那天,我刚出门,就看见一棵高大挺拔的银杏树屹立在眼前。阳光洒在枝头上,树叶大部分是翠绿的,只有少许的叶子已经由深绿变成了草绿……更多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南京淮安两地稻米哪家香?端出20个电饭煲,现场评选优质大米本报讯(记者 王健 通讯员 宁发轩) 1月12日上午,宁淮两市在南京新港粮油食品市场,联合举办粮食产销合作暨“迎新年”优质大米品鉴展销活动。南京淮安两地稻米哪家香?主办方端出20个电饭煲现场蒸煮米饭……更多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苏秀清委员:强化龙头企业带农致富能力我从基层来我是一名来自南宁市隆安县丁当镇保湾村的新时代农民,今年新当选自治区政协委员,心中很激动。这次在农业界别与农业领域的“大咖”交流,更加坚定了我做好“三农”工作的信心,决心今后为乡亲们提交更多接地气的提案……更多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苏子兰代表:联农带农一起干我从基层来作为合山市农村科技特派员,此次自治区两会,我的心里装着家乡群众的呼声:“把我们的坚果做成致富果!”我调研得知,合山尽管上世纪90年代就引种坚果了,但产量低。我就去云南、广东等种植坚果的地方考察,发现我们本地的坚果输在了品种和管理技术上……更多
本文转自:运城日报本报记者 魏 濛辛辛苦苦打拼一年,早就把春节翘首以盼。回家去,成为每一个在外奋斗的人最急迫的心愿;归家来,也成为守在家乡的父母们最殷切的期盼。春运是一场异乡游子回家的旅程,伴随春节的临近,2023年春运已经开启。有数据显示,今年春运期间客流总量预计达到20……更多
本文转自:运城日报恢复期饮食的建议 可少量多餐进食,注意饮食应定时定量。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大豆、奶类、谷类食物,适量吃鱼、禽、蛋、瘦肉,优选鱼虾、禽肉和瘦肉,饮食清淡不油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油炸油腻食物。保证饮水量,建议每天至少摄入1500ml—2000ml……更多
本文转自:焦作日报本报记者 史文生 董 蕾春节临近,位于焦东路与丰收路交叉口东北角的焦作消费帮扶馆一片繁忙景象,一笔又一笔的爱心助农订单让销售人员忙得不亦乐乎,送货人员马不停蹄地搬运货物……在这里,能买到洛阳嵩县200多个特色助农产品。“马上要过节了,我为家里人挑选了不少农产品……更多
本文转自:焦作日报本报讯(通讯员石剑剑、马思远、刘姿君)近年来,温县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推进科技强农,通过选人才、建载体、强政策等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真正发挥科技特派员赋能乡村振兴作用。“我今年采用的是农科所提供的山药种栽……更多
本文转自:焦作日报焦作市春节期间新冠病毒感染防治“怎么办”系列篇③外地返焦人员怎么办?1.返程途中加强全过程防护,鼓励自驾出行,理性错峰避峰出行,倡导正处感染期的人员暂缓返乡。2.返乡初期要注意做好健康监测,规范佩戴口罩,避免与家中老年人尤其是合并基础性疾病者的接触……更多
本文转自:焦作日报武陟小董特色灶糖 香飘十里本报记者 董 蕾“出糖喽!”昨日,刚走进武陟县小董乡贾村老字号糖房,的院子,就听到一声响亮的吆喝声,正在出糖的谢建军,急匆匆地将刚拉成形的糖放到院子里进行冷却。“二十三,糖瓜粘。”芝麻糖已成为武陟县家家户户过年不可或缺的特色年货……更多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农村地区发热病人门诊量进一步下降全区基层疫情高峰期已平稳度过■ 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开设发热诊室(门诊)1433个,做到全覆盖■ 全区已完成65岁及以上重点人群健康调查589.07万名,并进行红黄绿三类分类■ 陆续配置了1.3万个指夹式血氧仪……更多
本文转自:南宁日报人间至味腊月青菜甜◎陆明华腊月,郊外灰褐色土地上最好看的就是青菜了,因为它有青有白,如翡翠白玉,并且丰满、茂盛。我时常想用“青枝绿叶”来形容青菜,虽然它没有枝只有叶,但霜打过的青菜少了苦涩,多了甘甜。腊月,我家就和青菜较上劲了。几乎是一日两餐……更多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科技日报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张梦然)学生有时会通宵达旦地准备考试。然而,之前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有损记忆力。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神经科学家罗伯特·哈克斯发现,在睡眠不足时学到的东西可能很难回忆,但不一定是真的忘了。哈克斯团队利用光遗传学方法和哮喘药物罗氟司特……更多
本文转自:今晚报本报讯(记者庄媛)目前很多人处于“阳康”恢复阶段,有一部分人开始出现耳闷、耳堵,甚至耳鸣的情况。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如何预防?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高晓崴为市民做出解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机体后,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感冒症状,如鼻堵……更多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热得要命”不是开玩笑!这种病死亡率高达50%,及时预防很重要
7月盛夏已至,气温持续攀升,“热死了”这句常挂在嘴边的话,背后藏着致命的风险——热射病正悄然成为高温天里的“隐形杀手”
2025-07-12 06:29:00
夜问|使用这种药可致跟腱断裂?副作用真有这么严重?
近日,一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在做跳舞热身动作时“随便一脚把跟腱踩断了”。经评论区网友留言提醒,跟腱断裂可能与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有关
2025-07-12 03:10:00
冬病夏治正当时!滨城区三河湖镇卫生院“三伏贴”贴敷开始
鲁网7月11日讯冬病夏治正当时,目前滨城区三河湖镇卫生院“三伏贴”贴敷开始。俗语有云:“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
2025-07-11 17:47:00
乌当区委老干部局召开“七一”主题座谈会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7月8日,贵阳市乌当区委老干部局组织召开“学精神·改作风·强素质·促发展”暨“七一”座谈会
2025-07-11 20:24:00
贵州轻工职业大学艺术设计系“黔起范儿”团队赴黔东南州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探寻侗族文化活态传承之路
为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1日至7日,贵州轻工职业大学艺术设计系“黔起范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黔东南州黎平县和从江县
2025-07-11 20:24:00
贵黔医院多学科珠联璧合巧拆“跨域蘑菇瘤”
在贵黔国际医院的手术室里,一场跨越脊柱与胸腔的生命救援正紧张上演。患者何某体内的海绵状血管瘤,宛如一枚潜藏的“定时炸弹”
2025-07-11 21:58:00
基于古方改良的减压宁神方:原理与适用人群
引子:当现代压力遇上千年智慧想象一下:电脑屏幕蓝光刺眼,邮件提示音此起彼伏,心头像压了块石头,晚上辗转难眠……这恐怕是很多现代人的日常写照
2025-07-11 22:07:00
药王传中医院精选道地药材 熬制地道膏方
药王传中医医院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以膏方调理为特色的中医诊疗单位,其膏方品质均居于上流,其奥秘在于能够精选道地药材,后以古法工艺熬制
2025-07-11 14:09:00
试管备孕需要怎么调理身体?
试管备孕有一个关键的调理期,移植前的两个月,如何将夫妻双方的身体调理到最佳状态对后期的移植成功率有很大的影响。大家都知道蛋白质是身体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
2025-07-11 14:11:00
减重不节食 祛湿不伤身 承邑堂减肥通圣片走出“减肥焦虑圈”
减肥,是很多人心中的长期“战役”。节食、断碳、跑步、埋头猛练——看似在努力,其实大多数人都困在了“反复减肥-反弹-再减”的死循环里
2025-07-11 14:12:00
眠尔康片全新上市:亚西亚药业以中西协同赋能睡眠健康 重新定义睡眠新体验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与生活压力持续走高,睡眠问题已从个体困扰演变为普遍性健康挑战。工作强度攀升、住房压力加剧、赡养老人与儿童教育等多重生活压力交织
2025-07-11 14:12:00
小叶医探|如何预防儿童铅中毒?专家提醒:远离这些彩色诱惑
大皖新闻讯 老式爆米花、腌泡菜的坛子、各种颜色鲜艳的玩具......对孩子来说,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品可能潜藏铅中毒的危险
2025-07-11 14:45: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韩峰:生活中的不当姿势可能伤害腰椎,需注意
出诊时间:每周二,周四夜诊,周日全天韩峰,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针灸推拿学硕士,脊骨神经医学认证医师。从事针灸整脊工作10余年
2025-07-11 15:05: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王传航:尿频尿急如影随形,前列腺炎“捣鬼”全解析
王传航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男科临床工作近40年,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2025-07-11 15:05:00
北京八大处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杨林如:肱骨内上髁炎的治疗
杨林如,主治医师,中医世家,先后师从接骨匠“张福臣”、双桥老太太“罗氏正骨”罗有明、丰盛医院“刘学珍”学习中医骨伤疗法
2025-07-11 16: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