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带动更多牧民参与,让草原有更多绿色”(点赞新时代)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12-25 06:17: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退休干部毕力贡达来坚持治沙——

“带动更多牧民参与,让草原有更多绿色”(点赞新时代)

本报记者  吴  勇

《人民日报》(

2024年12月25日

第 02 版)

“带动更多牧民参与,让草原有更多绿色”(点赞新时代)

图为毕力贡达来(左)和老伴诺尔斯玛在给新生苗木浇水。

本报记者  吴  勇摄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浑善达克沙地腹地中的登吉宝力格嘎查,零零星星的雪花飘洒了一夜。毕力贡达来牵挂着今年刚种活的灌木,天刚泛白就叫醒老伴诺尔斯玛,一同到屋外查看。

沙地上的植物挂住了风吹来的雪花,在根部聚集起一小撮一小撮的积雪。“你看,没有植被的沙地不存雪,有草才能留住雪。”毕力贡达来小心地拨开草根的雪,下面的沙土微湿,“别小看雪带来的这一点点水,积攒下来,来年春天就能让草返青。”他黝黑的面庞上露出笑容。

毕力贡达来今年71岁,他的治沙故事从11年前开始。

登吉宝力格嘎查是毕力贡达来的家乡,曾经是典型的沙进人退地区。2013年退休后,毕力贡达来和老伴回到了家乡,踏上了治沙征途。

一开始,他在自家平房周边植树种草。松树苗在沙地上站稳,草籽萌发出嫩绿,毕力贡达来眼看着自己精心呵护的松树和小草成活了。他想到登吉宝力格嘎查230多户牧民还饱受草场沙化的困扰,便萌生了带领大家植绿治沙进而增收致富的想法。

“先将退化最严重的8户牧民的草场围封,再种植沙柳、柠条等抗旱植物改善牧场环境……”毕力贡达来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被选举为嘎查党支部书记。2013年到2018年,毕力贡达来担任嘎查党支部书记期间,他和老伴背着干粮、水和工具,将草场一片一片管护起来。哪里网围栏坏了,就自家修补;谁家的牲畜进了网围栏吃草,他就到主人家去做工作。牧民们看到他是真心给大家办实事,也纷纷加入了治沙队伍。

管护网围栏、申请治沙资金……几年过去,登吉宝力格嘎查曾经沙化的草场上逐渐长满黄柳条、杨柴和柠条等防沙治沙植物,沙化治理取得了初步效果。

2018年,毕力贡达来不再担任嘎查党支部书记,转而成为嘎查的党员中心户。他主动担任义务宣传员,为牧民讲解党的理论和政策,鼓励大家增绿护绿。他说:“带动更多牧民参与,让草原有更多绿色。”

为巩固治沙成果,毕力贡达来组织牧民成立了嘎查草业协会,联合21名党员共同发挥带动作用,带领牧民种植了6000亩多年生牧草。通过精心培育,牧草的成活率达到90%以上,登吉宝力格嘎查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发生了质的改变。2019年,毕力贡达来获得“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23年,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展开。正蓝旗境内沙地占浑善达克沙地总面积的22.2%,当年累计完成造林作业面积1.1万亩、种草改良19.25万亩。2024年,正蓝旗共完成浑善达克沙地治理任务82.97万亩……好消息越来越多,毕力贡达来感到非常振奋:“党和政府真是把好事做到了我们牧民心里,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了。”

种树治沙,秋去春来,一年年过去,毕力贡达来手上已长满厚厚的老茧,但他依然“想治沙,治更多的沙”。如今,毕力贡达来起初种在房后的松树早已高过了屋顶。每当夕阳西下,他总会和老伴一起看看这些陪伴了自己11年的松树,“植被能够成活,把流动的沙子固定下来,草原才有希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25 08: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成了风景。对于居住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道图嘎查七星湖牧民新村的牧民孟克达来,这个季节再次给他带来累累收获。刚刚过去的国庆和中秋“双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慕名前来库布其旅游
2023-10-22 03:10:00
内蒙古草原接羔育幼忙:既富口袋 又护生态
...春寒料峭,牧草尚未返青,但内蒙古自治区大草原上的农牧民已经进入春羔生产的高峰期,一只只可爱的“草原精灵”陆续降生,给原本沉寂一冬的草原带来生机。清晨,天刚蒙蒙亮,巴彦淖尔市乌
2024-03-13 17:01:00
...生态环境尽到守河有责。“家乡的美是无与伦比的,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水清岸绿景美保护建设中来,为‘留住乡愁’尽自己一份力。”敖云塔娜这样说也在这样做。每年夏季是敖云塔娜最忙碌的时
2023-01-17 10:07:00
以乡村振兴成果检验主题教育实效
...查党支部书记王建伟时常会在嘎查微信群里喊话,询问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们基层党组织不仅带领党员和群众积极学习,更注重实践,为有需求的群众解决实际困
2023-12-31 04:04:00
敖云塔娜:一步一个脚印  守住岸绿水清
...要一道道地看,仔细排查隐患。昂茨河水闸管着周边几户牧民、数万亩草场的灌溉。在这儿仔细查看,确认没有问题后,她拐了个弯,来到牧民查干楚鲁家中。图为敖云塔娜(图左)走访嘎查牧民家
2023-12-12 10:47:00
...进步模范个人,尚都嘎查党员中心户额尔敦达来经常组织牧民群众在家中或集体活动阵地深入开展宣讲党的政策、民族地区发展变化情况等各类宣讲活动。为了让额尔敦达来足不出户便可以开展宣讲
2023-08-07 04:05:00
书写绿进沙退奇迹 演绎点沙成金传奇
...、独具特色、效益良好的荒漠化治理“阿拉善模式”,为新时代沙产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赛道。举办沙产业“国赛” 助推大漠沙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创业筑梦。10月14日,第十二届中
2023-10-17 05:52:00
守护好这片纯净之地
...旅游管理人员;积极组织农牧民外出考察学习,培育更多新时代职业农牧民。同时,发挥游牧区联合党委作用,融合多个单位力量,为牧民游牧转场、观光游客提供综合保障。塔林花嘎查的转型发展
2023-07-17 00:04:00
内蒙古科左中旗:荒沟里建起“绿色银行”
...益。”为了让农牧民更好地了解林果产业发展模式,带动更多的农牧民栽植锦绣海棠,科左中旗以希伯花嘎查为试点,由嘎查党支部牵头,5户党员农牧民带头尝试栽植了400亩锦绣海棠。“我们
2024-04-20 14:27: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沧州海关在全省率先实行远程视频核查核查时间压缩50%以上河北日报讯(记者戴绍志)日前,石家庄海关在所属沧州海关进行试点
2025-10-07 08:29:00
为营造浓厚中秋节日氛围,山东省招远阜山镇在中秋节期间组织开展了中秋故事阅读活动。活动以“品读中秋故事,传承文化根脉”为主题
2025-10-07 08:35:00
记者走基层丨新河县南马庄村:田间菌飘香 村民日子甜
10月6日中午,新河县南马庄村村民孙良合一家在吃团圆饭。河北日报记者 贾东亮摄10月6日,中秋佳节。记者走进邢台市新河县西流乡南马庄村
2025-10-07 08:36:00
达古冰川4860咖啡屋盛装归来 助力阿坝州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文旅+生态”“文旅+文化”深度融合,9月29日,达古冰川4860咖啡屋焕新启幕。同时,主题为 “最孤独的咖啡屋
2025-10-07 08:36:00
城墙根下、石板路上、古树旁……老门东流动舞台带来独特“消费引力”别开“声”面 街区客似云来□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田诗雨通讯员郁培媛国庆中秋假期
2025-10-07 08:41:00
月圆阅江楼
10月6日,中秋月圆夜,南京阅江楼与圆月相映成趣。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摄
2025-10-07 08:41:00
长江引航中心今年前8月引航船舶4万余艘次,其中引航南京港船舶4298艘次引航出海“新航道” 通江达海向全球□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吴春霞近日
2025-10-07 08:41:00
中秋佳节,市民游客纷纷出门赏明月、品民俗、看焰火此月同辉 家国共圆□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孙敬清夏思宇刘全民今年中秋节恰逢国庆假期
2025-10-07 08:42:00
“先看金陵图,再逛南京城”打开游玩南京新方式一键“入”古画,穿越千年游金陵□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10月5日晚
2025-10-07 08:42:00
江南东延线已穿过城门,江北主线桥顺利贯通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工程持续推进□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何钢吴春霞“我们已成功下穿仪凤门
2025-10-07 08:42: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马道军通讯员李青“中秋快乐!”10月6日,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齐修社区活动中心内,欢声笑语不断
2025-10-07 08:42:00
爱心不放假 助老度佳节
志愿者假期组织精彩演出、送上温暖关怀爱心不放假 助老度佳节10月6日,志愿者在悦华延龄护理院为老人表演节目。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马道军“我和我的祖国
2025-10-07 08:42:00
三羊里社区举办“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科普培训活动
为深化青少年环保教育,推动垃圾分类理念在社区落地生根,10月5日,大兴区亦庄镇三羊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社区青少年志愿者团队
2025-10-07 09:05:00
平安月饼庆中秋
10月6日,保定公安交警在西大街向游客赠送印有交通安全提示语的平安月饼。10月6日保定市公安交警在西大街为游客送上印有交通安全提示语的平安月饼倡导平安出行共庆中秋佳节10月6日
2025-10-07 09:22:00
播州区:红色文旅掀起假日热潮 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多彩贵州网讯 “今天来到这里参观,我深刻体会到,我们当下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好好珍惜,并铭记这段历史。”10月4日
2025-10-07 11:09:00