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8所高校志愿者走进城市副中心
他们的假期被志愿服务填满
志愿者在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为读者暖心服务。本报记者 白继开 摄
本报讯(记者何蕊)五一假期,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等8所高校的35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在城市副中心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上岗,为读者和游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为优化完善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的公共服务,“‘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志愿行今年全新推出了“志汇绿心”志愿服务项目,组织高校学生前往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开展来客分流、秩序维护、馆内引导等志愿服务。
昨天9时30分许,距离城市图书馆森林书苑开门迎客还有半小时,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志愿者夏则霞已经在自助还书机前就位,她先是打开卡槽更换了一卷新的打印纸,又把还书机表面擦拭了一遍。“假期读者很多,忙起来就顾不上这些细节了,我得把准备工作做好。”
10时,随着图书馆开门,大批读者进馆,自助还书机前很快排起了长龙。“把书放在还书箱里,我替您操作”“先登录账号,再还书”“别急,看看是不是有书延期未还,才会产生费用”……面对读者各式各样的问题,夏则霞耐心地逐一帮忙解决。一个上午在忙碌中度过,她的脸上一直带着笑容。“很多老人和孩子不会用自助还书机,但多教几遍,他们总会学会的。”夏则霞笑着说。
和夏则霞一样,中国戏曲学院的学生潘嘉涛的假期也被志愿服务填满。本次“志汇绿心”志愿行中,他负责北京艺术中心演出大厅三层的检票引导工作。每次为观众指引座位,他都会贴心地加上一句:“台阶比较陡,小心。”潘嘉涛说,上岗前,志愿者们接受了细致的培训,大到各个关键点位的位置,小到手位、站姿都要符合要求。他说,在劳动节做志愿服务很有意义,“在学习之余,服务他人,还能感受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建设。”
“‘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志愿行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团市委主办,首都精神文明促进中心、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承办,今年计划推出“青春与志愿同行”——首都高校力量参与重大活动志愿服务和“文化志愿青春微笑”——首都高校力量日常参与志愿服务两个品牌项目。
五一假期过后,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学生志愿者还将在大运河博物馆上岗,为观众提供贴心专业的服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3 14: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