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 郑淑芬 上海
7月底,我来贵州待了十多天,跑了贵州许多地方,既有著名景点,也有小众城市。
这是我第一次来贵州。以前认识贵州,是通过贵州美食。我在上海进修博士学位,这几年贵州菜在上海人气很高,但我吃了一些后,总觉得差点火候。这一次,我在当地吃到了酸汤火锅、豆米火锅、夺夺粉等地地道道的贵州美食。
第一站,我和朋友们一起去榕江县看“村超”。出了高铁站,一路都是“村超”的元素。这是很特别的足球赛,球场是开放式的,观众不会被固定在看台里,而是可以靠近绿茵场,近距离观看比赛。现场设备和解说都很专业,还有清晰的大屏幕。中场休息的时候,所有人都可以进入球场,大家载歌载舞。打开手机直播,我还在屏幕中看到了自己。
比赛结束后,不管是输是赢,球员们都会到外面一起吃饭。即便是夜里十一二点,街上还是热热闹闹,可见“村超”也激发了当地的经济活力。榕江人民非常热情,他们欢迎每一位来到榕江的游客。在和他们的交流中,能感受到他们对足球的热爱、对“村超”的呵护,我们被这种氛围感染了。
贵州少数民族众多,民族风情浓郁。我们去了西江千户苗寨,苗族村民身穿民族服饰,吹着芦笙跳着舞,在大门口设十二道拦门酒,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每一道酒都有不同的寓意,对我来说也是别样的体验。这次我们也去了三宝侗寨,听了侗族大歌,美妙的旋律让人心醉,我充分感受到当地百姓的能歌善舞,我被他们的热情感染了。
除了有名的景点,我们也去了一些游客比较少的县。这些小众景点别具特色,给我们带来新鲜的游玩体验。从上海的快节奏生活中出来,到贵州觉得一切都慢了下来。我已经决定好了,明年暑期还去贵州!
(本报记者 陈隽逸采访整理)
原刊于《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8月22日 第 12 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2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