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陈涛:“茶品即人品,诚信是关键”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3-29 08:0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十堰日报

他致力打造绿色生态好茶,带领乡亲增收致富;他诚信经营,赢得消费者广泛信赖——

陈涛:“茶品即人品,诚信是关键”

记者 孟建锦

他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匠心打造绿色生态好茶;他诚信经营,从不拖欠茶农回收款;他热心助人,主动帮扶困难群众……他就是丹江口市百惠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丹江口市土关垭镇银洞山村党支部委员陈涛,他曾获评“丹江口市水都创业之星”、2023年第四季度“十堰好人”等荣誉称号。

匠心种植生态茶

3月23日,记者走进银洞山村,只见一片片绿色的茶园,一排排整齐的茶树,如一行行大地的诗句。

陈涛带着记者行走在茶园清幽的小道上,讲述起关于他的故事:1993年,高中毕业后,他前往东莞一家电子厂从事电子产品销售工作。2000年春节回乡过年时,看到村里大片闲置的土地,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发展的想法。

“我母亲去世早,父亲体弱多病,看到乡亲们守着金山银山却过着贫苦的日子,我心里很难受。”陈涛回忆,当时镇、村干部到他家做思想工作,邀请他回乡发展茶叶产业。几经考虑后,陈涛毅然决然辞去高薪工作,回乡种茶。

“才开始我没有信心能种好茶,想着先找一块地练练手。”陈涛找到银洞山村两委,把偏远荒芜的30余亩村集体用地承包下来开发茶园。

银洞山村平均海拔500米,常年云雾缭绕,土质肥沃,是种植名优绿茶的理想之地。陈涛在茶山中长大,从小就对茶有一种特殊的情愫。

“种茶、制茶是个技术活,仅凭一腔热情难以种出好茶。”2007年,陈涛被纳入湖北省“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随后两年,在武汉湖北生物科技学院园艺系学习。他结合村里实际,系统学习了茶叶、食用菌、果树种植和设施农业等专业科目。

毕业后,陈涛用所学知识对茶园精心管护,茶园初见成效后,他又多方筹资购买茶叶加工设备解决茶叶加工难题。看到陈涛种茶成效越来越好,不少村民也跟着发展起了茶叶产业。

“诚信为本,质量第一,投入再多、产量再少,也不能降低茶叶种植要求。”为了保证茶叶的品质,陈涛引导茶农通过降密度、提高度、深施肥进行生态茶园建设,坚持使用不含化学成分的生物农药和生物有机肥,不喷洒有残留的农药,从源头上杜绝“农残”。

“春茶采摘后要对茶树进行深修剪,避免害虫繁殖,种植出来的茶叶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元素,茶汤清香怡人、回味甘醇,是真正的绿色环保产品。”跟着陈涛做久了,村民们也一致认为如果想长期发展一定要保证茶叶质量。

“我们行业有句话,叫作‘人做好了,茶就做好了’。”陈涛说,一杯味道浓郁的好茶,除了需要原始的生长环境,更需要的是坚守初心、追求匠人精神的种茶人。

从不拖欠茶农一分钱

“‘茶品即人品’,要想做好生意,诚信是关键。”陈涛说,既然要做高品质茶叶,就要付出大量精力,这是我们做人的一种良心、也是一种诚信。

不负青山,不负百姓。2011年,在陈涛的带动和努力下,周边村庄的200多户村民也开始种茶。从选地、开垦、茶苗种植到施肥、病虫害防治、茶叶采摘,陈涛为茶农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并同茶农签订茶叶保价回收合同,茶农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

“茶叶产销行情是瞬息万变的,2013年茶叶的价格很不理想,最严重的时候跌了近四成。”陈涛说,“从我回乡发展茶产业,乡亲们都是无条件信任我、支持我,我绝不能辜负乡亲们。”最终,陈涛和农户们议定了茶叶回收价格,并按价全部回收。

2015年,在陈涛的带领下,银洞山村成立百惠茶叶专业合作社,主动对接周边县市大型茶企,累计代收代销合作社成员种植茶叶鲜叶88.4万公斤,每亩茶园收益从原来不到1000元增涨到3800元以上。2018年,陈涛又发起成立了丹江口市百惠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一方面通过联系周边大的茶企和茶商来村收购茶叶,另一方面通过入住淘宝、天猫、湖北特色馆、832扶贫平台实现线上销售。”陈涛介绍,湖北汉家刘氏茶业、裕满春茶业等企业都是合作社相对固定的合作伙伴,解决了全村60%的茶叶鲜叶销售问题。

“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们收购的茶叶严重滞销,大量库存积压,欠了村民鲜叶款、采摘费50余万元。”为此,陈涛彻夜难眠,为了尽快补上这些钱,他用家里的自建房、厂房作抵押贷款31万元,又四处筹集20万元。“那年腊月二十七,给18户茶农转账失败,我只能冒着大雪,翻山越岭挨家挨户把现金送到了他们家中,只为让大家过个好年。”陈涛说。

站在茶山上回想,当初的荒山,如今变成了村民的“聚宝盆”。以诚信和质量为本,陈涛种植的茶叶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信赖,也得到了行业的认可。2023年,丹江口市百惠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示范农民合作社。

不忘回报“桑梓情”

“我富裕了,也要让乡亲们都富起来。”2011年,陈涛被推选为银洞山村支委委员,为乡亲们服务的劲头更足了。

“陈涛为人厚道,热心帮扶困难群众,大伙都叫他‘爱心老陈’。”银洞山村党支部书记熊俊说,75岁的村民李大爷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后又患上帕金森病,好在李大爷有编竹篓竹篮的手艺。为了帮助李大爷,陈涛以高于市场20%的价格,从李大爷那收购采茶需要用的竹篓、竹篮和茶叶摊凉筐,还送了李大爷一台破篾机,帮助他提高收入。

银洞山村依托特殊的自然环境和肥沃的土质,孕育了三大特产——银洞山茶叶、银洞山玉米糁、银洞山特早大樱桃。

陈涛介绍,银洞山村的“小籽黄”玉米为代代相传的本地老种子延续而来,与普通玉米相比个头更小、颜色更深,也叫“小嘴黄”玉米或明黄玉米。

“我们村一直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且有一片区域的田地为黑色土质,富含硒等元素,没有任何污染,所种的“小籽黄”玉米味道好且营养丰富。”陈涛说,由于“小籽黄”玉米生长周期长、产量低,只有一般玉米产量的三分之一,所以价格也是普通玉米的3-5倍。

为了让银洞山村特色农产品销售出去,丹江口市百惠生态农业合作社注册了“武当关”农产品商标,建立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自回乡创业至今,陈涛努力带领乡亲开展茶叶种植,目前,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300余亩,茶叶年产值达400多万元,带动580户农户年人均增收1万元。

凡事用心用情,前方必定坦途。正是多年的诚信经营和用心付出,陈涛赢得了供应商、客户以及乡亲们的高度认可。陈涛说,茶要慢慢品才能品出醇香,人也要一步步走才能走得踏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9 08: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此次展览由著名书画家郭英培、林兵、樊磊、韩斌、陈涛、姚朋魁共同呈现,他们以芥英社成员的身份,用他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细腻的笔触,诠释了花鸟画的艺术魅力。芥英社,一个汇聚了6
2024-01-14 07:13:00
北青:郑智、邵佳一、陈涛结束3周赴德培训,本周将研究国脚征调
...直播吧4月29日讯据《北京青年报》报道,郑智、邵佳一、陈涛这三位国足中方助教已经结束在德国的短期培训并陆续回国。郑智、邵佳一、陈涛这三位国足中方助教,在赴德国参加为期近3周的
2024-04-29 14:00:00
为钢铁“大动脉”动手术
...本文转自:劳动报为钢铁“大动脉”动手术——上海工匠陈涛及宝武特级技师团队创新记陈涛在工作中。 ■受访对象供图特殊钢素有“兵之脊、国之梁”之誉,在“大国重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24-05-28 01:15:00
深圳0比5惨败,陈涛深夜请辞,球队深陷三大困境
...大连人同积11分,丢入降级区。赛后,深圳队教练组组长陈涛透露,他已经向俱乐部提出辞职,并于13日凌晨在个人社交媒体发文告别球队。目前,深足正深陷人员、资金和无法看到未来希望的
2023-07-13 14:01:00
北漂13年,送过外卖的哲学硕士陈涛回到老家
2022年12月底,陈涛送外卖的电动车。受访者供图中青报·中青网4月21日消息,4月10日晚,经过近3个小时的飞行,陈涛落地距离北京1800多公里之外的成都。他随身的背包里,装着
2023-04-21 22:11:00
...学硕士失业送外卖”为关键词的短视频登上热搜,主人公陈涛因此引发网友热烈讨论。如今,陈涛已转型成西安一所民办大学的老师。近年来,常有名校毕业生,包括硕士、博士送外卖的报道引发关
2025-04-11 13:33:00
送外卖的38岁哲学硕士回到成都:为尚未完稿的书焦虑,被家人催促相亲
陈涛不再送外卖。他离开漂泊12年的北京,回到成都。他感觉自己的精神状态一点点被修复:体重的增长和眼里的光,都是明显的信号。但他依然没有获得一份满意的稳定职业,不是工资太低,就是石
2023-12-16 09:52:00
陈涛6月初就向深足提过辞职,缺席两场比赛就是不想干了
...报道,其实在6月初的两场联赛期间,当时未到场指挥的陈涛,就已经向俱乐部提出了辞职。7月12日深夜,陈涛请辞,次日,他和教练组一起从青岛返回深圳,飞机降落后,陈涛很快乘车离开。
2023-07-15 15:13:00
闪送员陈师傅成了高校陈老师,送外卖登上热搜的985硕士现在怎么样?
...年前因找工作不顺利被迫送外卖火遍网络的985硕士毕业生陈涛吗?他自述,2011年从四川大学哲学系硕士毕业,曾做过五六年的文化记者,在《中国新闻周刊》和《南方周末》工作过。离开
2024-04-09 10:0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广东清远一水库旁多人放生猫只?官方通报
中国网11月2日讯 据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人民政府网站消息,11月2日晚,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政府发布情况通报:2025年11月1日
2025-11-02 23:00: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应洁 通讯员 徐丽麟)作为本届文博会活动之一,昨日上午,以“数智文创发展·智能共生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四届白马湖文化交流活动暨2025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会议在厦举办
2025-11-02 08:1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桂桢 通讯员 王晓真)近日,厦门港首台自行式高压岸电转接车在嵩屿码头投入使用。该设备解决了岸电桩布置与船舶靠泊接电位置适配冗余度不足的难题
2025-11-02 08:1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郭睿)中外青年钢琴家昨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音乐厅联袂献艺,以精彩的开幕式音乐会拉开2025中国·PIANO中央音乐学院厦门钢琴音乐季的序幕
2025-11-02 08:11:00
厦门市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入户登记启动
昨天,厦门市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入户登记正式启动。(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摄)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通讯员 刘倩 颜艺芬)“您好
2025-11-02 08:11:00
品鉴文创 集章打卡 VR探险 到文博会来场文旅奇遇
市民在文博IP授权展选购新奇文创。(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让人爱不释手。 市民积极参与“来猜茶”游戏
2025-11-02 08:11:00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多,人行天桥作为城市立体交通的一种形式,能有效保障行人过街通行的安全,是许多市民特别是老年人使用频率较高的设施
2025-11-02 08:21:00
河北大名,全国一等奖! 纵览(河北)传媒有限公司获突出贡献奖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李健敏)数智赋能,强农兴村。11月1日,2025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在邯郸落幕。来自河北省的“邯郸市大名县‘直播电商富农服务平台’”获一等奖
2025-11-02 08:29:00
江苏南京:聚力攻坚“组合拳” 激活产业新动能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聚力攻坚“组合拳” 激活产业新动能今日关注数字6.2%关键词产业攻坚前三季度
2025-11-02 08:41:00
江苏南京:赛事经济效应持续释放,消费市场热力升级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李子俊储笑抒赛场上,球员们奔跑如风、拼抢激烈;赛场外,商圈、景区、住宿餐饮三大消费场景同步升温
2025-11-02 09:13:0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南京高校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洁姜静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
2025-11-02 09:14:00
2025仙林大学城龙舟赛擂鼓开赛
2025仙林大学城龙舟赛擂鼓开赛11月1日,2025仙林大学城龙舟赛在风景秀丽的羊山湖擂鼓开赛。现场20支高校龙舟队挥桨竞渡,在湖面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水上“速度与激情”。 南京
2025-11-02 09:14:00
驶向G334,穿越时光,邂逅千年“回”字古城
G334国道,东起吉林龙井,西至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在吉林省境内绵延的895公里中,不仅串联起长白山麓的林海与松花江畔的湖光
2025-11-02 10:13:0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东志编辑 黄镇华二审 彭玲三审 李枫
2025-11-02 11:21:00
河北新闻网讯(刘志刚)清晨的京哈高速九门口复线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加紧施工冲刺年底通车目标;国道G228昌黄路至秦唐界段宽阔平坦
2025-11-02 1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