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很多人看到猫就忍不住摸一摸、揉一揉。然而,这样做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养猫者被没有接受定期体检的猫舔咬,就非常有可能患上猫抓病。
了解猫抓病
猫抓病又名良性淋巴网织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经由猫等动物抓咬后,由于汉塞巴尔通体侵入人体引起的亚急性自限性传染病。该病多发于青少年。
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猫和狗等动物,尤其是幼猫,因为幼猫免疫力低下,易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成年猫由于自身免疫系统逐渐完善,抵抗力增强,再加上定期体检、驱虫等,大大降低了携带病原体的概率。
汉赛巴尔通体为纤细、多形态的革兰氏阴性、需氧的棒状小杆菌,培养条件苛刻、生长缓慢,其主要宿主是猫,但它们不会使猫生病。人被猫抓伤、咬伤,或人与猫密切接触,就可能感染。在猫舔舐人的眼睛、嘴巴或皮肤时,猫舌上的倒刺,有可能造成皮肤黏膜出现细小伤口,或者人体自身的皮肤黏膜本就存在开放性伤口,那么猫身上携带的病原体便会趁机侵入人体。
有哪些症状
原发皮损:被猫抓伤后3~10天,伤口附近出现一个或数个红斑、丘疹,疼痛不显著。
局部淋巴结肿大:被猫抓伤后1~2周,会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以头颈部、腋窝、腹股沟处为常见。初期质地较坚硬,有轻触痛。一般2~4个月后自行消退,少数可持续数月。
全身症状:大多有轻微发热、疲乏、厌食、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等症状。
伴随症状: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眼病。感染至眼部可致红眼、眼部异物感、流泪及不同程度的视力受损。
第二,脑炎。癫痫发作为常见的初始症状。还可出现头痛、谵妄、昏迷等症状。
第三,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腹痛,有肝、脾和腹腔淋巴结的肿大。
第四,表现为肌痛及关节痛。
第五,表现为乳腺孤立性肿块,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怎样治疗
如果确诊为猫抓病,也不用过于焦虑,遵医嘱治疗即可,部分症状将在几周内消失。同时,不要忘记给猫进行体检和驱虫。
伤口处理:局部伤口作消毒处理,用酒精或者碘伏每天擦拭两三次,待其自然止血即可。如果伤口较深,可以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再用过氧化氢溶液淋洗。被猫抓伤处要保持清洁、干燥。
抗感染治疗:由于该病通常具有自限性,治疗建议取决于具体的疾病表现。现已证明,汉塞巴尔通体对β-内酰胺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氯霉素、四环素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利福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物等敏感。临床上的常用药物主要是多西环素、阿奇霉素等。由于利福平有较好的细胞内渗透性和杀菌活性,利福平联合多西环素是目前推荐的常用治疗方法。
对症处理:患者应卧床休息。高热患者应接受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淋巴结疼痛明显者,可使用适量镇痛剂。
饮食护理:大部分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饮食宜清淡且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如何预防
学习猫抓病的相关知识,认识、了解猫是该疾病的主要传染源。
一旦感染该病,知道如何救治和处理。
保持猫的清洁,定期为其洗澡。给猫洗澡时,应注意做好自身防护。
不要过分和猫亲热,尤其是在动物发情的季节。
要避免与流浪猫、狗近距离接触。
不要刺激猫,避免被猫咬伤、抓伤。一旦受伤,可局部擦拭酒精或者碘伏,必要时到医院处理伤口。
由于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够完善,有幼儿的家庭尽量不要养猫,减少与猫的接触,以免孩子感染猫抓病。
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林蕾蕾 高晓东 胡必杰
编辑:刘洋 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37R2C7DF】获取授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7 17: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