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青岛日报
开幕式展演“各显神通”,参与性更广、趣味性更强已成为普遍趋势——
今秋运动会,更像“嘉年华”

■10月21日,国信体育中心辅助训练场上,运动员们正展开激烈比拼。 王 雷 摄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羽
这个秋天,青岛大大小小的体育场里格外繁忙。
10月17日,市北区中小学生秋季田径运动会在青岛体育中心开幕,近2000人的入场方阵、2500余人的体育展演,再加上6000余名现场师生,仅一个开幕式就有逾万人参与;同一天,在城市另一端的天泰体育场里,青岛电子学校、平度师范学校联办秋季运动会,舞蹈、汉服、卡通方阵轮番上场,武术、旗语、川剧变脸表演精彩纷呈,“综艺化”的开幕式足足用去一个上午的时间……
入秋以来,青岛各单位、学校密集组织召开秋季运动会,市区的几个大型体育场几乎都在“连轴转”。“天泰体育场9、10月份一共接了25场运动会,如果再算上赛前排练占用场地和8天‘双节’假期,基本就没闲着。”市体育产业发展中心的任延春说。
运动会“组团”归来,既是全民健身的群众“刚需”,也有政策“撑腰”作为底气。即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青岛市全民健身条例》明确“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体育运动会或者体育节”,并鼓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有条件的可以举办职工运动会”。
比创意、拼实力,开幕式堪比“综艺秀”
露天舞台上,交响乐团团员们激情演绎,大提琴、小提琴、铜管乐器配合默契,一曲昂扬奋进的《红旗颂》带领人们走进夜晚的欢乐时光——
这是9月27日晚,青岛第五十八中学秋季运动会开幕式上的一幕。绚丽灯光下,高一、高二31个班级的师生轮番表演了歌舞、朗诵、戏剧、情景剧、武术等各具特色的节目,现场还请来了奥特曼、网红青蛙甚至杭州亚运会的同款“机器狗”助阵。两个半小时的文艺演出精彩紧凑,孩子们的表演像模像样、仪式感满满。
“现在的校运会这么‘卷’吗?”“80后”妈妈刘女士直言,这样的场面颠覆了自己对运动会的认知:“开幕式的表演气氛感觉像大型晚会。”据校方统计,这场通过网络直播的校运会开幕式观看量超过百万人次,收获大批观众点赞。
记者了解到,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学校会在春秋两季举办两场运动会。比赛场上的“规定动作”拼的是运动员实力,而开幕式这样的“自选动作”就靠参与者们“各显神通”了。如何让自己所在的团队在开幕式上做个“显眼包”,参与者们“脑洞大开”、各展才能。
舞蹈表演要统一,仅凭自己排练显然不够,那就请专业舞蹈老师编排,参与者由此获得提升舞蹈技能的机会;光有整齐的动作编排仍然不够,于是花样繁多的自定义道具出现,无人机、平衡车、卡通人物……最后还要有一场氢气球放飞仪式,开幕式就此画上圆满句号,运动员纷纷走上自己的“赛道”。
“开幕式展演表面上比的是服装道具、表演创意,其实说到底看的是团队向心力和凝聚力。”某单位负责人于先生认为,现在的运动会越来越像大型团建活动,尤其是开幕式展演,通常需要排练一周左右。“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在排练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于先生表示。
强竞技、重趣味,运动会更像“大团建”
不仅是开幕式日趋“综艺化”,运动会项目设置同样在与时俱进。
传统的跑、跳、投尽管仍占据“C位”,但集体项目越来越多,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元,参与性更广、趣味性更强已经成为普遍趋势。其中,一些运动会甚至有了更“大”的名字——体育嘉年华、体育文化节,以往更多担当“配角”的拔河、跳大绳、“龙凤戏珠”等趣味项目热度攀升,吸引了更多人报名参与。
而在学校层面,将运动会与日常体育教学工作相结合逐渐成为主流。比如,青岛嘉峪关学校今年的秋季运动会就结合了体质监测的内容,主要设置跳绳、坐位体前屈、50米跑、仰卧起坐等项目,按照学生所获分值相加计算班级总成绩,几乎做到了人人参与;青岛第三十七中学则设置了健身操、迎面接力、足球射门等趣味项目,该校学生发展中心主任王飞说:“秋季运动会还是以田径比赛为主,到了春季运动会的时候,基本都是趣味项目了。”
传统的竞赛项目考验身体素质,现在的趣味项目更强调团队合作。“要考虑‘排兵布阵’、相互协调,在团队中学会与人相处,发挥出自己的优势。”王飞说,在孩子们的成长中,运动中获得的这些体验至关重要,可以迁移到学习、生活中。
青岛嘉峪关学校的体育老师吕涛认为,现在中小学运动会的趋势就是从单一向综合发展,从“竞技”走向“趣味”,更注重团体项目,强调人人参与。“以前,一个班有40多个孩子,真正能参与运动会的不过10人左右,现在几乎做到了全员参与,这正是学校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理念的具体表现。”吕涛说。
有活力、促消费,运动会有本“经济账”
杭州亚运会刚刚结束,人们从中感受到了赛事经济的强大潜力和活力。而身边的这些运动会,同样也有一笔可观的“经济账”可算。
最直观的受益者就是场地租赁方。以天泰体育场为例,除去每天几万元的固定场租费用外,运动会所带来的巨大人流量直接拉动了周边餐饮、百货、停车等商户的收入。“场租只是开放看台和塑胶跑道费用,使用内场草坪需要额外收费。”任延春介绍,趣味项目、拓展项目增多后,草坪使用率大大增加。“我们按项目多少收费,一般一场运动会下来,草坪会有一万多元的单独收入,有时候会更多。”任延春告诉记者。
一些赛事公司也捧起了运动会的“饭碗”。他们通常会根据主办方需求,提供赛事组织、赛程编排、道具租赁、电子计时等一系列服务,每场收费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此外,各单位、学校购买服装、奖品以及相关物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今年,各单位的运动会真是‘能开尽开’,业内感觉到了市场的变化,运动会的服装订单明显增多,大家都很看好这一发展趋势。”体育用品经销商李承康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3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