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辛音
近日,北京顺义法院宣判的一起非法经营案引发热议。据本报报道,被告人杨某在网上化名“贾编辑”,冒用《基层建设》、《防护工程》等正规期刊名称征稿,并伙同其弟采用私自印刷、设置虚假检索网站等方式,召集代理推销“付费发刊”,代发论文十余万篇,非法获利金额达1800万元。最终,二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八个月,并处罚金200万元;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50万元。
这姐弟二人以假乱真,骗人骗钱,戕害学术生态,扰乱出版和发行市场秩序。被告人受到法律惩处,一点不冤。不过,面对自行印刷的刊物,克隆假冒的网站,应该有不少人心里清楚其“李鬼”本质。退一步说,即便分辨不出真假,一听论文给钱就发,也总该知道这是一条不合法的论文发表渠道。必须追问的是,怎么会有人主动上钩,以至于给了假刊四年之久的时间,向犯罪团伙汇去共1800万元的巨款?
用金钱交换论文发表的机会,是典型的学术造假,也是近年来屡禁不止的监管难点。正规期刊审稿严格、版面有限,发稿周期相对较长,一些人转而寻找旁门左道。正是盯上了投稿人迫切的发表需求,不法分子才将一本本非法学术期刊推入市场,“黑论文中介”随之发展壮大。此案中的杨某就是从事论文中介行业多年、摸透了发稿人心理的老手,进而独立门户,并将此当作自己的“致富门道”。
对于杨某这样的行骗者,监管部门必须加大打击力度,提升监管水平,提高违法成本,逐渐铲除围绕论文发表形成的灰色产业链。对于心术不正、想走捷径的论文投稿人,也要加强教育引导,予以正向劝诫。不过,要从根子上解决假刊套刊横行、花钱发论文成风的问题,恐怕还是要直面职称评比中的唯论文导向。
当然,就算唯论文导向不对,也不是花钱发论文的理由和借口,这是最基本的学术道德要求。要知道,只要查下去,谁都躲不过也跑不掉的,杂志是假的,名字、单位、转账记录等可都是真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4 15: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