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马山:制种玉米产业链基本形成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马山:制种玉米产业链基本形成本报记者 孟振兴 通讯员 韦 璐马山县林圩镇三和村村民在采收制种玉米。运输制种玉米的货车驶入烘干厂。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孟振兴/摄 践行“四力”我在现场本报记者 孟振兴 通讯员 韦 璐“这回总算打了个翻身仗。”12月12日上午……更多
龙胜瓢里镇擦亮乡村振兴廉洁底色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龙胜瓢里镇擦亮乡村振兴廉洁底色记者/曹丽媛 通讯员/杨彪 黄清松本报龙胜讯 (记者/曹丽媛 通讯员/杨彪 黄清松)“和睦友善,勤俭节约”“尊老敬贤,爱幼乐施”……近日,记者走进瓢里镇六漫村六漫屯看到,每家每户门前都贴有“家风家训”牌,一块块家风家训牌成为乡间一道别样的文化风景……更多
沃柑十年“向阳红”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广西农垦明阳农场农旅融合开新景——沃柑十年“向阳红”本报记者 莫 迪 实习生 夏静怡 通讯员 张东雷 文/图游客在千亩果园尽情采摘。本报记者 莫 迪 实习生 夏静怡 通讯员 张东雷 文/图连日冬雨突然放晴,橙红的沃柑缀满枝头,此情此景别有一番滋味……更多
拾级而上 立业兴村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拾级而上 立业兴村——2023年广西高素质农民成果展侧记本报记者 袁 琳 通讯员 谢青夏 黎梦荻 文/图10秒钟就能泡好的螺蛳粉,成为最热门的吸睛产品之一。本报记者 袁 琳 通讯员 谢青夏 黎梦荻 文/图近日,2023年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在桂林隆重举行……更多
为乡村大地涂抹“年轻的色彩”
本文转自:湖州日报讲述人:“云锦乡创”创客团队负责人杨志鹏这些天,我和团队小伙伴开始策划新年的活动——年俗集市。去年的活动以杀猪饭、打年糕为主,今年我们准备加入现场打卡和一些非遗活动,让更多的村民和游客参与进来。我们是一个乡村文化策划与组织团队,核心成员有9人……更多
把荒地变成全省重点示范基地
本文转自:湖州日报讲述人:长兴县和平镇吴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贺发荣我们村的中心位置有一块370亩的土地,被村民叫作“神奇的土地”。为啥说神奇?荒废多年后,这里摇身一变成了全市唯一的省稻渔共生重点示范基地试点单位。这背后蕴含着科技兴农和现代化养殖的诸多密码……更多
62.9%的青少年儿童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
本文转自:株洲日报62.9%的青少年儿童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市三医院睡眠科医生聊睡眠睡眠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充足的睡眠对个体代谢功能发育、免疫功能发育和认知能力培养等都有重要作用。株洲市三医院睡眠医学科医生介绍,长期以来,我国青少年的睡眠情况不容乐观。《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白皮书》显示……更多
做好东富“旅游+”文章
本文转自:株洲日报“百蔬园”特色农业产业园。 受访者供图讲述人:市派驻醴陵市东富镇东富村队长 杨卫平冬至来临,意味着一年里最寒冷的日子也将开始。晚上,我和驻村队员吃完晚餐,习惯在村里散步,走走看看。自今年5月我来到村里,和队员在这里生活、工作,陌生的村庄、村民逐渐变得熟悉……更多
让乡村振兴成果“可感”更“可及”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澄迈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专项行动——让乡村振兴成果“可感”更“可及”位于澄迈县金江镇塘北村的光伏产业一期建成投产。塘北村委会供图在澄迈县桥头镇玉包港,渔民相互交流。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在澄迈县桥头镇玉包港,渔船纷纷回港。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 ■ 本报记者 高懿12月20日……更多
你种我销 村干部化身“卖货郎”
本文转自:南昌日报本报讯(鄢飞飞 全媒体记者 徐蕾)日前,记者来到新建区望城镇小桥村花木自然村,沿着小径而行,只见亭台池塘、假山楼阁,池中鱼儿们悠然游动,宛如一幅庭院古画。小桥村党总支部书记叶邦华告诉记者,这是小桥村为苗木种植农户打造的沉浸式消费场景。望城镇小桥村作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更多
施“粮”策,果园耕地两相宜
本文转自:株洲日报施“粮”策,果园耕地两相宜炎陵县耕地保护工作实录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黎世伟 通讯员/尹建英隆冬季节,万物蛰伏,炎陵县沔渡镇大江村果园却一片忙碌,果农们抢抓有利时机,为黄桃、猕猴桃等果树施肥、拉枝……有序推进果园冬管工作,为来年丰产打好基础。“这里原是一片荒山……更多
“尴尬村”摘帽子了
本文转自:株洲日报市派驻双江村工作队队长谢建文(左一),和种植户查看黑木耳晾干情况。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军 摄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军村道这边,是收割后的稻茬;另一边,八万根菌棒争先恐后地长出一茬茬黑木耳。12月21日,渌口区朱亭镇双江村,种植户爽朗的欢笑……更多
国民体质测试公益行活动本周六举办
本文转自:湄洲日报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陈沛达)昨日,记者从市体育局了解到,为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健康莆田”建设,提高群众体质健康水平,根据《莆田市“十四五”体育发展专项规划》和《莆田市全民健身实施计(2021—2025年)》等要求,由市体育中心举办的国民体质测试公益行活动将于12月23日在正荣时代广场举行……更多
70岁以上老人乐享免费午餐
本文转自:株洲日报荷塘区仙庾镇樟霞村70岁以上老人乐享免费午餐荷塘区樟霞村建起长者餐厅,70岁以上老人可免费午餐。 通讯员/李红 摄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旷昆红 通讯员/李红) “这里的菜一天一个样,软硬适中,非常适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12月21日,在荷塘区仙庾镇樟霞村……更多
周宁“土特产”,抱团打造金招牌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本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李何颖 郑文敏 文/图首章村村民在采摘茶叶。在2023年南方(周宁)高山马铃薯种业与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各方游客品尝“周宁有鲤”深加工产品。 土豆酥、桔饼、炒米、百香果蜜饯、铁皮石斛……日前,周宁县浦源镇鲤鱼溪景区……更多
聚焦农业兴农村稳农民富 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乡村振兴
本文转自:检察日报今年以来,贵州省金沙县检察院聚焦“三农”领域问题,以司法办案为中心,综合运用打击、监督、预防、教育、保护等检察职能,着力促进解决损害农业发展、影响农村稳定、侵害农民利益等突出问题,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聚焦“农业兴”,依法能动履职,服务乡村振兴……更多
从生态养殖到产业集群 冈上鸭产业不断壮大
本文转自:南昌日报□李灼华 全媒体记者 高学斌南昌县冈上镇毗邻赣江,水系发达,水草丰茂,是远近闻名的水禽养殖之乡。近年来,冈上镇养鸭产业实现从零散饲养向规模饲养转变,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从单一养殖向种鸭养殖、饲料生产、鸭苗孵化、商品鸭养殖、板鸭加工等全产业链转变……更多
丹棱县: 强监督护航特色产业 下深水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转自:眉山日报丹棱县纪检监察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群众需求。本报讯(王依纳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俊涵 文/图)“谢谢你们的关心,经过农技专家的指导,我们家的爱媛树长势喜人,结满了果实,现在卖得可好了。”眼下正是晚熟柑橘爱媛的售卖黄金期,近日,看到前来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更多
南安:打造特色星创天地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近年来,南安市科技局建成了一批功能齐全的星创天地支撑平台。全市新增4家泉州市级星创天地建设单位,现有星创天地27家,数量居泉州市第一。平台建设不断推进,作用突出。如省级星创天地—首佳星创天地,入驻的初创农业企业20个,大学生创业团队5个,技术交易服务室等公共服务平台1个……更多
对接基层一线需求 实施精准智力帮扶
本文转自:河北日报廊坊组织开展专家人才“三进三促”活动对接基层一线需求 实施精准智力帮扶河北日报讯(李旭、周禹佳)笔者12月15日从廊坊市委人才办获悉,全省认定2023年度河北省外国院士工作站10家,廊坊市洛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爱德堡医院两家单位榜上有名,为推进全市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更多
热腾腾的饺子吃起来
本文转自:太原晚报 包饺子、送饺子、吃饺子……冬至到了,我市不少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融洽了邻里关系。一份份热腾腾的饺子,传递着邻里情,也传递着文明风。饺子飘香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12月20日,在保利香槟社区内,居民们欢聚一堂,看表演……更多
对部分抗癌药、罕见病药    药品和原料等实施零关税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下月起我国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对部分抗癌药、罕见病药 药品和原料等实施零关税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 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21日对外发布公告,2024年将调整部分商品的进出口关税。根据公告,2024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1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更多
南昌三家老字号企业入选
本文转自:南昌日报新一批中华老字号拟认定388个品牌南昌三家老字号企业入选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黄之昊)商务部21日公示新一批中华老字号拟认定名单共388个品牌,南昌市江西阳光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东南食品有限公司、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3家老字号企业入选。记者从省商务厅了解到……更多
鱼刺卡喉 慎用“偏方”
本文转自:太原晚报 本报讯(记者 李涛 通讯员 郝文娟)吃鱼时,5岁的孩子一不留神,卡了刺。老人用了吃馒头、喝醋等“土方法”,情况却更严重。孩子的哭闹声,引来了网格员,及时协助送医。12月20日傍晚,西矿街社区的网格员杨晓鹏在红星小区巡查,听到一阵阵哭声。循声上楼……更多
冬至如大年,人间小团圆,重庆人今天吃点啥?
二十四节气冬至冬冬至阳生春又来从“冬至”起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北京时间12月22日迎来冬至节气民间习俗从这一天开始“数九”标志寒冬到来从这一天开始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此后白昼将会越来越长度过这最漫长的一个冬夜温暖和春意就在前方视觉中国/图冬至是“数九”第一天每九天为一个“九”从冬至“进九”到来年春分……更多
“穿上就瘦”的保暖袜问题多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穿上就瘦”的保暖袜问题多任翀这几天,上海气温正在冲击40年来“最冷”纪录:据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自21日起,中心城区(徐家汇站)将出现连续5天(21日至25日)最低气温低于零下1℃的情况,是近40年来未出现过的连续低温。寒潮中,“暖产品”走俏……更多
粤粮食产量保持近十年较高水平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粤粮食产量保持近十年较高水平今年产量1285.19万吨,三季粮食面积“两增一减”南方日报讯 (记者/黄叙浩 通讯员/粤调)根据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抽样调查并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23年广东省粮食产量为1285.19万吨,保持在近十年较高水平……更多
“冬天吃一菜,病毒全绕开”,一润肠,二养颜,三解毒
导语:“冬天吃一菜,病毒全绕开”,一润肠,二养颜,三解毒,买20斤晒干,随吃随取,炖肉吃超下饭。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晒干菜是老一辈保存食物的最佳方式,由于以前的生活条件特差,各个方面也不发达,像家电、电器少之则少,甚至没有,为了节省物资,常常把自己家种的各种蔬菜……更多
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寒冷天气要多吃,不蒸也不煮,最补女人
导语: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寒冷天气要多吃,不蒸也不煮,最补女人!说起吃应该是很多人感兴趣的事情,毕竟民以食为天,食物不但能填饱肚子,吃的过程也会让人快乐,一日三餐,一顿不吃就会饿,所以对于食物的做法自古都是有讲究的。不知道你家是男人做饭还是女人做饭?在我们家都是由我这个巧媳妇做饭……更多
健康中国巴渝行·每周好医声丨冬至阳生春又来!进入养生“黄金期” 为来年“养”出好身体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12月22日,农历冬月初十,“冬至”到。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更多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舌苔厚跟舌苔薄的人 到底谁更健康
你观察过自己的舌苔吗?在《一个刷牙时容易漏掉的细节,可能导致口臭!(可回顾往期文章)》这篇文章里,很多人对自己舌苔的颜色非常好奇
2025-03-27 08:34:00
寒热交织谨防“春病” 提醒:别贪凉还要疏肝气养脾胃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张玉榕)连日来,厦门的天气如同坐上了“过山车”,昼夜温差超过10℃,各种“春病”随之而来。近日记者走访厦门市中医院治未病科时了解到
2025-03-27 08:37:00
“糖友”患病十年一直未接受正规治疗 瞳孔变成葫芦形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张玉榕 通讯员 陈芳)每个人的虹膜颜色、形态和纹理各有不同,但瞳孔的形状通常都是圆形的。然而,60岁的糖尿病患者老张最近遭遇了一件怪事——他的瞳孔竟变成了“葫芦形”
2025-03-27 08:37:00
春季养卵多吃这4类食物,卵子又大又圆!
春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激素水平趋于活跃,卵巢功能也随之增强。中医认为春季“发陈推新”是调理身体、提升卵子质量的好时机
2025-03-27 08:53:00
OK镜与离焦眼镜:兰州爱尔眼科范真院长深度解析孩子近视防控的优选方案
在近视防控的道路上,家长们常常面临选择困难,尤其是对于OK镜(角膜塑形镜)和离焦眼镜这两种常见的近视矫正方式,更是犹豫不决
2025-03-27 09:18:00
兰州爱尔眼科党支部联合城关区非公党委开展三·八暖心关爱美团女骑手活动
在第115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兰州爱尔眼科医院党支部携手兰州市城关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在兰州爱尔眼科医院成功举办了一场暖心的关爱女骑手慰问活动
2025-03-27 09:20:00
产业互融同频发力 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富乡村美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记者 李栋产业振兴一头连着农村发展,一头连着群众幸福生活。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025-03-27 09:35:00
在潍坊菜市场尝口春天!
感受春天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品尝各种满口鲜意的野菜和春菜走进潍坊的菜市场一抹抹鲜绿跃入眼帘荠菜、面条菜、香椿等新鲜上市它们是春天的使者将生机勃勃的气息传递到我们的餐桌快来跟随小编一起在潍坊菜市场尝口春天 小伙伴们是不是已经垂涎欲滴
2025-03-27 09:36:00
国家喊你好好睡觉,6个知识点教你不做“熬夜人”
本文转自:人民网编者按:睡不好、睡不着?国家出手教你健康入眠!近日,全国爱卫办会同相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
2025-03-27 09:55:00
彭玉清主任:腔隙性脑梗是什么意思?严重吗?
腔隙性脑梗塞通常指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是否严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不可一概而论。1、不严重:腔隙性脑梗死是指脑部缺血梗死后
2025-03-27 01:59:00
打消老顾虑  拥抱新农具(快评)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林子夜轻触手机均匀施水施肥,随时随地查看棚内温湿度,高速播种流水线智能育秧……科技兴农,积极变化不胜枚举
2025-03-27 06:09:00
一位山东种粮大户的三笔账(身边的经济故事·账本里的春耕变化)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浇1000亩地从至少7人到只需1人一位山东种粮大户的三笔账(身边的经济故事·账本里的春耕变化)本报记者  王  沛孙洪旗利用水肥一体化设备对田地进行施肥灌溉
2025-03-27 06:11:00
农田废弃物变成牛羊“营养餐”(探访)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内蒙古兴安盟巧用秸秆加工优质饲料农田废弃物变成牛羊“营养餐”(探访)本报记者  赵景锋天刚蒙蒙亮,家住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的齐艳平便忙活起来
2025-03-27 06:11:00
用好“减压阀”  成长添活力(体坛观澜)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孙龙飞随着各地心理健康门诊频频出现青少年的身影,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发人们担忧。各地中小学纷纷开出体育“药方”
2025-03-27 06:14:00
搜狐名医 | 痛经可能真是病!“乱跑”的子宫内膜有多难搞?
出品 | 搜狐健康作者 | 吴施楠编辑 | 袁月在不少女性心中,痛经是生理期的 “常客”,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要默默忍受它带来的折磨
2025-03-27 06: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