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翻倍增长,动力电池的海外抢滩登陆战 | 数字时氪·深度研究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1-03 20:59:00 来源:36氪
翻倍增长,动力电池的海外抢滩登陆战 | 数字时氪·深度研究

走!组团出海卖电池l

文 |张丞

编辑 |石亚琼

封面来源|IC photo

出海,是今年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绕不开的关键词。

国内多家电池企业海外营收显著增长。今年宁德时代上半年的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23.35%,达到了222.54亿元。仅海外收入一块就相当于行业第二名中创新航2021年全年营业收入的3倍多。国轩高科今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同比增长300%以上。亿纬锂能今年上半年境外收入同比增长52.33%,达到54.9亿元。

今年以来,国内动力电池企业频频拿下海外车企长期大额订单,并逐步扩大在海外的生产、研发基地规模。例如宁德时代扩大与奔驰的电池供应合作,与福特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更是拿下了宝马4680大圆柱电池订单。不只是头部电池企业,二线电池企业如远景动力也凭借着在零碳管理上的优势在今年拿下了宝马和奔驰等海外车企的订单。

与此同时,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中的电池装备制造企业如先导智能和容百科技、星源材质等材料企业也纷纷在海外建厂,努力构建全球化的服务能力。

动力电池产业组团出海的主要动力还是来自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超预期增长。一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持续增加,今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49.9万辆,同比增长96.7%。另一方面,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也是节节攀升,1-11月欧洲9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77.9万辆,同比增长8.4%,渗透率达到22.5%,同比增加3.0%。海外储能市场需求的火热也带动了大批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开辟第二条业务战线。

动力电池企业的竞争已经从国内市场走向了国际舞台。

一、2022组团出海势头突飞猛进,产品技术持续向海外输出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从去年开始获得大量海外车企的电池采购订单,今年订单增长更为快速。接收到海外车企订单的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蜂巢能源、欣旺达、亿纬锂能、远景动力、孚能科技等。

这一系列海外订单的增长已经反映到了企业的利润表上,宁德时代2022年上半年境外电池业务收入达到了222.54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23.35%,已经是2020年全年境外收入的三倍。亿纬锂能今年上半年境外收入达到54.9亿元,同比增长52.33%。国轩高科今年上半年海外业务营业收入达到7.72亿元,同比增长358.28%。

国内电池企业乘势加快推进自身国际化进程。例如宁德时代已经和特斯拉、现代、福特、戴姆勒等海外客户达成合作,与海外客户合作持续深化。公司前期取得的海外动力电池客户定点实现大规模量产交付。今年7月福特汽车宣布与宁德时代建立全球战略合作关系,合作内容涵盖在中国、欧洲和北美的动力电池供应。8月,奔驰宣布将扩大与宁德时代的合作。9月,宝马宣布将部分4680大圆柱电池将由宁德时代供应。

国轩高科也不断加码海外布局,国际化战略继续加快节奏。上半年主要出货印度TATA、越南Vinfast、美国某上市车企等,其中目前美国某上市车企供C样,预计年底实现批量供货。

中创新航也在上市申请资料中陈述公司已获得多种UN认证及IEC认证,计划于2022年Q3向两家国际车企交付电池产品。目前中创新航已经成功斩获欧洲、美国等海外区域车企订单,独供Smart#1将在海内外开启热销,国际化进程已然加速。

在电池新技术量产方面,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和远景动力也都获得了宝马4680大圆柱电池的订单,相关配套工厂三家电池企业也已经开始规划建设。德国大众也将欣旺达纳入高压电池的供应商体系中来。这些都充分表明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在前沿电池技术上的布局能力十分可观。领先的技术能力是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赢得海外订单的根本动力。

翻倍增长,动力电池的海外抢滩登陆战 | 数字时氪·深度研究

表:国内动力电池企业2022年海外业务合作进展情况

今年海外车企的电池订单持续加码,呈现出采购协议时间跨度更长、采购金额更大的特点。订单包括了方壳、圆柱、软包多种电池技术路线,充分说明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技术能力可以完全满足海外车企的实际需求。

二、欧洲是出海的主战场,东南亚成为出海新方向

欧洲是新能源汽车主要市场之一,整体渗透率在20%左右,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随着欧洲车企向电动化转型的速度越来越快,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与日俱增。由于欧洲本土电池企业当前的量产能力远不足以支撑车企们的需求,可以看到欧洲车企将大量订单交给了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而且订单多为长期合同,涉及的规模也多为几十个GWh。

国内电池企业为了与欧洲车企建立更为深度的合作绑定关系,除了产品和技术本身,还需要将高效的量产供应能力复制到欧洲本土,在海外形成本土化服务能力。因此,搭建海外团队、在欧洲投资建厂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出海大潮下,除了欧洲,今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加大了在东南亚区域的业务布局。东南亚之所以能成为除欧洲之外的出海焦点,有市场空间大和上游资源丰富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东南亚是一个拥有6亿人口、经济持续增长的地区,但汽车的普及率还不到20%,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增长拥有充足的想象空间。

其次,东南亚的矿产资源也相当丰富。比如东南亚中的印尼除了是区域中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外,还是全球第一大金属镍生产国,2020年镍产量占全球总产量31%,拥有世界接近四分之一的镍储量。随着新一代高性能动力电池通常通过提高镍含量来提升能量密度,产业对镍资源需求的大幅攀升,动力电池及材料企业纷纷在印尼布局产能资源。

今年4月,宁德时代在印尼开展产业链布局,宁德时代与合作方印度尼西亚PT AnekaTambang(ANTAM)和PT Industri Baterai Indonesia(IBI)签署协议共同投资建设印尼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项目覆盖红土镍矿开发、火法冶炼、湿法冶炼以及电池材料回收等环节。

华友钴业今年加强了在印尼的镍资源开发布局,今年9月宣布与淡水河谷印尼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联手打造领先的新能源动力电池镍原料供应平台,计划合作建设高压酸浸湿法项目。该项目计划年产能为6万吨镍金属量的氢氧化镍钴产品(MHP)。MHP后续可加工制成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

格林美下属青美邦公司也于今年9月正式开通在印尼的镍资源一期项目,产线进入正式投产阶段。青美邦印尼镍资源二期年产4.3万吨金属镍的工程项目也已全面启动,预期明年9月份竣工并进入调试阶段。青美邦为格林美与青山集团、宁德时代旗下公司等共同设立的合资公司。

除了印尼之外,越南和泰国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今年10月,宁德时代与越南电动汽车公司 VinFast 宣布达成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在CTP (cell-to-pack) 电池供应合作的基础上就滑板底盘(CIIC)等项目展开合作。

国轩高科也与越南 VinFast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与Vingroup旗下的电池制造与研发公司VinES在越南合建电池工厂。该工厂将生产磷酸铁锂电池,一期规划年产能为5 GWh,预计2024年第三季度开始大规模量产。

12月15日,国轩高科旗下国轩新加坡公司与泰国PTT集团旗下Nuovo Plus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合资成立泰国新国轩有限公司。泰国新国轩将建设锂离子动力电池的Pack生产线,在泰国实现电池本地化生产制造与市场开拓。预计到2023年第四季度,一期产线将投产并向市场提供高质量的电池产品。泰国新国轩未来还将积极探索东盟新能源市场,打造电池出口东盟基地。

东南亚新能源汽车及上游产业链市场上,日韩企业占有相当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中国新能源企业进入东南亚市场,必然将直接挤出日韩企业的部分市场份额。未来东南亚市场的角逐也将非常激烈。

三、动力电池企业出海之路将面临五大挑战

当前欧洲仍是动力电池产业出海的主要方向, 因此本部分我们重点分析出海欧洲的挑战。

动力电池企业出海也面临不少艰巨的挑战,这些挑战分为人才、产能建设、产业链配套、销售网络、资本支持等几大方面。

翻倍增长,动力电池的海外抢滩登陆战 | 数字时氪·深度研究

图 动力电池企业出海面临的五大挑战

1.产能建设

首先是产能建设。海外车企客户订单到手后,如何形成更优质、更高效的本土化服务能力是国内动力电池企业面临的挑战。因此,这两年来国内电池企业大举在海外投资建厂。建厂过程中电池企业还要面临构建数字化技术能力和碳排放管理能力两方面的挑战。

从产能建设上可以看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海外建厂的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和东南亚。

宁德时代在欧洲布局了两座电池工厂,分别在德国图林根和匈牙利德布罗森投资建厂(匈牙利工厂于9月初启动),进一步完善全球战略布局。

近日,宁德时代位于德国图林根州的首个海外工厂如期实现锂离子电池电芯的量产,德国工厂首批电芯由G2厂房的第一条电芯产线顺利下仓。德国图林根工厂其余产线仍在进行安装调试,未来将完成产能爬坡、投入量产。宁德时代德国工厂计划总投资18亿欧元,规划产能14GWh,未来将为当地总共提供2000个就业岗位。

今年9月23日,宁德时代欧洲区总裁MatthiasZentgraf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宁德时代正考虑在欧洲建立第三座电动汽车电池工厂,但目前尚未做出明确决定。

中创新航也在完成港交所上市之后,宣布在葡萄牙布局产业基地。亿纬锂能为了配套宝马4680大圆柱电池,将海外生产基地部署在了匈牙利。

国轩高科在欧洲、北美和东南亚的布局已经徐徐展开,加上在瑞交所发行GDR所募资金,国轩高科的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国轩高科未来海外产能规划100GWh,国轩德国哥廷根基地已揭牌并启动棕地工厂改造。北美、东南亚、南亚等海外市场建设动力电池和配套产业基地建设计划正在稳步推进中,拟建设新一代动力电池生产线,形成国际研产供销一体化配套体系。

远景动力今年在美国连落两子,接连获得宝马、奔驰大额电池订单。远景动力十分强调自身零碳能力的优势,海外新建的动力电池超级工厂几乎都强调了工厂制造的绿色化,长期目标是做到零碳排放。

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在海外布局时,除了考虑与海外客户的配套和距离问题外,还会考虑到新建生产基地周边地区的产业集聚程度。比如蜂巢能源方面就指出,在劳赫哈默周边地区和整个勃兰登堡,近年来正在形成一个电动汽车创新发展的聚集地。

动力电池上下游产业链中的许多公司都位于劳赫哈默地区。例如全球知名的材料巨头巴斯夫。蜂巢能源于2021年底与巴斯夫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电池材料及其回收利用。劳赫哈默的区位优势将有利于蜂巢能源为海外客户提供快速响应的本土化服务,更好地实现其在欧洲的业务布局规划。

根据蜂巢能源的规划,未来蜂巢能源在劳赫哈默电池工厂生产的电芯将在位于萨尔州霍伊斯韦勒的Pack工厂进行集成装配并搭载整车,两个基地将在生产上形成协同。

翻倍增长,动力电池的海外抢滩登陆战 | 数字时氪·深度研究

表:国内动力电池企业2022年海外建厂进展

1.1数字化技术能力挑战

数字化技术支持将在产能建设中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国内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工厂制造体系以及智能制造相关的实践项目。那么如何将这些制造工艺方面的规范和智能制造技术能力等比例复制到海外的生产基地中,这将是摆在国内动力电池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标准的IT架构和工业AI体系将是企业加速海外基地投产的关键。这方面动力电池企业可以借鉴海外车企的思路。比如大众汽车在第一家电池工厂动工之初就考虑到这一点。根据大众汽车集团技术管理委员会委员,大众汽车集团零部件首席执行官Thomas Schmall的介绍,萨尔茨吉特的电池工厂将是一个在制造设备、基础设施、产品、流程和数字化技术各方面都实现标准化的工厂,这将提升电池生产体系的柔性程度。

中创新航在葡萄牙的工厂建设规划中也强调要把该项目打造为全球领先的高度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的动力电池工厂。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可以搭建全球统一的业务架构、IT功能架构、数据架构以及云端部署技术,同时将国内积累下来的制造工艺经验和工业AI技术统一封装好,形成标准化的知识库和技术库。如此可以加快海外工厂产能爬坡,早日具备量产能力。

1.2碳排放管理能力挑战

欧洲市场对于电池企业的碳排放要求非常严格。今年2月,欧洲议会通过了《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要求电池企业从2024年7月1日起公开碳足迹。由于欧洲碳价是国内的数倍,如果企业碳排量控制不得当,出口时将支付高额的碳差价作为碳关税,甚至在2027年如果超出碳足迹限值,电池无法再向欧洲出口。

欣旺达副总裁梁锐就曾表示,海外客户如宝马、大众、奔驰等车企已经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减碳和回收的要求,对低碳生产、材料回收、LCA(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对动力电池企业来说挑战还是很大的。

远景动力在零碳能力上下了不少的功夫。基于LCA模式,远景动力在今年4月针对欧洲市场发布了“零碳电池”。首批产品交付给奔驰前,已经获得了国际权威认证机构TÜV南德颁发的碳中和认证(PAS2060)。可能正是因为远景动力在零碳方面上的超前投入,使得宝马、奔驰等海外车企对其青睐有加,纷纷将新车型订单交付给远景。

可以看到远景动力的海外生产基地都强调了要实现绿色制造。比如远景动力在北美地区的两个新电池工厂就要建设成为数字化零碳动力电池超级工厂。而且,远景动力并不是只强调动力电池超级工厂的绿色化,而是希望通过建设零碳产业园区的方式来实现更大范围的碳减排,确保全生命周期的零碳排放。

根据规划,远景集团将在西班牙落户首个海外零碳产业园,产业园覆盖风电、光伏、储能、制氢、碳管理、电力交易等方面,希望在整体上形成一套系统的绿色制造解决方案,实现产业园区的零碳闭环,成为动力电池绿色制造的标杆工厂。

其他电池公司也开始在减少碳排放能力上发力。比如国轩高科已逐步着手开展碳盘查工作,根据各个生产基地的运行情况探索恰当的碳排放管理目标。国轩高科同时与大众携手,在欧洲建设零碳动力电池工厂,并在内蒙古乌海建设年产40万吨的负极材料零碳生产基地。蜂巢能源第一个零碳产业园也在今年6月10日签约落地四川达州。

2.人才支持

其次看人才。首先,无论是欧洲还是东南亚,海外合适的动力电池技术人才数量都相对较少。其中欧洲锂电池工程类人才的人力成本较高,以德国为例,根据Salary Expert数据显示,德国的电池工程师年薪平均在85k欧元左右,折合人民币约63万元,相对国内的薪酬水平高出30%以上。

更重要的是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本身在海外的知名度相对不高,导致动力电池企业在海外招揽合适的人才比较困难。因此有的企业会选择通过收购相关企业来获得相应的产业人才。同时,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也会借助海外发行GDR的机会扩大自身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此招揽合适的海外本土人才。

3.产业链配套

由于海外动力电池相关产业链集聚程度与国内相比并不高,动力电池企业即便在海外投资建厂也很难在生产基地周边找到相应的各类电池材料企业、装备企业,产业集群还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形成。

不过今年以来,锂电装备企业和材料也纷纷开始在海外建厂扩产或收购当地企业,提升自身在海外市场的本土化服务能力。这将大大缓解动力电池企业在产业链配套方面的困难。

锂电装备企业先导智能在今年10月21日宣布全资收购德国自动化装备制造商Ontec Automation。本次收购完成后,先导智能将利用其位于巴伐利亚的标准厂房和工厂用地、机器设备、工艺技术、人员配置等资产,为欧洲客户提供本土生产、加工和服务。

先导智能董事长王燕清表示,此次收购将让先导智能获得一支高水平的、专业的非标装备本地服务队伍,提高自身对欧洲客户的本土化服务能力。

今年4月,先导智能与欧洲电池制造商Automotive Cells Company(ACC)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为其14GWh电池工厂提供锂电装备及解决方案,携手加速法国超级电池工厂的建设落地。先导智能还在今年6月宣布将为大众汽车提供20GWh锂电池装备解决方案。目前,先导智能已成为欧洲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新能源装备服务商。

材料公司方面,电池隔膜公司星源材质2022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已经达到2.85亿元,供应韩国LG化学、三星SDI、日本村田、SAFT等一线厂商。今年6月,星源材质全资子公司常州星源与挪威电池企业FREYR签订采购协议,常州星源将向FREYR供应湿法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协议金额约7.37亿元人民币。

星源材质持续深化海外产能建设,9月26日宣布拟向欧洲子公司增资8 亿元以上,支撑欧洲星源二期扩产湿法生产线、涂覆生产线及配套设备以及购买厂房土地,瑞典基地已形成出货,增资落地有望助力公司进一步加强产能建设,拓展欧洲客户体系。

海外新能源市场使用高镍电池的比例相对较高,因此海外市场一直是正极材料头部企业容百科技的增长点,容百在海外布局生产基地可以为海外业务提供有力支撑。

容百科技选择在韩国布局正极产能。布局除了考虑人才、原材料资源的因素外,容百科技还综合考虑了关税政策因素。从韩国出口到欧美市场产品可以享受到零关税优惠政策。加上韩国材料领域人才较为充足,国内工程师也方便驻厂,因此韩国基地产能的稀缺性优势突显。容百科技的韩国忠州基地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建成的第一个高镍正极项目。

韩国忠州基地预计年内建成2万吨/年的产能,现已投产5000吨/年,当前多家欧美日韩客户正在加速进行相关产品和产线认证,有望快速放量,预计明年出货量超过万吨。

鉴于海外高速增长的客户需求,容百科技将进一步扩大在韩产能规模,计划2023 年底建成5万吨/年产能,2024年底建成10万吨/年产能。随着公司韩国工厂1-1期建设完成,海外客户如SK on、SDI、Northvolt、ACC、Saft等合作也将进一步加深,持续提升海外客户占比,实现客户结构优化。

电解液头部企业天赐材料也在积极推动国际客户的认证与合作,积极布局海外工厂,先后设立韩国实验室、捷克天赐、美国天赐、德国天赐。在海外布局上,天赐材料已经取得TSL的定点采购并顺利推进德国代工厂的建设。天赐材料也与AESC、Dyson、SDI、BMW、Northvolt、Panasonic等开展业务合作。

可见,国内锂电装备与材料企业已经加入到海外建厂的大军中,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在海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以中国企业为主导的海外产业集群。

4.销售网络

在克服海外产能布局和产业链配套的挑战之外,要想占据更多的海外市场份额,构建强大的海外销售网络必不可少。

宁德时代在售后网络方面的建设富有前瞻性。宁德时代已经在欧洲、北美、亚洲、澳洲等地的42个国家,建立了81个合作站、6个区域仓库、4个维保中心、3个培训中心。

中创新航则选择借助海外企业的渠道能力构建销售网络。今年7月,中创新航与全球锂电池解决方案供应商BMZ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其创新锂电池产品将通过BMZ集团应用在巴士、卡车、农机以及建筑机械等商用动力系统,加速在全球市场的布局。BMZ集团总部位于德国的法兰克福,在中国、波兰和美国设有生产工厂,在日本、英国和法国等地设有办事处,服务网络遍布全球。

对于中创新航来说,与BMZ集团合作的战略价值一方面在于通过BMZ在电池领域的产业化能力推动其电池产品技术在海外加速落地,为后续开展海外业务打好基础和标杆,另一方面又能借助BMZ全球化的服务网络来推动中创新航海外业务的加速拓展。

与中创新航类似,国轩高科选择了在海外市场拥有广泛渠道网络的国内企业苏美达。国轩高科在10月9日与苏美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国轩高科将与苏美达积极推进在海外家储、工商业储能市场以及光柴储集成项目的深度合作,致力于共同打造储能产品和绿色能源解决方案。

苏美达在北美、非洲、欧洲以及东南亚国家有着丰富的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经验,积累了较强的出口商务能力和物流成本优势。国轩高科正处于动力电池和储能产品海外业务的高速发展阶段,面临着大量的出口商务和技术服务工作,因此选择与苏美达进行深度合作,借助苏美达在海外发电机组市场强大的渠道能力、设备集成能力和售后服务网络。

随着海外销售网络渠道的建立,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将具备更强的业务扩张能力。

5.资本支持

动力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想要加快在海外的投资建设布局,就需要更高效的融资渠道。从今年年中开始,境外资本市场融资成为动力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的香饽饽。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国轩高科、欣旺达、格林美、杉杉股份、科达制造5家公司通过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获得海外资本投资。国轩高科为国内首家赴海外发行GDR并在瑞士上市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另外还有星源材质、杭可科技等7家企业仍在申请发行GDR的进程中。

利用海外资本市场资金支持,可以加快动力电池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引入境外专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者可以优化股东结构,并扩大企业国际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海外研发和管理人员,加速全球化布局步伐。

翻倍增长,动力电池的海外抢滩登陆战 | 数字时氪·深度研究

表: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境外融资进展

综合来看,在迈向国际化过程中,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正通过自身的产业实践逐步克服来自人才、产能、产业链配套、销售渠道和资金支持等诸多方面的困难。

四、出海:消化结构性产能过剩阴影的必由之路

产能过剩的苗头已经若隐若现。今年11月,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公开表示预计最晚后年全产业链都将出现产能过剩。

下游新能源乘用车在今年10月份出现了环比下降9.2%的情况,给未来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预期蒙上了一层阴影。

下游销量的环比下滑,导致了多家动力电池厂商的整体装机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10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30.5GWh,虽然同比增长98.1%,但环比下跌了3.5%,成为近三个月来的首次下滑。

据高工锂电测算,2022~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出货量将分别为490GWh、850GWh和1010GWh,这三年电池厂商的有效产能分别为800GWh、1200GWh和1600GWh,均大幅超过出货量。结果很可能是一线企业产能利用率维持在50%~60%。行业整体平均产能利用率将低于50%。而上一次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低于50%是从2017年年末和2018年开始的,这意味着未来2-3年内很可能将迎来新一轮锂电周期的波谷。

而今年动力电池企业的产能扩张还在持续。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仅在锂电池生产制造领域,新公布投资扩产项目总金额超8427亿元,总产能超过2038GWh。

因此,出海将成为消化这些天量产能必不可少的一条重要路径,打开海外市场将成为决定电池企业未来市场地位的胜负手,特别是对于二三线电池企业来说。

五、动力电池产业国际化将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主导权

国内出海最早的商业形态是外贸生意,主要对外出口一些低附加值的加工品,比如服装外贸等。近年来一提到出海,人们常常想到的是消费品出海,比如手机、耳机、充电器等诸多消费电子产品。

与消费品出海相比,作为标准化工业品、又属于高技术附加值产品的动力电池,其出海特点有许多不同之处。

一是动力电池出海主要依托的是国内电池企业全球领先的电池研发和制造技术,出海的根本动力来源是技术创新和工程创新。消费品出海主要依托国内发达的供应链体系和成本优势。

二是动力电池出海投资壁垒更高。动力电池企业海外投资建厂也为当地带来了就业岗位,对当地经济会起到拉动作用。消费品出海主要依托国内发达的供应链体系和成本优势,通常制造基地还是在国内,并不需要出国投资建厂,即便海外扩产投资金额也相对更小。

三是动力电池制造方式主要以大批量生产为主,海外车企的需求相对变化并不明显。而消费品以小单快返为主,海外需求需要企业不断分析销量数据来确定生产计划。

四是动力电池行业是高技术研发投入,出海后还需要和海外产业界建立深厚的研发合作,这一点在消费品企业上并不明显。

国际化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走向国际化蕴含着三个层次的国际化,第一层是产品国际化,中国包括方壳、刀片、软包、4680大圆柱多种技术路线在内的动力电池产品在持续向欧洲、美国、东南亚等市场输出。

第二层是技术国际化,这方面既包括动力电池企业,也包括上下游的锂电装备和材料公司。技术国际化扩散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国轩高科和大众的战略合作。国轩高科把先进的电池研发和制造技术带到欧洲,将设计电池、制造电池的工作流程和方法在海外实现本土化,形成技术交流和创新外溢。

与此同时,国内电池设计仿真相关的工业软件公司如易来科得也开始在海外开展业务,为海外客户提供电池设计仿真解决方案,以形成更为高效的电池研发能力。

这些标志着中国锂电技术无论是在研发上还是制造方面上都具备一定的全球领先优势。

第三层是资本国际化,比如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相关公司开始选择在瑞交所、伦交所上市募资,或者是选择和海外公司合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又或是收购海外本土公司等,这些都是国内产业资本走向海外的标志。国内产业资本未来将在国际化浪潮中不断走向成熟。

正在这三个层面上发生的国际化产业实践实际上正与全球价值链理论契合。当国内产业获得技术领先优势时,便可以不再单纯依靠劳动力制造出口来获取收益,而是可以通过专利、资本、人才等多种输出途径来获取来自国外的收益,而且这几类途径的收益率相对于劳动力是更高的。

中国产业如果能越来越多地依靠技术和资本等要素获得贸易收益,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的贸易获利能力,进而增加国民收入,而不是单单靠赚取加工费。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正在走向全球,构筑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全球产业价值链,这是中国产业体系依靠技术创新实现全球化外溢的生动景象。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公司不断推陈出新,实现电池技术突破,通过产能扩张保持规模效应,控制并逐步降低电池制造成本,实现制造本地化,为推动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提供了技术与成本两方面的支撑。

2021年,全球前十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为 271GWh,占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的比例超过 90%。前十家企业中,中国企业就占到了六家。未来随着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中国企业出海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

海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线下游学

36氪近期计划发起海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线下游学活动,如果您对此感兴趣,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社群交流 。

更多活动信息及行业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数字时氪”(微信 ID :digital36kr),期待您的到来。

数字时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数字时氪”(ID:digital36kr),作者:张丞,36氪经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3 2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军工世界丨“两栖攻击舰热”的背后
...员设计出柴电混合动力推进系统,通过传统燃料发动机与电池交替推进为两栖攻击舰赋能,降低战舰航行油耗。目前,一些新型两栖攻击舰配置了全电推进系统,能够有效减少动力装置重量和体积、
2023-04-21 15:38:00
还记得儿时玩过的射击游戏-抢滩登陆吗?他的前世今生是怎样的?
...这类游戏,脑海中也能立刻浮现出游戏的大概画面。抢滩登陆战2000是一款比较早的抢滩登陆战系列游戏,里面敌人有:坦克,飞机,战斗机,直升机,补救机,车子,人类等。《抢滩登陆战2
2023-02-20 23:10:00
朝鲜核警告无效,美航母编队驶入黄海,还敢再赌一次仁川登陆?
...今天美韩的回应来了,美准航母编队驶入黄海,参加仁川登陆战纪念活动。这一行为对朝威慑意图明显,将半岛炸药桶的引线越剪越短。“闪电航母”带队 据环球时报报道,韩国国防部官员称,
2023-09-06 16:23:00
俄承认登陆舰被乌巡航导弹击中
...26日凌晨对克里米亚费奥多西亚的袭击中,俄军775型大型登陆舰“新切尔卡斯克”号受损。不过,俄国防部未通报损伤的具体情况。报道说,俄国防部指出,乌军两架苏-24战机发射导弹实
2023-12-27 11:38:00
美国海军陆战队将测试新型登陆舰的样舰
...队作战实验室(MarineCorpsWarfightingLab)准备开始测试新型登陆舰的样舰。样舰是在现有海军支援舰基础上建造的
2023-03-01 13:29:00
4万和2万吨的差距有多大?把075和071放一起,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新一代两栖作战武器装备中,075型两栖攻击舰和071型船坞登陆舰,分别拥有4万吨和2万吨的排水量,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将它们放在一起才能真正体会到它们不是一
2023-12-26 11:30:00
解放军渡海夺岛新打法,无人机空地联动,打通战场投送最后一公里
...且将在现代渡海登陆作战的各个阶段发挥重要作用。两栖登陆战+无人机,解放军渡海夺岛有了新思路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两栖登陆作战的袭岸火力主要体现为从战区陆地机场或航母出动作战飞机
2023-09-16 19:23:00
蔡当局气焰嚣张,解放军大场面回击,大批登陆艇高速冲滩
...投送兵力,那么这可能将会是自二战以来,最大的一场“登陆战”。但即使当前解放军在“第一岛链”内的综合两栖投送能力已经超越了美国,对岸那些“贼心不死”的绿营分子仍叫嚣着要“武力对
2023-03-17 20:13:00
韩媒:韩美五年来首次举行“双龙”登陆演习
...通讯社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和美国五年来首次举行大规模登陆演习。韩联社援引韩国海军的消息报道称,韩美将在盟国大型野战演习框架内举行“双龙”(Ssangyong)大规模登陆演习,这
2023-03-17 22:05: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