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铁钉插入工人眼中 医生巧手保住眼球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4-23 05:0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本报讯(记者 高瑞)近日,43岁的王师傅在工地作业时,不慎被反弹的铁钉插入眼内。工友们闻声赶来,紧急将其送至西京医院。

眼科住院总医师胡可可及值班二线王颖维主治医师得知情况后,迅速为患者进行细致检查,发现他角膜穿通、前房消失、晶状体穿破形成外伤性白内障,眼内有早期感染征象。

钉子在眼中多待一会儿就多一分危险,必须马上准备手术。眼科张自峰副主任、急诊科吴林医师统筹协调,争分夺秒,开辟绿色通道,做好急诊手术准备。

术中,手术团队在显微镜下,将铁钉自原伤道小心取出。为防止取钉时造成眼内容物脱出等进一步损害,每一步操作都得小心谨慎。

医生对患者角膜伤口进行清创缝合后,予以抗感染处理。“眼中钉”最终在1个小时后被成功取出。经测量,术中取出的铁钉长18mm,插入眼内长度约10.5mm。

经积极治疗,术后王师傅眼部外形恢复,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感染得以有效控制。4月19日,眼科周健主任主刀为王师傅再次实施了左眼外伤性白内障手术,同时处理了破损的晶状体囊袋和炎症反应明显的前部玻璃体,为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做好准备。

手术完成后,王师傅视力恢复到了0.04,他难掩内心兴奋,“真的很感谢西京医院,是你们帮我保住了眼球,给了我再次看清世界的可能!”

据周健介绍,眼外伤是目前单眼失明的首要原因,其中眼球穿通伤、眼内异物是常见的眼外伤类型。眼部病情重、发展快,常合并眼内感染,若处理不及时患者视功能损害严重,甚至眼球无法保留。在感染控制、炎症稳定的情况下,我们进行了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下一步,待患者眼部病变修复、伤情稳定,将酌情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3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铁钉误射眼里好揪心 医生妙手拔掉眼中钉
...,长度30mm的钉子足足有10mm刺入眼球,伤及眼球的角膜、晶状体,好在玻璃体和视网膜没有明显受损。2人默契配合,通过显微镜观察钉子位置,并小心翼翼取出钉子。取出后,将角膜伤
2023-08-17 16:25:00
南阳市眼科医院:14毫米钉子扎进眼 专家巧手取出来
...主任徐良为其做了详细检查,发现患者右眼巩膜破裂伤、晶状体混浊(即外伤性白内障)、眼球内后壁有一个长条状金属异物。考虑到眼睛受伤已经4天,若不及时手术将异物取出,极易出现眼内感
2024-01-06 12:36:00
发生烟花爆竹伤 这些动作千万避免
...伤之大不言而喻。“他整个眼球壁不规则开裂约7~8毫米,晶状体、玻璃体等正常组织大量外溢。”经过清创缝合和抗感染治疗,这位患者暂时保住眼球外观,但最终未能保住视力。往年最多的一
2023-01-19 09:52:00
...,叶先生的双眼视力仅余0.1,已发生白内障,且同时存在晶状体脱位的现象。后来经过层层挖掘,最终发现导致他视力下降的“真凶”竟是家里常用的筋膜枪。对此,浙江省眼科医院(温州医科
2024-09-23 07:26:00
...查发现他左眼不仅存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还有白内障和晶状体震颤。”接诊的眼科胡蓉蓉主任医师解释,我们眼睛里的晶状体通过悬韧带固定在眼球里,就像一张被撑开的吊床,正常情况下是不会
2024-05-25 07:07:00
晶状体蛋白逸出的原因?怎么办?分析下
晶状体蛋白逸出是指晶状体内部的蛋白质渗出到眼液中。通常与眼睛中的晶状体发生了变化或损伤有关。可能会导致视力模糊、眼睛充血、眼部疼痛等症状。晶状体蛋白逸出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包括:1
2023-07-23 21:14:00
白内障术后 3 个月很关键!做好日常护理!
...然无声地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质量。白内障是指眼睛中的晶状体发生混浊,云雾一般遮盖了原本清晰的视野。晶状体位于虹膜后方,正常情况下应该是透明的,以帮助光线聚焦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图
2024-03-02 11:46:00
50岁男子眼前有黑影揉眼导致晶状体脱位…
...但后果可能“不堪设想”!50岁男子眼前有黑影揉眼导致晶状体脱位近日,50多岁的张先生(化名)来到了浙江省眼科医院之江院区陈鼎主任的门诊,急切地询问道:“医生,我的右眼视力突然
2023-07-05 22:41:00
女子用筋膜枪放松双眼,竟按出白内障?医生:这些部位千万别乱用
...快速用拳头快速打眼球,眼球里有非常精细的结构,首先晶状体的位置就会松动脱离,那么由透明的状态也会变得不透明,叫作白内障。 不仅如此,在持续的外力作用下,固定晶状体的悬韧带也
2024-03-13 12:00: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