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检察日报
奔波千里找到“消失的他”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支持起诉为妇女解除20年婚姻枷锁
本报讯(记者于莹莹通讯员照娜)“巴依拉,巴依拉(蒙古语,意为‘谢谢’)。”4月26日,顺利诉讼离婚的哈某向检察官连连道谢,53岁的她也要开启新的生活了。
哈某和丈夫于1996年自愿登记结婚,1999年生育一子。2002年,丈夫带着未满4岁的儿子,以及双方的结婚证离家出走,自此杳无音信。
哈某是一名蒙古族妇女,长期居住在牧区,几乎不会讲普通话,与丈夫结婚时只知其乳名。夫妻双方一方只会说蒙语,另一方只会说汉语,语言沟通成了障碍,丈夫到底姓甚名谁哈某一无所知。
随着年龄的增长,哈某逐渐意识到不告而别的丈夫不会再回到自己身边,她开始四处求助,希望结束这段婚姻。
结婚证被丈夫带走了,哈某不知道丈夫的真实名字和具体身份信息,她曾到公安局报案希望通过乳名找到丈夫,但结果查无此人;她想通过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但却需要双方亲自到场;无法提供对方具体信息,去法院也不能诉讼离婚。
哈某辗转多个部门寻求帮助,无果,离婚这件事一拖就是20年……
直到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检察院深入哈某所在的牧区开展“民事行政检察宣传月”活动,让哈某看到了希望,她向检察机关申请支持起诉离婚。
哈某向苏尼特右旗检察院提交的材料仅有其本人身份证和户口本,无法提供男方有效信息。由于时间久远,苏尼特右旗检察院在向民政局、公安局调查核实时,也未查到男方的具体信息。
承办检察官另辟思路,哈某户口本上登记了儿子的信息,可以以此为线索,向公安户籍管理部门查询到儿子的监护人。顺着这条线索,检察机关便很快查询到了哈某丈夫席某的具体信息,并第一时间与席某取得联系,得知其现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如今,席某已年过古稀,检察官为减轻席某的负担,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跨越560多公里远赴包头市,当面了解案情、调查核实。
4月25日,苏尼特右旗检察院召开听证会,邀请旗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妇女代表及当事人参加,就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事实证据等方面全面听取各方意见。听证人员一致同意检察机关支持哈某起诉离婚,维护婚姻受害方合法权益。
在检察机关的主持调解和见证下,哈某、席某解开心结,在完全自愿、平等基础上达成了离婚协议。为尽快解除婚姻关系,哈某和席某选择诉讼离婚,于4月26日向法院提交起诉状。苏尼特右旗检察院同步开展支持起诉工作,并沟通法院迅速立案。
当天,法院收到起诉书和支持起诉意见书后,当即搭建绿色诉服通道,以“速裁快审”方式在两小时内调解离婚,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检察机关还协助当事人到当地派出所,将户口信息更改为离异状态。
“检察机关积极能动履职,来回跨越1000多公里,用20天打破了伴随当事人近20年的已婚‘枷锁’,用‘检察速度’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检察温度’!”苏尼特右旗人大代表、乌兰社区党总支书记兼社区居委会主任郭静对案件办理成效给予肯定。
“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容易被忽视,检察机关通过支持起诉,为妇女依法维权‘撑腰’,把法治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为检察机关的做法点个赞。”人民监督员冯子文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3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