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首次架设测雨雷达、在重要山洪沟道加密布设雨量站及水位流量监测设施、优化水文站网布局……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水务部门获悉,今年汛前,永定河北京段建成全国最先进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对“云中雨、落地雨、河中水”布设了三道防线,实现对重点河道、沟道监测的全覆盖,为洪水防御和应急避险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技术支撑。
首次架设测雨雷达
在卢沟桥分洪枢纽,永定河水缓缓流淌。岸边一座高达45米的铁塔冲天而起,最顶端隐约可见一台四方结构的设备以40秒每圈的速度转动着,“这是今年在北京第一次架设的水利测雨雷达,它会24小时持续扫描半径45公里范围内、垂直高度2公里内的液态水,而这一高度也是最容易形成降雨的高度。”北京市水文总站副主任杜龙刚介绍,与卢沟桥分洪枢纽相对的,在永定河流域的白草畔和东大坨的山顶,也架设了两部水利测雨雷达,并进行组网应用,实现了对永定河流域北京段以及北京主城区“云中雨”的超精细网格化监测。
“雷达与气象卫星的数据相互补充,从而构建了雨水情监测预报的第一道防线。特别是水利测雨雷达能实现临近3小时的高精度降雨量预测,预测到的数据可接入洪水预报模型,提前对洪水灾害进行风险预警,为后续防汛准备争取2至3小时宝贵的时间。”杜龙刚说。
雨量站增加到1913处
第一道防线中对“云中雨”的有效监测已经为后续防汛“抢”出2至3小时宝贵时间,在第二道防线中,重点落在了对“落地雨”的监测上面。“我们通过布设地面雨量监测站,来精准监测‘落地雨’。”市水文总站副主任王亚娟介绍说,去年“23·7”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之后,水务部门通过加密站点建设并共享整个气象局、规自委等部门数据,永定河北京段雨量站增加至1913处,其中官厅山峡段区域从原来的29站增加至256站,实现10平方公里及以上流域、山洪灾害高风险区、行政村全覆盖。
“通过高密度雨量站网的建设,站网密度增加至6.7平方公里每站,这样可以精准地掌握山峡区域面平均雨量和暴雨中心,同时还能对测雨雷达的监测雨量进行验证。”王亚娟说,下一步,山峡区还规划了384个雨量站,整个站网将达到640个,站网密度达到2.5平方公里每站。
此外,水务部门对全市245处雨量站进行加固,增设北斗通讯双信道。
双信道通讯应对极端情况
最后一道防线就要依托水文站,通过测量水位、流速、流量等重要水文信息,来监测“河中水”,并根据洪水发生可能性发布洪水预警,为防汛指挥决策、保障下游防洪安全和人员及时转移避险等提供重要支撑。“我们通过优化水文站网布局,构成‘洪水演进’监测预报防线。”王亚娟说。今年永定河官厅山峡区间水文站的监测密度和通讯水平都有了明显提升。
“官厅山峡段之前有25个水文站,今年增加了8个站,实现了大中小水库出入库,还有重要的山洪沟道全覆盖。尤其在三家店到卢沟桥区间的5条支沟都按照‘站得住、冲不倒’的防洪标准建设了水文站,这样就不会再出现山洪沟道基础设施被冲毁的情况。同时,各水文站现全部实现了‘4G+北斗’双信道通讯,保障在断网断电等极端情况下水文数据能够测得到、测得准、报得出,水文监测手段也更加丰富。”
在位于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的陇驾庄水文站,北青报记者看到,水文站对防洪和测洪标准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去年该水文站发生了自建站以来最大的洪水过程,水文站院内进水80厘米,站房被淹,水文监测设施被毁。重建中,水文站房被加固,水文监测方面增加了侧扫雷达、移动雷达波等,通讯方面增加C波段卫星和超短波电台。”王亚娟说。
据悉,“三道防线”相互衔接,互为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现代化监测预报体系。其多源数据最终都汇聚到北京市水旱灾害防御平台,进行预报预警、流域防洪、山洪灾害以及城区内涝等的预判、识别以及发布、应对等。
文/本报记者解丽责任编辑:张元(EN003)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5 12: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