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
□林清智
据本报昨日报道,公安部去年12月部署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以来,公安机关累计侦办网络谣言类案件1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00余名,行政处罚10700余人,关停社交媒体、直播和短视频等重点平台违法违规账号6.3万个。
昨日另一条与网络谣言有关的新闻也引起网友广泛关注。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发布通报: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并接到网民举报,有自媒体账号在网络发布一则“在法国巴黎拾到小学生秦朗丢失的作业本”的视频,涉嫌传播网络谣言。公安机关调查发现,“秦朗寒假作业丢巴黎”事件系策划编造。涉案两人为吸粉引流,自编视频脚本,网购寒假作业,用手机自拍、制作相关视频,并散播至多个网络平台,造成恶劣影响。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涉案人员及其所在公司作出行政处罚。
网络谣言的危害不容小觑。对个体来说,有些网络谣言指向具体人物,其不良影响难以完全消除,给无辜者带来莫大的伤害,甚至造成自杀悲剧。对大众而言,其弊端更是多方面的。首先,不管什么样的网络谣言都是一种信息污染,占用公共资源,使得网络舆论场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比如今年春节假期,“秦朗丢作业”曾占据多个热搜榜单,众多自媒体竞相跟进炒作,衍生出多个话题。网友对类似话题点评道:“一天天制造虚假热点,正经新闻都看不到了。”其次,有些带有新闻属性的网络谣言混淆视听,污名化特定群体,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地方形象和群众安全感;有些娱乐性质的网络谣言则违背公序良俗、虚构矛盾冲突、煽动对立情绪、蹭(炒)热点话题,容易带歪“三观”,败坏社会风气。最后,如同癌细胞威胁生命健康一样,网络谣言的大量存在与扩散终将导致网络生态恶化、网络空间乌烟瘴气,并引发“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狼来了”效应。
有关部门一直不遗余力查处整治网络谣言,然而网络谣言仍屡禁不止。因此,在管理部门严打的同时,“防”的工作也要更加重视。
在谣言的输出端,网络平台要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当下,有不少网络平台过度逐利,未能有效履行社会责任,以前述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为例,公安机关坚决查处不履行主体责任和义务的平台,行政处罚网站平台590余次。
网络平台在谣言源头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短视频创作者、自媒体运营人员,应有培训和教育管理机制,切实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应不断完善优化流量分配规则和奖惩机制,防止小题大做,杜绝不实信息占领流量高地。
需要指出的是,鉴于网络用户群体和创作内容的数量动辄数以亿计,对于网络平台而言,谣言的识别与管控难度可想而知。比如,自媒体平台大多有举报机制,却也出现了恶意举报现象,这让舆论场更加复杂难测。
考虑到这一点,提升公众的批判能力就变得十分迫切。学界有一个著名的谣言传播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也就是说,谣言的传播力与公众的批判能力成反比。广大网民擦亮眼睛、理性思考,可有效挤压谣言的生存空间。这就需要社会各界一起努力,共同提高网络素养。网络平台可以制作科普公益视频和警示案例教材,定期向用户推送。相关部门应坚持开展普法和文明上网等宣传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和识谣辨谣防谣能力,自觉抵制网络不良行为,共筑清朗网络空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4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