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兵马俑中,有一张“脸”至今没法用科学解释,甚至被禁止出国展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8 22:40:00 来源:精彩生活

1999年底,在距离世纪之交仅仅三个月的时候,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发现了一具极为特殊的兵马俑,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的面部呈现绿色。而在此前发现的所有兵马俑中,面部都是清一色的淡粉色,所以它也被称为“绿面俑”。

此外“绿面俑”的姿势也与其他兵马俑不同,他单腿而跪,双手放在身体右侧,呈现跪射状态,因此它也得名“跪射俑”。

因为绿面俑的特殊性和唯一性,使得它成为了价值最高的兵马俑,因此也被国家禁止出国展览。迄今为止绿面俑只去过一次台湾展出,如今它被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中。

兵马俑中,有一张“脸”至今没法用科学解释,甚至被禁止出国展览

绿面俑代表的是什么

自绿面俑出土后,有关它的研究就从没有停止过,不少科学家和考古人员、历史学家都曾对它做了深入研究,试图找出其面部呈现绿色的原因,但直到今日依然没有得出一个完全令人信服的说法。

虽然绿面俑出土至今已经过去了23年有余,但它身上的谜团却并未解开,比如绿面俑代表的是什么?是特殊的士兵还是其他?它的面部又为何呈现绿色?

关于绿面俑代表的身份,专家们最先想到的便是军队中负责祭祀和占卜的人员。在古代,这类人员通常都有着一层神秘的色彩,比如佩戴奇异的面具,身穿特殊服饰等。

兵马俑中,有一张“脸”至今没法用科学解释,甚至被禁止出国展览

而且在缺乏科学的年代,帝王往往会迷信占卜,先秦时期这类人员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傩(nuó)人,他们在进行仪式时,往往会在脸上涂上厚重的色彩。

他们负责的就是在作战前,进行祈福、祷告等,有时还需要在爆发疾病,如瘟疫时行使驱逐病疫的仪式。另外还有一种偏于调侃的猜测,认为绿面俑代表的是军队中的野战兵,为了适合丛林作战而将面部涂成绿色。

但是我们稍加分析就知道这种猜测有些站不住脚,因为我国古代的战争,很少会在树林中进行,大都是在平原地带,况且当时的秦国军队,也没有过任何“丛林战”的作战记录,所以这种猜测更多的还是调侃罢了。

兵马俑中,有一张“脸”至今没法用科学解释,甚至被禁止出国展览

也有专家认为,绿面俑其实是当初的士兵,为了给自己祈福平安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但是给面部涂上色彩的祈福方式,似乎有些靠不住。

毕竟涂上色彩后,这个士兵反而会更加显眼,更容易吸引敌人的注意,将自己陷入危险之地,这岂不和祈福的本意相违背吗?再加上这种推测并没有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佐证,所以也不能令人信服。绿脸究竟是为何

绿面俑出土后,被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不少游客和社会各界人士都纷纷前来观摩,一睹绿面俑的奇特。关于它面目为绿色的原因,专家学者、历史学家还有社会游客都给出了各自的见解。

兵马俑中,有一张“脸”至今没法用科学解释,甚至被禁止出国展览

一位专家给出了这样的解释:绿面俑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在出土时,面部的颜料与氧气接触,迅速发生了氧化反应,导致原本的颜色褪去,因此转变为绿色。

这种说法很有道理,因为根据一些当年参与发掘工作的专家回忆,当初大部分兵马俑刚刚出土的时候,通体绘制有彩绘,在出土后不久便迅速氧化变色,这具绿面俑极有可能也是如此。

但是这样的推测,无法解释为何只有这一尊兵马俑在褪色后呈现绿色,而其他的兵马俑却并非如此,总不能说这具兵马俑所使用的颜料和其他的不同?

兵马俑中,有一张“脸”至今没法用科学解释,甚至被禁止出国展览

还有部分专家认为,绿面俑之所以面部呈现绿色,是因为它所代表的士兵,在作战时是充当先锋的前排,因此他们需要在气势上做到压倒对方,给敌人一个下马威。将面部涂成绿色,可以起到恐吓敌人的作用,给敌人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和恐惧,进而帮助己方占据上风。

游客之中也有不少对兵马俑深有研究之人,其中就有人提出,当初负责这具绿面俑的工匠,可能是一个色盲,这样一来就能合理地解释为何它的面部为绿色。

这样的猜测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它也存在着不能解释的问题,那就是如果这位工匠真的是色盲,那么为何只有面部是绿色的?难道不应该是手部等部位也是绿色的吗?

兵马俑中,有一张“脸”至今没法用科学解释,甚至被禁止出国展览

还有一些人认为,绿面俑面部的绿色其实是“铜绿”。也就是说在使用的颜料中,含有铜成分,这样一来,这具兵马俑埋在地下几千年,就会逐渐地呈现出铜绿色。

不过这样的说法也有着不严谨的地方,那就是铜绿其实是铜和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反应的结果,但是兵马俑深埋在地下两千余年,早已经隔绝了空气,又是如何形成铜绿的?

而且据参与发掘的工作人员称,绿面俑在被发现的时候,就已经是绿色的了。这就说明面部的绿色是在制作之初或者在地下形成的,如此一来铜绿一说也就站不住脚。

以上这些都是专家学者结合自己的分析,给出的猜测和见解,虽然不能完全令人信服,但也不乏有理有据的推测,只是真正的原因,还需要时间去慢慢寻找。

兵马俑中,有一张“脸”至今没法用科学解释,甚至被禁止出国展览

结语:

绿面俑的存在,说明秦始皇陵中还有着太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

它们或许深埋在陵墓中的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静静地等待着我们去发掘,而且秦始皇陵从发现到今天,已经差不多有50年了,但是我们根本没有将它完全探索,比如秦始皇陵的地宫。

也就是说随着发掘工作的进行,说不定我们会在某个角落有新的发现,绿面俑的谜团说不定也会迎刃而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9 00: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个兵马俑拥有一张科学家也难以解释的脸
作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自问世便备受关注。尤其是其精湛高超的陶瓷工艺水平,更让他国惊叹不已。为此,许多国家多次都向中国申请,希望能够将兵马俑安排出国。中方虽然表示同意,可还
2022-12-20 16:39:00
兵马俑中,有一张科学家也无法解释的“脸”,甚至被禁止出国展览
...相关的一切总是引发广泛的讨论。例如,那些令人震撼的兵马俑,堪称考古学上的一大奇迹。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兵马俑不仅在形态和容貌上与真人极为相似,其中甚至有一张“面孔”至今科学都
2024-08-19 11:01:00
荒唐!这美国人掰断盗走兵马俑拇指,竟审了约6年才判!
...社区服务。至于赔偿富兰克林博物馆、保险公司以及收藏兵马俑的中方博物馆金额数,留待下次听证确定。助理检察官牛顿(K.T.Newton)9月6日表示,罗哈纳或许无意引发国际事件,
2023-09-09 16:02:00
折断兵马俑手指的美国男子向中国道歉,被判五年缓刑,罚款5000美元并完成100小时社区服务
...入费城富兰克林博物馆,折断并盗走一尊正在展出的中国兵马俑的拇指。当地时间2023年9月6日,美国费城联邦法院地区法官肯尼(Chad F. Kenney)判处罗哈纳五年缓刑。据
2023-09-09 16:13:00
荒唐!这美国人掰断盗走兵马俑拇指,竟审了约6年才判!他向中国道歉
...入费城富兰克林博物馆,折断并盗走一尊正在展出的中国兵马俑的拇指。虽然后续被盗拇指被找回,这一事件仍引起广泛关注。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当地时间2023年9月6日,费城联邦法
2023-09-09 17:24:00
兵马俑的三次“复活”事件
1974年,兵马俑在秦始皇陵中被发现。兵马俑问世后,迅速吸引了全世界考古学家的目光。最初,各路考古学家都一致认为,兵马俑是将活人放在陶瓷当中浇筑而成。因为在秦朝时期,社会中依然存
2023-08-15 06:58:00
与“兵马俑”打交道的人(考古中国)
...人民日报唤醒“地下兵团”、呈现“地下王国”——与“兵马俑”打交道的人(考古中国)张 铁 张丹华《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6日 第 06 版)图①:兵马俑一号坑。图
2024-10-26 06:17:00
兵马俑坑底下还有什么?专家:绝不能再往下挖
...墓我们至今还在努力的进行探索。不过,对于已经出土的兵马俑,我们却了解到这一伟大的成果,同时对这个奇迹进行探索。兵马俑一经发现就已经是掀起了十分大的动静。对于兵马俑的挖掘工作也
2023-08-30 19:52:00
记者手记:在匈牙利古都“穿越”秦汉文明
...现两位中国“文化大使”正等着你:一位自秦代而来,是兵马俑;一位自汉代而来,是金缕玉衣。作为中世纪匈牙利王国的首都,塞克什白堡是匈牙利多位国王的登基及下葬之地。在这座古色古香的
2024-05-09 01:2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