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三明日报
俞永椿驾驶农机平整田地。
●本报沙县记者站 黄 悦/文 俞和江/图
7月21日,在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附近的农田里,戴着草帽的俞永椿正开着旋耕机,拖着整平器,忙着整平水稻制种田地。“这段时间准备移栽水稻制种的秧苗,水稻制种秧苗分父本、母本,插秧模式和普通水稻截然不同。”俞永椿介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今年,俞永椿所在的益鑫农业合作社扩大制种规模,从去年的800多亩增加到了2200多亩,还与福建六三种业、安徽国豪农业等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规模制种,带动更多乡亲发展。
投笔从农逐梦大地
虽然皮肤黝黑的俞永椿现在看起来已是一位地道的农民,但在14年前,俞永椿是三明农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他为何放弃三尺讲台转而选择农田?这还要从他的父亲俞广清说起。
作为村里的老支书,俞广清把外出经营小吃的村民们的土地承包过来搞烟稻轮作。几十、几百、上千亩,父亲的田越种越多。
2008年,在俞永椿的建议下,父亲成立了夏茂镇益鑫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规模越来越大,父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2009年,俞永椿从学校辞职了,帮助父亲一起经营合作社。
“我们村里年轻人基本都出去做小吃了,土地不断抛荒,我从小看着这些农田长大,对土地有感情。除此之外,我一直很看好农业的发展潜力,一定是不会被市场淘汰的。”谈及辞去教职从事农业的原因,俞永椿说道。
给俞永椿信心的是国家针对农业持续不断的利好政策,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惠农政策,让俞永椿觉得“做规模农业有奔头”。他想把农业做大做强,实现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让农民轻松地赚更多的钱。
实现规模农业就离不开机械化。于是,从东拼西凑5万多元买了第一台收割机开始,他就把大量时间花在学习农机操作和维护上,一开始不会开,他就先在熟人的田里练习,然后慢慢接一些业务。第二年,赚了钱,就再买一台新机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8 05: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