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上海12月14日电 (记者 许婧)如果前些年提到特效电影的关键词是美国进口大片的话,那么2019年以来,随着《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影片的上映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后,加上今年《外太空的莫扎特》《独行月球》《明日战记》上映、《流浪地球2》定档2023年春节,让大家对包括科幻电影在内的中国特效电影之未来充满期待。
近年来,中国特效电影发展非常快,一大批精品国产特效电影大片上映,其中,奇幻电影、动作电影和科幻电影是对特效技术应用较为集中的电影类型。《刺杀小说家》《捉妖记》《寻龙诀》等系列影片是近年来奇幻类型的重要电影作品;《战狼》《红海行动》《长津湖》等战争动作题材影片,场面气势恢宏,备受瞩目。
中国特效电影有这样的表现来之不易,接下来,如何不断持续发展和前行值得关注。无可否认,尽管近年中国特效电影数量喜人,但真正做特效电影的团队不多,人才匮乏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中国电影特效制作人才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执行院长何小青直言,中国电影特效制作人才培养有官方政策支持,有专业院校和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共同发力,但也面临人才流失等的挑战,比如因与游戏特效部门高度重叠,大量人才被游戏公司高薪挖走。
深耕电影人才培养多年的何小青发觉,专业院校教学较侧重于电影专业知识和电影艺术素养的培养,轻于影视新技术的引入;职业培训机构侧重技术技能的掌握,缺乏对艺术审美的培养。
事实上,5G、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驱动着中国电影产业变革。特别是LED虚拟制片的出现,改变了电影的制作方式。数字时代电影特效制作的人才培养与传统的电影制作人才培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知名舞美设计家、上海戏剧学院原院长韩生说,中国电影特效人才培养,实则涉及电影艺术在当代文化生态下的整体发展,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绝不仅是一个行业能涵盖,也并非单一学科所能完成的。
艾美奖获得者Igor Lodeiro曾在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工作16年,其最著名的作品有《功夫熊猫》《驯龙记》等。在他看来,当下行业需求非常大,且技术更发达,能够帮助实现更复杂的制作,“技术可以助力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客户的要求。”
“电影是艺术和科技相结合的产物,每次科技变革都推动电影创新发展。”何小青说,除了艺术层面,超一流的特效也是电影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包括虚拟拍摄、人工智能在内的新技术,有望带领中国实现电影科技领域超车。
同时,中国电影制作人员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也越来越小,但与掌握最先进数字技术的好莱坞电影制作团队相比,中国电影市场内还缺乏熟悉国际电影工业规范、掌握电影制作全流程和前沿电影技术的高素质电影人才。
“我们亟需的,是一大批具有高精尖水准的艺术和技术相结合,适应数字时代创作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从技术艺术、市场与营销、创意三个层面发力,才能制作出数字时代的电影精品。”何小青说。(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4 22:05:5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