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王洲
率先在全国实现跨域立案全覆盖、基本实现跨省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机制全域覆盖、建立知识产权大保护同频共振等九项机制、执行联动协作迭代升级……近年来,北京法院积极推动京津冀三地法院深化司法协作,在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北京法院探索建立司法助力公共决策“四提前”工作机制,促进矛盾纠纷在法治轨道上妥善预防化解,实现北京重点项目进入诉讼的纠纷30%以上通过调解和解方式解决。围绕“两区”建设,成立北京国际商事法庭,设立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持续优化营商法治环境,加大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完善金融风险法治协同治理体系,依法履职、能动司法,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此外,北京高院还牵头三地法院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司法协作为京津冀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提供服务保障的框架协议》,以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等方式,不断深化三地法院立案、审判、执行、审判管理研究、信息化建设及队伍建设等各领域司法协作。截至2023年底,全市三级法院与津冀法院签署涵盖执行、破产、环境资源、金融、知产等各领域合作协议共计44份。
“北京法院坚持协调联动,以司法协作为抓手,三地司法审判‘同城效应’水平不断提升。”北京高院副院长任雪峰介绍,经过三地法院多年来的通力合作,已实现立案与诉讼服务领域多事项跨省通办,极大便利了三地群众参与诉讼;三地法院执行联动协作机制已涵盖执行事项委托、异地执行协助、被执行人联动查控及查控财产异地处置等事项范围;在清算与破产案件审理、金融案件司法审判、知识产权保护与跨域环境保护司法协作等领域持续深耕细作;与津冀法院互派42名法官和法官助理交流锻炼,促进了三地人才交流与司法能力提升。
北京高院执行三庭庭长段鹏介绍,自2017年以来,北京法院委托津、冀法院执行事项8.3万件,办理津、冀法院执行事项委托4.5万件,协助津、冀法院现场执行165件次,执行效率大幅提升。目前,京津冀三地执行协作机制取得多项新突破,2024年第一期京牌小客车司法处置已正式启动,部分车辆来自于津、冀法院委托,系三地协同处置京牌小客车的首次尝试,将为后续三地法院协同批量处置京牌小客车提供宝贵经验。
北京四中院是京津冀地区的跨行政区划法院。据该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靖介绍,北京四中院立足职能优势和案件管辖实际,妥善审理涉首都新机场、京张高速铁路建设等重点工程项目案件,依法审理跨地区重大环境资源保护案件、天津铁路法院环境保护行政上诉案件,持续加强与津冀法院常态化交流协作,在保障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落实京津冀司法协同上取得积极成效。
据了解,2024年,北京高院以推动三地高院签订的《框架协议》有序落实为抓手,制定了任务分工和2024年加强三地司法协作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将在健全京津冀跨域诉源治理机制、提升知识产权等领域专业审判能力、促进三地统一法律适用及深化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力争取得更大进展和成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1 17: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