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中国天眼FAST首次揭秘黑洞脉搏,距离132亿光年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11-11 22:35:00 来源:财经风云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11月10日消息,近日,美国科学家宣布,发现了迄今为止最遥远的黑洞,距离地球约132亿光年。这一科研成果本周在国际期刊《自然-天文学》在线发表。

中国天眼FAST首次揭秘黑洞脉搏,距离132亿光年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结合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和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的数据,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个诞生于宇宙大爆炸后,仅4.7亿年的黑洞的迹象,这是利用X射线发现的最遥远的黑洞。

该黑洞位于一个名为UHZ1的星系中,距地球约132亿光年,由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科学家阿科什·波格丹领导的团队发现。黑洞形成时宇宙年龄只有现在的3%。

中国天眼FAST首次揭秘黑洞脉搏,距离132亿光年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利用钱德拉探测器经过两周多的观测,研究人员发现这个星系中存在强烈的、过热的、发射X射线的气体,这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超大质量黑洞的标志。

根据黑洞在吞噬周围物质过程中发出的X射线等特征,研究人员估计这个黑洞的质量在一千万至一亿倍太阳质量之间。研究人员说,证据表明,该黑洞一诞生就巨大无比,质量接近其所处星系所有恒星质量的总和。但在其附近的宇宙区域,星系中黑洞的质量往往比其中恒星的总质量小得多。

研究人员认为,这个黑洞的特征支持了一些天文学家之前提出的相关理论,即在宇宙初期会因为巨大的星云坍缩而形成大型黑洞。研究人员计划进一步分析相关数据,以更深入地探索宇宙形成初期的奥秘。中国天眼FAST首次揭秘黑洞脉搏

据央视新闻,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发表了围绕中国天眼FAST发现的最新成果。武汉大学天文学系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联合领导的国际合作研究论文《Sub-secondperiodicradiooscillationsinamicroquasar》(微类星体中的亚秒级周期射电振荡),揭示了黑洞喷流的复杂动力学特性。

中国天眼FAST首次揭秘黑洞脉搏,距离132亿光年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微类星体是银河系内由一颗中子星或黑洞与一颗普通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中子星或黑洞吸积恒星的物质产生高温的吸积盘及相对论性的喷流,在观测上表现为间歇性或长期变化的X射线和射电辐射,是研究强引力场和相对论物理的宇宙天然实验室。GRS1915+105是一颗著名的微类星体,含有一个快速旋转的黑洞,并观测到视超光速运动的射电喷流,是研究极端高能物理过程的重要样本。自发现起近30多年来,该黑洞一直具有丰富的X射线光变特征和间歇性射电喷流,但我们对黑洞喷流的动力学和快速光变的起源依然不清楚。

为了揭开微类星体的相对论性喷流的神秘面纱,国际合作研究团队自2020至2022年利用FAST对GRS1915+105首次开展高时间精度的射电连续谱光变和偏振监测。利用FAST高采样和探测灵敏度优势,在2021年1月和2022年6月的两次观测均发现黑洞存在微弱的射电脉搏,脉搏周期约为0.2秒。这个脉搏周期不稳定,而且大部分时间无法探测,因此称之为准周期振荡。该合作研究成果中,武汉大学田鹏夫、张平博士、王伟教授及国家天文台王培副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国家天文台刘继峰研究员、姜鹏研究员、李菂研究员等是共同作者。

这一成果是国际首次观测到微类星体中亚秒级的低频射电准周期振荡的现象,并揭示黑洞系统的准周期振荡现象与相对论性喷流直接相关。此次黑洞射电辐射脉搏的发现,对于揭示致密天体相对论性射电喷流的起源与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将打开黑洞射电观测和理论研究的新思路。关于黑洞!中国“慧眼”又有新发现

据央视新闻,9月1日,《科学》以长文形式发表了主要基于慧眼卫星观测结果的黑洞吸积磁场的最新研究成果。该项研究利用我国首颗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号的观测数据,联合地面射电和光学望远镜观测,发现了黑洞周围磁囚禁吸积盘形成过程的直接观测证据。该研究工作由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天文台、波兰理论物理中心等单位共同完成。

中国天眼FAST首次揭秘黑洞脉搏,距离132亿光年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黑洞捕获气体的物理过程被称为“吸积”,这种落向黑洞的气体则被称为吸积流,其处在等离子体状态。吸积流中的黏滞过程能够有效地释放其引力势能,部分地转化为辐射能,产生多波段辐射被地面、空间望远镜所观测到。因此,通过对气体的吸积,黑洞间接地彰显了自己的存在。对这些辐射的观测已成为研究黑洞的重要途径。

2019年,“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织发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M87),揭开了我们能“看到”的黑洞及其周围环境的神秘面纱。然而,在黑洞周围同样存在着“看不到”的磁场。黑洞吸积气体的同时,也会向内拖曳磁场。理论认为,随着吸积气体将外部弱磁场持续带入,吸积流内区磁场会逐渐增强。相应地,磁场对吸积流的向外磁力作用也将逐渐增强,并最终与黑洞的向内引力相抗衡。此时,吸积物质便被磁场所囚禁,而无法自由地、快速地掉入黑洞视界面,即形成磁囚禁盘。磁囚禁盘理论模型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成功地解释了黑洞吸积系统的许多复杂观测现象。然而,至今还没有磁囚禁盘存在的直接观测证据,磁囚禁盘是如何形成的更是一个未解之谜。多项研究指出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周围可能存在着磁囚禁盘。但是,即使是EHT对M87极高分辨率的观测,获得了其黑洞附近磁场信息(位型等),仍然没能确认磁囚禁盘的存在。

除了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宇宙中还存在着恒星级黑洞。目前,天文学家已经在许多双星系统之中探测到恒星级黑洞的存在,其质量一般是太阳质量的十倍左右。科研团队利用对黑洞X射线双星MAXIJ1820+070爆发时的多波段观测数据观测到前所未见的长时标延迟现象:喷流的射电辐射和吸积流外区的光学辐射,分别滞后于吸积流内区高温气体(热吸积流)的硬X射线约8天和17天。科研团队指出,吸积盘外区弱磁场被黑洞周围热吸积流带入而增强,吸积流径向尺度越大磁场增强越明显。研究团队通过分析X射线观测数据发现:硬X射线辐射随吸积率减小而下降,而热吸积流径向尺度随吸积率下降而快速膨胀,使得黑洞附近磁场迅速增强,因而在硬X射线辐射峰值之后约8天形成磁囚禁盘。

这项工作第一次揭示了吸积流中的磁场输运过程,及黑洞附近热吸积流中形成磁囚禁盘的完整过程。因而,成为迄今为止,磁囚禁盘存在的最直接观测证据。由于物理过程的普适性,这项研究成果将极大地推进对不同量级黑洞吸积盘大尺度磁场形成及喷流加速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的理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1 2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天眼”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黑洞“脉搏” 【“中国天眼”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黑洞“脉搏”】财联社7月27日电,我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近期利用“中国天眼”,对著名微类星体
2023-07-27 14:57:00
“中国天眼”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黑洞“脉搏”
7月26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维护保养期间无人机拍摄)。我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近期利用“中国天眼”发现,著名微类星体GRS 1915+105的黑洞存在亚秒级低频射电准周
2023-08-18 10:30:00
...吴月辉)近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围绕“中国天眼”(FAST)发现的最新成果。武汉大学天文学系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牵头完成的国际合作研究论文《微类星体中的亚秒级周期射
2023-07-31 06:26:00
本文转自:南通日报“天眼”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黑洞“脉搏”打开黑洞理论研究新思路据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 我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近期利用“中国天眼”发现,著名微类星体GRS
2023-07-28 02:26:00
触摸宇宙的脉搏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中国天眼”已发现800余颗新脉冲星触摸宇宙的脉搏“中国天眼”FAST接收中子星电磁波示意图。 来源:中国科学院工作人员在“中国天眼”总控室内工作。 新华社发“
2023-08-07 07:36:00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中国天眼”:探索宇宙奥秘的国之重器 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被称为“中国天眼”。它是“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采用我国
2023-10-25 07:45:00
再获世界级发现!中国天眼“看见”引力波踪影
...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相关论文在我国天文学术期刊
2023-06-29 08:33:00
中国科学家领衔找到黑洞自旋更有力的观测证据
...秘现象的本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之江实验室计算天文首席科学家李菂说。随着数据的不断积累,之江实验室正在将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引入到天文研
2023-09-27 23:22:00
人类首拍照片黑洞再获重大发现:喷流周期性摆动证实黑洞自旋
...米波天文观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席科学家、之江实验室计算天文首席科学家李菂点评指出,宇宙从来不是寂静无声的,
2023-09-27 23:29: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双11”火到海外,全球网民纷纷加入抢购浪潮厦门空港迎来跨境电商出口高峰东南网11月1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孙春燕)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双11”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2025-11-10 11:19:00
中国银行与中国银联、华住集团举办提振消费主题签约活动
11月6日,中国银行携手中国银联、华住集团,在商务部、文旅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市政府的共同见证下,成功举办“聚力进博新引擎
2025-11-10 11:26:00
澳柯玛推出2026年风冷无霜、立式多系列冷柜新品
鲁网11月10日讯近日,“双擎智控,深冷领鲜”——澳柯玛2026年制冷营销峰会在青岛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合作伙伴、渠道商及主流媒体代表齐聚一堂
2025-11-10 11:31:00
赛德斯耳机产品线深度盘点:以精准科技满足全场景音频需求
在竞争激烈的音频市场,一个品牌能否立足,关键在于其产品线能否精准覆盖多元化的用户场景。游戏耳机品牌赛德斯(SADES)通过其精心布局的耳机产品矩阵
2025-11-10 12:08:00
神都镜像照见数字文明 作家维摩眼中的“河洛智慧”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在千年古都洛阳的深厚文明积淀与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浪潮之间,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展开。11月5日,作家维摩参加了2025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
2025-11-10 12:39:00
2025青岛虚拟现实创新大会|专访自然语义(青岛)科技有限公司CMO薛铮:以轻量化“语义桥梁”助推虚拟现实产业智能升级
鲁网11月10日讯 (记者 尤奕钧 刘晓伟)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离不开其背后的核心驱动力——自然语言处理(NLP),NLP依赖于算法和模型分析
2025-11-10 11:34:00
卖场变生活场能否“赢”客?解码五缘湾商圈零售新生态
京东MALL的DIY电竞区人气高。(京东MALL 供图)五缘湾天虹超市将闽南古早味引进精品区。(记者 庄筱婧 摄)五缘湾天虹超市将“烟火市集”升级为顾客的“星级家庭后厨”
2025-11-10 08:13:00
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主论坛上,国家移民局、国家网信办联合发布外国人资讯服务App——SinoGuide。SinoGuide旨在帮助外国人更好融入并体验中国丰富便捷的数字化服务
2025-11-10 09:49: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黄祥晟、罗晋粤)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从算力基建到智能产品
2025-11-10 07:03:00
11月7日从太原福莱瑞达科技有限公司获悉,2025年度“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日前公示,福莱瑞达与太原科技大学联合研发的“多形态货物的智能抓取与装车技术及装备”项目
2025-11-10 07:19:00
江苏南京:以“智”赋“能”,南京AI军团点亮智能制造
建模降本、“鹰眼”护安全、机器人夜检地铁……以“智”赋“能”,南京AI军团点亮智能制造□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宁周容璇 实习生黄倩以“激光扫描+AI建模”
2025-11-10 08:00:00
□魏赛男从停产到翻红,一口锅的逆袭之路,恰是对“诚信为本”商业准则的生动注解。近日,浙江温州一口使用近30年依然完好如初的不锈钢炒锅
2025-11-10 08:00: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7日,厦门再添一家市级首店。厦门首家苏宁易购MAX(超级体验店)在湖里万达正式亮相。苏宁易购MAX(超级体验店)营业面积达2万平方米
2025-11-09 08:31:00
乌镇峰会聚焦文化“新三样”:数字内容新引擎成焦点
一步“穿越”到网络小说的奇幻世界、一秒“入戏”学生时代的网剧拍摄实景、一站式集齐3A游戏大作精美原画与典藏周边……风靡全球的文化“新三样”
2025-11-09 08:51:00
聚焦十五运|全运主媒体新闻中心高科技产品多
机器人咖啡机,炫酷运动健身器材,会跑步和握手的机器人……十五运主媒体中心,高科技产品无处不在!进入主媒体中心,一个能够主动与你握手打招呼的机器人
2025-11-09 22: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