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揭秘唐朝时期的“和离”制度
在古代中国,婚姻关系与感情之间存在着独特的制度,即“和离”。这一制度在唐代尤为独特,与当时盛行的男权思想截然相反,也违背了礼法对家庭伦理义务的强调。在唐代,社会风气开放,经济繁荣,导致了对“和离”这...……更多
古代离婚制度:“七出、三不出”
... 传统中国是个低离婚率的国家。这跟一夫多妻制的婚姻制度有关,男子可以拥有多个妻妾,自然离婚率低。也与离婚制度有关。古代离婚制度是有性别属性的,实际上为男子专权而设定的制度。离婚是丈夫的特权。女子遇到不...……更多
古代男尊女卑下,一妻多妾制度与女性地位
...催生了“多妻”制度的诞生。“嫡长子继承” 到了夏商时期,首领已经拥有了多个妻妾,自然也就有了很多儿子。当时不分嫡出庶出,各子均享有王位继承权,这就导致了相互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搞得礼制崩坏、鸡犬不宁。...……更多
中国古代离婚制度:休书与和离书的盛行与影响
...声都好,故而这种离婚方式在当时也是很流行的。在唐朝时期,那个时候女子地位并没有异常低下,就从武则天可以登基成为女皇帝以及韦后等人的作为就可以看到,这个时候女性地位比较高,所以这个时候就非常流行和离。在...……更多
古人休妻的流程有哪些?需要遵循的“七出三不去”原则
...,但绝不是说女人低微到“任人摆布”的处境。早在唐朝时期,朝廷已经以律令的形式,保障女性在婚姻中的权益,这便是休妻需要遵循的“七出三不去”原则。到底是哪“七出”、哪“三不去”呢,且听小编一一说来。淫者出...……更多
...是哪种说法,内里存在的都是对女性的不尊重,以及封建时期男尊女卑的思想,如今早已是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妇女也顶半边天,更拥有自由的恋爱择偶权,你们怎么看‘‘宁取二度花,不娶遗下人’’呢?欢 ……更多
古代婚姻制度:从包办婚姻到自由恋爱的演变
...。但是各个朝代又有所不同,唐朝男15岁,女13岁。明朝时期男16岁,女14岁。在现在看来,明、唐朝时期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已经结婚了。而现在的我们晚婚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古代,自由恋爱真的只是极少数,大部分...……更多
...了确保皇室或贵族后代的血统纯正与健康。据传,汉武帝时期为了保障皇室血脉,便创立了试婚制度,安排女官在皇子或公主结婚前夜与驸马共度,以检验其身体状况。而到了清朝,试婚制度更为流行,其范围也扩大到公主郡主...……更多
兼祧制度: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独特继承制度
...房香火,实在有违人情。说起兼祧,就不得不提明嘉靖帝时期的“大礼议”事件了,这也是最早的兼祧社会实践。正德皇帝朱厚照为政期间喜好玩乐,却偏又从小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据《孝宗实录》载,“弘治十五年十一月,内...……更多
春秋时期,女性的参政情况如何?有哪些影响?
...文将聚焦于贵族女性参政的方方面面,旨在深入剖析春秋时期女性在政治、婚姻、外交等方面的复杂参与。一、时代背景下的女性地位在西周时期,宗法制度中的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但到了春秋时期,这一制度逐渐受到挑战...……更多
古代“三妻四妾”制度:权力和社会等级的象征
...关于“三妻四妾”的说法,据古书记载,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齐国麟公,他曾表示要立三位妻子,这成为了后来“三妻”的说法来源。至于“四妾”,可能是为了押韵而加入的,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在古代,男人可以一夫多妻...……更多
嫡庶之分:揭秘古代中国的家庭地位等级制度
...门,那么谭延闿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同样是嫡庶制度,为何古代日韩的嫡庶和中国嫡庶差距这么大?上文所说的谭延闿,其母亲死后,家族不让他母亲的棺材走正门。即使他已经功成名就也是如此。谭延闿对此非常愤怒...……更多
敦煌文献与《放妻书》:古代社会的婚姻与女性地位研究
...。毕竟很多影视剧中尤其是国产恐怖片中展示很多被封建制度所桎梏甚至残害的妇女,比如林心如主演的《绣花鞋》。封建制度是有很多糟粕之处,但古代的女子真的如我们在影视中所看到的那样必须恪守封建礼教,必须从一而...……更多
辽金契丹女真:揭秘古代游牧民族的独特婚姻制度
...性,从而起到一个稳定大局的有利作用。综上所述,辽金时期的婚姻制度放到现在都是被千夫所指的婚姻行为,都是违法的行为,但是在辽金两国的特殊背景下,依然发展延续得很好,其实根本原因还是政治利益和民族文化传承...……更多
揭秘商朝时期的婚姻与继承制度
...承人。商代通过联姻巩固邦国,使其基础更加牢固。殷商时期,武丁娶妻最多。在商王的后宫制度中,一些王不止有一个法定妻子。例如,仲丁有两位法定妻子,祖丁有三位,武丁有三位。所有法定妻子所生的儿子都有权继承王...……更多
...的范畴,可以说是一种社会普遍认可的“习惯法”。西周时期的乡遂、秦汉时期的乡亭、隋唐时期的里坊等负责人都负有调解纠纷的责任,而明代更是将基层负责人解决纠纷的责任制度化。顾炎武《日知录》记载:“《太祖实录...……更多
封建社会王公贵胄子嗣凋零之谜
纵观封建社会时期中外的一些王公贵胄家族,有的荣耀不过三代便逐渐没落,甚至在倡导多子多福的古代社会还有的显赫家族会出现子嗣凋零的惨淡光景。这被满是迷信思维的古人视作为前人行为不端对后代的报应,所以有了...……更多
商鞅,卫鞅,公孙鞅,从商鞅探析古代姓氏文化
...字的古老,一般来说,这种带女字旁的字,很多都和上古时期的母系社会存在着各种关联。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姓的来源相当的古早,最早是起源于还没有文字记载的图腾崇拜时期。每个部落都有着各自崇拜的图腾,有的是力大...……更多
古代“三妻四妾”指的是什么
前言在远古时期,原始人类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婚姻关系。不同部落的男女可以随意通婚,没有固定的伴侣。那时的生活非常,人们更关注如何填饱肚子,没有太多精力考虑婚姻的规矩。比如猿人居住的山洞里,可能住着几个男...……更多
秦始皇曾赋予女性的一项婚姻特权
...无论古今,婚姻大事从来都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我国古代时期的婚姻对女性来说并不公平。基于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深蒂固,长久以来,女性在婚姻关系中一直处于被压迫的一方,不少女性在婚姻中没有自主权,成为了婚姻制度中...……更多
北宋再婚之风:从柴氏案看女性婚姻的自由与选择
在宋朝时期,古代女性的婚姻观念与实际情况相比,呈现出了一些有趣的差异。虽然传统观念中认为古代女子再嫁难,但实际上在北宋时代,尤其是对于有财富的家庭而言,女性再嫁并不是难以实现的事情。这一点在北宋时期...……更多
中国古代继承制度:以母贵为基础的嫡长子继承制
...变化,前期实行兄终弟及,后期改为父死子继。到了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作乐,定下了一项制度,叫做: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由此几乎奠定了此后中原王朝3000年的继承制度。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更多
唐朝流行厚嫁之风,没有高昂嫁妆女儿难以出嫁
...建社会向来以男子为主导,女性地位尤其低下,但在唐朝时期,女性地位得到崛起,女子不仅有了入朝为官的机会,和男子一起商讨政务。就连普通女性在家庭里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能支配个人财产,其中包括嫁妆。出嫁队伍...……更多
古代三妻四妾,是指哪三妻哪四妾呢
“三妻四妾”这一说法,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和社会观念的一个独特体现。尽管现代社会对于婚姻的看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古代,这一制度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婚姻观念。三妻制度的起源与...……更多
古代社会中的嫡庶观念:影响继承和权力传承的复杂制度
...子和庶子则按照身份等级不同获得次级的政治地位。唐朝时期,同样坚持了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确保了皇位传承的世系特权。然而,这种制度也带来了一些悲剧。例如,康熙晚年诸子夺嫡的事件,导致了兄弟之间的冲突,最...……更多
清朝八旗旗主官级如何
...古部落,另立独立的蒙古旗,统治蒙古部落。到了皇太极时期,皇太极打败了蒙古林丹汗,蒙古役开始招安,越来越多的蒙古人前来投降,皇太极建立了蒙古八旗。后来,明朝有很多汉军投降,皇太极便设立了汉军八营。可以说...……更多
...们不能因为“八议”源于儒家经典《周礼》,就断言此项制度的产生就是法律儒家化,也不能因为“八议”制度旨在维护至高无上的皇权,就断言此项制度的产生就是法律法家化一样。秦朝非常重视法律(成文法)在治理国家和...……更多
古代女性婚姻观念与现代的碰撞
...一种折磨。二、春秋战国调低婚龄鼓励生育 在春秋战国时期,频繁的战争在多方面令国力削弱:壮年男子战死疆场,家破人亡的难民四处流离,荒芜的田地难以恢复生机。为了尽快增强实力,各诸侯国推行措施促进生育。其中,...……更多
秦能统一六国,什么因素才是成功的关键
...。此话说得很有道理,但也不全对,要知道当时春秋战国时期最强的国家是晋,历经十几代明君的治理,是中原霸主时期最长,国力最盛的国家,但最终还是被分裂为三个国家,互相攻伐,最终被秦始皇帝所灭。秦国能一统六国...……更多
揭秘春秋贵族女性称呼:从“盛姬”看周代婚姻与姓氏制度
...春秋,没有这种称呼。“盛姬”不是名字,是典型的春秋时期贵族妇女的习惯称呼:母国国名,叫上“姓”。母国是盛国,姓“姬”,所以叫盛姬。这种称呼在春秋很多。比如齐国有很多齐姜,母国是齐国,齐国“姜”姓,所以...……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早已“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深刻形塑着彼此的面貌
2025-07-20 09:56:00
金石永寿 艺魂长存杭州日报讯 7月12日,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著名书法篆刻家吕国璋先生在杭州逝世,享年99岁。这位与西泠印社相守半个多世纪的艺坛名家
2025-07-20 06:43:00
情系古刹笔墨香杭州日报讯 7月13日,“情系史山——阮振亚捐赠绘画作品展”在海宁市史山禅寺启幕,《情系史山——阮振亚捐赠绘画作品集》亦同步首发
2025-07-20 06:44:00
齐白石黄永玉等艺术家作品亮相中国美术馆“和平颂”美术作品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和平颂”美术作品展
2025-07-19 23:27:00
河南理工大学师生寻访抗战老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赵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蔡华丽)“滴滴答——滴滴滴……”一阵嘹亮的军号声划破晴空,将河南理工大学能源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的师生们带回80年前的烽火太行
2025-07-19 08:54:00
安徽文化大展亮相北京 近400件古今展品尽赏皖风徽韵
7月18日,北京民生美术馆,“山水有清音 安徽文化艺术大观”展览现场,参观者们在拍摄中国最早的“免税通关凭证”鄂君启金节(车节)
2025-07-19 12:55:00
神木店塔镇店塔村考古发现平面呈甲字形汉代积炭墓
陕西省神木市店塔镇店塔村考古发现一座汉代积炭墓,出土了一批陶、铜、铅、玉、骨及漆木器,级别较高。1985年,在店塔村汉墓以南30米处曾发掘另一座汉墓
2025-07-19 16:12:00
本次展览以鲁迅的艺术世界为核心,通过“美术家鲁迅”“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鲁迅收藏的金石拓片”“书法家鲁迅”和“鲁迅与江南”五大板块全面呈现其多元成就
2025-07-19 07:12:00
中国丝绸博物馆重磅大展“碧色万里——10-12世纪的草原丝绸之路”正在进行中。展览通过辽上京遗址等出土的精美历史文物和多媒体展示手段
2025-07-19 07:12: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来吉林Get王一博同款腰带!
电视剧《风起洛阳》中,王一博扮演的百里弘毅一出场,不少观众的目光都被他精致的打扮所吸引,尤其是腰间那条漂亮的腰带。这条腰带叫做蹀躞带
2025-07-18 20:55:00
客籍名人与贵州 | 顾成:明朝贵州建省的关键人物
拨开650年前的历史尘埃,当45岁的顾成奉朱元璋之令调守贵州卫时,大概他本人也不曾想到,自己往后的人生将与这片土地结下近40载的生死羁绊
2025-07-18 20:59:00
襟飘带舞的纯阳飞天
道贤等四面造像碑汉代佛教的东传,将飞天带入了艺术家、雕刻家的精神世界,漫天飞舞、飘曳灵动的飞天在中国化的进程中逐步演变
2025-07-18 18:23:00
铜漆卮
卮是周秦汉晋之际广泛使用的一种饮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圆筒形器身,形状类似杯子,直壁,深腹,有环形鋬耳或半环耳,有些有盖
2025-07-18 18:24:00
抗日志士郑资深:百货公司经理 实是“情报员”
他有多个名字,其中2个镌刻在厦门抗日死难者名录碑上他的后人、台胞郑友伦近期将向厦门市档案馆捐赠一批相关档案郑资深(郑友伦 供图)2016年9月3日
2025-07-18 08:37: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顽强的尼山区十八盘山保卫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 通讯员 张颖“瓦曲、后峪、颜家庄,大炮一响十八趟。”在济宁,以十八盘山为核心的尼山区抗日根据地
2025-07-18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