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读书人追求的理想工作,其实一地鸡毛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0-19 19:25:00 来源:新周刊
读书人追求的理想工作,其实一地鸡毛

豆瓣话题#你是如何对学术感到幻灭的?#底下那些焦虑的跟帖,浏览量达258.3万次。

“以学术为志业,否定时却好像把自己的前半生否定了,这种否定能摧毁一个人”;“有的人在极度杰出并且幸运的情况下拿到一个偏远地区的学术工作(还不一定是教职,有可能是临时Post-doc)”;又或者是,虽然雇不起心理咨询师,却常常收到系里发出的防自杀邮件。

那么,是离开,还是留下?

作者 | 苦苦

编辑|谭山山

题图 | 《心灵捕手》(1997)

做学术,在人们惯常的眼光里有着全方位的体面。

他们研究某个学科,经常谈论普通人读不懂的话题,把“读书”这件事从考场延续到案头,贯彻它的终极意义,有着传统认知里备受尊重的刻苦、智慧、奉献这类难得的品格。

不必朝九晚五地服从于打卡制度,“看起来不像一份工作……为某个社会科学项目进行民意调查,或者以历史学家的身份挖掘档案”,环境单纯,在学历阶梯的尖端玩着一门智力游戏。

“但这几个小小的场景几乎是大众想象的全部了”,这句话出自《离开学术界:实用指南》一书。它试图为这种文化上的刻板印象祛魅。

该书作者克里斯托弗·卡特林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拿到古典学博士学位却自称“学术难民”,羞耻、焦虑、恐惧的混合情绪几乎要压垮他。但是,从中退出却貌似是一件更困难的事情。

因为,“离开学术界感觉像是在证明你的学术能力不行”。

读书人追求的理想工作,其实一地鸡毛

《离开学术界:实用指南》

[美]克里斯托弗·卡特林 著 何啸风 译

薄荷实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9

读书人追求的理想工作,其实一地鸡毛

结束学术生涯,不是你的错

这种下意识的印象背后,其实有一个冷酷规则,叫“非升即走”。

比如克里斯托弗·卡特林的妻子马洛里,如果不在头6年内发表数篇文章,甚至出版一本专著,她就有被解雇的可能。哪怕这个职位名为“终身教席”,脑袋上也随时悬着倒计时的时钟。

卡特林把它称为陷阱,当一个人疯狂地为了续约而找课题、写作并发表,这6年时间就是“无比漫长的”,它包含着混乱的生物钟、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拒稿信、偏僻住所、心理问题。

读书人追求的理想工作,其实一地鸡毛

(图/电影《超脱》剧照)

从数据上看,日益增长的博士生数量与有限的教席之间,像一组流沙的漏斗,能留下来的人极少。

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所登记的博士在校生有509453人,而10年前这个数字为271261人。几乎翻番的博士生增长速度,显然不是高等教育体系所能覆盖的,更别提“985”“211”级别的高校。

把问题移到卡特林所做的统计里,就更加分明了:

“我不得不用各种关于高等教育的统计研究得出这个数字。今天在美国,只有约1.2%的艺术类和人文类博士项目的学生可以在顶尖院校得到终身教席。即使不限定是顶尖院校,情况也没有好多少。凡是拥有终身教席的人,只占读博人数的2%-7%。”

“从另一个角度看,10名学者中至少有9名没有从事大多数人起初攻读高级学位时希望从事的行业。”

读书人追求的理想工作,其实一地鸡毛

(图/电影《心灵捕手》(1997)剧照)

僧多粥少,这在学术界与非学术界都是铁板钉钉的现实。能否留下,混杂着运气与实力,而不能就此认定“你不行”,更别说具体的数字难以言明各类隐形歧视、纷争、冷酷与缺陷了。

在“她乡电台”某一期对学术圈的讨论中,嘉宾们就提到类似“这个系统不在乎我们”的感受。尤其在高智力环境中,少数族裔、女性、残障人士等都曾面临不公平问题。

比如,耶鲁大学哲学系要求博士生在英语之外,还必须懂德语、法语、希腊语或拉丁语。曾在耶鲁大学哲学系就读的袁源去询问中文能否做第二研究语言时,系里给出的解释是:“中文跟哲学研究没有太相关。”

袁源觉得这句话带有文化等级偏见,“言下之意是中文没有哲学价值?中国哲学几千年,凭什么认为中文跟哲学研究不相关?”她据理力争,最终促使系方改掉了规定。

读书人追求的理想工作,其实一地鸡毛

(图/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2003)剧照)

而这类偏见在学术领域并非个例。需要进行漫长的斗争,大脑必须时时做出判断并付诸变革,否则就要被迫处于袁源的一个同学所描述的微妙处境里——“每次下课都要跟在一群很高大的男人后面走路的那种感觉”。它有多么讨厌,只有弱势方能瞬间理解。

被迫从学术界离开,有时是概率问题,有时是不公问题,但是很多人归咎于自己的能力问题。

读书人追求的理想工作,其实一地鸡毛

学术劣币如何驱逐良币?

豆瓣话题#你是如何对学术感到幻灭的?#底下那些焦虑的跟帖,浏览量达258.3万次。

“以学术为志业,否定时却好像把自己的前半生否定了,这种否定能摧毁一个人”;“有的人在极度杰出并且幸运的情况下拿到一个偏远地区的学术工作(还不一定是教职,有可能是临时Post-doc)”;又或者是,虽然雇不起心理咨询师,却常常收到系里发出的防自杀邮件。

课题方向“错误”、论文投稿被拒、遭受学生质疑、基金申请失败、大龄脱产身份等,都有可能将他们推向学术统计数据不乐观的那一侧,直到某天彻底打破波西米亚式生活理想。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李连江曾在个人公众号上引用黑格尔的话——赢得他人承认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最大挑战。而在学术界,“赢得其他学者承认尤其困难”,其中一个标准就是发表论文的数量。

“不发表就出局(Publish or perish)”是萦绕在所有学者头脑中的紧箍咒,翻译得直白一点,则是“不发表就毁灭”。

读书人追求的理想工作,其实一地鸡毛

(图/电影《美丽心灵》(2001)剧照)

水特是海南某大学讲师,他在拿到教职的同时也收到了任务书:“发表多少篇文章,发在什么级别的期刊,一清二楚,如果没有达标就把你退掉或者转岗。我们学校已经算是要求比较低了,有个在双一流大学读博士后的朋友,两年之内达不到副教授的要求就会被清退。”

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忍受学术期刊冷漠的挑错,还要目睹一些经过包装、蹭了热点的学术垃圾得以发表,由此逐渐走向自我怀疑——是我不够聪明?还是我应该装作像其他人一样关心既定的话题?

甚至在投稿反复被拒的情况下,连错在哪了都不知道。就像在读哲学博士生莫古所说:“目前我看到过拒稿的回信都是模板,还没看到过活人回的信。”

学术评价走上了一条单向度的路,篇数、字数、刊物级别等评判标准,像马鞭似的抽打着学术神经,李连江把这种“俱乐部”规则形容为“聪明人刁难聪明人的高级但未必高尚的智力活动”。

莫古认为这会导致异化:“一旦‘发表’而非‘研究’成为目的,那么学者通过某种套路在较好的期刊上发表文章之后,他或她将不断重复这种套路。且不说这会让学者自身的发展受限,谁又能保证权限巨大的编辑与审核本身,不会沦为权力的游戏?”

读书人追求的理想工作,其实一地鸡毛

(图/《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剧照)

于是“被自愿”的内卷开始了,搞比赛、交材料、开大型学术会议、学已有的话语范式,前提是想办法留在这套评判体系里,而后才有空间思考如何做出令学界增加高度的课题。

当大量时间被倾注在某个学科之上,离开学术界便几乎不可能,就像卡特林所担忧的,职场动态与学术常规有天壤之别,而“学院之外几乎没人能将维吉尔之后的罗马诗歌知识,或18世纪法国小说中的性别建构进行变现”。

与此同时,承认“其实你是想离开的”,也变得尤其困难。

读书人追求的理想工作,其实一地鸡毛

相较于学术,生活才是统治力量

马克斯·韦伯于1917年11月7日在慕尼黑大学作了一场题为《以学术为志业》的演讲,当中提到“学术生涯是一场鲁莽的赌博”,很多不被这种遴选制度选中的人,学术才干其实并不差。

“你能够承受年复一年看着平庸之辈爬到你头上去,既不怨恨也无挫折感吗?每一次他们都会回答说:‘我只为我的天职而活着’,但至少就我所知,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无动于衷地忍受。”

韦伯将学术生涯的外部条件解释得清清楚楚,而后提出:“唯有单纯为事业献身的人,才具备学术领域的‘人格’。”如此便不难理解,豆瓣小组中对学术感到幻灭的人们早已不谈使命。

读书人追求的理想工作,其实一地鸡毛

1917年的马克斯·韦伯。(图/Wikimedia Commons)

有的幻灭来自外在,比如“徒有知识却没有知识分子精神的博导”“外行指导内行的学术评价体系”“冗长而‘必要’的论文包装过程”;有的幻灭来自内在,比如产生抑郁倾向,“人生和学术混在一起,好像人生也完全失败掉了”。

摆在眼前的最大警戒线是年龄。准备申请博士后的小温理了一条大概的线:“学术成熟期一般在40-50岁,往后身体机能下降,状态肯定没30多岁时好,可能很难做出研究成果。50多岁以后就开始偏向于总结性的东西,60岁就退休了。”

在一篇题为《离开田野,离开学术》的帖子里,作者打算花半年时间到贵州一个村子里调查社会变化,撰写一篇民族志报告,却时常感受到“一种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力感以及道德上的自我谴责”。

最后,这位作者几乎读不进任何海外的中国研究资料了,怀疑那到底是真正的关怀或只是抽象的幻想。“如何让学术界的知识发挥实际作用”,这是他被一个农妇无意间调侃之后持续困惑的问题。

读书人追求的理想工作,其实一地鸡毛

(图/动画电影《艺术学院1994》剧照)

当现实因素一年年地入侵学术道路时,突然在某天,发现志业上的哲学意义崩塌了,有人继续理想主义的钻研,有人则考虑离开学术界,比如卡特林。

作为一个研究冷门罗马诗人的学者,当卡特林发现自己整整10年都只是在试图与全球仅有的50位受众展开学术讨论,以及逼着学生记住拉丁语法的细节时,他最终决定转换一个生活逻辑:“把对于世界的影响,与支撑这种影响的赚钱方式区分开来。”

又或者是像小温一样,把“志业”当职业:“别把自己从事的东西太当回事,我们可能研究的是比较形而上的领域,但它未必就超凡脱俗了,这只是一份现实中做的事情,没有什么超越性或者绝对的崇高性。”

当我们剥离知识对生活的统治之后,事情也许就不用看得那么严重。

退出这一体系,当然不意味着“你不行”;而留在学术界,所谓“不发表”也未必代表着你“就毁灭”了。

读书人追求的理想工作,其实一地鸡毛

[1]《离开学术界:实用指南》,克里斯托弗·卡特林

[2]《作为系里唯一的女性,还是有色人种,是怎样一种感受?》2021-12-31,她乡

[3]《离开田野,离开学术》,2019-05-20,Lumières

[4]《影响学术生涯的心理和性格因素》,2023-02-23,李连江

[5]《沿街托钵已成中材学者的宿命》,2023-03-28,李连江

[6]《挤出那片属于自己的研究空白》,2023-09-08,李连江

读书人追求的理想工作,其实一地鸡毛
读书人追求的理想工作,其实一地鸡毛

读完点个【在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9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刘亦菲林更新离婚:《玫瑰的故事》十年婚姻一地鸡毛,门当户对有多重要
...己的小心思,玫瑰似乎永远走不进他的内心。 十年婚姻一地鸡毛,干不完的家务吵不完的架,不让做美甲,就连穿衣自由都没有,玫瑰终于窒息得快要崩溃了。曾经她是被捧在手心里的玫瑰,如
2024-06-19 09:40:00
走进书店享诗意
...这一段充实又柔软的时光,能有力地对抗接下来生活里的一地鸡毛。去年到上海出差,抽时间逛了心仪已久的朵云书院。站在上海中心52层俯瞰外滩,精致,宁静,诗意,难怪有那么多年轻女孩打
2023-11-06 04:25:00
《封神第一部》宣发一地鸡毛,全靠“自来水”不是长久之计
...,金钱成本太高,而导致《封神》映前映后的宣发实在是一地鸡毛。前期宣发全靠导演“投入30亿,不成功就要用十年还债”“如果第一部票房不理想可能就没有二三部了”等卖惨博同情的方式。
2023-08-12 22:52:00
想要寻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就得把这个难念的经念好
...知,鬼知,自知。事实上,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谁都有一地鸡毛的难堪,鬼哭狼嚎的斗争。谁也都有雪上加霜的时候,都有过不下去颓废的时候。表面上,所有的人,都过得风光无限,在别人面前
2023-05-08 17:10:00
金粉世家,燕西邂逅冷清秋哪是爱情?一个见色起意,一个为财所动
...都碎了一地。所谓爱情,根本是空中楼阁,遇到事情变成一地鸡毛。梨芽梨 写文写字讲故事 追剧聊剧侃名人/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2024-10-29 22:28:00
...报选帅仍无实质进展 集训计划遭遇挑战国足提升依旧“一地鸡毛”本报讯(记者 赵睿)男足国家队是迄今为止唯一没有确定今年备战计划的国字号队伍。种种情况表明,国足原计划春节过后组织
2023-01-18 05:57:00
建议取消足球?网友:本来就是鸡肋,现在还烂了,一地鸡毛!
...者把补贴给缺钱的人!本来就是鸡肋,现在还烂了,留下一地鸡毛,要这何用?
2023-08-03 08:00:00
《她的城》开局:琐碎的生活一地鸡毛,我们该如何自救
...本等不到中年,也许从毕业那天开始,我们的生活就已经一地鸡毛了。本以为毕业了就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却不想自己从千军万马中杀出重围,我们的磨难才刚刚开始——不必说职场的人心叵测
2023-09-10 23:53:00
碎片化一地鸡毛!安卓14推送:安卓13用户量仍少的可怜
...由此来看,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安卓碎片化的问题仍旧一地鸡毛。值得一提的是,本周,谷歌面向符合条件的Pixel设备推送了Android 14 Beta1系统
2023-04-14 19:0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低空经济催生无人机人才需求井喷 重庆高校专业转型应对市场变革
随着低空经济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无人机技术应用领域持续拓宽,相关人才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开设无人机相关专业的高校已从2019年的约300所激增至当前的700所左右
2025-04-03 11:41:00
每日温情画语 | 7岁男孩用四年长发,编织生命的星光(2025.4.3)
近日,山东济南。7岁男孩孙霄亚蓄发4年,捐给化疗患儿用来定制假发。为这份爱心点赞!编辑:全海波责编:吴忠兰 审核:阮鹏程
2025-04-03 11:41:00
廊坊实现1687家规上工业企业首席质量官全覆盖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刘杰)4月2日,位于廊坊高新区的长盛(廊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盛科技”)碳化车间里,一卷卷单体约2
2025-04-03 11:49:00
清明追思——角膜移植点燃生命之光,爱尔眼科致敬全国角膜器官捐献者
角膜移植术后患者作为受捐者代表发言“我想向所有的角膜器官捐献者及家属表达感激,感谢你们的无私大爱。感谢这枚‘光明礼物’
2025-04-03 11:53:00
智启未来,AI时代的中国力量——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莲山学子”主题班会
多彩贵州网讯 为引导学生紧密跟随人工智能发展浪潮,点燃科技创新的热情之火,树立起为党和国家奉献青春的崇高理想,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多彩人生”辅导员工作室精心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智启未来
2025-04-03 11:53:00
“数”你精彩——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举办高一数学文化节手抄报大赛
鲁网4月3日讯为激发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与创造力,近日,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65级高一数学组在本次数学文化节中特别举办了“浸润数学文化
2025-04-03 11:54:00
情系业主办实事,热情服务暖人心
在这个春风轻柔、绿意盎然的美好季节,山水泉城小区里处处洋溢着春日的蓬勃生机。然而,有一位业主却在满心期待新家具到来的时刻
2025-04-03 11:56:00
固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诗韵清明 传颂经典”主题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门丛硕、马敬芸)3月30日,固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固安县文联、固安朗诵协会开展“诗韵清明·传诵经典”——2025年固安县“我们的节日·清明”经典诵读活动
2025-04-03 11:58:00
全球移动发行商收入排行榜公布:腾讯字节领先
中新网北京4月3日电(记者 吴涛)Sensor Tower在3日发布报告称,2024年,全球消费者在移动应用市场的付费首次突破1500亿美元
2025-04-03 11:59:00
无意识的5个小习惯,正在悄悄伤害你的肝脏!
无意识的5个小习惯,正在悄悄伤害你的肝脏!丨提素养 促健康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春季万物复苏,阳气生发,正是养肝护肝的好时节
2025-04-03 11:59:00
小事较个真丨这个闹市里的破损窨井盖究竟啥时候能更换?
大皖新闻讯 在亳州市市区的繁华地段,有一个用水泥做的窨井盖已经破损一个多星期了,却一直无人过问。4月2日,大皖新闻记者先后向谯城区城管局
2025-04-03 12:08:00
近日,某网民在互联网平台发布视频,并旁白称“大学城发生恐怖事件”,引发关注。经核实,网传信息系谣言。经向属地相关部门核实
2025-04-03 12:17:00
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诚聘启事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南海网、南国都市报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媒介BD(商务拓展)岗位,诚邀社会各界优秀人士加盟
2025-04-03 12:19:00
最高院:抵押权人诉讼中未主张抵押权,能否在破产程序优先受偿?
最高法院:抵押权人在诉讼中未主张抵押权,能否在破产程序优先受偿?若抵押权人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内提起诉讼,并在法定的申请执行时效期间内对债务人申请强制执行的
2025-04-03 12:23:00
《哪吒2》进入国产影片出海榜前十
据网络平台数据,《哪吒之魔童闹海》出海票房超4894.2万美元,冲进国产电影出海榜前十!截至当前全球累计票房已达155亿,暂列全球影史票房榜前5!(总台央视记者 许盼盼)【编辑:
2025-04-03 12: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