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探索中柬传统医药合作新模式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余艳红出席世界针联“一带一路”中医药针灸风采行柬埔寨站活动探索中柬传统医药合作新模式本报讯 10月14日,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办,柬埔寨民间社会组织联盟论坛承办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一带一路”中医药针灸风采行暨中柬中医针灸非遗文化及吴哥医药文化展活动在柬埔寨暹粒举行……更多
把“以患者为中心”落到实处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浙江省嘉善县中医医院:把“以患者为中心”落到实处浙江省嘉善县中医医院始终坚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医疗服务各环节,在痛点上做文章,在难点上下功夫,在堵点上想办法,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急难盼愁”问题。服务做“加法”……更多
哈尔滨部署秋粮收购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粮话哈尔滨哈尔滨部署秋粮收购本报讯(记者史志强)近日,哈尔滨市政府召开全市秋粮收购工作视频会议,贯彻落实全省秋粮收购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哈市秋粮购销工作平稳顺畅开展。会上,哈市粮食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围绕抓好全市秋粮收购工作作了部署。会议明确……更多
返乡种灵芝 开辟致富路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我在现场返乡种灵芝 开辟致富路生长在大棚里的灵芝。本报记者 孙伟民摄□王文利 付俊雅 本报记者 孙伟民秋季,不只是大田作物收获的季节,也是收集灵芝孢子粉的时候。当记者走进位于鸡东县向阳镇的玖瑞家庭农场时,农场负责人王永光正在和工人们一起用抽风机收集灵芝孢子粉……更多
秋菜丰收 忙了菜农乐了市民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本报讯(记者史志强)时下,在哈尔滨城郊乡镇随处可见农户收获白菜的场景,深受市民喜爱的地产白菜正源源不断运进哈尔滨城区。近日,位于道里区新农镇新立村的一处白菜地里一派繁忙景象,农户正忙着收割、装运大白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崔岳秀一边往车上装菜……更多
“通辽农品”火出圈
本文转自:通辽日报本报记者 康桂君 贾雪 我市农牧业资源富集,粮食和肉类产量位居内蒙古自治区之首,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粮仓”“肉库”,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通辽黄玉米”“科尔沁牛”国家地理标志享誉海内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更多
“鹿乡”农家小院成了“聚宝盆”
本文转自:辽宁日报本报记者狄文君关键词特色养殖采访对象:王洪全铁岭市西丰县营厂满族乡景新村农户“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是《诗经》中描写群鹿欢鸣的场景。金秋时节,记者在铁岭市西丰县营厂满族乡景新村就见到了这样生动的一幕。通过发展庭院养鹿,村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正一“鹿”高歌……更多
农技专家下乡助秋收
本文转自:辽宁日报10月13日,在阜新市彰武县前福兴地镇六合堂村的大田里,阜新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的两名农技专家来到收割现场,指导农民秋收(见上图)。年初以来,该中心的农技专家多次来到六合堂村,对玉米种植进行实地技术指导。截至目前,中心的36名农技专家累计开展服务300余人次……更多
农田托管 省时省心
本文转自:辽宁日报10月10日,大连市普兰店区星台街道刁家社区农民董怀明家的玉米进入收获期。今年收玉米,董怀明不用亲自下地,都是由友联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农业管家”替他收割(见右图),他只需在家等着收好的玉米送上门就行,省时省力又增收。友联农业专业合作社由当地10名种粮能手集体入股成立……更多
创纪录!沙坨地亩产破1800斤
本文转自:通辽日报“密植+滴灌”模式为中低产田“雪中送炭”创纪录!沙坨地亩产破1800斤李泉(左二)给种植户杜小红、刘忠喜讲解“密植”玉米特点。本报讯(记者 许媛媛 赵彦臻 李娜)眼下正是玉米收割期,这一年收成咋样?玉米实地测产来摸底。科左中旗花胡硕苏木北骆驼场嘎查的一处玉米地头……更多
于成林:年入百万的牧牛人
本文转自:通辽日报本报记者 张启民 宋悦 李娜“你家牛长的真好,什么品种?”“这是从高林屯引进的优质西门塔尔牛!”“没有好的品种是养不出好牛的。” 这是科左中旗宝龙山镇养殖大户于成林靠多年养殖总结出的经验。于成林养了20多年牛,最初家里只有8头牛,在他和妻子的精心喂养下……更多
稻田里的美丽“蟹”逅
本文转自:通辽日报“花明小驻”露宿营地。收获满满。 机械收割。稻田蟹活动现场。 斯琴图 美娜库伦旗坚持“走生态路 兴农牧业 打文旅牌”的发展思路,在绿色生态农业上做文章,不断探索特色种养结合路,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实现传统农业向绿色化、融合化和品牌化转型……更多
田间连车间 增产又增收
本文转自:辽宁日报本报记者张旭关键词龙头牵动采访对象:于青江朝阳市建平县建平镇北大荒薯业集团(建平)有限公司生产加工部部长金秋时节,朝阳市建平县建平镇北大荒薯业集团(建平)有限公司的马铃薯种植基地里,一台台马铃薯收获机往来穿梭,成片的马铃薯从地里翻出,工人忙着分拣……更多
开展专项行动保障秋收用电
本文转自:辽宁日报国网本溪供电公司开展专项行动保障秋收用电金秋十月,遍野金黄。在有着“鱼米之乡”之称的桓仁满族自治县黑沟乡,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多名身着“红马甲”的国网本溪供电公司员工穿梭于田间地头,全力做好秋收保供电工作。为确保秋收期间可靠供电,国网本溪供电公司成立由生产……更多
802.97公斤单产新高!
本文转自:辽宁日报本报记者 李 越“亩产802.97公斤,株型优良,品质优,生态适应性广,抗病抗倒伏能力强,产量创下辽宁省晚熟稻区水稻单产新高!”近日,省科学技术厅组织高产优质杂交粳稻新品种测产验收会,对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高产优质国审杂交粳稻新品种——“辽丹67优89”进行测产验收……更多
“共享鱼池”惠及1600余户村民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共享鱼池”惠及1600余户村民占全球鱼子酱总产量12%,这家鲟鱼养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前脚刚送一批参观团到2期,后脚就等着下一批了。”近日,四川润兆渔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兆公司”)行政专员王茜对记者说。她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兼任公司讲解员……更多
全国秋粮 收逾七成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春华秋实 沃野金黄 上图:10月15日,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腰林毛都镇收粮站的工人在整理烘干的玉米堆(无人机照片)。左图:10月17日,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莫高镇的胡杨林中赏景。均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当前正值“三秋”生产关键时期……更多
给科学家办大会渐成趋势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600多名科学家齐聚绍兴,探讨打造更开放创新环境给科学家办大会渐成趋势巩持平本报记者 巩持平10月14日,2023世界女科学家大会在浙江绍兴开幕。大会期间,600余位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科学家代表以及知名国际科技组织、著名院校、科技社团等组织和单位的代表……更多
荒石滩上那片绿
本文转自:运城日报荒石滩上那片绿—李东安22年坚持不懈开荒造林的故事③②① 本报记者 曹创威 邢智轩 见习记者 曹欣怡金秋十月,树叶泛黄,盐湖区解州镇常平村关亭滩林场仍然是绿意葱茏。登上关亭滩林场的赏风台,向南遥望,威武的关公圣像耸立云端;向北远眺,林场内树木成海……更多
万荣香菇分外“香”
本文转自:运城日报万荣香菇分外“香”本报记者 杨红义 柴瑜竟“真嫩,真甜,真香!”在位于万荣县薛里村的香菇产业示范基地大棚里,随手采一朵含苞欲放的香菇,入口后的齿颊生香令人叫绝。像这样的香菇基地,万荣县有40多个。不仅如此,还有10个集中制棒中心、200多个预冷库……更多
书写中医药传承创新出彩篇章(健康河南进行时 中医大家说)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国家区域中医心血管诊疗中心学术带头人朱明军:书写中医药传承创新出彩篇章(健康河南进行时 中医大家说)□本报记者 李倩 见习记者 张梦源10月16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桂花飘香秋意渐浓,院内仲景大道两侧的银杏已有些泛黄。早上7点30分……更多
规模和参展商数量创新高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第九届四川农博会10月27日启幕,设“1馆1园N项活动”规模和参展商数量创新高□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成栋 邵明亮10月27日至30日,第九届四川农业博览会与第九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将在成都同步举行。10月17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更多
玉米黄澄澄 密植大丰收(乡村行·看振兴)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编者按乡村兴则国家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只有久久为功、驰而不息,才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连日来,本报记者以“乡村行·看振兴”为主题,深入各地典型乡村,挖掘乡村振兴的鲜活经验和示范样板……更多
高新区巡游公交服务面积进一步扩大
本文转自:石家庄日报省会公交提升便民服务高新区巡游公交服务面积进一步扩大本报讯(记者 宋 钧 通讯员 安军丽)“自从有了巡游公交后,节省了很多时间,出行方便多了。”“最近巡游公交覆盖面积扩大后,我工作的地方也可以预约公交车了,乘坐公交成了我出行的首选。”10月16日……更多
航空产业 4 年蓄水 一池“莲花”越开越美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三期内的悦动青年公寓。新都区融媒体中心供图调研地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红霞眼前的航空产业园,道路宽直、厂房林立,在园区里行驶的各种车辆,载着各类工业产品,把各个相关企业连接起来。“过去,成飞跑完遍布各地的飞机配套企业进行质量管理……更多
牵手“国家队”  助力“地方队”
本文转自:石家庄日报牵手“国家队” 助力“地方队”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石家庄地区合作中心建立本报讯 (记者 李莉雅)日前,“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石家庄地区合作中心”正式落户市第三医院。该中心由市第三医院与北京安贞医院合作共建,标志着我市深化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更多
省实验室数量缘何实现跨越式增长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一年内从8家增至16家省实验室数量缘何实现跨越式增长□本报记者 尹江勇10月15日,中原纳米酶实验室揭牌;10月17日,尧山实验室揭牌。加上7月“入列”的6家省实验室,今年我省省实验室“方阵”成员数量实现倍增,已达到16家。短短两年多时间,我省省实验室体系建设按照“强化储备……更多
烟台果园创我国新植果园高产纪录
本文转自:烟台日报2022年定植的“维纳斯黄金”两年生分枝苗亩产1808.3公斤、三年生分枝苗亩产2519.5公斤——烟台果园创我国新植果园高产纪录工作人员正在果园里摘取苹果样本。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摄影报道)16日,由山东省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王志刚领衔的专家组……更多
102岁老人站起来了
本文转自:烟台日报两个月摔倒两次,微创填充“骨水泥”102岁老人站起来了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林媛 通讯员 栾秀玲) 日前,一名102岁的老人因骨折疼痛剧烈,无法自主行走,被家人用轮椅推到了烟台山医院东院区脊柱外一科。经检查,老人为胸椎第12节骨折。住院后第二天……更多
医用“核武器”让肿瘤无处遁形
本文转自:周口日报本报讯 谈及核医学检查,不少人担心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因而心生疑虑,望而却步。近日,记者采访了周口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郭富强。郭富强现身说“法”,揭开了核医学检查的神秘面纱。郭富强说,谈“核”色变,大可不必!核医学检查受检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很小……更多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妇科主任张永兴医生:hpv感染的症状,主要有哪些?
在这个信发达的时代,了解健康知识显得更加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可能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潜在威胁,如HPV感染。HPV感染
2025-03-16 23:20:00
【天眼问医】西南地区限定减肥食谱“很香”!辣子鸡、酸辣粉成官方指定瘦身餐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发布《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针对西南地区推出特色“麻辣减脂食谱”——红油米线、辣子鸡
2025-03-17 01:34:00
滨医烟台附院成功救治罕见Ⅲ型剖宫产瘢痕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患者
近日,滨医烟台附院妇科团队联合多学科专家,成功救治一例罕见高危的Ⅲ型剖宫产瘢痕妊娠合并巨大子宫动静脉瘘患者。面对病变范围广
2025-03-17 02:03:00
医生强调:最伤前列腺的行为,除了憋尿,还有频繁地去做这4件事
李大爷今年63岁,最近半年来他的睡眠非常不好。原先不起夜的他莫名开始起夜,最早只是起来个一两次,发展到现在经常一晚上会起来三四次
2025-03-17 03:01:00
田畴新景迎春光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田畴新景迎春光——西部地区春耕田间的“科技范儿”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宣化镇乐三村小麦种植基地,农户们正在使用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拖拉机牵引的播种
2025-03-17 04:35:00
“春捂”捂多久有讲究(服务窗)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生命时报》记者  徐梦莲  罗  榕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尽管气温日渐回暖,但早晚仍比较冷
2025-03-17 05:30:00
“双码”助力农民增收(创新故事)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安丘市打造农产品数字检测体系“双码”助力农民增收(创新故事)赵永新  郑  晖初春的晨光中,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凌河街道汇海生态农场内车来车往
2025-03-17 05:35:00
安溪光鱼(多味斋)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王 干美食常常是不期而遇的。我来到福建安溪湖头镇,本是参观清朝名臣李光地的故居,中午却吃到了光鱼,好像此行就为这道美食而来似的
2025-03-17 05:36:00
黄葛树丨陈小林:豆浆煮面,蘸起吃
豆浆煮面,蘸起吃文/陈小林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百姓喜一方味。”每次到贵州采风,我对其“香辣异酸、野趣天然”的饮食都有不同的感受
2025-03-17 06:45:00
搜狐健康课·预告 | 白天犯困晚上精神?你的睡眠救星来啦
出品 | 搜狐健康作者 | 原野编辑 | 李冬梅早晨闹钟响了几次,还是无法从床上爬起;明明告诉自己要早睡,躺进被窝后却依然离不开手机
2025-03-17 07:23:00
全国爱耳日 | 噪音暴露易导致听力下降!噪声性聋还能恢复听力吗?
出品 | 搜狐健康作者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刘萍 李永新编辑 | 周亦川你的日常是否也经历过以下情景
2025-03-17 07:27:00
都金辉主任:中医上,黄褐斑是什么?有哪些原因?
在中医理论中,黄褐斑被称作"肝斑"或"黧黑斑",是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在面部的外在显现。中医认为,皮肤斑点的形成绝非简单的色素沉积
2025-03-16 22:59:00
脑瘤术后有后遗症吗
脑瘤术后有后遗症吗?脑瘤手术后遗症,是指脑瘤经手术切除后而留下的后遗症状。这些症状的存在并不是由于脑瘤的存在而引起,因为这时脑瘤已被切除而治愈
2025-03-16 20:21:00
精子“跑不动”的三大元凶?科学调理指南来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男性精液检查中:精子前向运动率(PR)<32%,或精子总活力(PR+NP)<
2025-03-16 16:10:00
不孕不育被误解的几个真相,你弄错了吗?
关于不孕症,有诸多的说法,而许多人也因为对不孕症了解不深而存在很大的误区,甚至一些刚结婚不久2-3个月没有怀孕的新婚夫妻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患有不孕
2025-03-16 1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