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李昊
日前,旱作高标准农田共建试点项目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正式启动,试点项目由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内蒙古农牧厅和市、县两级政府共同推进。
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农田建设的共建管理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把各地的建设经验吸纳进来,将其他地区实践成功的做法运用到试点中来,把先进的技术模式吸纳进来,要加强政、企、院、校协作,以旱作试点为平台,大胆尝试,遴选出一批适合农田建设的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要综合运用“集、蓄、补、节、排”五类工程措施,通过修建截伏流、水窖等小型应急补灌设施,提高降水蓄存率和利用率,配套实施田块整治、耕层改良、防风固沙、道路建设等措施,使旱作高标准农田达到田平路通、蓄节并用、平急结合、抗旱防洪、稳产增产的标准,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以上。
据了解,内蒙古是全国5个耕地面积过亿的省区之一,目前全区需要建设的815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中,旱地占到5469万亩,占比达到67%,且绝大部分干旱缺水、土壤瘠薄、基础设施落后、粮食产量低。若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按亩均增产100斤计算,能够新增55亿斤粮食产能。对此,内蒙古农牧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内蒙古今后新建高标准农田重点在旱地,粮食产能增长点也在旱地,旱作高标准农田共建试点项目能够得到国家层面的指导和支持,又能够引进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及早探索出适合地区实际、符合农民需要、可推广、可复制的建设模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5 08: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