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我会和前辈们配合好,扎扎实实备战冬奥会,”2月18日,刚刚在短道速滑赛场斩获自己本届冬运会的第四枚金牌,23岁的孙龙意气风发;“希望接下来可以跟青少年运动员们一起努力,让下一届或者再下一届的冬奥会有更多的期待和惊喜。”作为平昌冬奥会亚军,本次收获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银牌的名将刘佳宇还有着豪情壮志;“要是能有积分参加冬奥会,争取能跳出好成绩,为国家争光。”夺得自由式滑雪男子大跳台冠军的杨昊同样眼含希望……
虽然冰雪健儿们正身处冬运会赛场,但“冬奥会”同样是他们口中数一数二的“热词”。作为北京冬奥会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深远的全国综合性冰雪赛事,“十四冬”承载着重要使命。“十四冬”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进一步培养壮大冬季项目后备人才,服务于米兰冬奥会备战参赛目标,提升我国冬季运动综合竞技实力。”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磊说。对于700余天后即将开幕的2026米兰冬奥会,憧憬与希望、目标与追求,都已在“十四冬”的方方面面尽显。
设项“全覆盖”,搭建成长平台
“我们目前的计划是在明年拿够积分,取得参加2026年冬奥会的资格。”1月30日夺得“十四冬”滑雪登山男子短距离金牌后,来自吉林队的张成浩对自己的冬奥“首秀”有些迫不及待。
同样迎来“首秀”的还有滑雪登山项目本身。2026米兰冬奥会共设8个大项、16个分项、116个小项,其中滑雪登山项目成为新增大项,而“十四冬”对于全部116个小项实现了设项的“全覆盖”。
“‘十四冬’与米兰冬奥会全面接轨,雪车、雪橇、滑雪登山等均是首次在全国冬运会设项,”王磊说,“目的就是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为运动员提供更多实战练兵机会。”
实际上,“十四冬”共设有176个竞技项目小项。“另外的60个小项在哪儿?就是来自我们设置的青年组比赛。”王磊介绍,本届冬运会在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等优势项目以及越野滑雪、高山滑雪等基础大项上设置了青年组,旨在更早让优势项目的后备人才在冬运会上展示技艺,从而有利于下一步米兰冬奥会的选拔。
为优秀的年轻选手搭建顶级舞台,这样的初衷很快便迎来了收获。作为天津冰壶队队长,李泽泰刚刚在1月17日带领天津队夺得了“十四冬”男子青年组冠军,仅仅两天之后,他又站在了2024江原道冬青奥会的赛场,与队友们一起代表中国队收获了冰壶混合团体的第四名。“对我个人来说,‘十四冬’是稳定心态、提高水平的好机会,”李泽泰说。
2月1日落幕的江原道冬青奥会上,中国代表团以6金9银3铜刷新了参赛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而这些青年才俊的身影也已遍布“十四冬”的各个角落。匙翔宇、刘奕杉分别在开幕式上担任执旗手和火炬手,李金恣、杨婧茹这对“兔子战术”的搭档则在冰面上飞驰。“十四冬”的到来,为更多选手提供了一展身手的平台。
规则国际化,预“享”冬奥环境
“本次比赛我们采用了新的赛制,之前很多比赛我们都采用两轮比赛计时的赛制,近些年来我们逐渐与国际接轨,采取资格赛以及对决模式的新赛制,这次进行得非常成功,竞赛非常圆满。”1月25日,“十四冬”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项目在喀喇沁赛区全部结束,观战的国家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队领队郑振国对比赛各方面感到满意。
在本届冬运会上采用新规的项目远非“仅此一家”,王磊介绍,“十四冬”所有项目都采用了各项目国际单项组织的最新规则,也就是米兰冬奥会届时会实行的竞赛规则。“此外,部分重点项目还邀请了一些高水平外籍裁判执裁,帮助选手和教练更好理解新规则的要义,更好适应两年后冬奥会上的执裁标准。”王磊说。
同样采用冬奥标准的还有场馆。本届冬运会的场馆非常分散,除北京延庆、河北张家口之外,内蒙古自治区也有4个赛区。“这其中,延庆、崇礼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及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等都是北京冬奥会竞赛场馆,而内蒙古的几个场地也都是接近或超过国际标准的,基本和冬奥会保持一致。”王磊说。
除了国际标准,也有“本土政策”,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司长张新介绍,本届冬运会第一次将体能作为竞体比赛资格赛的准入标准,第一次在速度滑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项目上设定进入决赛的最低成绩标准,引导各队提升技术水平、杜绝低水平竞争。
王磊介绍,曾服务于北京冬奥会的高山滑雪医疗团队,也参与到了“十四冬”的赛事救援中。无论是赛事服务,还是场馆、规则都遵循高标准,“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备战实际效果,在两年之后更适应冬奥会的比赛环境,”王磊说。
从冬运启航,瞄向远方赛场
在“十四冬”开幕后的第一个比赛日,好消息同样从大洋彼岸传来。北京时间2月18日,在加拿大卡尔加里举行的2023/2024赛季国际滑联速度滑冰世界单项锦标赛中,韩梅以1分13秒27的成绩获得女子1000米项目的银牌。
正在激烈进行中的2023/2024赛季,这位26岁的内蒙古名将佳绩频传,多次登上速滑世界杯分站赛的领奖台。在1月11日至14日提前进行的“十四冬”速度滑冰(公开组)比赛中,作为东道主的她在4项个人项目中豪取3金1银,展现出上佳的实力和统治力。剑指米兰,则是她更为长远的方向。
“中国队在女子5000米项目上是12年都没有拿到过奥运会的资格了,这个项目确实很难啃,对我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韩梅说,“我要争取在这个长距离上有所突破。”让中国冰雪在冬奥赛场扬威,运动员们也都憋着一股劲儿。而在本届冬运会上,随着更多代表团的参与,这股合力也变得愈发强大。
“十四冬”第一次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组团参赛,很多代表团更是首次踏上了冬运会的舞台。“以前的国内竞争更多集中在黑、吉、辽三个省,但是现在更多的人来参与竞争,我觉得这是好的发展,对中国速滑是一个促进。”征战过多届大赛的名将李奇时,深感如今的赛场上“并不孤单”。
“过往冬运会以地市为单位参赛,有利于深入基层,但是整合力度不够,层次不够,”王磊说,“‘十四冬’首次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组团参赛,从已经结束的部分“十四冬”比赛项目来看,不少冬季项目新兴地区代表团都有不俗表现。”
“我们终究要站在国际赛场上,团结一致、为国争光。”孙龙说。在冬运会舞台积蓄力量,更好地备战米兰冬奥会,这也是中国冰雪的共同目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9 15: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