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忱装疯被丢进粪坑面不改色,登基后让“太监”叫苦不迭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3 16:11:00 来源:戏说三国

长安城皇宫内,几个小太监正抬着一个被捆得像粽子一样的人,急匆匆地一路小跑奔向“更衣室”。(唐朝时的茅房统称“更衣室”)

被抬着的人看起来很奇怪,因为他既没有出声喊叫,也没有大力地挣扎反抗,反而是用一种近乎好奇地目光不断地四处张望,似乎对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一点都不担心!

在一众小太监不断地喘息中,他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更衣室。为首的老太监示意众人将扛在在肩膀上的人放下,并亲自为他解开了绑在身上的绳子。

随后在众人戏谑的目光中,老太监笑容满面地指着前满是飞满苍蝇的粪坑说:“光王,陛下让给您在里面洗个澡,您请吧!”

李忱装疯被丢进粪坑面不改色,登基后让“太监”叫苦不迭

说完不由分说将他一把推进了粪坑里。本以为光王李忱掉到了粪坑里会大惊失色,甚至可能会向众人求救。

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李忱不仅没有向边上的众人求救,反倒是觉得很新奇,疯疯癫癫地在粪坑里玩耍了一天。(具体情节太辣眼睛,请读者自行脑补吧!)

一边玩还一边用手向边上的太监扬,场面一时间变得很梦幻,太监们急忙往后躲闪,无奈还是躲不过天女散花,衣服上或多或少都被沾上了“翔”,太监们全都开始骂骂咧咧。

本来想看光王李忱的乐子,没想到看了个寂寞,结果还都被殃及池鱼。失去了兴趣的太监们很快就离开了,他们急着回去向皇帝唐武宗汇报测试结果。

在众人离开后没多久,一个老宦官仇公武走到光王的身边,此时的光王丝毫没有发现身边来了人,依旧玩得不亦乐乎。

仇公武在朝中极有权势,当时的唐武宗身体已经日渐虚弱,他想在皇帝驾崩后独掌朝政,但是缺少一个合适的傀儡。

李忱装疯被丢进粪坑面不改色,登基后让“太监”叫苦不迭

看见傻子光王,他认为日后可能有用,于是向武宗汇报说直接将光王诛杀后埋掉永绝后患,早就有此想法的武宗欣然首肯。

仇公武偷偷安排心腹将他捞出来洗干净,藏在出城的粪车下送出皇宫。随后将光王李忱安置在了寺庙之中,光王就此才躲过了一劫。

太监们对光王李忱所做的这一切,背后都是唐武宗指示的,那么唐武宗为什么要对一个心智不健全的人下此毒手?尤其这个人还是他的皇叔!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说起历代皇帝打江山,可能难度最大的要数明太祖朱元璋,毕竟人家开局仅靠一个碗,却打下了大明的万里江山。

和明太祖朱元璋比起来,恐怕唐宣宗李忱的经历也不遑多让。一个是凭着要饭的碗成就了千秋霸业,一个是从茅坑中站起来逆袭成为了皇帝,并创造了晚唐历史上著名的“小贞观”。

李忱的一生经历可谓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狗血的情节比电视剧演得还要离谱。故事还要从他的母亲郑氏说起。

郑氏原本是唐朝叛将李锜的小妾,李锜在当时是浙西节度使,用现在的话来说那是妥妥的省长级人物,在当地也是跺跺脚就会颤一颤的人物。

李忱装疯被丢进粪坑面不改色,登基后让“太监”叫苦不迭

当时的一个相士为了能够巴结他,特地在丹阳挑选了美女郑氏送给他当小妾,而且还预言此女将来会产下天子。

本来日子过得是挺滋润的,没想到唐宪宗李纯上台后,开始下手整治各藩的节度,将李锜从浙西调入朝中担任尚书右仆射(当时的宰相),虽然是升官了,但是李锜心中并不买账。

因为当时的尚书右仆射是个虚职,虽然叫着好听,但是没有什么权利,当惯了节度使得李锜自然不满意李纯的做法。

为了不去京城上任,李锜是想尽了借口,可惜都没有改变皇帝的心意,于是他心一横,直接带着自己麾下的部队就造反了。

结局自然也毫无悬念,兵败后的李锜和儿子李师全都被皇帝下令给腰斩了,小妾郑氏则被唐宪宗安排到了郭贵妃的身边成了婢女。

李忱装疯被丢进粪坑面不改色,登基后让“太监”叫苦不迭

从李家父子二人被斩草除根后,小妾郑氏却偏偏活了下来,其实从这里就不难看出李纯早就看上了年轻貌美的郑氏,安排在郭贵妃的身边只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罢了。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唐宪宗酒后就宠幸了这个郑氏,一来二去之下,郑氏很快就有了身孕,并在公元810年诞下了李纯的十三子李忱。

由于郑氏的身份卑微,在当时那个十分重视出身的时代,李忱想要和其他皇子争夺帝位基本上是没有希望的。

唐宪宗对这个儿子还是很喜欢的,不过没过几年他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李忱不仅体弱多病,而且智力上看起来也有很大的欠缺。

平日里李忱寡言少语,被其他皇子欺负了也默不作声,更不会反抗。十岁那年还患上了一场重病,差点因此而夭折。

眼看着李忱的病越来越严重,突然有一束光照在了他的身上,重病在身的李忱突然一跃而起,端正了身体开始拱手作揖,这举动吓坏了旁边的众人。

都以为这孩子脑子出了问题没救了,没想到在事情结束后,重病的李忱居然神奇地康复了。他和郑氏说自己生病时每晚都能梦见乘龙飞上天。

李忱装疯被丢进粪坑面不改色,登基后让“太监”叫苦不迭

这话吓坏了郑氏,慌忙叮嘱儿子不要对任何人提起,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李忱变得更加沉默寡言,而且不会笑了。

唐宪宗李纯虽然此时也不待见这个儿子,但是毕竟是自己的血脉,别人有的他也不能太差,在李忱11岁那年被封为了光王。

虽然李忱年龄小,但是他的辈分却很大,是后来的文宗和武宗的小皇叔,只不过有一点尴尬,就是文宗和武宗都比李忱的年龄大。

都说落后就要挨打,在孩子的世界中也同样适用,那就是年龄小就要挨欺负。小皇叔李忱是在文宗和武宗的压迫下长大的,不仅时常戏弄他,还经常在下人面前阴阳怪气地嘲弄他。

时间久了,身边的太监宫女也加入了调戏李忱的队伍,反正无论你怎么说他都不会反抗,更不会向皇帝告状。

一个在外人看来痴傻的皇子和一个宫女出身的母亲,用脚指头想都知道生活肯定是举步维艰,不过此时的李忱并没有完全成为傻子,真正让外人给他盖上“傻子”标签是因为一次刺杀。

有一天李忱去觐见懿安太后,没想到的是在半路中居然遇见了刺客,戒备森严的皇宫内居然能被刺客潜入,这后面到底隐藏这什么已经不得而知。

不过幸运的是李忱在千钧一发之际躲过了一劫,等到了前来救援的侍卫,不过侍卫们发现李忱被吓得呆立当场,目光发直,回答侍卫们的问题吐字也模模糊糊听不出个数。

自打这次刺杀后,李忱每天都会浑浑噩噩,胡言乱语,也成为了众多人眼中真正的傻子。好在当时是唐穆宗在位,对自己这个弟弟还是疼爱有加,母子的日子倒也算是过得去。

李忱装疯被丢进粪坑面不改色,登基后让“太监”叫苦不迭

不过好景不长,唐穆宗沉迷酒色,不理朝政,20多岁的年龄就开始追求长生,让手下的术士为他炼制丹药,那个时候的冶炼技术还不过关,炼制的丹药共性问题就是重金属超标。

所以唐穆宗的结局从他开始迷恋丹药的那刻起就已然注定,长庆四年(824年)正月十一日,唐穆宗因服食丹药中毒死于寝宫,终年30岁。

穆宗驾崩后,在朝廷一众宦官的扶持下,将唐武宗李炎推上了帝位。也正是由于宦官的拥立,唐武宗心中总觉得不具备登基的正统性,于是多疑的他开始大肆屠杀皇族宗室,目的就是保住自己的皇位。

“傻子”皇叔李忱自然也成为了他怀疑的对象,唐武宗始终觉得自己这个小皇叔在装傻,本来想直接找个莫须有的罪名杀了他,可是此举冒天下之大不韪,会受到满朝文武的诟病。

于是只能另寻它法,在唐武宗的有意安排下,小皇叔李忱生活张总就开始了各种险象环生,比如游湖肯定会落水,打猎肯定会摔下马,下个楼都得滚台阶等等。

唯一让唐武宗不解的就是,这么多的安排居然都要不了李忱的命,每次李忱总是能够化险为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主角光环太强大了。

这让武宗对李忱更加的怀疑,一个傻子怎么会接二连三地躲过暗算?失去耐心的武宗终于忍不了了,他让太监将李忱扔到粪坑里。

如果李忱真是傻子,扔进粪坑里多半会被淹死,武宗也能用皇叔失足溺毙的借口糊弄天下人。如果他是装傻,一定会难以忍受跌落粪坑的举动,他只要求救就等于是被判了死刑,日后自然会被武宗清算。

结果武宗等到的消息却是李忱在粪坑里愉快地玩耍,这让他一时间没了主意,搞不清自己的小皇叔到底是真疯还是装疯。

李忱装疯被丢进粪坑面不改色,登基后让“太监”叫苦不迭

后来李忱被宦官仇公武搭救后藏于寺庙中,身体每况愈下的武宗也就没在继续追究此事,和自己的哥哥文宗一样,武宗也开始痴迷于长生大道,大肆进食所谓的灵丹妙药。

也不知道是李忱运气太好,还是武宗运气太差,历经多次算计的李忱没出什么事,反倒是武宗自己先挺不住了,成为了大唐第二个服食丹药“成仙”的皇帝。

由于武宗死得比较匆忙,没交代清楚后事,朝堂之上关于谁来继承大统成为了难题。当时宦官马元贽和仇公武把持朝政,为了能够继续大权在握。

二人合谋后决定请回在寺庙中隐居的傻皇叔李忱,一个“傻子”来当傀儡皇帝,等于是成为了宦官们的代言人,最主要的是还听话,简直是可遇不可求啊!

其他大臣们得知要将李忱立为皇帝,自然明白马元贽的司马昭之心,奈何斗不过大权在握的宦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疯疯癫癫的李忱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宦官们无不暗自窃喜,风水轮流转,今天到了宦官家!就在他们在畅想美好未来的时候,第二天的一道圣旨却瞬间叫苦不迭。

李忱在登基后第二天就亮出了自己的獠牙,他下旨将宰相李德裕及其党羽全部拿下,更是将李德裕一连五贬,从宰相变成了崖州司户,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

牛李之争”。

李忱装疯被丢进粪坑面不改色,登基后让“太监”叫苦不迭

随后就是清理宦官,面对昔日飞扬跋扈的宦官集团,李忱的做法可谓是宁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一场运动搞下来,宦官们是人人自危,不敢造次。

而马元贽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从

新宰相马植被逐出朝堂后,他就知道未来的日子不好过了,因为马植是戴了宣宗赏赐给马元贽的腰带而倒了霉。这条腰带则是马元贽亲手送给马植的,目的就是想拉拢当朝宰相。

李忱这一记敲山震虎让他明白,原来之前的36年装疯卖傻全都是在演戏,为的就是此刻咸鱼翻身,当初的武宗是个明白人,可惜木已成舟,宦官一党想要后悔也来不及了。

上任后侍卫李忱坐在朝堂之上目光如炬,说话也不似从前的跑风漏气,处理政务井井有条,哪里还有从前的傻子模样,分明是一副君临天下的模样!

直到此刻满朝文武才反过味来,皇帝为了能够有今天,足足装疯卖傻了36年!为了一个目标能够默默隐忍36年,这份毅力和执着远非常人所能,在配合上完美的演技,奥斯卡都欠皇帝李忱一个小金人。

李忱在位期间,一心想要重现唐太宗在世时的繁荣强大,为了能够不断地督促自己,他命人将《贞观纪要》写在了床前的屏风上,每天早晚都要重温祖宗的光辉事迹。

李忱装疯被丢进粪坑面不改色,登基后让“太监”叫苦不迭

在朝堂之上,李忱对待官员虽然依旧很严格,但是在私底下求不乏亲和,资质通鉴宗关于宣宗的严厉可见一斑:诏命既行,直废格不用,宰相可谓有权!时方寒,冻汗透重裘。

这段话记载了当时因为宰相的一点小疏忽被宣宗问责的情况,当时正值十冬腊月,身穿裘皮的令狐绹居然被宣宗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可见对于宣宗极为忌惮。

虽说李忱之前傻了36年,但是却从来没有放下对政治的掌控,各州官员名册他都熟记于心,对于国事拿捏起来可谓是轻松娴熟。

在李忱的励精图治之下,唐朝很快再现了老祖宗时期的繁荣,不仅收复了吐蕃的河西区,唐军更是大破北

狄,南逐南诏稳固了被外族蚕食已久的边疆地区,打通了历史上注明的“丝绸之路”。

对内则推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鼓励生产,降低赋税,在他的努力下,已进入末路的晚唐开始出现了中兴的局面,百姓们也过上了小康的生活,史称“大中之治”,并被后世尊称为”小太宗”!

不过李忱只做了13年的皇帝,他也没有逃过前两任皇帝的宿命,都栽在了仙药的大坑里,在位后期他也迷恋上了丹药,开始追求那虚无缥缈的长生。

大中13年5月,太医李元伯向宣宗皇帝进贡仙丹“长生药”,李忱严格按照医嘱服用了丹药,没想到的是很快就病倒了,一直撑到了8月7日终于油尽灯枯,享年50岁。(这点小编也没想明白,为什么三任皇帝居然都死在了仙药上,难道这也是祖传的吗?)

李忱装疯被丢进粪坑面不改色,登基后让“太监”叫苦不迭

不过李忱在临死之前还算清醒,下旨让太医李元伯吃下了同款丹药,并安排太监亲自给他套上绳索,让他到阴间继续为自己炼丹!

在李忱过世后唐懿宗继位,大唐刚刚复苏的国运急转直下,唐宣宗用装疯卖傻36年换来的大唐荣光,很快就被儿子给败了个一干二净。

纵观李忱的一生,为了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不惜装傻充愣30载,期间更是遭遇了无数次的试探和暗杀,但是他靠着自己的隐忍,终于成为了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在笔者看来,李忱最初装傻并不是为了称帝,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躲避皇宫内部争斗,想要远离是非之地,如果不这么做恐怕自己的侄子武宗早就把他干掉了。

只不过命运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李忱本无意争夺帝位,老天却并没有亏待他的付出,天降了一个皇帝名额给了他。

武宗是个明白人,他一直不相信李忱是傻子,从这里也看出来李忱在30多年的装傻中一定是出现过一些破绽,才引得李炎对他频频下毒手。

无奈的是人算不如天算,武宗最终还是败在了活的短,从这里也印证了一句话,走得高不一定是智者,活得长才是赢家!可以说李忱用实力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开局躺粪坑,未来登巅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3 18: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他为了逃脱成王败死的命运装疯卖傻36年,熬死四位帝王后登基
...吗?走进帝王之家,了解在风雨飘摇的晚唐时期,唐宣宗李忱登上皇位的坎坷历程。自古君王多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帝王自古多无情,究竟有多无情呢?魏武帝曹操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宁教我
2023-06-29 12:01:00
他装疯卖傻迷惑大臣,还被人扔进粪坑,最终彻底逆袭
...辱呢?这位皇帝又有什么样的传奇经历呢? 这位皇帝叫李忱,元和五年(810年),李怡(后改名李忱)生于唐长安城大明宫,为唐宪宗第十三子。李怡的生母郑氏(孝明皇后)原为镇海节度
2023-01-05 20:30:00
他熬死4代皇帝装傻36年,曾被唐武宗扔进粪坑,登基后一雪前耻
...装傻才当上的,他不仅熬过了4代皇帝,还装傻了36年,那李忱为啥要装傻呢?为啥这样呢?还不是因为皇宫里有内斗,他为了保护自己,才不得不这么做。那接下来,咱们就来瞅瞅李忱这36年
2024-09-08 10:08:00
哪位皇帝差点被粪坑呛死,登基后一雪前耻
...要说谁是中国历史上最能“装”的皇帝,那第一非唐宣宗李忱莫属了。装疯卖傻36年,熬死了四任皇帝,还差点被人扔进茅坑淹死,最终被一群宦官推举上位。可当这位“傻子”坐上皇位之后,立
2024-06-15 10:48:00
小太宗李忱:以傻子的身份掌控唐朝的智者
唐武宗会昌三年,李忱在皇宫中闲逛,突然来了几个太监,二话不说就把他扛到了厕所,扔进了粪坑。周围的臭味一下子涌进了鼻子,他强忍着呕吐的冲动,但是身体的本能还是让他挣扎地站了起来。但
2023-11-08 22:09:00
装傻三十七年,唐宣宗李忱的隐忍与智慧
唐宣宗李忱像大唐王朝在中后期逐渐走向羸弱,然而这样一个盛世王朝在其日暮西山之际,回光返照一般出现了一个"大中之治"。当时在位的帝王便是唐宣宗李忱,他将当时的国家从内到外治理的井井
2024-01-10 17:18:00
晚唐的光王李忱:装傻数十年的皇帝
唐宣宗李忱作为历史上少有的中兴之主,是晚唐没落之时,所回春的的一位明君,他在位期间,百姓的生活日渐富裕,被称为“小太宗”。然而这位中兴之主却是众人眼里的傻孩子,装疯几十年之后,宦
2023-09-04 10:43:00
哪位皇帝即位后第一道圣旨,让百官颤抖
...。由此,宦官愈加嚣张,甚至篡改圣旨,扶持痴傻的光王李忱上位。李忱是唐武宗的叔叔,从小疯疯癫癫,连话都说不明白,更别提处理朝政了。宦官们的意图显而易见,通过李忱控制天下。百官心
2023-10-18 14:14:00
本无缘皇位的他奇葩继位:唐宣宗李忱的传奇人生
...?(一)无缘皇位的他奇葩继位唐代第十七位皇帝唐宣宗李忱,继位前叫李怡,生于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六月,生母郑氏原是镇海节度使李锜的小妾。李锜搞叛乱被杀后,其全部财物和家眷由
2023-11-04 08: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众网记者 周琛 路鑫 张勇 菏泽报道80年的沧桑巨变,你们曾浴血守卫的山河,已是全新的模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
2025-09-05 09:03:00
娄山关|那个一衣带水的地方
走进怀化,是在盛夏季节。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热浪,还有高铁站上鼎沸的人声,这样的热火朝天就像我印象中的湖南人,说话噼里啪啦尾音上扬
2025-09-05 15:41:00
大禹文化⑤丨禹疏九河:到底是哪九条河?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05 16:2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不沾血的武器 来自吉林的古代“反战顶流”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往昔,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愈发清晰。在追求和平真谛的漫长岁月中
2025-09-05 16:55:00
考古新发现|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 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西安市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2025-09-05 18:33:00
考古新发现|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 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其中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2025-09-05 18:34:00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