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台制造业上市柜企业去年营收减10.7% “台积电独大”惹议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4-05-06 16:1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台北5月6日电 (记者 刘舒凌)台当局经济事务主管部门6日公布,全台制造业上市柜企业去年营收净额为18.877万亿元(新台币,下同),同比减少10.7%。同期,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积电”)获利、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等表现一枝独秀。

当天发布的一份“产业经济统计简讯”以台湾证交所近期公布的财报为依据,将1101家制造业上市柜公司纳为分析对象。

关于制造业营收净额降逾一成,台“经济部”统计处解释,主要原因是去年全球终端电子产品消费动能疲弱,造成电脑电子产品及光学制品业、电子零组件业分别较2022年降低9.8%、10.4%;此外,化学材料及肥料业、石油及煤制品业营收也出现两位数下跌。表现在获利方面,去年台湾电子零组件业营利较前年减少28.9%,化学材料及肥料业获利减少逾80%。

此外,统计处提及,去年台湾制造业上市柜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减少20.9%,主因是“比较基期偏高”。不过,相关企业研发支出逆势增长,去年投入总费用6927亿元,较2022年增长2.9%,创历史新高。其中,电子零组件业占65.1%,居首位,其次为电脑电子产品及光学制品业占22.8%。

在制造业呈下滑迹象的背景下,台积电去年研发投入1787亿元,排名第一,该公司获利、固定资产投资金额也位居全台第一。因此,“台积电独大”的议题近期再度引发台湾舆论关切。

如围绕近3年台积电陆续征才2万人所引发的人力挤占效应,台积电资深副总经理侯永清在业界论坛上与同行有所争辩,被媒体详细报道。科技公司负责人、新竹清华大学化学工程学系退休教授刘大佼投书媒体指,很多人越发担心,半导体之外的台湾其他产业由于资源不足而萎缩、萧条。

《联合报》近期一篇社论文章指出,台当局一味依赖台积电,已形成畸形结构,多个县市大量用水优先提供半导体为主的工业使用,农民连年被迫休耕,领取少许补贴度日。内部产业结构失衡、基础设施布建落后,长期而言将持续助长台湾社会贫富不均等问题。(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6 17: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51个制造业台企项目在安徽合肥集中签约
...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合肥9月20日电 (记者 张俊)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台企项目对接活动20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
2023-09-20 21:54:00
... 台当局经济事务主管部门11日公布,全台2024年第一季度制造业营收约7.22万亿元新台币,环比减少10.2%,同比下降3%。综合《工商时报》、中时新闻网等台湾媒体报道,最新
2024-06-11 21:21:00
拜登参观台积电,感慨美国制造业回来了,台积电赴美员工直呼上当
...的工厂参观,在此期间大赞台积电在美国建厂,让美国的制造业回来了。殊不知,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所推动的台积电在美投资建厂,可是坑害了台湾人民。
2022-12-07 19:02
美国拟允许台积电在大陆继续生产,台湾半导体产业该如何举棋?
...,2021年台湾半导体行业的总产值约1000亿美元,占到台湾制造业总产值的20%,台湾因此成为全球第二大集成电路出口地,占全球集成电路出口的15.2%。不过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
2023-07-23 10:45:00
两岸产业合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巨大机遇
...设施的需求将大幅扩张。大陆规模庞大和体系齐全的工业制造业为新基建提供了能力保障。一方面,新基建将大幅推进数字化设备的生产和应用,大陆拥有大而全的制造业设计生产体系和能力,为新
2024-01-05 04:25:00
...、复合型人才缺乏、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是两岸电子制造业共同面临的难点。”针对数字经济时代电子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难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朱立峰分享了自己的思
2022-12-21 18:45
...769人,均为最高;而从此次增加的人数看,近九成集中在制造业,主要集中于金属机电工业及信息电子工业。分析称,制造业无薪假人数增加,主要是因为业者订单减少或不稳定,未来两月制造
2023-02-17 20:11:00
台湾8月工业、制造业生产指数“连15黑”
...9月23日电 台湾当局经济事务主管部门23日公布8月工业及制造业生产统计数据,其中工业生产指数为91.38,同比下降10
2023-09-23 21:54:00
...称“中经院”)10月2日在台北公布,九月经季节调整后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第七个月呈现紧缩,紧缩速度趋缓,指数回升2.7个百分点至48.2%。其中,新增订单、生
2023-10-02 20:24: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