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夏至的至,是什么至
...的地方流行过节尝新的习俗。在南方,此时令尝新庆丰吃三鲜:地三鲜是苋菜、蚕豆和杏仁,树三鲜是樱桃、梅子和香椿,水三鲜是海丝、鲫鱼和咸鸭蛋。在北方这天吃面条,既可以尝新庆丰收,又可以讨一个长长久久的吉利,...……更多
用甲骨文的方式打开盛夏
...。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樊雪婧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这一天,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人们迎来最长的白昼;这一天,盛夏开启,荷风送来香气,蝉鸣声此起彼伏。当时间倒回千年前,甲骨文中有“...……更多
聊聊中国钟表演化史
...一套更为精确的计时系统,这就是立表测影,也即“昼参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所谓“立表”,也叫“立中”,甲骨文中的“中”是带旌旗的杆子。通过立表测影,古人不仅能够定位空间,还能测量时间,这也是“手表...……更多
斗转星移说夏至(新语)
...活让中国人认识到万物生长靠太阳,因此很早就懂得利用日影变化开展观测活动。古人测量日影的工具是土圭,也称圭表,由圭、表两部分组成。平放在石座上的尺为圭,直立在圭上南北两端的标杆为表。考古证明,位于山西省...……更多
...“立夏尝三新”或“立夏见三新”。“三新”也可以说“三鲜”,有的地方品尝苋菜、蚕豆、黄瓜等“地三鲜”;有的地方品尝海蛳、鲥鱼、河豚等“水三鲜”;有的地方品尝樱桃、杏子、枇杷等“树三鲜”。“‘立夏尝新’不...……更多
阳极阴生话夏至
...时节……夏至是最早确立的节气,这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对日影日复一日地观察,测出了“日影短至”的时间,又经过年复一年地观测,找到了这个时间点往复的规律。于是,便有了夏至,后又有了二十四节气,坚定了人法天地的...……更多
立夏:芳菲随春去 碧绿入夏来
...,还会吃立夏蛋、喝立夏茶,以祈求平安健康。“立夏尝三鲜”的习俗,也深受人们喜欢,意在庆祝初夏的丰收。其中,有的地方品尝苋菜、蚕豆、黄瓜等“地三鲜”;有的地方品尝海蛳、鲥鱼、河豚等“水三鲜”;有的地方品...……更多
北半球白昼最长的夏至来了!雷雨高发,这样吃避暑
...极致。据《恪遵宪度抄本》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夏至之名由此而来。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夏至是北半球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接近极地处是白夜...……更多
夸父为什么要“逐日”2
...的阴阳鱼图。由此我们认为,夸父逐日就是为了测量这些日影。既然是测量日影,那么在一个地方测不就可以了,干吗追着太阳测呢?大家注意,在《周髀算经》的记载中,夏至的晷长是一尺六寸。但是大家看上面那幅标准的太...……更多
夸父为何要逐日,一起来看看
...充分的理由怀疑夸父是人类与自然相抗争的产物,他追逐日影的行为,便是永不屈服的证明。再者,夸父逐日也说明古人在季节变换和节气上有了一定了解,尽管在现代人眼中,这是一个愚蠢的行为,但是它背后隐藏的深意,却...……更多
探寻文字之源,感悟甲骨风韵 郑州11中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筑群。 同学们在观星台用心学习日晷的相关知识,观测日影,发现日晷计时的秘密,体验二十四节气卡牌游戏,在沉浸式的研学实践活动中,体验到了在快乐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的别样乐趣。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华夏子孙...……更多
盛夏时节话养生
.../图夏至,古称“夏节”“夏至节”,是古人采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最早确定下来的节气。这天起,绿荫浓郁、蛙鸣蝉吟的盛夏开始了。《恪遵宪度抄本》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更多
商朝尺寸之谜:殷墟考古破解谜团,难怪古有“丈夫”之说
...构成,用于立表测影。古人将股骨竖立在地上,根据正午日影勾出的长度,判断季节情况,这就是立表测影,也是勾股定理中“勾股”说法的由来,也是周髀算经称为“周髀(股骨)”的原因所在。因此,考古证实上古先民的确...……更多
今年清明为何是4月4日15时02分?探秘中国人独有的节气测算
...文年历》里面都发布有农历和二十四节气。古人已经发现太阳的周年运行和四季变化以及农作物生长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他们把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周期划分为24等份。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坐标,我们在天文学上用黄经来度...……更多
立夏养生,尝“三鲜”忌“三事”
...”,就是吃一些这个季节的新鲜食物,民谚素有“立夏尝三鲜,一年病不沾”之说。那么,立夏时节养生要尝哪“三鲜”?立夏时节要遵循哪些养生原则?人民好医生《个人健康手册(二十四节气·立夏篇)》为您进行解答。第...……更多
立夏吃三鲜,正上市,记得多吃!顺应节气而食,健康一整年!
立夏“三鲜”奇遇记:一场与大自然的味蕾之约你是否曾在初夏的微风中,嗅到了一丝与众不同的清新?那是大自然在轻声细语,告诉我们:立夏已至,是时候来一场与“三鲜”的奇遇了。那么,这“三鲜”究竟是何方神圣?...……更多
为什么2024年被称为“寡妇年”?真的不宜结婚?
...年只有 12 个月的历法,比如伊斯兰教历。阳历是只使用太阳运行周期,也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是以 365 天或 366 天作为一年的历法,比如公历。阴阳合历要在月相周期和太阳运行周期之间取折衷,农历取月相周期为一个月...……更多
现在天已破晓
...碌碌了。为什么“破晓”要用一个“破”字,也许因为在甲骨文中,“卯”本身就是对称分割的本意。寅月之后进入卯月,时间范围是从惊蛰到清明,中间有个重要节气为春分。春分这个节气是一个重要分割线,正好是昼夜等分...……更多
夸父为什么要“逐日”1
...杖,化为邓林。《列子·汤问》记载: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这两段描述很像,但是有一个关键点不一样,那就是“与日逐走”和“欲追日...……更多
节气微科普丨立夏养生:三种锻炼助您轻松一“夏”
...暖趋热、新鲜果蔬纷纷上市,民间节俗有谚曰:“立夏尝三鲜。”南京人还习惯将三鲜分为水中、田里和树头。水中的三鲜是螺蛳、河虾、鲥鱼;地里出产的三鲜分别是苋菜、蚕豆、豌豆糕;树头上长的三鲜是樱桃、青梅、香椿...……更多
“夜观天象”观什么?—浅探我国古代天文气象观测变迁史
...处东亚季风区,有着明显的四季风向变化规律。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四方风”的记载,象形文字“鳳”即为风,“鳳鸟飞翔,鼓翅成风”,是古人早期推测风之成因。后来风向研究一直在发展,《吕氏春秋》中提到了“何谓...……更多
俗语:“小雪吃3鲜,一年病不沾”,明日小雪,3鲜指啥?怎么吃受益?建议了解
...速暖和起来,抵御严寒的侵袭。在我们这里,有“小雪吃三鲜,一年病不沾”的说法,那么,明天就是小雪啦,我们应该吃哪三鲜,怎么吃受益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鲜:树上鲜——【柑橘】柑橘是这个季节的当季水果,营...……更多
古人是如何计算时间的,不禁感叹先人的智慧
...记录时间最原始的方法。历法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根据甲骨文中的一页甲骨文历法,证明殷商时期的立法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古代的历法与我们现在使用的历法非常相似,大约在1000年前,唐代的皇宫就使用了这种历法。起初...……更多
冬至养生全攻略
...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小节,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更多
小寒大寒是几月份的节气
...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丑,太阳黄经达300°,每年公历1月20—21日交...……更多
冬至,无论贫富,别忘“吃3食,躲3事”,遵循传统,家人安康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冬至节气的名称源于古人对太阳运行规律的观察和总结。古人认为,冬至是太阳到达最南端的日子,也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在这一天,阳气渐增,阴气渐减,万物开始萌发生长。因此,冬...……更多
济南高新区景汇小学一(3)中队开展“快乐夏至”系列活动
...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通过土圭测日影的方法,确定了夏至的具体时间,为后世传承了这一重要节气。每年夏至,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夜晚则相对短暂。活动当天,一(3)中...……更多
...今天的一问到底,我们就来关注“龙”字的前世今生。从甲骨文到现代字 “龙”字经历哪些演变?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那么甲骨文中的“龙”字长啥样?从甲骨文的龙,到我们现在使用的龙,...……更多
“立冬”将至 进补的时候到了
...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每年阳历的11月7日或8日,太阳行至黄经225度,便是立冬的时候了。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者,终也,万物收藏也,动物藏身规避寒冷,经过秋收的人们也已将收获收藏入库了。古人将...……更多
什么是大寒小寒
...寒冷程度的节气。小寒和大寒的区别1、冬至节气以后,太阳光的直射点会逐渐的北移,但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始终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始终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青年作家景步航南京签售新作 携《汴京客》《临安客》对话两宋文脉
7月19日下午,南京锦创书城洋溢着浓厚的文学气息——青年作家景步航携最新散文集《汴京客》《临安客》在此举办新书分享与签售会
2025-07-20 18:09: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早已“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深刻形塑着彼此的面貌
2025-07-20 09:56:00
金石永寿 艺魂长存杭州日报讯 7月12日,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著名书法篆刻家吕国璋先生在杭州逝世,享年99岁。这位与西泠印社相守半个多世纪的艺坛名家
2025-07-20 06:43:00
情系古刹笔墨香杭州日报讯 7月13日,“情系史山——阮振亚捐赠绘画作品展”在海宁市史山禅寺启幕,《情系史山——阮振亚捐赠绘画作品集》亦同步首发
2025-07-20 06:44:00
齐白石黄永玉等艺术家作品亮相中国美术馆“和平颂”美术作品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和平颂”美术作品展
2025-07-19 23:27:00
河南理工大学师生寻访抗战老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赵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蔡华丽)“滴滴答——滴滴滴……”一阵嘹亮的军号声划破晴空,将河南理工大学能源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的师生们带回80年前的烽火太行
2025-07-19 08:54:00
安徽文化大展亮相北京 近400件古今展品尽赏皖风徽韵
7月18日,北京民生美术馆,“山水有清音 安徽文化艺术大观”展览现场,参观者们在拍摄中国最早的“免税通关凭证”鄂君启金节(车节)
2025-07-19 12:55:00
神木店塔镇店塔村考古发现平面呈甲字形汉代积炭墓
陕西省神木市店塔镇店塔村考古发现一座汉代积炭墓,出土了一批陶、铜、铅、玉、骨及漆木器,级别较高。1985年,在店塔村汉墓以南30米处曾发掘另一座汉墓
2025-07-19 16:12:00
本次展览以鲁迅的艺术世界为核心,通过“美术家鲁迅”“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鲁迅收藏的金石拓片”“书法家鲁迅”和“鲁迅与江南”五大板块全面呈现其多元成就
2025-07-19 07:12:00
中国丝绸博物馆重磅大展“碧色万里——10-12世纪的草原丝绸之路”正在进行中。展览通过辽上京遗址等出土的精美历史文物和多媒体展示手段
2025-07-19 07:12: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来吉林Get王一博同款腰带!
电视剧《风起洛阳》中,王一博扮演的百里弘毅一出场,不少观众的目光都被他精致的打扮所吸引,尤其是腰间那条漂亮的腰带。这条腰带叫做蹀躞带
2025-07-18 20:55:00
客籍名人与贵州 | 顾成:明朝贵州建省的关键人物
拨开650年前的历史尘埃,当45岁的顾成奉朱元璋之令调守贵州卫时,大概他本人也不曾想到,自己往后的人生将与这片土地结下近40载的生死羁绊
2025-07-18 20:59:00
襟飘带舞的纯阳飞天
道贤等四面造像碑汉代佛教的东传,将飞天带入了艺术家、雕刻家的精神世界,漫天飞舞、飘曳灵动的飞天在中国化的进程中逐步演变
2025-07-18 18:23:00
铜漆卮
卮是周秦汉晋之际广泛使用的一种饮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圆筒形器身,形状类似杯子,直壁,深腹,有环形鋬耳或半环耳,有些有盖
2025-07-18 18:24:00
抗日志士郑资深:百货公司经理 实是“情报员”
他有多个名字,其中2个镌刻在厦门抗日死难者名录碑上他的后人、台胞郑友伦近期将向厦门市档案馆捐赠一批相关档案郑资深(郑友伦 供图)2016年9月3日
2025-07-18 08: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