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青年报
去年东华大学近8成留学生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十年,他们的“丝路”朋友圈越来越大
中外师生欢聚一堂。受访者供图
王尼智是东华大学管理学院2013届博士毕业生,毕业那年,恰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而他也成为为此努力的一员。记者了解到,这十年来,像王尼智这样的东华留学生还有很多,聚焦纺织产业人才培养、国际平台搭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研究等,东华大学的“丝路”朋友圈也越来越大。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通讯员 周磊 吴娅琳 虞晨洁
“我们就像文化蒲公英”
王尼智是塞尔维亚第一批在中国攻读非中文专业的博士生之一。“毕业那年,恰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我见证着它所带来的变化,我也期望能在其中作出自己的努力。”毕业后,王尼智积极投身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了多个相关项目和活动,2017年,经过王尼智和朋友们的努力争取,“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联合会”在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举办,同年,诺维萨德大学又获得塞尔维亚政府支持建立了“一带一路”研究所,成为塞尔维亚与中国合作的重要平台,王尼智担任研究所副所长。
十年来,像王尼智这样的东华留学生还有很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记者了解到,东华大学是我国最早招收国际学生的院校之一,以2022年为例,学校共有来自87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1614名留学生,在2032名来校留学生中所占比例超过79.4%。十年间,学校累计培养相关学生11000余名,东华留学生在中国收获成长和情谊,他们是“一带一路”的建设者和共享者,也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传播到世界各地。
2015年3月,全球第一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莫伊大学孔子学院揭牌成立,东华大学与肯尼亚莫伊大学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汉语教学进入高校课程体系,并对接当地产业发展需求,设立优势学科专业课程及教育质量指标体系。东华大学外语学院赵晓临老师是孔子学院的首任中方院长,亲历学院从筹建到揭牌再到步入正轨的过程。
据悉,目前,东华大学累计31名师生前往莫伊大学孔子学院参与志愿服务。“我们就像文化的‘蒲公英’,沿着‘一带一路’从黄浦江畔飞到遥远的东非。”2019年8月,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本科生黄绥来到莫伊大学孔子学院担任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在非洲两年回国后,她选择跨考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并进入复旦大学学习。“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把中国文化的种子和友谊之花的种子播撒在非洲朋友心间,这粒种子也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生根发芽。”
“我喜欢这里的研究氛围”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王华教授是一位“棉花全产业链”研究专家,他的棉花“种子”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丰产丰收。王华老师还将棉花种到了乌兹别克斯坦,指导巴雅乌特地区1万公顷棉花采用中国新疆膜下滴水灌溉种植技术,2020年棉花产量增产30%。
唐克慈来自孟加拉国,是东华大学材料学院2021级的硕士研究生,他多次跟着导师参加“上海市先进纤维和低维材料‘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的科研组会。“我喜欢这里的研究氛围,尤其未来能带着在中国所学助力国家发展,觉得特别有意义。”
据介绍,十年来,东华大学立足学科优势,整合智力资源,通过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高校、科研机构成立智库、联合实验室、开展联培项目等方式,推动“一带一路”科研合作,贡献东华力量。2018年,国际教育研究所成立,为“一带一路”丝路国际智库筹建打下基础。同年,纺织行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研究中心落户东华大学。建设“国际丝路创业教育联盟上海示范基地”纺织行业创新基地,探索和创新全国10余所纺织类高校经济管理学院的交流共建模式。学校以上海市级二类智库“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建设为契机,设立智库研究重大项目50余项。
学校获批上海市先进纤维和低维材料“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纺织智能制造与工程“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实现科技成果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辐射转化。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建“东华大学-WWF可持续时尚中心”,为世界各国尤其是“一带一路”共建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方案。
王尼智是东华大学管理学院2013届博士毕业生,毕业那年,恰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而他也成为为此努力的一员。记者了解到,这十年来,像王尼智这样的东华留学生还有很多,聚焦纺织产业人才培养、国际平台搭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研究等,东华大学的“丝路”朋友圈也越来越大。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通讯员 周磊 吴娅琳 虞晨洁
“我们就像文化蒲公英”
王尼智是塞尔维亚第一批在中国攻读非中文专业的博士生之一。“毕业那年,恰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我见证着它所带来的变化,我也期望能在其中作出自己的努力。”毕业后,王尼智积极投身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了多个相关项目和活动,2017年,经过王尼智和朋友们的努力争取,“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联合会”在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举办,同年,诺维萨德大学又获得塞尔维亚政府支持建立了“一带一路”研究所,成为塞尔维亚与中国合作的重要平台,王尼智担任研究所副所长。
十年来,像王尼智这样的东华留学生还有很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记者了解到,东华大学是我国最早招收国际学生的院校之一,以2022年为例,学校共有来自87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1614名留学生,在2032名来校留学生中所占比例超过79.4%。十年间,学校累计培养相关学生11000余名,东华留学生在中国收获成长和情谊,他们是“一带一路”的建设者和共享者,也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传播到世界各地。
学校获批上海市先进纤维和低维材料“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纺织智能制造与工程“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实现科技成果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辐射转化。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建“东华大学-WWF可持续时尚中心”,为世界各国尤其是“一带一路”共建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方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0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