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由庙宇而成书院的文昌宫
...街东端北侧,占地约6000平方米,是津门一处古迹。清末文人华鼎元《文昌宫》诗云:“辅仁会友傍门墙,焰吐星精气象昌。寄语诸生敦实行,性情中有大文章。”由庙宇而成书院,由书院而成学校,这里文化积淀丰厚,堪称“...……更多
杨家将12寡妇西征,只有一人得到善终,穆桂英结局是被万箭穿心
...动容,纷纷为这支特殊的军队送行。当时的景象,被后世文人描绘为\"铁马秋风,巾帼英雄\"。这支军队一路西进,首先遇到的挑战是西夏军队在黄河沿岸设下的重重关卡。面对这一难题,穆桂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她建议...……更多
历史上的“举孝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会所在,官员任免的真正权力依然是朝廷选拔。2.唐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上述提到举孝廉的基础是“选拔”,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度”,而这一种制度的本质就是举孝廉的另一种体现,更加倾向于门阀氏族的...……更多
...忍受不公不平或遭受不应有的迫害。这样一来,就削弱了文人阶层的影响力和活力,甚或引起社会的不安定。夏原吉深知文化教育的重要,认为这样做不利于大明王朝的长治久安,于是多次谏言为士人请命,劝谏明仁宗恢复科举...……更多
封禅泰山:唐玄宗李隆基的雄心与张说的智慧
...的繁荣与昌盛传递给后世。其次,李隆基还召集了各地的文人墨客,撰写颂辞,以便在封禅大典上宣读,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与对未来的期许。在这一过程中,张说作为宰相,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不仅参与了封禅大典的各项准备...……更多
揭秘门阀制度:曾与皇权共天下,为何在唐朝衰亡?
...种制度逐渐暴露出其内在的矛盾和问题。唐朝后期,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和推广,寒门子弟有了更多的机会进入官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门阀家族的势力。科举制度的兴起,不仅仅是选拔人才的方式的改变,更是一场深刻的...……更多
科举制度:一场跨越千年的智力角逐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历经千年风雨,其影响力和权威性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颂。不少人将现代考取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的难度与古代科举相提并论,甚至认为科举的难度远超考入清华、北大。而那...……更多
外国史学家们是如何看待李治这位具有争议的人物的呢
...着手实施一系列文治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对科举制度与法律体系的高度重视。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国家的治理效率,也为日后唐朝的鼎盛和社会进步奠定了扎实基础。李治极为重视人才选拔机制的健全和科举制度的...……更多
科举制度:古代寒门子弟的崛起之路,考试流程详解
科举考试,为我国古代王朝选拔出了很多的优秀才人,对我国朝廷的影响力非常大。科举这一制度产生于隋朝,结束于清朝。在这千年的历史里,它为王朝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一张试卷,虽然看似只是一张纸,但是它却很...……更多
科举制度的演变:从周朝到宋朝的选拔之路
...子有了一丝生机。在隋朝,因为大统一,所以有了明确的科举制度,任何人都有权利通过考试获取当官的机会。可是因为隋朝建立延续的时间太短了,所以科举制度的流传,是在唐朝。在唐朝,李世民和李治时期,完善了科举制...……更多
宋朝科举制的繁荣与防舞弊措施
宋代重文轻武,因而相比其他任何朝代,都要重视通过科举制来选拨人才。如宋太祖时期创设了朝谢制度,让及第举人皆为天子门生。此举不仅增加了读书人的优越感,还巩固了中央集权,实为上上策。此后创设了殿试,与唐...……更多
...,并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维护中央集权;政治上,实行文人治国,军事上,奉行守内虚外。宋初,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但设官分职尚有定数。自宋真宗时起,朝廷关于官员致仕的诏令日见增多,至宋仁宗时,更...……更多
宋朝尊崇古法,科举取士,对官学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科举制度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是统治者为了选拔人才为自己服务创造的制度,但其中缺陷过多,便逐渐被遗忘。不过在隋唐时期用来选拔人才,也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宋朝在此基础上不断的修改、完善,达到较为先进的...……更多
宋朝重文轻武到什么程度?婚姻不讲究门当户对,只看学问成就
...来把榜下择婿笑称为捉婿。2、榜前择婿有些略显清高的文人雅士会觉得榜下择婿有失风雅,所以他们会依靠自己的知识和眼光来挑选可能会成为榜上有名的人才。文人王曾在参加殿试的时候就被他未来的老丈人一眼看中,觉得...……更多
兴于南朝的文学批评,在唐代为何衰落
...由于中央政府权力下降,经学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的迟滞,文人们开始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学研究之中,他们对文学作品进行了系统的品论,其中《文心雕龙》等作品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学批评著作中的里程碑。但是到了南北朝之...……更多
历史上对赵匡胤的评价究竟如何呢
...的政治改革,包括削弱藩镇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推行科举制度等,这些都为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赵匡胤被誉为一位伟大的改革者和国家建设者。然而,赵匡胤的一些行为也引起了人们的批评。他在建立宋朝...……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科举制度,乃系古代中国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将这种科举取士的选拔制度予以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和完善,按照《清史稿·选举志》的说法,“有清一沿明制,二百馀年,虽有以他...……更多
秀才是怎样炼成的
...空间内,考生应试环境的恶劣程度可想而知。据明末清初文人叶梦珠的《阅世编》所记,崇祯七年(1634),上海县举行县试,“是时,应试童生不下二三千人,先期盖厂北察院中,借取总甲桌杌,编号排列,用竹木绑定,不得...……更多
“重文抑武”到“文官罢黜”,宋朝文官制度的大转变
...立,打破了军队的历史。统治国家的政治制度。宋朝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了大量人才,文官在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但宋朝的文官也带来了诸多弊端,统治者不得不宣布相应的民法。随着宋代科举制度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人才大显...……更多
元朝对于科举确实消极,但却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儒户制度
你以为元朝真的废除了科举制?这个话可不能乱说,元朝可没有废除过科举,只不过元代的科举考试没有像其他王朝那么频繁。从元仁宗开始到元朝垮台,大元前后只进行过16次的科举考试,一共选上了1139名进士。这相比于之...……更多
宋朝初期文武之策的演变:从‘重武轻文’到‘重文轻武’
...官集团的制衡与防范 在宋人心目中,仿佛赵宋一建国,文人的地位旋即抬升,顷刻间即压五代以来跋启的武人一筹,然而,必须正视的是,创建宋王朝的宋太祖毕竟是从五代走来,凭恃武功取得政权的帝王,依旧留有相当浓厚...……更多
清代状元的后人:隐居深山状元府,守护着祖宅,无水无电乞讨度日
...没有逃过没落的结局,如今留下后人牛师静独守状元府。科举制度的建立,给中国无数寒门弟子出人头地的机会,不再是自上而下,或者只有出生名门望族才能通过选拔开启为官之路。清朝时期,科举制度达到顶峰,总共分为乡...……更多
...组成部分,梅花自古以来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尤得中国文人的欣赏与推崇。梅花之所以能够进入中国文人的视野中,并成为吟咏情性的审美对象,这与其作为花的自然属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文化自古就有咏物传统,...……更多
张继、柳永、张岱:科举制度的受益者与挑战者
科举制度是中国的一大创举。自隋朝建立科举制度以来,有人高中状元,春风得意,官场顺遂。有人苦考多年依旧考不上一个秀才举人,耗到白首背驼,依旧命中无缘。也有人无心插柳柳成荫,虽然科举不中,然而意外名扬四...……更多
吕蒙正:从乞丐到宰相,只因一幅对联
...形式,但是它承载的一般也都是一些寓意好的吉祥话或者文人墨客泼洒才情的美丽辞藻,然而宋代却有这样一副对联非常独特,文字中没有穷,但是字里行间都写着“穷穷穷”。这副对联便是北宋名相吕蒙正所书写的,而这副对...……更多
诗路萧山:渔浦扬帆
...水源的丰沛自然滋养两岸风光,江南一地更是风姿绰约。文人墨客自渔浦扬帆,眼见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忍不住吐纳胸中锦绣,便留下无数诗篇,成就了这样一条浙东诗路。诗意萧山据统计,在《全唐诗》收入的2200余位诗人...……更多
古代少数官吏如何管理县城
...,而不是简单的惩罚和命令,从而提高了治理效率。四、科举制度选拔的人才古代的科举制度选拔了一批受过良好教育、具备一定才能的人才。这些官员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管理能力,能够胜任复杂的行政任务,即使是在...……更多
为何赵匡胤要推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呢
...这在历史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一些人认为赵匡胤看不起文人,但为何他还要推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呢?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纠正一个误解,那就是赵匡胤看不起文人。实际上,赵匡胤非常重...……更多
浅谈我国古代智囊制度的发展
...立隋朝后开设考试制度招揽天下人才,这也就是最早期的科举制度,君王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天下的有识之士拉拢到自己的麾下,如此才改变自秦汉以来门阀不可一世的局面。隋朝末年天大乱,隋炀帝控制下的隋朝猛将如云,但洛...……更多
南宋诗人叶适的字是什么呢
...正则”的最好诠释。叶适的字“正则”还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许多文人墨客都以高洁的人格和不懈的精神追求为己任。叶适的字,与当时文坛上追求个性自由、强调道德修养的潮流相呼应,成为...……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八个月精雕细琢,书法家韩宁宁新作《围炉夜话》鉴赏
韩宁宁,字静安,北京市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被誉为九大女书家之一和人民艺术家。她自幼酷爱书法,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勤奋耕耘
2024-12-17 17:46:00
岳飞被捕后,岳家军12位将领为何有9人举报他谋反?原因很现实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每当读到岳飞的《满江红》,一股悲愤之情便油然而生,恨不能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2024-12-17 18:49:00
此人在水浒中武义排第一,被宋江逼上梁山,但最终被蔡京毒死
水浒的故事想必已经家喻户晓,北宋末年108位好汉聚义于梁山,各个身怀绝技。以宋江为首领,他们除暴安良、劫富济贫、敢于斗争
2024-12-17 19:15:00
她跟姐夫偷情气死亲姐,命运转折来临,小情调、小浪漫都毫无价值
那是一个月黑风轻的晚上,她手提着鞋子,只穿着袜子,踩着小碎步,心跳加速,蹑手蹑脚地赶着去后花园去偷会情郎。毋庸置疑,她是一个惊为天人的小尤物
2024-12-17 19:21:00
十四年抗战,人民军队有300多名将领殉国,比正面战场上国军还多
十四年抗战,人民军队有300多名将领殉国,比正面战场上国军还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华夏大地如何在敌后战场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生死较量
2024-12-17 13:26:00
潍坊:《诸城俗语》出版,3200余条地方俗语收录
大众网记者 宋学敏 通讯员 别培海 潍坊报道12月16日上午,诸城市文化馆图书室内温暖如春,读者们正在认真阅读刚刚出版的《诸城俗语》一书
2024-12-17 14:57:00
我的年度照②丨侯进勇:“水西论象”
2024年即将过去,在这不平凡的一年,摄影人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了无数难忘的瞬间,留存了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影像档案。“我的年度照”主题策划
2024-12-17 15:53:00
从兵书和史料中找答案:诸葛亮使用的原始木柜地雷,威力有多大?
诸葛亮七擒孟获火烧藤甲兵的时候用上了违禁武器:“令马岱将黑油柜安排于谷中,车中油柜内,皆是预先造下的火炮,名曰‘地雷’
2024-12-17 10:41:00
武松醉打蒋门神,响马与混星子抢地盘打群架,谁先坏了江湖规矩
快活林之战,其实就是江湖中人在抢地盘,参与的双方都有背景:金眼彪施恩是孟州道牢城营管营之子,蒋门神蒋忠是张团练从东潞州带来的心腹高手
2024-12-17 10:42:00
官渡之战有三个疑点:曹操心怀叵测,刘备有苦难言,关羽咋想的?
颜良文丑在官渡战役的两次战斗中先后被杀,此事在《三国志》和《后汉书》中均有记载:“良、丑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绍军大震
2024-12-17 10:42:00
晁盖中箭,又一个疑凶浮出水面:最不可能下手的人,还真下手了?
晁盖在曾头市战役中被毒箭射在脸上,物证表明凶手就是史文恭但却很少有人相信,金圣叹点评水浒传的时候,更是连提十点疑问,矛头直指远在梁山的及时雨宋江
2024-12-17 10:43:00
从兵器谱中找答案:瓦岗五虎对战梁山五将,秦琼能否枪挑卢俊义?
在《中国兵器史稿》中有这样一句话:“隋唐甲兵之盛夸耀一时,宋鉴于外患之烈,甲兵之讲求不亚于唐季,但形式庞杂,凌乱无章,铁兵之质料不佳
2024-12-17 10:44:00
宋江越看越怕:梁山十大高手有七个盼招安,鲁智深武松处境很危险
在很多人看来,招安是宋江的一大污点:原本行侠仗义、快意恩仇的梁山好汉,在磕头虫宋江的带领下屈膝投降,然后摇身一变成了朝廷鹰犬
2024-12-17 10:45:00
穰山之战有疑点:曹营八大将围攻桃园兄弟和赵云,谁放走了张飞?
建安六年,曹操刚在仓亭击败了袁绍拼凑起来的二三十万大军,正准备向袁熙仍镇守的幽州、高干镇守的并州和袁绍袁尚审配逢纪驻守的大本营冀州发动总攻
2024-12-17 10:46:00
鲁智深武松打不赢、惹不起:宋江吴用李逵之外的四大恶人多厉害?
武松大闹飞云浦能算正当防卫,血溅鸳鸯楼的时候,就有点滥杀无辜了:“楼下搠死夫人一口,在外搠死玉兰并奶娘二口,儿女三口,共计杀死男女一十五名
2024-12-17 10: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