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王文文
一条短短的不实“爆料”、一幅张冠李戴的照片、一句随口而出的“玩笑”,经过网络传音就可能掀起巨浪,动辄让人“社会性死亡”。公安部近日公布了惩治网暴犯罪的10起典型案例,包括在网络上肆意侮辱谩骂、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情况,向社会公众彰显了打击网暴违法犯罪、深度净化网络空间的信心和决心。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处处都是直播间”的自媒体时代,网络空间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上的“按键”表达自己的意愿,同样也很容易因他人的随手一“按”而面临被网暴吞噬的风险。网络暴力往往伴随着侵权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有的通过侮辱诽谤、威胁恐吓等形式,输出语言暴力;有的利用人肉搜索等手段泄露个人隐私、个人信息;有的打着伸张正义的旗号,对他人骚扰嘲讽,实施道德绑架。前有“寻亲男孩”刘学州在海边服药后自杀,后有打赏外卖员200元的上海女子从楼上一跃而下,网暴实施者“按键”伤人,制造出各种悲剧。网络暴力不仅侵害他人的尊严、名誉和隐私,也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所以坚决打击网络暴力势在必行。
将反网络暴力进行到底,维护网络世界晴空,急需通过法治开展有效治理。如同高空抛物“入刑”保障了头顶上的安全,酒驾“入刑”、妨害安全驾驶“入刑”保障了道路交通安全,要治疗网络暴力痼疾,需要更加完善的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需要更精准的重拳出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今年9月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为精准惩治网络暴力行为提供了明确的依据,指出对于网络暴力违法犯罪从严惩治、严肃追究,切实矫正“法不责众”的错误倾向;重点打击恶意发起者、组织者、推波助澜者以及屡教不改者;明确了网暴实施者应该承担的刑事和民事责任。该意见的出台,对于治理网暴势必可以起到直击要害、精准打击的效果。有了法律这个治理和惩治利器,日益泛滥的网络暴力势必将被一查到底。德阳女医生遭“人肉”自杀案、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案等多起恶性网暴行为实施者已经受到了法律的惩罚,躲在暗处的“键盘侠”、施暴者不能再以“我就开个玩笑,不要当真”的说辞作为推脱罪责的理由,“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
治理网暴不可能一蹴而就,更需要各方共同发力。随着治理网络暴力的法律与制度不断完善,随着司法机关针对网络暴力打击的力度和范围不断深入,随着网民素质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随着各大网络平台切实履行好监管责任,“按键伤人者”将无所遁形。
(作者单位: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检察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6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