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长寿:改善电压质量 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冬日暖阳下,红澄澄的橘子挂满枝头。11月27日,在长寿区邻封镇的一片橘子林里,10余名电力员工正协同作战,紧锣密鼓地组立电杆、架设导线、安装变压器,现场一片热火朝天。在增容改造前,上坪村4组台区只有一台100千伏安变压器,承担153户村民的生产生活用电……更多
用食疗抚慰我们的身心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中国本草图谱》作者:王羽嘉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食物本草》可以说是明代食药养生的集大成者,是我国现存内容丰富的食药疗法专著。全书共有近400种本草,分为水、谷、菜、果、禽、兽、鱼、味八类,至今仍是中医食疗类著作的经典代表。《中国本草图谱》汇聚168种《食物本草》中中国常见的本草精华……更多
全链创新为好茶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福建安溪县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科技驱动茶产业发展——全链创新为好茶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常力强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在进行茶叶农残检测。福建省安溪县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当地茶农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出乌龙茶半发酵制作技艺,以乌龙茶主要品种——安溪铁观音丰富了茶叶种类……更多
虫草参种植助群众致富增收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刘慧慧张玲珊在贵州省正安县瑞溪镇三把车村桂花园种植基地里,负责人徐金米正在组织工人采收虫草参,看着收获的一根根、一摞摞沾满泥土的虫草参,村民们笑逐颜开,干劲满满。“虫草参是一种名贵药材,根、茎、叶均可食用,不仅投资少,而且效益很高,种一季可以连续收获4年……更多
我省举行“世界艾滋病日”宣教活动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本报讯 (记者 王甜 蒋明睿) 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当天,由省卫健委等主办、省疾控中心等承办的江苏省“世界艾滋病日”广场宣教活动在镇江举行。据悉,今年1—10月,全省共检测各类人群近2321万人次……更多
答好“184问” 引来诺华大项目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答好“184问” 引来诺华大项目全球首款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核药生产项目落户海盐记者 王世琪 王雨红 拜喆喆 县委报道组 徐张赢本报杭州12月1日讯 (记者 王世琪 王雨红 拜喆喆 县委报道组 徐张赢) 12月1日上午,在得到184个问题的满意答复后……更多
管好用好农村土地 突破乡村发展瓶颈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麒麟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价值更加凸显,农村土地如何管、怎样运营,始终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补耕库项目为抓手,盘活利用闲置资源、提升土地管理效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助力乡村振兴……更多
农业生产有了“及时雨”
本文转自:山西日报人工影响天气大型无人机首飞成功农业生产有了“及时雨”本报讯 “无人机准备完毕。”“起飞!”随着一声口令,12月1日上午10时33分,我省人工影响天气大型无人机从大同南六庄机场起飞,半小时后平稳着陆,圆满完成首飞。这次人工影响天气大型无人机首次飞行……更多
华溪村:黄精生“黄金”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邓俐“今年收成好!这一盘得有20斤,按照现在的行情,至少值240元。”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村民陈朋提及今年黄精种植收益,脸上乐开了花。地处渝东南大山深处的华溪村,曾是深度贫困村,从前村民普遍以种植玉米、红薯……更多
石花冻(美味馆)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虞 燕《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02日 第 08 版)在我的家乡舟山诸岛近海礁岩常分布一种红色藻类。退潮后,它们才完全显现,一大片一大片,如铺了绒绒的紫红毯子,我们叫石花菜或海石花。石花菜对生长环境要求甚高,海域得水质清净、潮流通畅……更多
以红色教育资源撬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冯滢滢张润琪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王壹近年来,红色文化教育在全国各地兴起,逐渐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乡村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以红色资源撬动乡村产业发展,提高村民收入,吸引人才回流,促进乡村振兴。红色资源带动村民增收11月25日……更多
万亩良田喝足“冬眠水”
本文转自:山西日报我省各地抢抓有利时机引水冬浇万亩良田喝足“冬眠水”本报讯(记者范珍)入冬以来,我省各地抢抓有利时机,进行引水冬浇,为来年农作物丰产增收打好基础。11月15日,潇河灌区正式拉开了秋冬季灌溉的帷幕,目前,民丰干渠干口引水量为1.0立方米/秒,源涡大坝管理站工作人员将结合河源上游来水量和受益乡村需水量科学调度水源……更多
农家院里培育致富产业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广西三江带动村民居家就业创业——农家院里培育致富产业本报记者 童 政同乐苗族乡归东村房前屋后建起了葡萄园。 龚普康摄林溪镇程阳八寨景区的侗族群众为游客表演传统纺纱节目。龚普康摄初冬时节,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景区村民吴奕萱家中,炉火通红……更多
外科手术“家门口”就能做
本文转自:无锡日报外科手术“家门口”就能做日间手术受欢迎在不少人看来,患者需要动手术的话,往往更愿意前往大医院,很少会来社区医院,其实,很多发病率高但手术难度相对较小的疾病,在社区医院一样能得到妥善解决。近日,梁溪区山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苏嵘,为53岁的王阿姨切除了困扰她多年的血管瘤……更多
昌江400亩阿鲁思网纹瓜喜获丰收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本报石碌12月1日电 (记者刘婧姝 特约记者符文倩 通讯员陈冠宇)连日来,在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宜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哈密瓜种植基地,工人忙着采摘成熟的网纹瓜,并集中运送到装箱仓库,按照个头大小进行分类,贴上产地标识,套网装箱,有条不紊地完成每道工序……更多
我省公布30家省级生态农场名单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扫码看名单本报讯 (记者陈彬)开展生态农场建设是加快农业绿色转型、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和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的重要举措。海南省农业农村厅近日决定授予30家经营主体省级生态农场称号。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市县农业农村局和各有关单位要主动担当作为……更多
周王庙镇 粮食生产科技范十足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美景和“丰景”并存周王庙镇 粮食生产科技范十足■记者 竺军伟 通讯员 卜梦斐本报讯 暖阳下,3000多亩水稻洋溢着丰收的芳香,一台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来回穿梭……这是近日记者在位于海宁市周王庙镇荆山村、石井村连片高标准农田看到的景象。“今年水稻亩产在650公斤左右……更多
海宁长啸村:乡风文明“风”头正劲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长”文明 “啸”有礼海宁长啸村:乡风文明“风”头正劲■记者 张应隆 通讯员 张 毅本报讯 “我们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向村民发出‘文明创建不停步、爱国卫生运动我行动’的倡议,如今,村、组、户三级联动,文明创建做到了全民动员。”在海宁市袁花镇长啸村党委书记许国初看来……更多
家中的5种食物,被公认的一级致癌物,为了家人的健康,尽量少吃
经过调查显示,近几年来我国癌症患病的人群一直在持续的向上增加。癌症发病的因素也有着非常多饮食和日常生活习惯是其中的两大因素,尤其是在饮食上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其实我们身边有非常多的致癌食物。家中的5种食物,被公认的一级致癌物,为了家人的健康,尽量少吃!娃娃菜很多人都非常的爱吃……更多
少吃盐等于多补钙,这话是有几分道理的
咱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导致钙摄入不足是普遍现象。更值得重视的是,缺钙初期症状一般都不明显,但是等到三四十岁就会发现骨质疏松的状况。那么我们有很多坏毛病引发了缺钙越加严重:盐的咸味来源于钠,而钠与尿液排出的钙有很大关系,每吃下6克盐,大概就会丢掉40-60毫克的钙……更多
一旦身体出现了以下的几个信号,可能就是尿毒症的前兆
一提起尿毒症很多人都显得非常的恐慌,尿毒症的出现也预示着肾脏功能出现了衰竭,因为肾脏是我们身体中的排毒和代谢器官,一旦肾脏出现了代谢异常那么身体中的毒素和垃圾就不能正常的排出,然而一旦患上尿毒症的话就要依靠透析来维持自己的生命,经常做透析不仅对身体伤害非常大……更多
田块连成片 薄地变良田
本文转自:十堰日报我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56万亩田块连成片 薄地变良田本报讯记者李平报道:初冬时节,记者走进竹山县官渡镇小河村孙家坝,只见清澈的铁峪河环绕着成片的高标准农田,田间道路平坦宽阔,灌溉沟渠直达田间。“改造后的3375亩高标准农田亩均增加产值648元……更多
冬季养肝,谨记4食4忌,养好肝脏,温暖过冬
冬季是肝脏最容易受损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寒冷的天气和不良的饮食习惯给肝脏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因此,养护肝脏,保持体内排毒的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文中,为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如何在寒冷的冬季养护肝脏,我将会介绍四种适宜食用的食物以及四种不宜食用的食物,并提供一些美味的菜谱……更多
一动就大汗淋漓?并非身体在“排毒”,可能是3种病想“上门”
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的人可能稍微一运动或者是气温稍微一升高就会出现大汗淋漓的情况,很多人都觉得是自己的身体比较健康,身体正在排出毒素,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如果在平时的时候稍微一运动就出汗,很有可能是这三种病找上门来了,不妨看一下。一动就大汗淋漓?并非身体在“排毒”……更多
补阳菜搭配合理,有助于男性养生健身,保持身体健康
冬季进补:男人最该吃的“补阳菜”,韭菜倒数第一,生蚝排第3,建议了解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要赚钱养家,照顾老婆、孩子和父母,责任非常大,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补阳。俗话说“阳气足,百病除”,冬天气温低,阳气容易向外发散,导致身体阳气不足,影响身体健康……更多
强化项目用林要素保障促发展
本文转自:来宾日报我市不断优化林业审批服务——强化项目用林要素保障促发展□ 本报记者 韦海臣 见习记者 覃茜昀 通讯员 韦柳伸11月27日,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我市通过强化林地“选、报、审”环节保障,有效解决项目建设用林要素保障,全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1年……更多
秋水仙碱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有这6个
如果你曾经发作过急性痛风,秋水仙碱这个药物你一定并不陌生。痛风急性发作时,秋水仙碱作为缓解疼痛,抗炎的主要药物之一,在临床上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但是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用药注意事项也不少,今天就来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这方面的问题——秋水仙碱的临床应用和可能发生的副反应秋水仙碱是痛风急性发作和预防复发性痛风关节炎的首选药物之一……更多
蒸菜既能满足人们对食物的渴望,又能有效驱寒
寒冷的冬天到来后,人们的食欲也随之增大。有人认为冬天应多吃羊肉来驱寒,还有人坚持冬季吃萝卜的说法。然而,羊肉偏热性,容易导致"上火",对于体质偏燥热的人来说不宜多食;而萝卜则具有凉性,食用过量容易引起胀气。因此,在冬天食用羊肉和萝卜时,应该控制量,适度进补。相较于羊肉和萝卜……更多
4个症状亮起“红灯”?抱歉,你的肾已经结石了
泌尿系统疾病不管是在男人身上还是女人身上都比较常见,而肾结石就是常见的一种,但是为什么会得这种疾病,而肾结石有哪些症状呢?腰部绞痛是肾结石的标志性症状,尤其是在运动之后或者是在夜晚睡觉中更加明显,一般是在一侧腰背部出现剧烈的疼痛,疼痛症状比较明显,因此生活中还有一些人称之为刀割一样……更多
你可别小看这小苏打,有时候它能救你爱鱼的一条命
小苏打?不就是碱吗!蒸馒头用的,和养观赏鱼有啥关系?你说对了,就是碱,学名碳酸氢钠,你可别小看这小苏打,有时候它能救你爱鱼的一条命。我们在饲养观赏鱼时,知道有些鱼生存的水质,要呈现弱碱性,比如三湖慈鲷,金鱼,锦鲤等等,这些鱼如果生活在酸性水质中,就很是容易生病……更多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舌苔厚跟舌苔薄的人 到底谁更健康
你观察过自己的舌苔吗?在《一个刷牙时容易漏掉的细节,可能导致口臭!(可回顾往期文章)》这篇文章里,很多人对自己舌苔的颜色非常好奇
2025-03-27 08:34:00
寒热交织谨防“春病” 提醒:别贪凉还要疏肝气养脾胃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张玉榕)连日来,厦门的天气如同坐上了“过山车”,昼夜温差超过10℃,各种“春病”随之而来。近日记者走访厦门市中医院治未病科时了解到
2025-03-27 08:37:00
“糖友”患病十年一直未接受正规治疗 瞳孔变成葫芦形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张玉榕 通讯员 陈芳)每个人的虹膜颜色、形态和纹理各有不同,但瞳孔的形状通常都是圆形的。然而,60岁的糖尿病患者老张最近遭遇了一件怪事——他的瞳孔竟变成了“葫芦形”
2025-03-27 08:37:00
春季养卵多吃这4类食物,卵子又大又圆!
春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激素水平趋于活跃,卵巢功能也随之增强。中医认为春季“发陈推新”是调理身体、提升卵子质量的好时机
2025-03-27 08:53:00
OK镜与离焦眼镜:兰州爱尔眼科范真院长深度解析孩子近视防控的优选方案
在近视防控的道路上,家长们常常面临选择困难,尤其是对于OK镜(角膜塑形镜)和离焦眼镜这两种常见的近视矫正方式,更是犹豫不决
2025-03-27 09:18:00
兰州爱尔眼科党支部联合城关区非公党委开展三·八暖心关爱美团女骑手活动
在第115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兰州爱尔眼科医院党支部携手兰州市城关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在兰州爱尔眼科医院成功举办了一场暖心的关爱女骑手慰问活动
2025-03-27 09:20:00
产业互融同频发力 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富乡村美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记者 李栋产业振兴一头连着农村发展,一头连着群众幸福生活。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025-03-27 09:35:00
在潍坊菜市场尝口春天!
感受春天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品尝各种满口鲜意的野菜和春菜走进潍坊的菜市场一抹抹鲜绿跃入眼帘荠菜、面条菜、香椿等新鲜上市它们是春天的使者将生机勃勃的气息传递到我们的餐桌快来跟随小编一起在潍坊菜市场尝口春天 小伙伴们是不是已经垂涎欲滴
2025-03-27 09:36:00
国家喊你好好睡觉,6个知识点教你不做“熬夜人”
本文转自:人民网编者按:睡不好、睡不着?国家出手教你健康入眠!近日,全国爱卫办会同相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
2025-03-27 09:55:00
彭玉清主任:腔隙性脑梗是什么意思?严重吗?
腔隙性脑梗塞通常指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是否严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不可一概而论。1、不严重:腔隙性脑梗死是指脑部缺血梗死后
2025-03-27 01:59:00
打消老顾虑  拥抱新农具(快评)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林子夜轻触手机均匀施水施肥,随时随地查看棚内温湿度,高速播种流水线智能育秧……科技兴农,积极变化不胜枚举
2025-03-27 06:09:00
一位山东种粮大户的三笔账(身边的经济故事·账本里的春耕变化)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浇1000亩地从至少7人到只需1人一位山东种粮大户的三笔账(身边的经济故事·账本里的春耕变化)本报记者  王  沛孙洪旗利用水肥一体化设备对田地进行施肥灌溉
2025-03-27 06:11:00
农田废弃物变成牛羊“营养餐”(探访)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内蒙古兴安盟巧用秸秆加工优质饲料农田废弃物变成牛羊“营养餐”(探访)本报记者  赵景锋天刚蒙蒙亮,家住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的齐艳平便忙活起来
2025-03-27 06:11:00
用好“减压阀”  成长添活力(体坛观澜)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孙龙飞随着各地心理健康门诊频频出现青少年的身影,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发人们担忧。各地中小学纷纷开出体育“药方”
2025-03-27 06:14:00
搜狐名医 | 痛经可能真是病!“乱跑”的子宫内膜有多难搞?
出品 | 搜狐健康作者 | 吴施楠编辑 | 袁月在不少女性心中,痛经是生理期的 “常客”,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要默默忍受它带来的折磨
2025-03-27 06: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