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泽漆汤合补肺汤加减治肺癌术后咳喘验案一则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张磊 湖北中医药大学冉某,女,51岁,2023年2月11日初诊。主诉:肺癌术后咳喘4年余,伴乏力、失眠。现病史:2018年10月23日,患者因突发心悸1周住院治疗,肺部CT检查提示右肺上叶结节影,期间无咳嗽咳痰,无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更多
陈国权辨治继发性闭经验案三则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李克 李云海 湖北中医药大学继发性闭经是指月经周期建立后,在正常绝经年龄前,月经停止来潮6个月以上,或月经稀发,在原有月经周期的基础上停经3个周期以上,在中医属“不月”“经闭”范畴。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陈国权认为其病机多为虚实夹杂:虚者气血亏虚……更多
方林:“三驾马车”做强基层医院康复科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他提出“中医+康复+高压氧”的发展理念并付诸实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患者来院求诊——方林:“三驾马车”做强基层医院康复科通讯员 彭成飞 廖垚方林在为患者诊治。“滴滴滴”一阵急促的电话声打破了深夜的寂静,惊醒了正在家中熟睡中的方林,这个铃声是他专门设置的医院工作号来电……更多
秋景里的中医药元素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赵永生 河北省内丘县中医院清晨,我漫步在河北省内丘县城朝阳大街,道路两侧的银杏树高大挺拔,树叶正在逐渐变黄。落叶是秋天舞动的精灵,一阵秋风吹来,片片黄色的银杏叶就像一把把小扇子,从树上翩翩而下。银杏树是一种古老的树种,在地球上已经有1……更多
东北三省首次中医跨区域应急救援演练举行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本报讯 (记者许守年)10月12日,为期两天的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2023年度东北三省跨区域应对自然灾害实战应急演练在吉林长春举行。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家中医应急医疗救援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家中医应急医疗救援队、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国家中医应急医疗救援队……更多
秋季养生宜吃蜜不吃姜、吃果不吃瓜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徐文江 河北省廊坊市中医医院秋季是夏冬两季的过渡时节,气温由热向寒转变,气候变得凉爽干燥起来,此时在饮食方面应有所禁忌,吃东西有明确的季节讲究,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做好准备,这也是几千年来中国百姓亲身经历的经验总结。吃蜜不吃姜秋季燥邪当令……更多
小儿推拿让孩子吃饭香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李利阳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诸病源候论》记载:“小儿乳哺不调,伤于脾胃,脾胃衰弱,不能饮食,血气减损,不荣肌肉,而柴辟羸露,其腑脏之不宣,则吸吸苦热,谓之哺露也。”这里所记载的“哺露”与我们所说的厌食之症极为相似。厌食多见于1~6岁儿童……更多
高良姜:清香雅致 药食皆宜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王一帆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多样,地势高低错落,农耕历史悠久。勤劳的先民在长期的农业劳作和生产中,从野生植物驯化出多种多样的作物及其品种,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作物种质资源大国。高良姜即是起源于中国本土的栽培植物之一。高良姜也称蛮姜……更多
探索中柬传统医药合作新模式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余艳红出席世界针联“一带一路”中医药针灸风采行柬埔寨站活动探索中柬传统医药合作新模式本报讯 10月14日,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办,柬埔寨民间社会组织联盟论坛承办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一带一路”中医药针灸风采行暨中柬中医针灸非遗文化及吴哥医药文化展活动在柬埔寨暹粒举行……更多
把“以患者为中心”落到实处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浙江省嘉善县中医医院:把“以患者为中心”落到实处浙江省嘉善县中医医院始终坚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医疗服务各环节,在痛点上做文章,在难点上下功夫,在堵点上想办法,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急难盼愁”问题。服务做“加法”……更多
哈尔滨部署秋粮收购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粮话哈尔滨哈尔滨部署秋粮收购本报讯(记者史志强)近日,哈尔滨市政府召开全市秋粮收购工作视频会议,贯彻落实全省秋粮收购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哈市秋粮购销工作平稳顺畅开展。会上,哈市粮食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围绕抓好全市秋粮收购工作作了部署。会议明确……更多
返乡种灵芝 开辟致富路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我在现场返乡种灵芝 开辟致富路生长在大棚里的灵芝。本报记者 孙伟民摄□王文利 付俊雅 本报记者 孙伟民秋季,不只是大田作物收获的季节,也是收集灵芝孢子粉的时候。当记者走进位于鸡东县向阳镇的玖瑞家庭农场时,农场负责人王永光正在和工人们一起用抽风机收集灵芝孢子粉……更多
秋菜丰收 忙了菜农乐了市民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本报讯(记者史志强)时下,在哈尔滨城郊乡镇随处可见农户收获白菜的场景,深受市民喜爱的地产白菜正源源不断运进哈尔滨城区。近日,位于道里区新农镇新立村的一处白菜地里一派繁忙景象,农户正忙着收割、装运大白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崔岳秀一边往车上装菜……更多
“通辽农品”火出圈
本文转自:通辽日报本报记者 康桂君 贾雪 我市农牧业资源富集,粮食和肉类产量位居内蒙古自治区之首,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粮仓”“肉库”,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通辽黄玉米”“科尔沁牛”国家地理标志享誉海内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更多
“鹿乡”农家小院成了“聚宝盆”
本文转自:辽宁日报本报记者狄文君关键词特色养殖采访对象:王洪全铁岭市西丰县营厂满族乡景新村农户“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是《诗经》中描写群鹿欢鸣的场景。金秋时节,记者在铁岭市西丰县营厂满族乡景新村就见到了这样生动的一幕。通过发展庭院养鹿,村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正一“鹿”高歌……更多
农技专家下乡助秋收
本文转自:辽宁日报10月13日,在阜新市彰武县前福兴地镇六合堂村的大田里,阜新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的两名农技专家来到收割现场,指导农民秋收(见上图)。年初以来,该中心的农技专家多次来到六合堂村,对玉米种植进行实地技术指导。截至目前,中心的36名农技专家累计开展服务300余人次……更多
农田托管 省时省心
本文转自:辽宁日报10月10日,大连市普兰店区星台街道刁家社区农民董怀明家的玉米进入收获期。今年收玉米,董怀明不用亲自下地,都是由友联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农业管家”替他收割(见右图),他只需在家等着收好的玉米送上门就行,省时省力又增收。友联农业专业合作社由当地10名种粮能手集体入股成立……更多
创纪录!沙坨地亩产破1800斤
本文转自:通辽日报“密植+滴灌”模式为中低产田“雪中送炭”创纪录!沙坨地亩产破1800斤李泉(左二)给种植户杜小红、刘忠喜讲解“密植”玉米特点。本报讯(记者 许媛媛 赵彦臻 李娜)眼下正是玉米收割期,这一年收成咋样?玉米实地测产来摸底。科左中旗花胡硕苏木北骆驼场嘎查的一处玉米地头……更多
于成林:年入百万的牧牛人
本文转自:通辽日报本报记者 张启民 宋悦 李娜“你家牛长的真好,什么品种?”“这是从高林屯引进的优质西门塔尔牛!”“没有好的品种是养不出好牛的。” 这是科左中旗宝龙山镇养殖大户于成林靠多年养殖总结出的经验。于成林养了20多年牛,最初家里只有8头牛,在他和妻子的精心喂养下……更多
稻田里的美丽“蟹”逅
本文转自:通辽日报“花明小驻”露宿营地。收获满满。 机械收割。稻田蟹活动现场。 斯琴图 美娜库伦旗坚持“走生态路 兴农牧业 打文旅牌”的发展思路,在绿色生态农业上做文章,不断探索特色种养结合路,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实现传统农业向绿色化、融合化和品牌化转型……更多
田间连车间 增产又增收
本文转自:辽宁日报本报记者张旭关键词龙头牵动采访对象:于青江朝阳市建平县建平镇北大荒薯业集团(建平)有限公司生产加工部部长金秋时节,朝阳市建平县建平镇北大荒薯业集团(建平)有限公司的马铃薯种植基地里,一台台马铃薯收获机往来穿梭,成片的马铃薯从地里翻出,工人忙着分拣……更多
开展专项行动保障秋收用电
本文转自:辽宁日报国网本溪供电公司开展专项行动保障秋收用电金秋十月,遍野金黄。在有着“鱼米之乡”之称的桓仁满族自治县黑沟乡,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多名身着“红马甲”的国网本溪供电公司员工穿梭于田间地头,全力做好秋收保供电工作。为确保秋收期间可靠供电,国网本溪供电公司成立由生产……更多
802.97公斤单产新高!
本文转自:辽宁日报本报记者 李 越“亩产802.97公斤,株型优良,品质优,生态适应性广,抗病抗倒伏能力强,产量创下辽宁省晚熟稻区水稻单产新高!”近日,省科学技术厅组织高产优质杂交粳稻新品种测产验收会,对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高产优质国审杂交粳稻新品种——“辽丹67优89”进行测产验收……更多
“共享鱼池”惠及1600余户村民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共享鱼池”惠及1600余户村民占全球鱼子酱总产量12%,这家鲟鱼养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前脚刚送一批参观团到2期,后脚就等着下一批了。”近日,四川润兆渔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兆公司”)行政专员王茜对记者说。她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兼任公司讲解员……更多
全国秋粮 收逾七成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春华秋实 沃野金黄 上图:10月15日,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腰林毛都镇收粮站的工人在整理烘干的玉米堆(无人机照片)。左图:10月17日,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莫高镇的胡杨林中赏景。均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当前正值“三秋”生产关键时期……更多
给科学家办大会渐成趋势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600多名科学家齐聚绍兴,探讨打造更开放创新环境给科学家办大会渐成趋势巩持平本报记者 巩持平10月14日,2023世界女科学家大会在浙江绍兴开幕。大会期间,600余位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科学家代表以及知名国际科技组织、著名院校、科技社团等组织和单位的代表……更多
荒石滩上那片绿
本文转自:运城日报荒石滩上那片绿—李东安22年坚持不懈开荒造林的故事③②① 本报记者 曹创威 邢智轩 见习记者 曹欣怡金秋十月,树叶泛黄,盐湖区解州镇常平村关亭滩林场仍然是绿意葱茏。登上关亭滩林场的赏风台,向南遥望,威武的关公圣像耸立云端;向北远眺,林场内树木成海……更多
万荣香菇分外“香”
本文转自:运城日报万荣香菇分外“香”本报记者 杨红义 柴瑜竟“真嫩,真甜,真香!”在位于万荣县薛里村的香菇产业示范基地大棚里,随手采一朵含苞欲放的香菇,入口后的齿颊生香令人叫绝。像这样的香菇基地,万荣县有40多个。不仅如此,还有10个集中制棒中心、200多个预冷库……更多
书写中医药传承创新出彩篇章(健康河南进行时 中医大家说)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国家区域中医心血管诊疗中心学术带头人朱明军:书写中医药传承创新出彩篇章(健康河南进行时 中医大家说)□本报记者 李倩 见习记者 张梦源10月16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桂花飘香秋意渐浓,院内仲景大道两侧的银杏已有些泛黄。早上7点30分……更多
规模和参展商数量创新高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第九届四川农博会10月27日启幕,设“1馆1园N项活动”规模和参展商数量创新高□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成栋 邵明亮10月27日至30日,第九届四川农业博览会与第九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将在成都同步举行。10月17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更多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我们是如何保存食物的
小说《长安的荔枝》中,李善德在当地少女阿僮的启发下,找到了荔枝保鲜的关键:连枝砍下荔枝,用盐水洗净,放入特制双层水瓮,辅以盐水处理和冰镇保鲜
2025-07-11 11:04:00
嘴歪了是脑梗还是面瘫?菏泽市三院医生教你快速辨别
大众网记者 王文文 通讯员 张莎莎 菏泽报道“老头子,快来看,我嘴怎么歪了?”家住牡丹区的杨大爷(化名)闻声赶来,仔细端详后紧张地说
2025-07-11 09:37:00
一夜之间,大家都在“抱冬瓜睡觉” 中医提醒:确有清热解暑功效但非人人适用
冬瓜这辈子也没想到能靠“被抱”上热搜!最近,网上流行起了“抱着冬瓜睡觉”。两位“硬核老爸”更是上演了一场“爱的负重”——一位花49元给女儿买30斤大冬瓜抱睡
2025-07-11 06:27:00
手臂抬不起,梳头穿衣都困难 一到夏天,肩膀被“冻”住的人大大增加
张阿姨的左肩,在去年夏天突然被“冻”住了。张阿姨早上起床时,抬不起胳膊,穿脱衣服时肩膀有疼痛感,甚至梳头洗脸这样的小动作做起来都很困难
2025-07-11 06:28:00
不开刀对付癌细胞 被称为“针尖上舞蹈” 肿瘤介入治疗是怎样一种新“解法”?
肝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疾病。在我国,近七成肝癌患者初诊时已是中晚期,无法手术,5年生存率较低。不少肝癌患者辗转来到介入治疗科时都会问
2025-07-11 06:58:00
“抱冬瓜睡觉”突然走红 哪些人可以用冬瓜助眠?
7月以来,我国出现今年来最强高温过程,山东、江苏、安徽等不少地方热到直接破纪录。最近网上流行起“抱着冬瓜睡觉”,据说可以有效防暑降温
2025-07-11 07:29:00
淄博桓台羊鲜生“消夏”音乐烧烤啤酒节即将启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胡允鹏高温来袭,热浪滚滚直逼40度,正是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消夏”狂欢来驱散燥热!淄博市桓台县羊鲜生淄味烧烤大排档将于7月11日—13日举办羊鲜生“消夏”音乐烧烤啤酒节
2025-07-10 23:25:00
整体灸疗上线!烟台业达医院推出“舱式”全身灸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闫丽君 通讯员 周兰兰盛夏时节,您是否还在为空调房里的腰背冷痛、手脚冰凉而烦恼?是否每逢冬季就被反复感冒
2025-07-10 23:26:00
夜问丨女子坐11小时飞机后心脏骤停去世!这个“隐形杀手”该如何警惕?
近日,30岁的李女士(化名)从新西兰坐了约11小时的飞机抵达广州,下飞机10分钟后晕倒。机场医生现场抢救后紧急送医,抵达医院时出现心室颤动并心跳停止
2025-07-11 03:14:00
一根香肠的百年乡愁:翟家五代匠人守艺与创新
鲁网7月10日讯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磁窑镇大磨庄村,一缕穿越百年的肉香从未消散。这里诞生的翟家香肠,黑褐油亮的外衣下裹着时光的滋味
2025-07-10 17:15:00
汇川区中医医院推出系列特色疗法
多彩贵州网讯“远远看去,就像背部燃起了一条火龙!”在汇川区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病房,医护人员清洁患者皮肤后,在督脉位置铺上毛巾
2025-07-10 17:47:00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创伤骨科精准手术修复复杂肩胛盂骨折
胶东在线7月10日讯 近日,滨医烟台附院创伤骨科团队成功为一名56岁女性患者实施肩胛盂复杂粉碎性骨折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
2025-07-10 18:14:00
高温来袭!夏季皮炎高发,漕湖人民医院提醒做好防护
江南时报讯 近日,随着气温逐渐攀升,相城区漕湖人民医院皮肤科接诊多例夏季皮炎患者。医生提醒,夏季皮炎是高温引发的季节性皮肤病
2025-07-10 18:41:00
夏日“梅”好 绥阳县中医医院版乌梅饮为您消暑气
多彩贵州网讯 三伏天将至,养生正当时。绥阳县中医医院推出夏日清凉“乌梅饮”,为您消消夏日暑气,也将传统中医药茶饮深度融入现代日常生活之中
2025-07-10 18:50:00
冰饮“一口闷” 引来“脑结冰”
夏日高温,韩女士因大口吃冰激凌,突然前额剧痛,还伴随胃部不适,赶紧就医。经检查,被诊断为“脑结冰”。7月10日,北大医院太原医院急诊医学科医生提醒
2025-07-10 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