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汽车

造车如同做人,不是轨道而是旷野|展望2024创新之变

类别:汽车 发布时间:2024-01-10 15:08:00 来源:autocarweekly

且不论美丑,但绝对够“新潮”的外观:分体式眯缝眼前大灯、贯穿式尾灯、隐藏式门把手、溜背式车顶;

且不论良莠,但绝对够“科技”的内饰:超大悬浮全触屏、全功能零重力座椅、车内多屏协同、灵活大空间;

CDC+空悬、高规格底盘、一体压铸车身、800V碳化硅、大电池长续航or增程插混、大功率电机、零百四秒五秒……

8295、Orin X、大算力平台、域控制器、多激光雷达、低接管城市NOA、分区语音交互、智能泊车、第三空间……

——拿着以上这个范本,可以丝滑套用到今天几乎任何一款自主品牌中高端新能源车。拿来做PPT可以保证永远八九不离十,拿来玩猜车能让最资深的业内人士挠头。

造车如同做人,不是轨道而是旷野|展望2024创新之变

2023年,“内卷”的背景板是“同质”。大家确实都还在创新,只不过很不巧“创”一块去了,当然也就带不来什么“新”。

同质化,价格战的影子

高度同质化的自然结果,是消费者近乎全看产品力与价格关系来做决策:一旦出现了价格相当但配置更高、性能更强的“某某6”,前脚才在媒体老师们口中“卷疯了”的“某6”瞬间就不够看了。

这几乎是今天每一家自主新能源品牌或多或少都要面对的共同处境。

除了极少数头部品牌尚且算是初步建立了不算太牢靠的壁垒之外,绝大多数非头部的自主品牌和新势力,都几乎不具备除降价(含变相降价)以外,还能留住消费者的能力。

品牌价值近乎为零,客户忠诚度是什么东西?纯粹看谁给的多。品牌形象作为购车过程中的决定因子,分量恐怕还不及“谁家门店离家近”。

造车如同做人,不是轨道而是旷野|展望2024创新之变

无论A品牌的产品力多强、多么超值,一旦B品牌推出了产品力相当但价格低1万,或是价格相当但多了激光雷达、空气悬架的竞品,消费者便没有任何理由继续选择A而不转投B。

这对消费者是好事吗?在一段时期内是。智能电动车的前半程,技术创新在应用端的进度滞后于实验室进度,企业有动力投入更多资本加快新技术的落地应用以抢得先机,因为应用创新给产品带来的优势效果明显进而值得。

但过去一两年间发生了一些变化。

造车如同做人,不是轨道而是旷野|展望2024创新之变

宏观上,全球(当然,不得不)进入高利率时代压抑了成长型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速度。原先不计较短期利润、更渴望长期增值的廉价资本离场,比如2023年自动驾驶企业的倒闭潮。

微观上,现有的创新技术也确实逼近了应用的尽头。新能源方面,现有电化学技术已经被发挥殆尽,最新出现的技术如CTC都属于应用层面创新,并未改变原有的电化学属性。

智能化方面,“2020年实现L3”在低利率结束之前就已经吹破了,智驾在L2之后一直是小步慢跑。智能网联一直就没有走出PPT和示范区,近来仅有的亮点如AIGC,在汽车应用端的价值几何还要打个问号。

当作为应用创新基石的底层技术创新被消耗殆尽,短期内也不再可能重新得到快速发展,应用端的技术创新也就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继续强行推进的结果,要么是“没有需求制造需求”的PPT功能,要么是画大饼无法实现落人口实。

但消费者过去几年刚刚被扭转成型的唯技术论思维的惯性还在,企业除了“我家技术更NB”没有别的故事能讲,也没有别的故事会讲。

于是影响到消费市场,缺乏底层技术的重大创新而企业端仍要继续勉力维持唯技术论叙事,对于消费者便不一定还是好事。

造车如同做人,不是轨道而是旷野|展望2024创新之变

继续试图以技术支撑乃至抬高定价,会导向“包装技术”和“争议性技术”。比如冰箱彩电大沙发被包装为智能座舱,这一实为智能化改良的概念确实包含一定创新色彩,但其受到欢迎的主要原因却并不是那些细节创新,而主要来自大手笔解决了“有无”问题。与其归为“技术创新”,不如叫“豪华普惠”。

又比如隐藏式门把手、流媒体后视镜、基本驾驶功能全面触屏化(极端如触屏换挡)等功能,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对其实际价值存疑,尤其是考虑到它们多少都附带了一定的麻烦和不便。“是否有用”也许众口难调,但这些改变并无绝对的必要性和进步性,这一点应该无可争议。

造车如同做人,不是轨道而是旷野|展望2024创新之变

更常见的是价格逐底,俗称“卷”。今天你割五城,明天我割十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又有人割TM二十城。前面说的争相配置冰箱彩电大沙发,其实也算价格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作为消费者别高兴太早,价格战未必只以降价、增配的形式出现。生产汽车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并没有减少,随着合理的降价空间被榨干,在求生存、保利润的压力下,像插混低压油箱之类灰色做法可能越来越多。

而缺乏资金储备和支持的中小竞争者,也将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次出局。后发竞争者可能未必是更全面产品力的提供者,却是价格战的主要动力源,鲶鱼们越少,幸存者越有定价权。

眼下当然还没到车企内卷之影响明显转负的阶段,但合理竞争出的“有用创新”能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已经变得稀缺,否则我们就不会看到近年来的同质化和价格战了。

“性价比”究极进化——产品力

中国汽车借力新能源和智能化蒸蒸日上的同时,也陷入了国产手机曾经乃至现在依然受困于的怪圈:配置加到顶,却卖不上价;份额超九成,利润没一成。

不久前刷到的一个故事,权且一听:某厂家动用几千吨压铸机,一体铸铝车身性能大幅提升,但成本高了四位数,于是准备用缩小电池的方式找回来。

大比例铝车身+大型一体压铸件,意味着首先该车定位就不会低。而这样一款使用了当下最前沿技术的中高端以上车型,居然也要为区区几千块成本增幅,不惜砍电池来找补……

别人家的豪华车全球收割,我们家的高端车几千块都不敢涨,涨了真要担心会死。

造车如同做人,不是轨道而是旷野|展望2024创新之变

曾经的中国汽车陷在“性价比”的怪圈里,二十年爬不出来。二十年后的今天,中国汽车已然鸟枪换炮,而怪圈它只是换了个名字,改叫“产品力”了。

另一边,是遍布社会各界的极端现实主义者们高呼:选文科毕业即失业、服务业都是舔、技术优越取代品牌优越、科技平权技术至上、豪华品牌都是割韭菜……

公平地说这不全赖我们消费者。过去消费者们被一些拙劣的品牌模式PUA了太久,以至于谈及品牌二字,就觉得是“卖标”、是智商税,搞品牌的文科生都是讲故事的大忽悠。

而近几年中国汽车引领的技术跨越又太大,以至于大家都以为世界就应该一直由单纯的变革式技术创新推动——正如在2019年结束之前,我们都以为世界就是会、就应该越来越好。

放眼四顾,我们身边早就不剩下什么真正的“新”技术了,都是起码出现了以年计的名字。一体压铸、主动悬架、无保护左转、AI大模型……我们听麻了,消费者也high不了五分钟,高潮来得越密,消退得却越快。

进入2024年,没完成的KPI也就没完成了,新一年的命题摆在眼前:如果底层技术的重大突破(类似L4/L5)就是迟迟不来,改良性质的技术进步越来越戳不到消费者的G点,而价格战又打到了继续下去自损八百的地步,要用什么方式留住甚至是争取更大市场呢?

“思考不如快跑”的终结

蒸汽机发明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但暗轮船的出现和成熟才真正让世界告别风帆;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之一,但几十年后的喷气式客机才真正把各大洲连为一体。

世界向前走,其实从来就不以底层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为必需品。中国汽车的发展崛起,也同样不必担心会因底层技术创新的降速而陷入停滞。

恰恰相反,只有当车企不再能直接借力底层技术突破、轻松实现产品力的代际式跃升之后,才会不得不在“大家彼此都差不多”的现有技术的应用端创新上寻找机会。

什么意思呢?别人都在用NCM523电芯而811已有商用化可能的时候,谁比别家早半年811上车,谁就享受半年的决定性优势。路线是确定的,收益是必然的,决策难度和风险收益要远优于在应用层面去做发散思考、去试错。

只有当现有的电化学技术被挖到尽头,各家都无法再榨出更多油水,固态电池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大家才有机会冷静下来,发现(相对)小电池+自建超充可能是更现实的模式。

这样的故事其实一直在发生。很多人知道iPhone不是第一款智能手机,甚至都不是最早一批智能手机之一。2007年iPhone身上一切都不是什么新技术,但不妨碍应用端创新缔造奇迹。

造车如同做人,不是轨道而是旷野|展望2024创新之变

在汽车领域,1999年出现的iDrive是堪比iPhone全触屏式的巨大创新:它同样将全部功能放在一个旋钮(iPhone是一块屏幕),同样迅速引领竞品跟进,同样在刚诞生时充满争议,又同样一边发展完善一边否定自我。

但是这个iDrive有什么科技含量吗?真的没有,一个旋钮一块屏,设计了一些初期真的不太好用的交互罢了,哪怕放在20世纪末也谈不上什么黑科技。

回到今天,从新能源到智能化,过去这些年底层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了主机厂们充分的理由和动机,将更多精力放在挖掘和抢先应用新一代底层技术。而传统上对于设计风格的精雕细琢、对于人机交互的全面思考、对于功能配置的推敲琢磨,都缺乏长期深入的思考、探索与尝试。

我当然知道今天车企都喜欢讲设计、讲交互、讲功能,但我依然认为实际的投入不够、最后的效果不明——否则今天我们不会面对这样一批蒙上车标根本分不清谁是谁的车,否则不会像今天这样各家新车的PPT改个名字就能通用。

造车如同做人,不是轨道而是旷野|展望2024创新之变

思考费脑子,试错有风险,但是堆续航、堆雷达、堆屏幕一定不会出错,消费者一眼值,媒体老师吹起来也方便。谁思考,谁出局。

没有批评谁的意思,这一切不过是发展的必经阶段。只有当底层技术创新“真的一滴不剩”了,“包装技术/争议性创新”边际递减到失效了,全行业走入降价内卷的螺旋了,汽车人们担心生存大于期待增长了,或许是拼死一搏又或许是无心插柳的差异化思考,才可能有被摆上决策层台面的机会——摞在《大干三个月》的方案上面。

不是轨道,是旷野

今天汽车市场(尤其是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同质化,与逐底式竞争(AKA内卷)的现状是相辅相成、相伴而生的。

当大家更加依赖底层技术创新来提升产品力时,产品端的同质化就会趋于严重:今天你用了811过两天我就会上,今天我用了超窄边三联屏明天你就要用上,今天A用了超细星环灯明天B车就该拿到了。

而当底层技术不再能支持产品力质的提升,时间维度上的先发优势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早半年晚半年用的都是那堆东西。产品的同质化开始暴露,人们突然发现配置与价格成了几乎唯一的评判与选购标准,这便是我们去年所经历的“内卷”。

造车如同做人,不是轨道而是旷野|展望2024创新之变

价格战不可能永远持续,无力竞争到底的参与者会被淘汰出清,总会出现一个败者无力再战而胜者无需再战的时刻。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迎来应用端创新的重新崛起。

因为应用端创新是产品形态差异的——用时下话术来讲——第二曲线,产品形态差异将帮助车企避开单纯的“产品力-价格”绞杀战,同时也是“讲故事”和品牌塑造的温床。

如果仍不理解何谓应用端创新:多点触控技术早在80年代就已经初现峥嵘了,早期被用于电脑合成音乐制造,而苹果利用其创造出了“双指缩放”这样的直觉化交互。发明多点触控是技术性创新,而后者则是典型的应用端创新。

造车如同做人,不是轨道而是旷野|展望2024创新之变

多向操作旋钮的历史早到不可考,但iDrive首创了几百项功能仅靠这一个旋钮操作,在那个年代的按键丛林独树一帜,功能上也暗合了“手不离杆(钮)”的驾驶为先导向,以至于引领奔驰奥迪捏着鼻子也要模仿,这是宝马在新世纪品牌光环的关键一步棋。

品牌从来就不可能建立在虚空之上,品牌是信任与信仰的结果,无论后面接着的故事多么虚,也需要扎扎实实的具体成就做引子。好的品牌塑造是用户和企业各取所需的双赢,躺在前人功劳簿上数钱才是割韭菜。

今天车企手里几乎什么都有,基本上二三十万以上车型,有条件拿到全行业最好的零部件供应,唯独缺少了自己的思考和试错的动力。产品很容易被放入典型框架做详细对比,消费者也可以轻易找到替代品,那么自然价格成了决策的主导。

食材都已经卷到了顶级,可没人有耐心去发明一道好菜。因为过去人们总觉得再等等还会有更高级的食材,到时我抢第一个用就行了。

造车如同做人,不是轨道而是旷野|展望2024创新之变

当你拥有明显异于其他电动车的低矮宽体姿态,谁还来计较什么得房率轴长比?当你拥有一套精致便捷、独一无二的立体交互体系,谁会自找没趣跑来比什么屏幕大小分辨率?

我不是吃产品定义这碗饭的,所以也只能浅浅想到这些而已。

造车就和做人一样,不是轨道是旷野。价格战的来临,一方面逼迫着降本增效,也一定会促使一部分人开始设法跳出这个维度单一的评价体系。

和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不同,应用端创新不太依赖大规模资本投入,见效和试错都相对更快,它更加考验企业的精细化运作,以调动团队的创造力,这恰恰也符合后·高增长时代的特点。

用反脆弱理论来解释,同质化给系统带来脆弱性,于是当时代转向,多数车企集体陷入价格战的苦海;随机性是反脆弱的必需燃料,如果没有人犯错,就是所有人在一起犯错。

2024,寻求应用创新,迎接差异化,拥抱反脆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0 18:45:3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人生是旷野还是轨道?青年科学家们这么看职业选择
...磨一剑”的科研从业者,会如何看待选择“轨道”还是“旷野”这一问题?以下内容整理自南都记者采访及青年科学家自述:1、从宇宙的“旷野”中找到一件小事儿做到极致陈孝钿 (34岁/湖
2024-01-11 14:22:00
被夸半年的流行语“人生是旷野”,怎么突然翻车万人嘲
...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知著网”(ID:covricuc)原标题 | “旷野文学”二创:当我们不再神化旷野,就像不再迷恋轨道作者丨某熊「当人们发现所谓的旷野仿佛只是跃入另一条轨道
2023-12-25 23:31:00
...站离这里很远,自驾会比较方便”“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既然大家都想去,那我们就定下来吧”……宋女士告诉记者,她们决定找个天气晴朗的周末自驾游,一路上逛一逛鄱阳湖草海、落星墩
2024-10-10 07:47:00
拆解实时云渲染发展历程,元境如何闯关成功
...级分析师洪婉婷,阿里巴巴云游戏事业部(元境)副总经理郭旷野给出了各自的解读。实时云渲染前景广阔,分析师给出报告背景IDC中国高级分析师洪婉婷表示,在这个时间节点发布报告,是因
2023-08-03 16:00:00
纵览视评|致考生: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看,高考,也不过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一个节点。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考试结束铃声响起,不代表着所有的奋斗就都停止,卷面上呈现出来的分数,也无法标注人生的全部价值。经历了高考的淬
2024-06-07 21:38:00
...给每个人提供关于“成功”的标准答案——人生本来就是旷野,而非单一的轨道,衡量幸福、成功的标准,也不只有职位高低、财富多少。“中考没有考好,不代表以后在其他方面做得不好。”朱澄
2024-06-22 06:17:00
荣耀栏目《五十公里桃花坞-旷野》解锁社交新篇章!
...找到那份宁静与自由。荣耀综艺栏目《五十公里桃花坞-旷野》,作为腾讯视频精心打造的生活类社交观察真人秀,于2024年5月25日正式上线,每周六、周日12:00与观众相约,共同探
2024-08-01 23:40:00
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
...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的发展既遵循“轨道”,又探索“旷野”,正向着建成重庆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优秀技工院校全力奋进。
2023-07-15 06:07:00
遵从社会时钟与寻找人生旷野,是两难问题么?丨睡前聊一会儿
...一同硕士毕业的消息吸引了许多关注,女儿一句“人生是旷野,这一步妈妈走了31年”,令不少人心有戚戚。与之对照,一则“大厂裸辞员工重返职场”的消息,则给想要“出走”的人们浇了盆冷
2024-09-14 11:22:00
更多关于汽车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