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李林
编者按:目前,反映宁夏中宁县大战场镇农民合唱团故事的土味电影《六谷儿》正在上映。这部“群众自己演自己”的电影,以真实的生活力量和朴素的艺术质感打动人心、影响热烈。我们在此编发观众之一李林的切身感受,带大家走近大战场,走近那里的一群“农民歌唱家”……
我叫李林,今年34岁。1994年,响应国家吊庄移民搬迁的政策,父亲带着我们一家3口从海原县某乡镇搬到了大战场镇,后面两个妹妹也相继在这里出生。我在这里上学成长,令人想不到的是大学毕业后,我又成为这个乡镇医院的一名医务工作者,目前在这里已工作8年。
大战场这个地方就像我的养母一样,我对它又爱又恨。爱是我从小在这个地方长大,这里储存了我儿时很多美好的记忆;这里养育了我,我时常以一颗感恩之心怀念着它。恨是因为儿时的很多小伙伴都离开了这里,这里成为了他们的第二故乡;而我在毕业就业选择的时候,又选择了回来。当看到空气中漫天的沙粒或者天气灰蒙蒙的时候,我经常会怨恨——这个烂孙地方,把人真的乌苏死了,不知道当时回来干撒来呢!可有一次,因为工作借调我到了县城工作,尤其到县城的第一周,我对我的大战场是特别想念。说实话,我对我父母当时都没有那么想念,但是我的大战场我太想了。于是周末我一趟子回到大战场街上转着,心里那种亲切感就像躺在母亲怀抱里那样舒服。人真是奇怪。待在大战场我觉得大战场这不好,那不好。可到外面去,我逢人就说大战场的好:我们大战场吃的好,人好,这好,那好,撒都好。有时候,我感觉我的大战场就像西海固山里跑的娃娃一样,虽然看起来土,但是它热情、乐观,开朗,坚强,一股永远不服输的精神头儿深深的印在每个大战场人的身上。靠这个,30多年来,在党的政策引领下,我们大战场人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好比电影里说的吃了五谷儿想六谷儿。新时代,大战场人有了新的追求。
与《六谷儿》结缘是2022年6月,当时在镇文化广场上闲转,看到李老师带的一群人在广场上排练合唱,我又好奇又兴奋,我们大战场还有这样的一群人,真是了不起。下午八点多了,打听到里面有一部分队员没有吃饭,还在坚持排练,我深受感动,立即开车给他们买了饼子。后续又看到李老师在朋友圈发合唱团要拍电影,我们大战场要拍电影了,这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真是太兴奋了!我见人就说,大战场合唱团要拍电影了,咱们大战场人的第一部电影,兴奋的当天晚上都睡不着,我虽连电影里的配角都不是,但是那是我的大战场啊。
2023年夏天,我问李老师,我们大战场的电影啥时候上映呢,我等着看呢,李老师说还得一段时间,我以为没戏了。结果24年5月我看到李老师的朋友圈5月28日上映,我的心再次兴奋了,于是趁着端午节,带着好奇和喜悦,去中宁加纳国际影城看了我期待已经的《六谷儿》。整部剧是88分钟,我屏住呼吸看完,深怕错过那个片段。电影就跟我那许久未曾谋面的老朋友一样,太亲切了!当时一大堆感受在我脑子里乱窜,当时想回去一定要记录下来。
我的感受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想说说电影镜头中大战场农民的生活状况。这一点只要在大战场生活过20年以上的人,每个人都会感同身受,甚至当时我们的生活状态比起电影中的艰难有过之而不及。《山海情》大家都看过,我们大战场是83年开发的,比闽宁镇开发的早。我们搬下来的时候,它已经开发10多年了,算是幸运的了,没有赶上电影中的住地窝子,但那时候条件依然不好。我印象中能记事的时候,我们家5口人住在两孔人工造的窑洞中,加起来顶多也就50平米,一间用来睡觉,一间用来做饭。小时候,我最大的梦想是:我家做饭的那间窑洞里,要是能有张床就好了,我就可以一边在床上睡着玩,一边看妈妈做饭。我们家有10亩地,每次往地里淌水是我们一家子最辛苦的时候,放眼望去,整个地里只能隐约地看到长方形两条沙地,我的父母亲,沿着地边开始挑渠,也就是在与地平行的地面上挖一条沟渠。每次淌水要辛辛苦苦挖两天渠,第三天淌水,第四天吹一天黄风(沙尘暴),而第五天之前辛苦挑的渠就被淹没其中,继续返回到和地平面一样平,然后等着下次淌水的时候继续挑。那时候没有电靠煤油灯,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能听到窑洞外面呼呼的刮风声,还有远处猫头鹰的凄惨叫声,经常让年幼的我害怕。尤其春天,基本上一周能吹5天多的6-7级的大风,白天晚上不停的吹,我们吃饭很多时候不夸张的说,是一半沙子一半饭。
电影中摘枸杞的场景,小时候可比电影里要辛苦的多的多。那时候我12岁左右,每逢暑假,每天早上凌晨4点钟,我们男女老少妇幼60多人挤在焊有铁护栏的时风奔奔车上,去的时候站着挤着昏昏欲睡,一路颠簸一个多小时去中宁摘枸杞。路上坑坑洼洼,有的孩子被挤的晕车,有的大人在栏杆周围被挤的腰疼腿疼。到摘枸杞的地方大家顾不上吃早饭,一头扎进枸杞地,赶趟摘枸杞,比赛看谁挣的钱多。炎热的7月,摘到正午,抢着到地头拿出自己带的馒头、咸菜和水吃两口,填个肚子;剩下时间都顾不上吃,渴了就喝点水,一直摘到下午7点结束。那时候的枸杞一斤0.25元,手快的能挣30多块,我属于中间,能挣20几块。当每个人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工钱时,是一天当中最开心的时候!我挣20几块,花掉零头,买瓶“82年的可乐”,配点小零食,真是太爽了。晚上迎着夏日凉风,开开心心坐车回家,手中的几十块钱早已掩盖掉了一天疲劳,本来拥挤的车上也感觉不到有那么挤,倒是车上有几位少年欢快的歌声,引得大家跟着唱到很嗨。
第二部分,电影中讲了几位合唱团成员的故事,他们遭遇的不幸是许多家庭的真实写照。农民不识字,没有心理外泄的方式,更不会去找心理医生看病,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一系列精神卫生问题。正如好李老师说,唱歌能让人精神状态变好,所以这些不幸的人在唱歌的过程中,注意力转移到了新的事物上,忘却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悲痛——唱歌拯救了他们的心灵。很多年前,我们搬到大战场这个地方,因为条件不完善、生活水平、人们意识各方面的问题,很多家庭都面临过痛心的情况。有的家里大人为了生活忙着挣钱,孩子掉到大渠里淹死;有两口子吵架喝农药自杀的;有偷电线杆上接电被电死的;还有的跟着摘枸杞坐的奔奔车车翻了摔死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的意识高了,文化水平高了,人们知道心理有问题也是一种病,会去寻找新的宣泄方式。
第三部分,我被李老师的创业和奉献精神感动了,羡慕李老师因为合唱团带来的事业成就感。合唱团的成绩,让他没日没夜几年的辛苦付出得到了回报,这种精神上的激励和成就感,我真的特别羡慕,也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电影中,李老师的合唱团一路走来,辛苦招生、创办合唱团、换场地,被质疑等,几年能坚持下来,让人不得不给我的李老师点赞。我跟李老师的缘分起于2003年,那时候我上初一,他给我们带音乐课,不仅给我们带,他给全年级都带。当时我们全年级有400多人,那时候他就在学校搞合唱团,年轻有想法,带合唱团的学生出去比赛,我们都非常羡慕。那时候条件差,哪里有什么营养午餐!早上骑自行车40多分钟到学校,背上3个馒头就是我们一天的饭。那时候李老师经常说我们这些娃娃营养不良,一个个都瘦的皮包骨头。确实是条件不允许,有些娃一年到头都吃不到一次肉。
第四部分,我想说说我们大战场人的精神面貌。电影中,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大战场人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都得到很大提高,人们对新时代的新生活又有了新的需求——对合唱的喜欢和热爱,就是大战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一。相比以前,大家做梦也不会想到有现在的生活。现在摘枸杞,大家坐的是大巴车,安全出行安全到家,摘一斤枸杞2块多,手快的一天挣300多,比以前翻了10倍。房子经历了好几代,从地窝子、土窑、砌砂房、大安架房、到今天的小二层楼。学校学生有宿舍,冬天再也不挨冻,有营养早餐、午餐。大家手里有钱了,超市里面的东西琳琅满目,想买撒就有撒。我们一个小镇,生活翻天覆地,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公共设施要兴起,乡村振兴将在大战场这片热土上逐步上演,人们的精神面貌将越来越好。
回首过去,沉浸在电影中。正如敖志立老师说的,在党的带领下,大战场人民用双手创造了这片土地。我们这些后辈们,要继续传承先辈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让大战场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走的更稳更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2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