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广西拜山往事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4-07 00:46:00 来源:文化学者黎荔

作者:黎荔

广西拜山往事

每年清明祭祖拜山时,广西都会都以它绝对的优势出圈。这不,广西在内的“华南F3”又登上了热搜榜!身为岭南的女儿,遥望南方家乡,千山之外,迢迢难归,只能写篇小文,忆念一下广西拜山往事了。

在广西,清明节扫墓又叫做“拜山”。年年清明都拜山,两广人的宗族观念比较重,也比较传统,把“拜山”看作一年中非常重要的节日,准备拜山用品如同准备春节年货一样隆重。所谓做人不能忘本,毕竟没有祖辈,就没有我们这一代人。这也是中华孝道的体现。

记得小时候,清明节对我来说意味着假期和去拜山。这个节日特别有意思,当然也特别累,因为要跟着大人们一起去山里拜祭祖先。那个过程翻山越岭、跨河越溪、钻入密林,一路上有树有花有果,有鸟有虫有蛇,尽管路程很远,但对于小孩子来说,一路的风景都非常新鲜和有趣。找到了杂草深处的祖坟,就像一趟寻宝之旅一样,所有人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在祖先的坟墓燃放鞭炮,修整、清扫祖坟,摆放祭品,燃香烧纸祷告。祭扫完毕后,在坟头压上纸钱或元宝串。然后把祭品收拾起来,全家就可以分享太公的祭品了,热热闹闹的林中野餐,每次这些带上山的吃食都被吃得一干二净,因为父母告诉我这是“祖先享用祭品后的赐福”,子孙吃后可以得到祖先的保佑和祝福。最后再一次燃放鞭炮,告知祖先,子孙们要回去了,我们才依依不舍又心满意足地下山归家。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确实是广西人“拜山祭祖”基本操作。广西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雨水充沛,植物恣肆凶猛,山野之间,那藤蔓野草无拘无束的生长,今年清明你铲的再干净,清理得再彻底,只要不是硬化过的地面,那到得明年清明,一样草茂如荒野,草长如人高。有些小乔木类型的野树,一年间长到手指粗,二年间长到手腕粗,开叶散叶,面目全非,造成周边环境变化很大,如果没有明显的标记,光靠这里有棵树,那里有块石之类的去记忆,那是非常难找的。真是年年去拜山,年年都得找好久。只有靠老一辈的回忆,才能找到正确的路线。然而,老辈人的记忆有时也会出错,因此拜错祖先的坟墓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广西人拜山的程序并不算特殊,通常上午一家人浩浩荡荡地就出发了,赶在午饭前祭扫完毕。记得每次上山的时候,父亲都要折下一枝大小合用的树枝给我当手仗。父母身上背着大包小包的祭品,我挎着军用水壶,穿上便利的胶鞋,拄着刚刚削好的树枝手仗,蹦蹦跳跳就出发了。如果清明雨纷纷,下雨路滑滑,祖先的安坟之处本就离家远,又在郊区绵延起伏的高山上,只能选择徒步而行,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只为找到太公的位置,这一路长途跋涉,不免满脚淤泥,全身泥点。最后终于在风雨交加中,好不容易找到杂草丛生的祖坟,祭拜结束后下山那段路别提有多惊险了,有时简直是从山上如泥球一般溜下来的。真的扫个墓整成荒野求生似的。不过,每年清明前后,大部分广西人都会选择晴好一点的日子去拜山。实在风雨太大的话,容易有泥石流塌方的隐患,一般也是不会以身犯险的,那就改日再拜山啊。

拜山,可不仅仅是单纯的越过山川找太公,还要带点东西孝敬太公啊!所以年年拜山祭祖,我们都要负重前行。且不说元宝蜡烛香火纸钱,祭拜必备的白切鸡、烧猪肉,发糕、甘蔗、糯米饭等等都要带,每次父亲还要带上酒杯酒水,让太公也能喝上一杯。怕祖坟杂草丛生,还要带上锄头之类去清理。一般人家都是一根扁担两个篮子,大家轮流挑,挑到祖先坟前祭拜祖先。但在我家,从来都是父亲一力承担这些祭拜用品的上山。穿林过野,淌水过河,翻山越岭,父亲从来不皱一下眉头。毕竟拜山表达的是对祖先的尊重、思念及感恩,我们家的拜山大队就是由父亲的这样的长辈带头(年老的祖母已经上不了山了,每次都是精心准备祭品,千叮万嘱,倚门望归),带上一群小辈,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完成一年一度的清明习俗仪式,就为了让小辈记住祖先的坟墓位置,起到传承作用。肩负带头责任的父亲从不喊苦,一个人背着沉重的各式祭祀用品,在前方用锄头或镰刀开路,生生从杂草丛树中辟开一条人能经过的小道。如果下雨路滑泥泞不堪,父亲还会凿出山路上的防滑台阶,以方便我们一行人攀爬上山。在我的记忆中,父亲钻洞攀岩如履平地,野外生存能力丝毫不亚于户外王者贝爷啊。

广西人的祖先为什么要葬在高山密林、荒芜险境?让后人祭祖不仅要上山,还要下水,场面令人惊心动魄。外地朋友甚至以为这是广西的特种兵训练。有些外省朋友好奇当初是如何抬棺上山的。我这里解释下,这是与广西的丧葬习俗有关的。广西盛行的是二次葬,简单说就是故人逝去后,过三五年,又重新挖出来,把遗骨重新检拾好,进行一番传统的祭礼后,重新移地安葬。这种葬制,在外人看来有些奇特,或是是不可理解的,甚至是被认为有点“惊耸”,“骇人听闻”的。因为古话都有说:入土为安。一般情况下,人逝下葬后,那就是盖棺定论的事情了,这方为“安”。如果隔个几年检骨再葬,那是“非孝子仁人所忍的”,是受世俗所责的。所以,非必要是不可能迁骨移葬的。但广西壮族从来盛行就是捡骨葬。一般头三年棺材是藏在平地上,三年后才选日子打开棺木,将骨骸放入坛中,祖先骨骸坛上山入葬,通常是由长子背上或抱上去的。为什么一定要葬在山上呢?山上有山背可依靠,藏风聚气有利子孙是一个原因;农耕时代土地珍贵,平地要种庄稼也是一个原因。

二次葬,其实是汉族的古老习俗。只是后来北方人放弃了二次葬,而广西由于山多地少,仍然保留着这一习俗。原因有二:一按传统的思想来说,人们认为人死后的灵魂要适应阴间的环境,是一个过程,在安葬的时候,从风水学中的五行八卦之类来安放这个坟茔的位置,看会不会影响到死者的安宁以及家族的运势。过几年后,循例是三年,再重新审视一下这个过程,如果真的有什么影响,那这第一次葬就被视为只是一个临时的安排,那就要再进行二次安葬,以确保死者得到真正的安息,家族的运势昌盛。二按人与自然的规律来说,逝者安葬三年以后,在自然界的各种条件作用下,肉体腐化干净,本身流行二次葬的南方地区气候温热湿潮,土中的棺木很容易朽坏,各种虫蚁蛀完棺木,必定也会把故人的遗骨也跟着蛀坏,蛀没。于是,二次葬就成为了一种必要。出于对故人遗骨的保护,对故人的情感,把故人的遗骨重新捡出来,放到坛中,择地再葬,这一习俗就慢慢就流传下来。我记得我家养了十多年的猫狗去世后,父亲也是按二次葬的方式处理,最后将已视为家庭成员的猫狗骸骨,移入骨坛,葬在了高高的云雾山上,不立碑,但作了特定标志,以待日后为纪念而重来。

小时候,年年清明,年年拜山,山路再崎岖也挡不住,去拜见祖先的脚步。我就这样在一年一度的野外生存训练中,传承着世世代代的祭祖文化。如今成年的我,有时,还会做那样遥远的梦:去拜山的路上,走着走着,拜山大部队看不见了,前后左右,被浓雾环绕着,细雨斜织,林木幽深,辨不清方向,好怕错过祖先尚未祭扫的墓,好怕把我一个人独自留在这坟墓座座的高山之上……

广西拜山往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7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明节堪比极限挑战?华南F3“上天入地”的硬核祭祖季又来了
...硬核呢?当北方人捧着鲜花去公墓时,华南地区的广东、广西、海南群众正扛着镰刀、背着烧猪,在悬崖上攀岩、在火山石上钻木取火。这不是荒野求生真人秀,而是每年清明必上热搜的“华南F3
2025-04-06 23:30:0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祖先是表达孝道和敬意的重要方式。每逢清明、中元等节日,家家户户都会前往祖先的坟墓,献上供品,焚烧纸钱,以寄托哀思。老百姓不像古代帝王家,还讲究牛羊猪犬兔子青
2024-02-08 21:47:00
清明祭扫热 简约追思受青睐
...简约追思受青睐作者 俞靖4月4日,正值中国传统清明节,广西南宁市青龙岗长安墓园迎祭扫人潮,民众们手持鲜花、蜡烛等祭品,入园祭扫,追思逝者。墓园外,售卖祭祀用品的摊位前人头攒动
2024-04-04 18:56:00
黄一山回广东小县城祭祖!拜山后分吃祭品太开心
...做的事情之一。他说,祭祖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对祖先的敬仰和缅怀。在祭祖仪式上,黄一山按照传统习俗,虔诚地献上了香烛和果品,向祖先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随后,他和
2024-04-05 16:06:00
...来之前,我对父亲更加怀念有加,怀念他活着的岁月里对祖先坦诚报恩的心态。二十多年来,每年的“三月三”,我都回到老家,爬上山头,给父亲的坟墓割草修整墓地,给墓顶添一块新土,插上纸
2023-04-18 09:17:00
...0月15日,由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广西老促会、大有数字资源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指导单位,中财诚发集团有限公司、久盛影视、南昌鼎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红色往事
2023-10-18 10:06:00
追寻永恒记忆,网上纪念堂实现一键祭祖
...,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祭祖体验,让人们能够在网上祭拜祖先并永久留存他们的记忆,将自己的生命历程和祖先的历程联系在一起。以前,人们每年都会回到家乡祭祀祖先。但是,由于现代生活方式
2023-05-04 18:00:00
商朝祭祀揭秘:人殉与活祭的双重权力斗争
...相制衡和妥协,这就是祭祀。祭祀的对象有很多,主要是祖先和上天,而祭祀的目的是祈求,期望得到祖先或者上天的庇护和指示,祭祀的主持不由王权主导,而是有神权阶层祭司来负责,祭祀就代
2024-03-14 14:35:00
历史上的百湾村,牛!牛!牛!
...不交税 不派民夫历史上的百湾村,牛!牛!牛!如今是广西传统村落曾经龙胜到湖南的“官道”,途经百湾村,至今也有一些“石头印记”。村民在向记者讲述“三鲤鱼”石碑的故事。 在百湾
2023-08-27 00:09: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珍爱网见证:在屏幕那端,他们找到了余生的伴侣
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小李和小陈(均为化名)原本是两条平行的轨迹。小李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品牌策划,生活被会议与数据塞得满满当当
2025-11-05 13:58:00
“云养伙伴”打开社交新模式
在社交关系趋向“轻量化”的当下,一群年轻人正探索超越“搭子式”关系的新型社交模式——“云养伙伴”,也就是“认养”一个网络世界里的朋友
2025-11-04 14:15:00
47年,平凡的坚守与伟大的情分——聆听“好嫂子”闫学菊的人间烟火故事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刘玉娜通讯员 张阳)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潘旺村大马家疃,闫学菊用47年时光书写了一段亲情传奇
2025-11-04 15:08:00
101岁老人耳聪目明 长寿秘诀是心宽不生气
在西安市灞桥区半坡社区西安电力机械公司家属院,提起101岁的老人张巧巧,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101岁还能这么精神,思维这么清楚
2025-11-04 18:42:00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9个小技巧,帮助孩子实现快速的“语言大爆发”
语言发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这个过程常常充满了挑战。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表示,接诊时
2025-11-04 19:30:00
孤灯下的永恒守望——诗人浪子文清的精神坐标
当城市霓虹以刺眼的光芒吞噬最后一缕星光,当数字化浪潮用虚拟的喧嚣模糊灵魂的轮廓,仍有这样一位诗人,以孤勇为盾,以笔墨为剑
2025-11-03 15:12:00
【视评】亲人追思会上,出格表演不合适
文字/ 金妮视频/陈久菊编辑 李海钦二审 伍少安三审 马刚
2025-11-03 18:36:00
男子称电动车被错骑儿子还被撵下车 当事人:借同事车取快递回去锁车时才发现骑错
大皖新闻讯 11月1日,在山西晋城高平市街头发生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男子高先生(化姓)从快递点取完快递回到路边,发现自己的电动车不见了
2025-11-03 12:06:00
寻子三十年 终于等到这一声“爸爸”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你们辛苦了,找了我30年!”当电话那头传来这句问候时,60岁的梁三寿生再也忍不住泪水。这位父亲
2025-11-03 08:24:00
孝心暖乡邻:万家庄村“好媳妇”周娟用行动诠释超越血缘的亲情
鲁网10月31日讯在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万家庄村,提起周娟的名字,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作为儿媳,她以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2025-11-01 09:20:00
外卖小哥“耳尖”识电诈 保住女子12万元孩子读书钱
南报网讯(通讯员秦公轩刘叙麟记者王茸)近日,一名外卖小哥在送餐途中,听到一名女子在打视频电话,对方疑似教她如何转账,热心的外卖小哥赶紧报了警
2025-11-01 09:44:00
【天眼快评】女儿为留学欲卖病父唯一住房,一纸判决见温度
10月29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一则由广东珠海香洲法院审理的家庭纠纷案件。2008年,小美的父母购入一套房产,两年后登记在时年仅6岁的小美名下
2025-11-01 19:44:00
临沂三河口小学:读写分享润初心 文字力量伴成长
鲁网11月1日讯10月28日,临沂三河口小学读写团队的各位老师们齐聚一堂,将教学里的细碎故事、教育中的点滴思考,融进阅读的时光里
2025-11-01 20:41:00
“黄昏恋”她向他大额转账 这样的借款,可讨回吗?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张珺 通讯员 海法宣)“恋爱期间钱款来往需谨慎。”这话不只对年轻人适用。厦门中院近日二审判决的一起因“装修垫资”引发的老人恋爱金钱纠纷案
2025-10-31 08:16:00
每天3块钱买的保险,出事了到底管不管?丨“法式”生活
大河网讯(记者 宋向乐)每天接单前被扣3块钱,说是买了保险,真出事了,到底能不能赔?本期“法式”生活,我们通过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审判的一起保险纠纷案件
2025-10-31 11: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