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渭南日报
王珂正在查看晒干的黄花菜
本报记者 姚二曼
临渭区三张镇岳家村有两个产业,一个猕猴桃,一个是返乡创业的王珂带动农户种植的黄花菜。经过七八年的发展,这里的黄花菜有了一定的种植规模,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初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但回乡之前,王珂的生活和农村、农业一点不沾边。
“2009年大学毕业后,我签约到一家国企做二线机械维修,工作很清闲,但干着没劲儿。”王珂直言,这样的日子一眼都能看到退休,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辞职,紧接着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销售工作。
在一家工程机械销售企业,王珂负责着渭南、商洛、铜川三地销售。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与朋友闲聊中了解到,大荔县黄花菜收益比较高,一亩地在1万元左右。这其中蕴藏的商机让他跃跃欲试。
“大荔县的黄花菜都是沙土地种植,不知道临渭区塬上合适不合适?”这在王珂的心理打了一个问号。2016年3月他先承包了10亩地开始试种,到了6月至8月黄花菜的收获季节,虽然只收了5000斤,但塬上昼夜温差大、土地保墒条件好,种出来的黄花菜个头比较大,品相也好,这给王珂极大的信心。
到了9月,王珂开始发动农户种植,因为之前塬上还没有群众把黄花菜当作经济作物来种,他们对这个没有下过地种过田的年轻人也多少有些不信任。为了调动群众种植的积极性,王珂除了免费提供种苗,每亩地还补贴300元,并承诺包销。这样,第一年吸纳了30多名农户发展了80亩左右,第二年又新增了50多户,面积增加到230亩左右,2018年种植了500多亩,是种植面积最多的一年。
王三民是王珂吸纳的第一批农户,7月23日,记者见到他时,他刚把早上采摘的黄花菜送到收货点。“今年菜价比较好,鲜菜一公斤7元,7分地到现在卖了4000多元。”王三民笑着说,自己种黄花菜的地浇不上水,以前种一料庄稼赚不了300元,现在种黄花菜好管理,就是采摘期忙两个多月,年龄大了赚个零花钱,也不用向娃娃伸手。
“现在不仅带动了岳家村的群众,三张镇其他村的70多户群众也发展起了黄花菜种植。”王珂说,今年一亩地平均毛收入能接近八九千元,黄花菜很适合一些在家的富余劳动力,投资小,一亩地不到300元的肥料钱,而且见效快,当年种当年就能采,主要投入的是采摘期的劳动力。
这几年来,王珂一方面带动更多农户发展黄花菜,一方面积极寻找当地黄花菜的卖点,让它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卖上好价。他对黄花菜中的硒和锶两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进行了化验,发现了锶含量比较高。同时自己摸索制造了一台加工设备,实现了黄花菜在烘干中的零添加。
“我带着黄花菜产品,在国内市场边考察边推销,北京以及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沿线走遍了,2018年开始针对这些市场发货。”王珂说,目前,黄花菜一年销售量60吨左右,销售额300万元左右,“现在处于不够销的状态,市场需求量大,但产量跟不上。”
“下一步继续调动农户种植的积极性,扩大面积,增加产量。”王珂从线下批发逐渐向电商零售转移,“零售量大了以后受市场批发价格的影响就小得多,这样鲜菜收购价格不仅高了,也比较稳定,群众种植意愿自然就高了,最终让黄花菜产业壮大起来,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8 06: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